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七:憲宗中興之七:裴垍諫止對成德用兵與唐憲宗摧毀聖德碑樓

(2018-06-24 10:43:49) 下一個


元和四年即公元809正月初五(壬午),唐憲宗李純下詔免去山南東道、淮南、江西、浙東、湖南、荊南今年的租稅。正月十一(戊子),簡王李遘去世。他是唐代宗第八子,於大曆十年(775)封鄜王,建中四年(783)改封簡王。同時,渤海康王大嵩病故,他兒子大元瑜繼立,改元為永德。


這期間,南方鬧幹旱和饑荒。正月十三(庚寅),唐憲宗任命左司郎中鄭敬等人為江、淮、二浙、荊、湖、襄、鄂等道宣慰使,前往賑恤災民。臨行前,唐憲宗告戒他們說:“朕在宮中每用一匹布帛,都要登記在冊。隻有周濟百姓時才不計費用。你們應當記住朕的這番苦心,千萬別像潘孟陽那樣隻懂得飲酒遊山而已。”


給事中李藩在門下省辦事,每次發現製敕中有不合宜的地方,總是在黃紙末尾批注。胥吏請求他改用連素紙,李藩說:“那樣不就成了一般的文狀了,怎能算是批敕!” 裴垍向唐憲宗推薦,說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唐憲宗覺得門下侍郎兼同平章事鄭絪總是默守成規,看他的臉色辦事,便於二月二十一(丁卯)將鄭絪罷相,改為太子賓客,然後提擢李藩為門下侍郎兼同平章事。李藩知無不言,唐憲宗因此很器重他。


河東節度使嚴綬在鎮九年,軍政和幕僚的任命全出自監軍李輔光之手,嚴綬隻是拱手掛名而已。裴垍上奏匯報了這事,請求朝廷派李鄘取代他。三月初九(乙酉),唐憲宗任命嚴綬為左仆射,任命鳳翔節度使李鄘為河東節度使取代他。


同一天,成德節度使王士真去世。王士真是王武俊的長子,少年時就驍勇驃悍,稱冠軍中,而且沉著有謀,辦事果斷。他曾事奉李寶臣,擔任他帳中親將,李寶臣因此將女兒嫁給他為妻。李寶臣晚年時,考慮自己的幾個兒子暗弱,擔心身後軍權會被諸將所奪,便屢次殺戮部屬,結果諸將離心離德。王武俊官位雖卑,然而勇略蓋世。李寶臣愛惜他的才幹,不忍心殺他。而王士真也暗中結交李寶臣的左右隨從,盡力保護他父親,所以王武俊獲免一死。李寶臣兒子李惟嶽接任時,尤其信任王武俊,王武俊也盡心匡護輔佐。當李惟嶽在束鹿兵敗時,他手下的張孝忠和康日知在自己的地盤歸附朝廷,得到封官和賞賜。李惟嶽那時才開始對王武俊有所猜疑。王武俊也韜光養晦,出入時身邊所帶也不過三兩人。身邊人跟李惟嶽說:“先相公信任王武俊,將他留給大夫,兼有遺囑。如今能披肝瀝膽為大夫效力的隻有王武俊而已。王士真又是大夫的妹婿,我們擔保他一定沒有異誌。如今局勢危急,如不能坦誠相待,那時他也像康日知那樣,大事就完了!”李惟嶽說:“我對待王武俊本來就很優厚,不單憑先公的遺旨。”因此對他毫不猜疑,當即派他帶兵攻打趙州。王士真在府衙過夜,和同僚密謀。當王武俊倒戈時,王士真等數人將李惟嶽捉了帶出衙門,將他縊死。王武俊接著繼任節度使,領取節鉞,並任命王士真為副大使。


建中年間,王武俊在魏縣僣稱趙王,任命王士真為司空、真定府留守,出任元帥。當王武俊打敗朱滔歸順朝廷時,唐德宗讓王武俊兼任幽州盧龍軍節度使,任命王士真為副使兼檢校工部尚書。唐德宗回京後,進位王士真為檢校兵部尚書,出任德州刺史兼德棣觀察使,封清河郡王。貞元十七年(801),王武俊病故,朝廷起複王士真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同正、恒州大都督府長史,出任成德軍節度、恒冀深趙德棣等州觀察等使。不久他又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唐順宗即位後,他進位檢校司空。


王士真輔佐父親立功,備嚐艱辛。繼承藩鎮大位後,他恬然守善,雖然擅自補任屬吏,也不上交租賦,然而每年進貢財貨,名為進奉,也多達數十萬,比起幽州和魏博二鎮,最為承順。元和元年,朝廷就地加授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時他病故,留下五個兒子:王承宗、王承元、王承通、王承迪、王承榮。他長子副大使王承宗自稱留後。河北三鎮都依照慣例各置副大使,以嫡長子擔任,父親去世後即代領軍務。


