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五:姑息藩鎮之三十:唐德宗赦免吳少誠與邠寧楊朝晟病逝

(2018-06-06 12:08:45) 下一個


貞元十六年即公元800七月三十(丙寅),造反的彰義(即蔡州)節度使吳少誠在五樓擊潰朝廷招討使韓全義。九月十八(癸醜,《舊唐書》誤作癸酉),吳少誠進逼駐紮在激水的官軍,在離他們數裏之外設置帳營。韓全義再次率領各路官軍退保陳州。宣武和河陽的兵馬私自回歸本道,隻有陳許的將領孟元陽和神策將領蘇光榮率領所部留在溵水。韓全義誘騙昭義(澤潞)將領夏侯仲宣、義成(易定)將領時昂、河陽將領權文變、河中將領郭湘等,把他們全殺了,想以此在諸軍麵前建立威嚴。韓全義到了陳州,刺史劉昌裔登上城樓跟他說:“天子命令韓公討伐蔡州。今天韓公卻到這裏來,我實在不敢接納。還請駐紮在城外。”劉昌裔後來派人帶著牛肉和酒水到韓全義軍營犒師,韓全義驚喜交加,心裏很佩服他。


九月二十四(己未),孟元陽等人和吳少誠交戰,殺了敵兵二千多人。


同一天,唐德宗李適任命河南少尹張式為河南尹和水陸轉運使。


九月二十五(庚申),唐德宗任命太常卿齊抗為中書舍人兼同平章事,並於九月二十八(癸亥)任命虔王李諒為徐州節度使,張愔為徐州留後。


冬十月初六(辛未),興元尹嚴礪迎合監軍的旨意,誣奏被流放到那裏的通州別駕崔河圖。結果崔河圖被永久流放到崖州,很快又被賜死。士人對他的遭遇都感到傷心。


同時,吳少誠帶兵回到蔡州,上表待罪。先前,西川節度使韋皋得知諸軍討伐吳少誠屢次失敗,便上言說:“請朝廷任命渾瑊和賈耽為元帥統領諸軍。如果覺得不必麻煩元老,那麽臣請求率領精銳萬人東下巴峽,出兵荊楚,翦除凶逆。不然的話,趁著他上表請罪赦免了他,撤回兩河諸軍,好讓官府和民間都得到休息。這也是僅次的策略。如果吳少誠一旦因為罪惡滿盈,被麾下所殺,那麽朝廷又得將他的爵位授予那人,這不等於是除了一個吳少誠,又生出一個吳少誠,隻會為患無窮。”賈耽跟唐德宗說:“賊人的意思估計也是希望得到寬貸,恐怕朝廷真還須要給他開條生路。”唐德宗也覺得有理。剛好吳少誠給各路監軍寫信送禮,請求昭洗他的冤枉,監軍奏報了朝廷。唐德宗於是在十月二十三(戊子,《舊唐書》作九月初,疑有誤)下詔赦免和詔雪吳少誠及其彰義將士,恢複了他們的官爵。


十月二十四(己醜,《舊唐書》誤作乙醜),河東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兼禦史大夫、北都留守李說去世。李說是初唐淮安王李神通的後裔,他父親李遇在天寶中年任禦史中丞。李說因為門蔭曆任官職,累次出京輔佐節度使幕府。馬燧任河陽三城和太原節度使時,都聘用他為從事。他經累轉出任禦史郎官和禦史中丞,兼太原少尹,後來出任汾州刺史。節度使李自良再次奏請他為太原少尹、檢校庶子、兼中丞。貞元十一年(795)五月,李自良得病,六天後就病故了。太原秘不發喪,隻是說李自良病重,多天後才發喪。都虞候張瑤長期在太原軍中,曆來很得軍心。早先他曾請假去遷移親人的墳墓,但李自良沒答應。這時,李說和監軍王定遠密謀,於是批給張瑤假期,讓大將毛朝陽代替他,然後派使者到長安報告李自良病重。中使第五國珍從雲中和朔方一帶出使回來,經過太原。他聽說李自良病重,便在太原逗留了兩晚。李自良病故後,第五國珍急忙飛馬離開,趕在李說使者之前回到京師。唐德宗於是下製任命通王遙領河東節度大使,任命李說為行軍司馬,擔任節度留後、北都副留守;並命令第五國珍帶著李說的告身(任命書),以及軍府將吏和轄區內刺史等三十多道任命前往太原宣旨和賞賜,軍中這才安定。


