長慶四年即公元824年春正月二十二(壬申)晚,唐穆宗李恒駕崩,終年三十歲。次日,皇太子李湛在靈柩前即位,成為史上的唐敬宗,那時他才十六歲。二月初三(癸未),唐敬宗在宰相李逢吉的鼓動下,將前宰相戶部侍郎李紳貶為端州司馬。
夏四月初五(甲申),唐敬宗任命禦史大夫王涯為戶部尚書兼禦史大夫,出任鹽鐵轉運等使。
四月十三(壬辰),兵部侍郎武儒衡去世。武儒衡字庭碩,是遇刺身亡的前宰相武元衡的堂弟。他才氣俊逸,器度宏偉,為人正直,外貌端莊,不隨便說話議論他人,與人交友,總是始終不渝。相國鄭餘慶不在乎服飾和外表的華麗整潔,而很多趨炎附勢的後進去拜見他時故意穿著破舊衣裳,希望以此得到認可。而武儒衡去謁見他時,從未輕易改變自己而投其所好,隻是和他真實地談論事情,鄭餘慶因此很器重他。唐憲宗因武元衡為了朝廷橫遭刺殺,曾非常嗟歎痛惜,所以十分厚待武儒衡。武儒衡經累遷出任戶部郎中。元和十二年(817),他暫時負責諫議大夫事務,很快又兼知製誥。皇甫鎛作為宰相兼領度支,靠盤剝下民以取媚皇上,而沒人敢於指責他的罪過。武儒衡上疏指責他,而皇甫鎛私下向唐憲宗訴苦。唐憲宗說:“不要因為武儒衡的上疏,愛卿就大報怨起來!“皇甫鎛因此不敢再說什麽。
武儒衡氣質高雅,論事很有風彩,因此遭到一大幫奸邪的厭惡,尤其被宰相令狐楚忌恨。元和末年,他即將得到重用。令狐楚害怕他的明俊,想法阻擾他入相,並離間他和唐憲宗的關係。有個叫狄兼謨的人,是梁公狄仁傑的後代,當時任襄陽從事。令狐楚於是起草了一道製詞,召狄兼謨前來擔任拾遺。製令說:“朕在聽政的閑暇,親自閱覽了國書,知道奸臣擅權的由來,也見到母後竊取大位的事情。我朝的神器大寶,將要傳給他人。幸虧昊天蒼穹,降下明鑒儲君;誕生了狄仁傑,讓他保佑中宗,使得斷掉的朝代得以更張,英明的皇位得以複辟。應當降福與他的後裔,讓他們和國家永享無窮。”以此影射武儒衡是武則天的後代。狄兼謨的任命製書出來時,武儒衡在唐憲宗的禦前哭訴,說他的祖先武平一在武則天的朝代固辭榮耀,終老於鄉野,當時人們從不認為他有對不起朝廷的地方。唐憲宗再三撫慰他,並因此而看不起令狐楚的為人。然而武儒衡因為堅守正道,寧折不回,嫉惡如仇,太過固執,所以終究沒有得到重用。很快他正式拜任中書舍人。當時元稹依賴內宮宦官,得以掌管製誥,武儒衡非常鄙視他。當他們一塊在閣下吃瓜時,有蒼蠅飛在瓜上。武儒衡用扇揮走它們,指桑罵槐地說:“從何處過來的東西,就匆忙到這裏來混?”同僚聽了都大驚失色,而武儒衡依然意氣自若。不久他升遷禮部侍郎。這時他去世,終年五十六歲。
四月十五(甲午),淮南節度使王播被罷免了鹽鐵轉運使的職位。次日,唐敬宗任命布衣平民薑洽為補闕;任命試大理評事陸洿與布衣平民李虞和劉堅為拾遺。當時李逢吉當權用事,他的親信包括張又新、李仲言、李續之、李虞、劉棲楚、薑洽,以及拾遺張權輿和程昔範,還有其他許多依附他的人。厭惡李逢吉的人們都將這些人稱作八關、十六子。
占卜的術士蘇玄明和染坊供人(即主管)張韶關係很好。蘇玄明跟張韶說:“我為你占了個卦卜,你將會登禦宮殿,和我共同食用禦食。如今主上晝夜擊球狩獵,大多不在宮中,我們必能成就大事。”張韶覺得有理,便和蘇玄明密謀,交結了一百多染工和無賴。
