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七:憲宗中興之十三:前宰相李藩病逝與唐憲宗貶斥吐突承璀

(2018-06-30 20:04:55) 下一個


元和六年即公元811十一月初二(癸巳),新任華州刺史李藩病故。李藩字叔翰,是趙郡人。他曾祖李至遠在武則天時經李昭德推薦成為天官侍郎,但因沒到李昭德那裏謝恩,所以招致李昭德的憤怒,被他上奏後貶黜為壁州刺史。他祖父李畬在唐玄宗開元時任考功郎中,事奉母親異常孝謹。母親去世後,他不勝悲哀而死。李至遠和李畬都因誌向和操行名重一時。李藩父親李承曾任湖南觀察使,也很有名。李藩少年時恬淡修檢,注重儀容,十分好學。父親去世後,因為他家富有,不少前來吊唁的親戚隨手就從他家裏拿去錢財,李藩也並不禁止,反而更加忙著施舍,結果沒幾年他家就陷入貧困。他年四十多還沒出仕,在揚州讀書,自給都很困難。妻兒都埋怨,但李藩泰然處之。杜亞在東都擔任留守時,因為他是故人的兒子所以署任李藩為從事。洛中發生大起盜竊案,有人誣告牙將令狐運。杜亞信了,將他屈打成招。李藩知道他的冤屈,為他爭辯,結果辭職不幹了。後來真正的盜賊宋瞿曇被捉獲,李藩也因此更加知名。


張建封在徐州時聘用他為從事,在幕下當僚佐,但他十分謙恭,沒什麽建樹。杜兼任濠州刺史時兼帶使職。張建封病危時,杜兼急忙趕到他的府上,暗中希望能接任他。李藩和同僚們去看望張建封,出來後哭著跟杜兼說:“仆射公奄奄一息,病情如此沉重,杜公應在州裏防備萬一。如今放棄州事跑到這裏來,到底想幹什麽?應該趕快回去!不然的話我將奏聞朝廷。”杜兼非常驚愕,很不放心,隻好回去了。張建封死後,杜兼因為沒得到他想要的,所以非常怨恨李藩。到揚州後,杜兼趁機誣奏,指控李藩在張建封死時動搖軍心。唐德宗勃然大怒,下密詔給杜佑,讓他殺了李藩。杜佑平時很看重李藩,因此懷裏帶著詔書十來天都不忍心下達。他專門請來李藩談論佛教,問他說:“因果報應的事,你相信有嗎?”李藩說:“我相信。”杜佑說:“如果真是這樣,先生應當遇事不會驚恐。”於是拿出詔書給他看。李藩看了後不動聲色,說:“這是我得罪杜兼的報應。”杜佑說:“千萬別把這事講出去。我已經秘密上疏,用一家百口擔保先生了。”唐德宗雖然得到了杜佑的解釋,但怒火還沒消停,又馬上追李藩回朝。當召見他時,唐德宗望著他的儀表風度,說:“這哪裏像是個幹惡事的人!”於是釋懷,還任命他為秘書郎。


王紹當權時,邀請李藩前來相見,結果一見麵就當即任用他,但李藩最終沒有赴任。王仲舒、韋成季、呂洞等人任郎官時,朋黨顯赫,每天聚會歌詠,飲酒作樂。他們仰慕李藩的名氣,堅持要李藩一同聚會,李藩不得已也去了一次。王仲舒他們聚會上喜歡胡說八道,還自己演戲。後來他們再次請李藩,但他堅決不去,說:“我和王仲舒他們聚會了終日,不曉得他們究竟在說些什麽。”後來王仲舒他們果然敗了。李藩不久後升遷主客員外郎,很快又換成右司。當時唐順宗冊封廣陵王李淳為皇太子,兵部尚書王純請求自己改名為王紹,遭到時論的非議,都說:“皇太子也是人臣,東宮的僚屬改名是可以的,不是僚屬而改名,分明是諂媚的舉動。像王純這樣的人哪裏是以禮事上!”李藩跟人說:“曆代的往事,都是從不識大體的臣屬開始導致亡國的,最終無法複正。這也不足為怪。”當太子即位成為唐憲宗時。宰相將許多郡縣名字都改了避諱,唯有監察禦史韋淳不改。後來朝廷下詔任命陸淳為給事中,改名叫陸質;韋淳這才不得已,給自己改名叫韋貫之,所以得到輿論的嘉許。