李說和監軍王定遠後來發生矛盾,王定遠最終被永久流放到崖州。李說的事先前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李說在太原六年,最初勤於吏治,但後來得病,言語和行動都很不便利,不能掌管軍府政務,全讓監軍主持。他又被孔目官宋季等人欺瞞,軍政事務荒廢紊亂了好長時間。這時他病故,終年六十一歲。唐德宗為他取消一天朝會,追贈他為左仆射。


李說死後,唐德宗於十月二十九(甲午)任命河東行軍司馬鄭儋為檢校工部尚書、太原尹、河東節度使。唐德宗同時挑選可以取代鄭儋的人。刑部員外郎嚴綬曾作為幕僚到朝廷進奉,唐德宗記得他的名字,當即任命他為行軍司馬。


十一月初九(癸卯),朝廷將泗州和濠州改為隸屬淮南觀察使。十一月十四(戊申),唐德宗任命太府卿韋渠牟為太常寺卿。十二月十四(戊寅),朝廷取消吏部複考判官,以及禮部的另外貢舉。


吐蕃多次被韋皋打敗。這年,吐蕃的曩貢和臘城等九節度嬰籠官馬定德率領他的部落歸降唐朝。馬定德有智慧和謀略,吐蕃諸將用兵時,都是聽從他的謀略。他經常邊乘坐驛站馬車邊思考戰略。到這時,因為吐蕃軍隊接連失敗,他怕因此獲罪,所以來投奔朝廷。


這年,京師也鬧饑荒。


貞元十七年即公元801年春正月二十一(甲寅),韓全義自蔡州行營來到長安,竇文場為他掩蓋敗績,因此唐德宗對他的禮遇十分優厚。韓全義自稱有腳病,不能上朝拜謁,讓司馬崔放入宮應對。崔放為韓全義引咎,因為師出無功向唐德宗謝罪。唐德宗說:“韓全義作為招討使,能招降吳少誠,這功勞就很大了。何必要殺了很多人後才算立功!”閏正月十一(甲戌),韓全義回歸夏州(《舊唐書》誤作華州)。


二月初一(癸巳),唐德宗在曲江亭宴請群臣,親自作賦《中和節賜宴曲江詩》六韻賜給他們。二月初五(丁酉),長安下罕見大雨雹,兩天後又出現大霜。


二月十三(乙巳),韋皋和吐蕃在鹿危山交戰,再次打敗他們。


二月十六(戊申)夜裏,長安雷震,還下冰雹,兩天後,又有大雨加冰雹。總之,這年春季天氣異常。三月初三(乙醜),唐德宗再次在曲江亭宴請群臣。


再說,黔中觀察使韋士宗回到黔州後,為報複他早先被人驅逐,大肆妄殺長吏,導致人心惶惶。韋士宗自己也怕了,於三月初六(己巳)在黔中三軍的逼迫下,脫身逃走。


三月十一(癸酉),衢州刺史鄭式瞻進獻五千匹絹和二千兩銀子。唐德宗說:“鄭式瞻肯定貪贓,朕已下詔讓禦史立案審理。他進獻的東西應交付左藏庫。”