唐憲宗因為久旱,想降下造福於百姓的德音。翰林學士李絳和白居易上言說:“要想讓百姓得到實惠,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免他們的租稅。”又說:“宮女除了受到驅使的以外,數量還是太大。朝廷應當節省費用,事情貴在順從民心。”他們又請求“嚴禁諸道橫征暴斂,以此當作對朝廷的進奉。”還說:“嶺南、黔中、福建的風俗,經常掠奪良家婦女,賣給人當奴婢。臣請求對這一做法嚴加禁止。”閏三月初三(己酉),唐憲宗因此下製,為天下在押囚犯降罪(《舊唐書》說隻降京師非殺人的死刑犯),禁止刺史境內的專賣以及諸道詔命之外的進奉,蠲免租稅,放出宮人,嚴禁掠賣,正如二臣的請求。朝廷還減少了飛龍廄馬。閏三月十三(己未),長安果然下雨。李絳上表祝賀道:“臣現在才知道: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


當初,王叔文的黨羽被貶斥時,唐憲宗曾有過詔書說,即使遇到大赦,他的黨羽也不許酌量轉移到近處。吏部尚書兼鹽鐵轉運使李巽上奏說:“郴州司馬程異,很有吏幹才能,請朝廷任命他為楊子留後。”唐憲宗準奏。李巽精於督察,即使千裏之外的官吏,辦事也都戰戰兢兢,如同李巽就在麵前。程異在檢核帳簿計冊方麵,又比李巽更為精明,所以終於得到任用。


魏征的玄孫魏稠十分貧困,隻好將祖居典當給人家。平盧節度使李師道請求用私人的錢財為他將祖居贖回。唐憲宗命令白居易起草詔書,白居易奏稱:“這事關係到陛下對臣屬的激勵和勸勉,贖金應該出自朝廷。李師道算是何人,竟敢掠走這一美譽!希望陛下下敕給有司部門,用官錢贖回魏征的原居,還給他的後嗣。”唐憲宗聽從了,於是從出內庫拿出二千緡錢贖回房產賜給魏稠,並禁止他今後典押房產。


王承宗的叔父王士則因為王承宗擅自接替父職,擔心災禍波及宗族,便和幕客劉棲楚一道自己回歸京師。唐憲宗下詔任命王士則為神策大將軍。


翰林學士李絳等人上奏說:“陛下繼承大位至今已有四年,而儲君尚未建立。太子的冊封沒有確定,將會開啟他人覬覦東宮的大門,有違慎重嗣君的大義。這並非承繼宗廟和重視社稷的好辦法。還希望陛下壓抑謙恭的小節,舉行至公的大典。”閏三月二十一(丁卯),唐憲宗因此下製立長子鄧王李寧為太子。李寧是紀美人的兒子。


閏三月二十五(辛未),靈鹽節度使範希朝奏請,將太原士兵六百人的衣糧供給沙陀人。唐憲宗準奏。


夏四月初三(戊寅),國子祭酒馮伉去世。


四月初七(壬午),山南東道節度使裴均仗著朝裏有宦官撐腰,在唐憲宗下製禁止後仍然進奉銀器一千五百餘兩。翰林學士李絳和白居易等人上奏說:“裴均想以此試探陛下禁止進奉的決心。希望陛下退還給他。”唐憲宗立刻命令將銀器交給度支藏入左藏庫。他接著又頒旨曉諭進奏院說:“今後諸道有所進奉時,不許申報禦史台。有人前來了解的,馬上將他們的姓名奏聞朝廷。”白居易又因此進諫,但唐憲宗不聽。