李藩很快又改任吏部員外郎。元和初年(806),他升遷吏部郎中,掌管吏部事務,因為被屬下蒙蔽,濫用官員的空缺,結果被貶黜為著作郎。不久他轉為國子司業,又升遷給事中。朝廷製敕裏有行不通的地方時,他總是在黃紙敕書後批注。胥吏說:“應當另外用白紙附上。”李藩說:“另外用白紙附上,那是一般的文書,怎算是批敕!”裴垍向唐憲宗上言,說他有宰相的器度。剛好鄭絪罷相,唐憲宗便拜李藩為門下侍郎和同平章事。李藩生性忠誠,知無不言,所以唐憲宗很器重他,覺得他從不隱瞞自己的看法。


元和四年冬,唐憲宗望著宰相們問道:“前代帝王治理天下,要麽國富民強,要麽國貧民困。這是什麽道理?”李藩答道:“古人說:‘儉以足用。’這是因為足用來自儉約。假如人君真能做到不貴重珠玉,一心都在農耕桑織上,那麽人們將不會淫亂傾巧,習俗自然也會敦厚歸本。一旦百姓富足,君主怎會不足!那時自然府藏充盈,莊稼豐登。如果人君耗竭民力,貴重珍奇異物,那麽上行下效,風俗日益奢侈,最終導致去本務末,衣食日益缺乏。一旦百姓不足!君主又怎會富足!那時自然國貧家困,盜賊趁隙作亂!如今陛下永遠以古人為鑒,總是思考如何讓百姓富庶,親自實踐勤儉,國家自然得到治理。還希望陛下意識到‘知之為非艱,保之為急務(語出《尚書·說命中》: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意即知道不難,實踐才難)’。宮室的車輿禦馬,衣服器玩,務必盡量減少,表示改變奢侈風氣的決心,那麽天下人將非常幸運。”唐憲宗說:“實踐儉約是我的誠心;貧富的由來正像愛卿所說的那樣。應當上下相勉,才能永保此道。如果發現朕有所違背或濫用大權,你們必須極言規勸,這是朕對愛卿等人的深切期待。”李藩他們拜賀後退下。


唐憲宗又問道:“禳災祈福的事你們相信嗎?”李藩回答說:“據臣的私下觀察,自古以來的聖達都不作禱祠這類的事。所以楚昭王有病時,占卜的人說是黃河為祟。楚昭王覺得黃河不在楚國境內,他不可能因此獲罪。孔子認為他這是知天道。孔子自己生病,子路請求為他祝禱。孔子認為神道助順,關鍵在於一個人的行為;自己既然德操完整,自然就無愧於神祗。所以他回答子路說:‘我已經祝禱很久了。’《尚書》說:‘惠迪吉,從逆凶。’意思是順道則吉,從逆則凶。《詩經》說:‘自求多福。’意思是禍福的由來,無不對應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行為無道,那麽何福可求?所以漢文帝每次祭祀時,總是讓有司表現得格外虔敬而不用祈禱。他的見解如此超然,可算是盛德。如果神明無知,怎能為人降福?如果必定有知,那麽為了私利求媚的事,君子尚且會不高興,更何況神明!由此而言,隻要履行誠信和追求道順,自然上天就會保祐。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將著實難以致福。所以堯、舜的仁德,隻在於修善自身以安定百姓。管仲說過:‘義於人者和於神。’這是因為把民眾當為神主,所以他們隻要求得安民而已。虢公求神,以致國家危亡;王莽妄祈,加速漢兵前來。這些都是古今的明誡,書傳的記載。還希望陛下總以漢文帝和孔仲尼的意思為準,那麽百福將會圓滿。”唐憲宗非常嘉許他的進言。


當時河東節度使王鍔用錢數千萬賄賂權貴,請求兼任宰相。李藩和權德輿都在中書為相。他們得到密旨說:“王鍔可兼任宰相,你們應當立即擬定詔書送來。”李藩當即就用筆塗掉“兼相”字樣,直接回奏說:“不可。”權德輿大驚失色,說:“即使覺得不行,也應當另外上奏,怎能用筆塗改詔令!”李藩說:“事情太緊迫!過了今天,就改不了了。天又黑了,哪有時間另外書寫奏折!”王鍔的宰相任命果然也就擱置起來了。李吉甫自揚州再次入相後沒幾天,李藩就被罷相,改為詹事。幾個月後,唐憲宗又思念李藩,召他入宮應對,李藩又議論了不少事。這年元和六年,他出任華州刺史兼禦史大夫,但尚未上任就去世了,終年五十八歲。唐憲宗追贈他為戶部尚書。李藩為相,才能不及裴垍,嚴正不如韋貫之。然而他為人清廉規矩,也算是良臣。