四月十七(丙申),張韶他們埋伏在紫草,然後乘坐偷載兵器的車馬前往右銀台門,想趁夜作亂。還沒到那裏時,就有人懷疑這些車輛怎麽載著這麽重的東西,便攔下他們盤問。張韶急了,當即殺了盤問的人,然後和他帶的一百多門徒換上服裝,揮舞兵器,大喊大叫地往禁庭中猛衝,還開始進攻弓箭庫。
當時唐敬宗正在清思殿擊球,他的宦官們看到張韶他們進來,大吃一驚,急忙關閉殿門,跑去報告唐敬宗。盜賊接著砍破殿門進來。先前,右神策中尉梁守謙得到唐敬宗的恩寵,因此每次兩軍角鬥競技時,唐敬宗總是為右軍喝彩。這時,唐敬宗狼狽地想逃往神策右軍。身邊侍從們說:“右軍太遠,恐怕路上會遇到這些盜匪。不如前往就在附近的左軍。”唐敬宗聽從了。左神策中尉河中人馬存亮聽說唐敬宗前來,急忙出迎,捧著唐敬宗的腳哭泣,並親自背著他進入軍中,然後派大將康藝全率領騎兵入宮討伐賊匪。唐敬宗擔心兩位太後被隔絕。馬存亮於是又派五百騎兵去把兩位太後接到左神策軍。
張韶進了清思殿,登上禦榻,然後真的和蘇玄明一同吃東西,還說:“果然就像先生預言的那樣!”劉玄明吃驚地問道:“事情到此就算了事了嗎!”張韶這才感到驚懼,急忙逃走。剛好康藝全和右軍兵馬使尚國忠帶兵來到,聯合攻擊他們,很快就殺了張韶和劉玄明及其黨羽,盜匪的屍體一片狼藉。這事件到夜裏才平定,餘黨還分散藏匿在禁苑中間,但第二天就全部被捕。當時宮門全都關閉,唐敬宗留在左軍,朝廷內外都不知道他人在哪裏,因此人心驚駭惶恐。
次日,唐敬宗回宮,宰相率領百官到延英門道賀,但來的朝臣不過數十人。諫議大夫李渤覺得唐敬宗的輕率導致了這一事件,因此說話十分激切。
盜賊經過的九仙門等幾道宮門,監門的三十五名宦官按理得判處死刑。四月二十(己亥),唐敬宗下詔隻將他們處以杖責鞭笞,也不將他們改任他職。四月二十二(辛醜),因為張韶是染坊的差役,染坊使田晟和段政直被發配到天德。同時,唐敬宗下詔洗雪前中尉吐突承璀的罪過,讓他兒子吐突曄改葬他父親。四月二十三(壬寅),唐敬宗厚賞左右兩神策軍立功的將士。
四月二十七(丙午),唐敬宗封宰臣李逢吉為涼國公,牛僧孺為奇章縣子。
五月初七(乙卯),唐敬宗任命正議大夫、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渭源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李程守本官,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任命朝議郎、守尚書戶部侍郎、兼禦史大夫、判度支、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竇易直為朝散大夫,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並賜給判度支兼戶部侍郎韋顗金紫官服。唐敬宗征求李逢吉的意見,看誰可以入相,李逢吉列上當時有資曆和名望大臣的名字,李程為首,所以唐敬宗任命了他。唐敬宗喜歡興建宮室,因此打算另造一座新殿,規模很大。李程勸諫,請求將準備的木材和石料去加修唐穆宗的山陵。唐敬宗立即就聽從了。