三月十五(丁醜),唐德宗下詔削減各州府的別駕、司馬、田曹、參軍;京兆、河南、太原三府例外,其他各州府各司有兩名別駕等佐吏的都削減一名。


夏四月十六(丁未),唐德宗首次下令,沒有兒子的駙馬和郡主或縣主婿,收養的兒子不能使用母親的門蔭。


夏四月二十(辛亥),唐德宗任命右諫議大夫裴佶為黔州觀察使,取代韋士宗。


五月初一(壬戌),日食。


五月二十四(乙酉),在寧州防秋(秋季防止吐蕃入侵)的朔方和邠寧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邠州刺史楊朝晟去世。楊朝晟字叔明,是夏州朔方人。他最初在朔方任步軍先鋒,因有功被授任甘泉府果毅。建中初年(780),他跟從李懷光到涇州討伐劉文喜,斬獲生擒了很多敵兵,被授任驃騎大將軍,稍後成為右先鋒兵馬使。後來李納入寇徐州,他又跟從唐朝臣征討,曾勇冠三軍,並因功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和檢校太子賓客。唐德宗在奉天時,李懷光從山東過來赴難,以楊朝晟為左廂兵馬使,帶領一千多人西下鹹陽,挫敗朱泚。他因此加禦史中丞,實封一百五十戶食邑。李懷光在河中反叛時,楊朝晟被脅迫在他軍中。唐德宗跑到梁、洋二州避難時,韓遊瑰退到邠、寧一帶。李懷光因為曾在邠、寧主政,想迫使那裏的郡縣歸屬自己,並讓他的黨羽張昕在邠州總管留後事務。張昕怕難以勝任,便大肆向民間索取軍資,征募士卒和車馬,準備在夜裏離開邠、寧,回到李懷光那裏。楊朝晟父親楊懷賓是韓遊瑰部將。他在夜裏帶著幾十騎兵殺了張昕及其同謀。韓遊瑰當即派楊懷賓奉表奏聞朝廷。唐德宗召見並慰問了他,授任楊懷賓為兼禦史中丞,正式任命韓遊瑰為邠寧節度使。李懷光的間諜回到河中,楊朝晟得知了這事。他哭著跟李懷光說:“父親為朝廷立功,兒子本當遭到殺戮。所以我不能再帶兵了。”李懷光於是將他關押起來。當朝廷諸軍進圍河中時,韓遊瑰在長春宮下紮營,楊懷賓也參與了戰鬥。當李懷光被平定後,唐德宗考慮到他的忠誠,讓副元帥渾瑊特赦楊朝晟,於是他成為韓遊瑰的都虞侯。當時他們父子同軍,都是開府賓客兼禦史中丞,軍中為此感到榮耀。


唐德宗後來下詔征韓遊瑰入宮宿衛,任命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檢校刑部尚書、兼禦史大夫、邠寧慶節度觀察使,取代韓遊瑰。當初,韓遊瑰因為吐蕃侵犯邊塞,所以親自帶兵衛戍寧州。當接受替代時,他在那月的壬子(即貞元四年七月初七)夜裏帶著輕騎徑直回歸宮闕。他的將士曆來驕慢怠惰,害怕張獻甫的嚴厲,所以衙內千餘人趁著韓遊瑰夜出,到處劫掠,又要求監軍楊明義上奏讓大將範希朝為節度使。楊朝晟當時任都虞候,在士兵嘩變時最初逃到郊外,次日才回來。他騙部眾說:“你們的請求真讓我興奮,我特來祝賀。”於是亂兵稍微安定了下來。楊朝晟和諸將於是密謀要誅殺嘩變的首惡。三天後,楊朝晟率領諸將向部眾宣告說:“前番的請求沒有獲準。張尚書(即張獻甫)昨天已到了邠州。你們本來都要被處死,但我不能把你們都殺了。你們揭發誰是領頭的,其餘一律不予追究。”於是捉捕了二百多人,把他們都殺了,動亂這才平定。唐德宗因此提擢範希朝為寧州刺史,作為張獻甫的副手。張獻甫入朝奏報楊朝晟平亂的大功,朝廷加授他為禦史大夫。


貞元九年(793),朝廷派人修築鹽州城,征兵保護外境,防止吐蕃的幹擾。楊朝晟分統兵馬鎮守木波。張獻甫去世後,唐德宗下詔讓楊朝晟代替他。那年,他因母親去世丁憂離職,起複後出任左金吾大將軍同正兼邠州刺史,照樣任禦史大夫。貞元十年春,楊朝晟成功地在不到三十天裏就修築了吐蕃入侵中原路上的方渠、合道、木波要害三城,這事前麵都已細說。當初,軍隊駐紮在方渠時,因為沒水,大家都很緊張。後來發現一條青蛇乘高而下,楊朝晟順著青蛇的軌跡,找到了水源。楊朝晟派兵修築圍牆將水源環繞起來,成為停泉,軍人因此有充足的水喝。他還繪製地圖獻給朝廷,唐德宗下詔在那裏設置祠堂。貞元十五年二月,朝廷免除他服喪,加授他為檢校工部尚書。同年夏季,因為防秋他移軍寧州,結果在那裏得病。這年正月他病故。


五月二十五(丙戌),唐德宗任命工部侍郎趙植為廣州刺史、兼禦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當初,渾瑊派兵馬使李朝寀帶兵衛戌定平。渾瑊去世後,李朝寀請求讓他的部眾隸屬神策軍。唐德宗下詔許可。


楊朝晟病重時,召來僚佐,跟他們說:“我一定是起不來了。朔方的繼任主帥大多來自本軍,這雖是大家的心願,但不符合國體。寧州刺史劉南金很懂得訓練軍旅,應當讓他攝理行軍司馬;而且他了解軍事。這樣,等到朝廷任命主帥時,必定不會出什麽事。”他又寫了親筆信交給監軍劉英倩,讓他轉交朝廷。軍士私下議論說:“朝廷任命主帥,我們當然接受。如果任命劉君,我們也會事奉他。但如果任命的主帥來自其他軍隊,他必定會帶自己的麾下過來,那麽我們就要被排斥了。我們必須拒絕這樣的任命。”