李藩死後,唐憲宗即於十二天後任命工部尚書趙昌為檢校兵部尚書,取代他出任華州刺史兼潼關防禦和鎮國軍等使。


弓箭庫使劉希光收受羽林大將軍孫瑞二萬緡錢的賄賂,為他謀求藩鎮大員的任命。事情敗露後,劉希光被賜死。這事株連了左衛上將軍兼知內侍省事吐突承璀。十一月初五(丙申),唐憲宗將吐突承璀貶為淮南監軍。唐憲宗問李絳道:“朕將吐突承璀趕出了朝廷,愛卿覺得如何?”李絳說:“外人沒想到陛下會如此果斷地做出這決定。”唐憲宗說:“他不過一個家奴而已。因為讓朕驅使已久,所以給他不少私恩。如有違犯,朕去掉他不過像去掉一根鴻毛而已!”


當時,十六位親王都還沒有出閣(即到封地去),他們的女兒也不能及時出嫁,挑選女婿全由宦官,因此想成為駙馬的人都大肆賄賂宦官。李吉甫上言說:“自古以來嫁公主都必須認真挑選駙馬,隻有近世才不這麽做。”十二月十一(壬申),唐憲宗下詔封恩王等人的六位女兒為縣主,委派中書、門下、宗正、吏部認真挑選人才值得稱道和門第相當的人,將縣主許配給他們。


十二月十三(甲申),京兆尹元義方和戶部侍郎兼判度支盧坦因為違令在門前立戟(一般三品以上才能立戟),被罰一月俸祿,並沒收門戟。


十二月十八(己醜),唐憲宗下製,任命朝義郎、守尚書戶部侍郎、驍騎尉、賜紫金魚袋李絳為朝議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吉甫為相,經常趁機報複先前跟他結怨的人,唐憲宗也多少知道這事,所以提拔李絳為相。李吉甫善於逢迎唐憲宗的旨意,而李絳為人鯁直,多次在唐憲宗麵前直言爭辯。唐憲宗十分欣賞李絳的正直而聽從他的諫言,因此李吉甫和李絳有了矛盾。


閏十二月初一(辛卯),右衛上將軍伊慎去世。伊慎是兗州人。他善於騎射,最初擔任果毅。他母親去世時,他想要將她和父親安葬一塊,但卻不認得父親的墓,為此晝夜號哭。不到十天,他突然在夢中得到指導,然後果然找到了父親的墓。大曆八年(773),江西節度使路嗣恭討伐嶺南哥舒晃的叛亂,任命伊慎為先鋒。他直逼賊兵堡壘,迅速勇猛地擊潰了他們,斬首三千級,此後收複了始興。沒多久,他和諸將在泔溪追上並殺了哥舒晃,將他的首級函寄給朝廷。路嗣恭上表為伊慎請功,朝廷因此授他為連州長史兼知當州團練副使。他經三遷後成為江州別駕。


討伐梁崇義那年,伊慎作為江西牙將跟從李希烈。他衝鋒陷陣,立了很多戰功。江漢一帶平定後,李希烈愛惜伊慎的將材,多次送他駿馬,想要留住他。伊慎靠計謀逃離,回歸本道。翌年,李希烈果然造反。嗣曹王李皋剛到鍾陵時,召集了很多將吏,得到伊慎時覺得勢力強大了很多,於是大規模征集兵將,修繕整頓水軍。李希烈害怕伊慎被曹王重用,便派人送給伊慎七屬之甲(即七節甲連成的上等甲胄),並偽造伊慎寫給他的信,以此離間他和李皋。唐德宗派中使到軍中責問這事,但李皋上疏為他申雪。朝廷的答複還沒下來時,叛軍就溯江來寇。李皋召伊慎前來,勉勵了他一番,讓他出戰。伊慎打敗敵軍三千餘眾,朝廷這才完全信任他。他又累次打敗蔡山柵,奪取蘄州,並招降了那裏的守將李良。他又攻打黃梅縣,殺了叛軍大將韓霜露,斬首千餘級。朝廷下優詔褒獎,授任他為試太子詹事,封南充郡王,又兼禦史中丞、蘄州刺史,出任節度都知兵馬使。