五月十一(己未),朝廷將富平縣的豐水鄉、下邽縣的翟公鄉、澄城縣的撫道鄉、白水縣的會賓鄉,都用來進奉景陵(即唐敬宗祖父唐憲宗的墓)。五月十五(癸亥),唐敬宗任命鹽州刺史傅良弼為夏州節度使。朝廷還根據轉運使王涯的請求,將東都和江陵監大轉運留後都改為知院官。
六月初一(己卯),唐敬宗任命左神策大將康藝全為鄜坊節度使。
六月初二(庚辰),大風吹壞延喜門和景風門等宮門。同時,工部侍郎張惟素去世。次日,唐敬宗下敕,因為長安不停地下雨而命令重審京城在押囚犯。六月十四(壬辰),他任命左金吾衛大將軍李願為檢校司空,兼河中尹、禦史大夫,出任河中、絳、隰等州節度使。
唐敬宗得知王庭湊屠殺已故山南東道節度使牛元翼家眷的事後,為他們的冤屈和橫死感到痛惜,傷悼了很長時間,並感歎宰臣沒有才能,竟然縱容奸臣如此跋扈。翰林學士韋處厚趁機上疏說:“裴度的功勳冠蓋華中夏,他的名聲遠播外夷。陛下如果將他安置在殿廊之下,委任他參決政事,那麽河北和山東必然稟承朝命。管仲說過:‘人離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治理亂世的根本,並非要有什麽特殊的法術。順人則理,違人則亂。近來見到陛下進食時時常歎息,抱恨沒有蕭何和曹參那樣的人才。如今有一裴度,陛下還不能使用,就像當年馮唐感歎說,漢文帝即使有廉頗和李牧那樣的名將,也未必能任用。君王駕禦宰相,應當委托他,信任他,親厚他,禮遇他。如果他辦事無效,對朝廷沒有功勞,則應當將他安排個散職,或貶黜到遠郡。如此一來,則在位的人不敢不盡力自勉,求進的人不敢苟且冒進。臣與李逢吉平素並無私人的嫌隙,倒是曾被裴度無辜貶官。今天臣的陳奏,隻是對上答謝陛下的聖明,在下表達群臣的心願而已。”唐敬宗見到裴度奏折上沒有同平章事的頭銜,便詢問韋處厚究竟是怎麽回事。韋處厚詳細介紹了李逢吉排擠裴度的事,唐敬宗歎道:“怎麽會這樣!”李程也勸唐敬宗為裴度增加名號,唐敬宗於是在六月十八(丙申)加授山南西道節度使兼守司空裴度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加授陳、許節度使李光顏為守司徒。
六月二十五(癸卯),太保張弘靖去世。張弘靖字元理,是故宰相張延賞的兒子,故中書令張嘉貞的孫子。他優雅厚道,誠信正直,少年時靠門蔭授任河南府參軍,後調補藍田尉。東都留守杜亞聘他為從事,接著奏請改任他為監察禦史裏行,後轉任殿中侍禦史和內供奉。留守將領令狐運追逐盜賊到郊外時,剛好那天有人在路上劫掠了轉運使的絹布車輛。杜亞覺得令狐運是豪家子弟,以為是他幹的,便讓判官穆員和張弘靖一同調查這事。穆員和張弘靖都覺得令狐運在牙門任職,必定不會淪落為強盜,所以堅決請求不要調查。杜亞不聽,還是將這事立案奏聞朝廷,並將穆員和張弘靖貶斥出幕府。後來朝廷下詔讓吏部、大理寺,禦史三司一道審理,結果在河南地界捕獲盜賊,證明張泓靖他們是對的。沒多久,德陽公主下嫁,朝廷給她修建的宅第侵占了張弘靖的家廟。張弘靖上表陳述了具體情況,詳細敘述他祖上的仁德。唐德宗慰撫了他,下令不許拆毀該廟。他又獻上讚美兩京體製的賦。唐德宗嘉許他的文采,提拔他為監察禦史。