五月二十八(己醜),唐德宗派中使前往寧州觀察軍情,發現大家都傾向劉南金接任。五月三十(辛卯),唐德宗又派高品中使薛盈珍帶著詔書到寧州。六月初三(甲午),薛盈珍來到軍中宣詔說:“李朝寀率領的部隊本來也是朔方軍,今天將兩軍合並,以壯大軍勢,威懾戎狄。所以現在任命李朝寀為節度使,劉南金為副使。軍中覺得如何?”諸將全都奉詔。


六月初五(丙申),都虞候史經跟部眾說:“李公(李朝寀)命令收繳將士的弓矢刀劍,並送兩千副甲胄到他那裏。”軍士們都說:“李公想用自己的麾下二千人當心腹。我們的妻兒能保住性命嗎!”當夜,他們去見劉南金,想擁戴他為主帥。劉南金說:“我當然願意接任節度使,然而除非是天子的任命,其他的可不行。軍中難道就沒有其他將領嗎!”大家說:“弓矢刀劍都被他們沒收了。”隻有軍府還有甲兵,大家便都想到那裏集合議事。劉南金說:“你們如果不願意李朝寀為帥,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朝廷敕使。如果動用甲兵,那便是抗拒詔命。”於是命令手下關閉府門,不讓軍士們進去。軍士們離開後,去見兵馬使高固。高固逃跑藏匿,但被亂兵搜索找到。高固說:“你們必須聽從我的命令才行。”大家說:“唯命是從。”高固說:“千萬不要殺人,也千萬不要搶掠金銀布帛。”大家都答應了。於是他們和高固一道去見監軍,請他轉奏。大家說:“劉君既然得到朝廷聖旨,任命他為副帥,他一定會阻擾我們的大事。”於是謊稱監軍的命令,召劉南金來議事,結果劉南金一到就被殺害了。


六月初七(戊戌),唐德宗下製,任命定平鎮兵馬使李朝寀為校工部尚書,兼邠州刺史和朔方邠寧慶節度使;任命中官楊誌廉為右神策護軍中尉。當天,寧州有人趕到長安告變,唐德宗急忙追回製書,又派薛盈珍前往了解情況。


浙西觀察使李錡執掌了天下財政大權之後,靠進獻貢品來鞏固他得到的恩寵,也靠饋贈禮物來結交權貴。他仗恃恩寵和權貴關係驕橫放縱,無所忌憚。他還盜取國庫錢財,部下官屬無罪而被他殺害的相繼不斷。浙西平民崔善貞到宮闕上呈密封奏事,談論宮市和進奉以及鹽鐵專賣的弊病,也談到了李錡違法的事情。唐德宗閱覽奏事後很不高興,下令將崔善貞銬上枷鎖,送交李錡處理。李錡得知他將要被送到時,先在路旁挖了個坑。六月初八(己亥),崔善貞被押到時,李錡將他連人帶枷鎖一塊推進坑裏給活埋了。遠近的人們聽說這事,都不寒而栗。李錡又為了保全自己,增加他的兵眾,還挑選有力氣和擅長射箭的人,稱作挽強,如果是胡人和奚人或者雜胡,則稱作蕃落,給他們比普通士卒多出十倍的錢。轉運判官盧坦屢次進諫,但李錡怙惡不悛。盧坦於是和幕僚李約等人都離開了他。李約是李勉的兒子。


六月十一(壬寅),薛盈珍到了寧州,軍中請求讓高固為帥,薛盈珍當即以唐德宗的名義讓高固負責軍事。


有人將朝廷在戊戌日下製書的消息傳到邠州,邠軍一片困惑,不知該聽誰的。奸詐的小人們利用這一情況,打算發動事變。留後孟子周將轄區的精銳都安置在節度使府的庭院,每天犒勞士卒,在內用以取悅軍心,在外用以威懾奸黨。因此邠軍最終沒有嘩變,這都是孟子周從中謀劃的結果。


六月十八(己酉),唐德宗正式任命邠寧兵馬使高固為邠州刺史、兼禦史大夫、邠寧節度使。高固是朔方宿將,以寬厚得到軍心。前任節度使很忌妒他,曾將他安排在散地,同僚也都經常輕慢侮辱他。但當他成為主帥後,沒有對任何人加以報複,所以軍中得到安寧。


要想知道唐德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