建中末年(783),唐德宗在梁、洋一帶避難,鹽鐵使包佶帶著金幣溯江而上,將要進獻給朝廷,船隊停泊在蘄口。當時叛軍已在汴州屠城,並派他們的驍將杜少誠率領步騎萬餘來寇黃梅,準備斷絕長江的運輸。伊慎帶兵七千,在永安戍和敵軍遭遇。他樹立了三座柵寨,和叛軍相隔數裏,並偃旗息鼓。等到時機成熟,他命令中柵擊鼓,三座柵寨的官軍全部出擊。叛軍大亂,杜少誠脫身得免,叛軍陣亡的人數不可勝計,長江的運輸因此得以暢通。他又攻破苟莽柵,進兵包圍安州。叛軍依靠溳水的險要,官軍久攻不下。李希烈派外甥劉戒虛帶領騎兵八千前來救援,伊慎分兵迎擊,和他們在應山交戰,生擒劉戒虛,並將他綁了帶到城下。叛軍看到外援已絕,隻好開門請罪。伊慎因功官拜安州刺史、兼禦史大夫,朝廷還賜給實封一百戶。李希烈又派兵救援隋州,伊慎再次在厲鄉打敗他們。叛軍大將康叔夜逃脫,但伊慎斬首了五千級叛軍。李希烈死後,李惠登為叛軍堅守隋州。伊慎送緊急飛書向他招降勸諭,李惠登於是在隋州城歸降。伊慎還密奏說李惠登可用,唐德宗因此下詔授任他為隋州刺史。貞元十五年(799),唐德宗任命伊慎為安黃等州節度、管內支度營田觀察等使。貞元十六年,吳少誠抗拒朝命,唐德宗下詔,派伊慎率領本道步騎五千,並統領荊南、湖南、江西三道兵馬,獨當一麵。他在申州城南麵先後打敗叛軍數千,朝廷因此加他為檢校刑部尚書。貞元二十一年,朝廷在安黃設置奉義軍,任命伊慎為奉義軍節度使兼檢校右仆射。唐憲宗即位後,征他入朝官拜正式右仆射。元和二年(807),他轉任檢校左仆射兼右金吾衛大將軍。因為賄賂第五從直請求出鎮河中,他被第五從直彈奏,所以被貶為右衛將軍。幾個月後,唐憲宗重新起用他為檢校尚書右仆射,兼右衛上將軍。這時他去世,終年六十八歲。唐憲宗追贈他為太子太保。


也在伊慎去世這天,黔州上奏,說辰、漵二州的賊帥張伯靖入寇播州和費州。


試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知道唐憲宗對吐突承璀的恩寵和眷顧尚未衰減,於是便投匭(接受常人書奏的銅櫃)上疏,聲稱:“吐突承璀有功,劉希光無罪。陛下長久以來都將吐突承璀當作心腹,不應匆忙之間就將他遺棄。”知匭使兼諫議大夫孔癸戈見到他投匭以外的副章,指責他的觀點而決絕接受。李涉於是行賂,到光順門通報。孔癸戈得知後,上疏極言,說:“李涉為人奸險,想瞞天過海。臣請求將他明正刑典。”閏十二月十八(戊申),唐憲宗將李涉貶為峽州司倉。李涉是李渤的兄長;孔癸戈是孔巢父的兒子。


閏十二月二十一(辛亥),皇太子李寧病故。他是唐憲宗長子,母親是紀美人。他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封平原郡王,元和元年(806)八月進封鄧王。元和四年閏三月,他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宙,但很快又恢複原名。同年有司將要舉行冊禮時,因為孟夏和孟秋兩次占卜得到的吉日都因為臨時下雨而取消,到十月才舉行冊禮。這時他病故,終年十九歲。唐憲宗為他取消十三天朝會。當時唐憲宗下敕,讓國子司業裴茝攝理太常博士,讓他在西內(即太極宮)製定太子的喪禮。裴茝精通古今禮儀,曾任太常博士。後來他官至郎中,但總是兼任太常博士,到改任司業後才不再兼領。國家的法典裏沒有皇太子的喪禮條文,所以唐憲宗又讓裴茝攝領。取消十三日朝會,是以日易月的做法(他於元和四年十月正式冊立太子,到去世時剛好十三個月)。朝廷諡號他為惠昭太子。


這年,全國糧食豐收,有些地方米每鬥隻值二錢。


要想知道唐憲宗的後來,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