他不久轉任殿中侍禦史和禮部員外郎;接著升遷兵部郎中、知製誥、中書舍人、知東都選事;還官拜工部侍郎,轉戶部侍郎、陝州觀察、河中節度使。最後他官拜刑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淮西的吳少陽死後,他兒子吳元濟擅自主持留後事務。唐憲宗勃然大怒,想下詔誅討他。張弘靖請求先派吊贈使去慰問,等到他的確對朝廷不恭時再出兵征討。唐憲宗聽從了他的建議。很快他加授中書侍郎平章事。不久盜匪殺害了宰相武元衡,京師沒有搜捕到凶手。當時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在京師的留守官邸中有鎮州士卒張晏等數人,行止可疑,很多人都懷疑是他們幹的。唐憲宗下詔,將他們捕獲後交付禦史陳中師審理,張晏他們都服罪,正像京師人們傳聞的那樣。張弘靖有懷疑,當即在唐憲宗麵前提出他的見解,但唐憲宗不聽,最後還是殺了張晏他們。當魏博的田弘正率軍進入鄆城,檢查了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帳簿時,發現裏麵記載了付款給刺殺武元衡的凶手。但事情依然十分暖味不清,互有所說,最終一直得不到真實的情況。殺了張晏他們之後,唐憲宗打算討伐王承宗。張弘靖認為同時討伐他和吳元濟,罕有成功的可能,不如並力攻打吳元濟,待到淮西平定後,再全副精力出討河朔。但唐憲宗因已決心北討,便沒有因他而停止,然而還是很看重張弘靖的進言。張弘靖知道他終究不聽自己的,便請求罷相。很快唐憲宗就改任他為檢校吏部尚書,帶著平章事頭銜出任太原節度使。他尚未赴任時,唐憲宗果然下詔誅討王承宗。張弘靖覺得自己的諫言不被采納,就必須盡力自效,於是大閱河東的兵力,請求親自出討王承宗。唐憲宗下詔,允許他派出大軍,但不許他親自前往。很快魏博和澤潞等道官軍都被王承宗打敗,唐憲宗因此下詔對他先前的進言表示讚賞。張弘靖當即派人走小路到成德去懇切勸喻王承宗,王承宗也因此表示願意歸附朝廷。很快唐憲宗就內征張弘靖為吏部尚書,升遷檢校右仆射、宣武軍(汴州)節度使。那時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已經到長安入覲唐憲宗了。張弘靖取代韓弘後,用政寬緩。不久幽州的劉總累次請求回歸宮闕,並懇切請求讓張弘靖代替自己,唐憲宗因此下製加授他為檢校司空平章事,出任幽州盧龍等軍節度使。
張弘靖進入幽州時,薊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夾道觀望。河朔軍的將帥大多親冒寒暑,和士卒同甘共苦。主帥從不張開華蓋和安於乘輿,一般不和士卒們有明顯區別。張弘靖久居富貴,又不了解那裏的風土人情,所以在三軍將士眾目睽睽之下,讓人用肩輿抬著進入範陽城。薊人頗感到驚駭。張弘靖覺得安祿山和史思明之亂,始於幽州,便想一開始就完全革除那裏的習俗,於是發掘了安祿山的墓,毀掉他的棺柩,結果讓幽州民眾更加失望。他的從事中有韋雍和張宗厚一幫人,又都是些輕率放肆,嗜酒如命的家夥,經常夜飲醉歸,燭火滿街,前後嗬叱,幹些薊人所不習慣的事。韋雍等人還經常謾罵官吏士卒,罵他們是反虜,還跟軍士們說:“如今天下無事,你們能挽開兩石的強弓,還不如認識一個丁字。”