四月初九(甲申),唐憲宗讓皇太子搬到少陽院居住。同時,武功人張英奴撰寫《回波辭》迷惑大眾,被朝廷處以杖刑殺了。


唐憲宗想要改革河北諸鎮節度使世襲的弊病,便趁著王士真的死,想要朝廷直接任命繼任,如果對方不從就打算興師討伐。裴垍說:“李納專橫跋扈,對朝廷非常不恭,而王武俊卻有功於國。陛下先前允許李師道接替他父親李納,今天卻要奪走王承宗的繼任權。這樣做違背常理,對方一定不服。”朝臣看法不同,因此長久不能決定。唐憲宗征求翰林學士們的意見,李絳等人回答說:“河北不遵從朝廷的聲威教化,誰不為此感到憤概感歎。然而現在去對付他們,恐怕未必能成。成德軍自從王武俊以來,父子相承已達四十多年,人們也都習慣了,不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何況王承宗已經總領軍務,一旦換了他,恐怕他未必奉詔。又有,範陽、魏博、易定、淄青也都是世襲相傳,和成德一樣。他們一旦得知朝廷直接任命成德的繼任人,必定內心很不自安,到時也許會暗中互相勾結。雖然張茂昭(易定節度使)曾請求朝廷直接任命,也恐怕並非誠心如此。現在國家任命節度使取代王承宗,張茂昭作為鄰道節度使,會覺得是他的建議奏效,進退對他都很有利。如果朝廷任命的人十分勝任,他就自以為有功。如果王承宗拒絕詔令,張茂昭也可能暗中和王承宗勾結。這事有關國家的體麵,朝廷也不能馬上就順了王承宗!那時就必須派兵四麵攻討,也就必須給將帥加官晉爵,給士卒發放衣服軍糧。到時他(張茂昭)按兵不動,首鼠兩端,坐觀勝負,而勞民傷財的弊病全得由國家承擔。如今江、淮一帶又有水災,官府和民間全都困難衰竭,真不能輕易談論軍旅的事。”


左軍中尉吐突承璀想迎合唐憲宗的旨意,趁機奪了裴垍的大權,因此請求親自帶兵出討。唐憲宗猶疑未決,宗正少卿李拭上奏稱:“王承宗不可不討。吐突承璀是陛下親近和信任的大臣,朝廷應當將禁兵交給他,讓他統領諸軍,誰敢不服!”唐憲宗將他的奏折出示給翰林學士們看,還說:“這是個奸臣。他明知朕想要任命吐突承璀為將,所以呈上這一奏折。你們都記住了,今後千萬不要讓他得到進用。”


昭義(澤潞)節度使盧從史遭遇父喪,朝廷長久沒有起複他。盧從史很害怕,便通過吐突承璀跟唐憲宗遊說,請求率領本軍討伐王承宗。四月十七(壬辰),朝廷起複盧從史為左金吾大將軍,其他職位不變。


四月二十一(丙申),撫州山人張洪頭戴帽冠,腳穿鞋履,騎著牛到光順門獻書。朝廷發現那書沒有可采的地方,就把他打發走了。四月二十五(庚子),唐憲宗下製,要求將已故太尉西平郡王李晟編入皇家宗室屬籍。同時,他任命太常卿李元素為戶部尚書兼判度支,商州刺史元義方為福建觀察使。四月二十九(甲辰),唐憲宗任命兵部侍郎權德輿為太常卿,並賜金紫官服。他還任命禦史大夫高郢為兵部尚書,刑部郎中兼侍禦史知雜李夷簡為禦史中丞。


當初在平涼和吐蕃會盟時,副元帥判官路泌和會盟判官鄭叔矩都淪落在吐蕃。後來吐蕃請和,路泌的兒子路隨三次到宮闕號哭上表,乞求朝廷同意吐蕃的請求。唐德宗因為吐蕃人奸狡多詐,沒有答應。到這時,吐蕃又派人請和,路隨又五次上表,並到執政大臣那裏哭著請求;裴垍和李藩也都向唐憲宗進言,請求答應他們的請和。唐憲宗同意了。五月,他派祠部郎中徐複出使吐蕃(《新唐書》說,七月十九癸亥,吐蕃請和。也許吐蕃七月再次派人前來)。


五月十六(辛酉),刑部尚書鄭元去世。鄭元是進士及第,經累遷官至禦史中丞。貞元年間他成為河中節度使杜確的行軍司馬。杜確去世後他繼任節度使,後來入朝官拜尚書左丞。元和二年(807)他轉為戶部侍郎、兼禦史大夫、判度支。元和三年春,他升遷刑部尚書兼京兆尹。九月,他再次兼判度支,刑部尚書兼禦史大夫不變。鄭元生性嚴格剛毅,頗有威嚴,辦事果斷,勝任重職,時人都稱讚他能幹。元和四年他因病辭職,守本官,個把月後就去世了。