軍中以意氣自負,因此對他們深為痛恨。前節度使劉總回歸朝廷後,唐憲宗賜給幽州將士一百萬貫錢,張弘靖留下十萬貫充當軍府雜用。薊人更加不勝憤慨,於是相率反叛,將張弘靖囚禁在薊門館,然後拿下韋雍和張宗厚他們一幫人,全都殺了。後來有個叫張徹的官員從遠方出使回來,經過範陽。軍人因為他沒有過失,起先不想加害於他,便把他安置在館中。張徹不知道他們的憤怒,便追問張弘靖在哪裏,還大罵軍士,結果被亂兵所殺。次日,盧龍軍的官吏士卒稍稍自悔,便前往館舍,請求張弘靖重新為帥,並願意改過自新而奉戴他。請求了三次,張弘靖都沒有回答。軍人於是互相議論道:“相公不說話,分明是不肯饒恕我們。軍中豈可一日無帥!”於是便擁戴前盧龍主帥朱滔兒子朱洄為兵馬留後。朝廷接著任命朱洄的兒子朱克融為幽州節度使,然後將張弘靖貶為撫州刺史。沒多久,他升遷太子賓客、少保、少師。這時他病故,終年六十五歲。
六月二十七(乙巳,舊唐書誤作己巳),浙西洪水衝壞太湖堤堰,大水進入州城,衝走了居民廬舍。
六月二十九(丁未),唐敬宗任命吏部尚書趙宗儒為太常卿,兵部尚書鄭絪為吏部尚書。
張韶作亂時,馬存亮立功最多,但他不居功自矜,甚至還主動交出軍權,請求出朝任職。秋七月初,唐敬宗任命馬存亮為淮南監軍使。
秋七月初二(己酉),睦州和清溪等六縣下大雨,山洪暴發泛溢,衝走了城鎮居民的廬舍。次日(庚戌,舊唐書誤作庚辰,七月無庚辰),唐敬宗任命前河中節度使郭釗為兵部尚書。七月十一(戊午),太子賓客許季同去世。
七月十四(辛酉),朝廷派人疏通靈州的特進渠,在那裏設置營田六百頃。七月十八(乙醜),鄆、曹、濮三州因暴雨造成河水泛濫,損壞了城牆和廬舍。兩天後,唐敬宗下敕,因為穀價昂貴,所以規定原來百官俸料內的一半本給布匹,今年改給穀粟,以每鬥折錢五十文計算。
七月二十四(辛未),唐敬宗任命大理卿崔元略為京兆尹兼禦史大夫。
夏綏節度使李祐入朝成為左金吾大將軍,並於七月二十五(壬申)進獻一百五十匹馬(《舊唐書》作二百五十匹馬),但被唐敬宗謝絕了。兩天後,侍禦史溫造在朝堂當場上奏彈劾李祐,指責他違敕進奉。李祐匆忙走出朝堂,在殿外待罪。唐敬宗下詔原宥了他。李祐跟人說:“我當年半夜進入蔡州城拿下吳元濟時,都沒覺得害怕。今日卻被溫禦史嚇破了膽!”
同時,襄、均、複等州漢江泛濫,衝走了百姓的廬舍(《新唐書》作夏季)。
七月二十九(丙子),浙西觀察使李德裕上奏說:“根據詔令,本道應當製作二十具盝子(小型妝具),估計得用銀一萬三千兩,金一百三十兩。昨天已進獻兩具,共用銀一千三百兩。本道庫存的現銀不到兩三百兩;經過百般努力到市場征收錢稅,才製作了這兩具盝子。臣本道唯有留使錢五萬貫,每件事情都得節儉開支,還欠十三萬貫。臣如果按慣例不予奏聞,臣將辜負陛下對觀察使的信任;如果對民間分外要求,又怕有損陛下仁慈節儉的美德。還希望陛下讓宰臣商議,做出決定,讓臣得以上不違背陛下的要求,下不拖欠軍政的需求;不給民眾帶來困疲,也不招致百姓的怨恨。”當時有取消進奉的詔書,所以李德裕上了這道奏折。
要想知道唐敬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