五月二十二(丁卯),鹽鐵使兼吏部尚書李巽去世。李巽字令叔,是趙郡人。他少年時苦心為學,以明經考試調補華州參軍,因登科出類拔萃,被授鄠縣尉。他在台省曆任官職,由左司郎中出朝任常州刺史。一年後,他被召回朝廷任給事中,不久出任湖南觀察使,任上銳意求治。五年後,他改任江西觀察使,加檢校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李巽以律法要求屬下,所以官吏不敢欺罔,任何違法的事他必定糾察。唐順宗即位後,他入朝成為兵部侍郎。司徒杜佑判度支鹽鐵轉運使時,覺得李巽精通吏治,奏請他為副使。杜佑辭去重位後,李巽便專領度支鹽鐵使。鹽鐵專賣的管理大家都知道很難,唯有唐代宗大曆年間仆射劉晏管理得很好,每年的財政收入都很可觀。李巽掌管鹽鐵使才一年,收入就類似劉晏,第二年就超過了,第三年竟增加了一百八十萬貫。依照舊製,每年必須從江淮運送五十萬斛大米抵達河陰,但實際上長期達不到這個數字,唯有李巽掌管度支的三年裏達到。他接著升遷兵部尚書,翌年改任吏部尚書,度支鹽鐵使如故。


李巽精於吏治,主要是他的天性使然。即使在自己家裏,他也設置桌幾和帳簿,就像在公署辦公那樣。手下的胥吏有過失時,他絲毫不予寬貸,所以官吏雖在千裏之外,辦事也都戰戰兢兢,猶如李巽就在麵前。當初,程異因為投靠王叔文而遭到貶斥。李巽知道他很有吏幹,便上奏啟用他,唐憲宗也不反對。程異在檢查核對帳簿方麵,又比李巽還要精明,所以度支的成功,跟程異也有很大關係。李巽任吏部尚書時臥病在家,郎官們一道前來探望。李巽起初不說自己生病,還和他們討論財政事務以及商業的功利,結果那天晚上他就病故了。然而他生性強悍,狡猾凶惡,十分苛刻嫉妒。他利用唐德宗的憤怒,謀害了竇參,輿論都為竇參喊冤。當初,竇參任宰相,很不喜歡李巽,將他從左司郎中位置上支出擔任常州刺史,並催促他上路。沒幾個月,竇參被貶為郴州司馬。不久,李巽又從給事中的位置上出任湖南觀察使,而郴州是他的下屬州郡。宣武軍節度使劉士寧因為擅自襲取父親的位置,輿論認為不行,但朝廷不得已還是授任了他。當竇參被貶時,劉士寧曾送了數千匹布帛給竇參。李巽在湖南,便將這事詳細奏聞朝廷,說竇參暗中和藩鎮勾結。唐德宗勃然大怒,於是賜竇參死。竇參死得的確冤枉。李巽在江西巡察時,全憑他的喜怒之情,因而無罪被殺的人很多。這時他病故,終年七十一歲。唐憲宗追贈他為尚書左仆射。


六月初三(丁醜),唐憲宗任命河東節度使李鄘為刑部尚書,兼諸道鹽鐵轉運使取代李巽。他還任命靈鹽節度使範希朝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朝臣們都覺得沙陀人在靈武,而靈武又靠近吐蕃,擔心他們會反複。他們又怕沙陀部落人多,會導致靈州穀價上漲。朝廷於是下令,讓沙陀人全都跟隨範希朝前往河東。範希朝挑選了一千二百驍騎,號稱沙陀軍,任命軍使率領跟隨自己,而把其餘沙陀部眾安置在定襄川。於是沙陀領袖朱邪執宜開始駐守在神武川的黃花堆。


同時,唐憲宗任命右衛上將軍王佖為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兼靈鹽節度使,取代範希朝。


六月二十六(辛醜),朝廷規定五嶺以北的銀礦任人開采,禁錢命令隻局限在嶺南地區。


左軍中尉吐突承璀兼領功德使。他大規模興修安國寺,並奏請豎立聖德碑,高度和大小都按照《華嶽碑》(即建於漢桓帝延熹八年的《漢西嶽華山廟碑》)的標準。他先建了碑樓,然後請唐憲宗下敕令讓翰林學士撰寫碑文,還說:“臣已準備了一萬緡錢作為他們的酬勞。”唐憲宗讓李絳書寫,李絳上言說:“堯、舜、禹、湯,都未曾立碑稱讚自己的聖德。隻有秦始皇在巡遊經過的地方,銘刻高大的石碑稱述自己的豐功偉績。不知陛下打算效法何人!況且敘述修建寺廟的精美,不過讓觀賞遊覽的人們感到壯麗輝煌而已,哪裏又能為陛下的聖德增光!”唐憲宗閱覽奏折時,吐突承璀剛好在身旁。唐憲宗馬上命令他拉倒碑樓。吐突承璀說:“碑樓很大,無法拉倒。還請慢慢拆毀。”希望拖延時間,以後再找機會商量。唐憲宗抬高嗓門嚴厲地嗬斥說:“多用些牛拉倒!”吐突承璀不敢再說什麽了。後來總共用了一百頭牛才拉倒了這碑樓。


要想知道唐憲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