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五:姑息藩鎮之二十四:前宰相盧邁病故與襄州刺史樊澤去世

(2018-05-31 13:49:45) 下一個


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春正月初九(庚寅),唐德宗李適下詔,諸道和州府自貞元八年至十一年的兩稅以及酒水專賣錢,因為饑荒或其他困難無法繳納的,總共有五百六十萬七千貫,全部予以免除。


正月十三(甲午),他根據正在長安上朝的徐州節度使張建封的奏議,下敕說:“近來朝廷官員和人來往或和金吾來往時都奏聞朝廷。其中如果是親朋故友,或者曾經是同僚,在臘月年關時有些來往,也是人之常情和普通倫禮,今後就不須奏聞了。”


二月初七(戊午),唐德宗登禦麟德殿宴請文武百僚,首次演奏《破陣樂》,並遍奏《九部樂》,讓宮中十來名歌舞妓排列在宮廷。先前,唐德宗親自製作了《中和樂舞曲》,當天加以演奏。宴會直到天黑才結束。前不久他曾下詔,要在二月一日中和節設宴,但因為那天下雨和雪,所以改到這天。唐德宗又賦了《中春麟德殿宴群臣詩》八韻,並頒賜給群臣不同的禮物。


二月二十四(乙亥),唐德宗為申、光、蔡軍隊賜名叫彰義軍。


三月十六(丙申),鳳翔監軍使西門去奢殺了鳳翔將領夏侯衍。


也在三月十六這天,右神策行營節度、鳳翔隴右觀察使、檢校尚書右仆射、鳳翔尹邢君牙去世。邢君牙是瀛州樂壽人。他少年時在幽薊和平盧從軍,因戰功曆任果毅折衝郎將和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反叛時,他跟隨平盧節度使侯希逸過海,來到青州和徐州一帶。田神功出討劉展時,邢君牙又跟從田神功出戰,因功升任將軍和試光祿卿。田神功出任兗鄆節度使時,讓邢君牙帶領防秋兵馬出鎮好畤。後來遇上吐蕃入侵,唐代宗到陝州避難,邢君牙隸屬禁軍扈從。他接著又以戰功加授鴻臚卿,經累封成為河間郡公。建中初年(780),河北各節度使相繼反叛,李晟率領禁軍協助馬燧等人出征。李晟任命邢君牙為都虞候。官軍累次在武安、襄國、洹水、魏縣、清豐等地討伐叛軍,邢君牙在征戰中立了很多戰功。唐德宗到奉天避難時,李晟帶著邢君牙統領所部兵馬,倍道兼程來趕赴國難。李晟駐軍鹹陽和移營渭橋期間,軍中的要事,李晟隻跟邢君牙商量,他人都無法探聽。收複宮闕後,朝廷馬上加授他為禦史大夫和檢校常侍。後來李晟出任鳳翔和涇原元帥,多次出軍巡邊。他經常命令邢君牙掌管留後,軍府都得以安寧,將士也都滿意。貞元三年(787),李晟以太尉和中書令的身份歸朝,邢君牙取代他為鳳翔尹兼鳳翔隴州都防禦觀察使,很快又升遷右神策行營節度和鳳翔隴州觀察使,加檢校工部尚書。吐蕃連年犯邊,邢君牙且耕且戰,嚴加守備,所以西戎最終沒能成為大患。他很快又加檢校右仆射。這時他病故,終年七十一歲。唐德宗為他取消一天朝會,追贈他為司空,送給他家布帛米粟作為喪事賻禮。


邢君牙死後,唐德宗任命右神策將軍張昌為鳳翔尹、右神策行營節度、鳳翔隴右節度使,取代邢君牙,並將張昌改名為張敬則。


夏四月十五(乙醜),唐德宗任命左諫議大夫兼平章事崔損為修奉八陵使。先前,昭陵寢殿被大火燒毀,到這時,朝廷派人在獻、昭、乾、定、泰五陵各造了三百八十間房屋,在橋、元、建三陵則根據毀壞的數量重新建造。


五月十五(甲午),前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禦使、檢校吏部尚書杜亞去世。杜亞字次公,自稱是京兆人。他少年時就頗有學問,善於談論事物的道理以及曆代成敗的原因。至德初年(756),他在靈武獻上封章,談論政事,被唐肅宗授為校書郎。那年,杜鴻漸任河西節度使,聘用他為從事。他經累授出任評事和禦史。後來他入朝,曆任工、戶、兵、吏四員外郎。永泰末年(766),劍南叛亂,杜鴻漸以宰相的身份出領山南和劍南副元帥,任命杜亞和楊炎並為判官。回來後,杜亞被授任吏部郎中和諫議大夫,楊炎則授任禮部郎中、知製誥、中書舍人。杜亞以為自己的才能勝任更高的職位,所以雖然當了諫議大夫,心中還很不樂意。李棲筠得到唐代宗的恩寵,大家都覺得他必定會成為宰相,杜亞因此跟他結交。元載獲罪時,杜亞與劉晏和李涵等七人共同審理他的案子。元載死後次日,杜亞就升遷給事中和河北宣慰使。宰相常袞也不喜歡杜亞,一年多後就將他支出當洪州刺史、兼禦史中丞、江西都團練觀察使。


唐德宗剛即位時,勵精求治,尋訪賢良,派中使去召杜亞。杜亞自己估計會作為宰輔被征召,因此倉促啟程上路。沿途他經常和人們交談,談到如何行使宰相職權時,有人以公事向他谘詢或請托,杜亞也都應承。到長安後,唐德宗不知怎麽聽說了些這事,很不高興。他又在奏對時言辭疏忽誇張,結果唐德宗將他外派為陝州觀察使兼轉運使。他不久升遷河中、晉、絳等州防禦觀察使。楊炎為相時,劉晏獲罪,杜亞也受到株連被貶為睦州刺史。


興元初(784),朝廷召他入朝任刑部侍郎,後來又出任揚州長史、兼禦史大夫、淮南節度觀察使。當時緊接著陳少遊在那一帶橫征暴斂和奢侈僣濫之後,又新近遭到王紹的亂兵劫掠,淮南的百姓都盼望著杜亞的到來,希望他能改革舊弊,民眾能得到康寧。杜亞自以為是公卿宰輔的材料,而唐德宗卻派他外職,心裏很不高興,因此都將政事交給參佐,自己不過招引賓客談論而已。揚州官營的運河淤泥沉積,漕運不通;又有很多僑居那裏的衣冠士族以及工匠商人等,侵占大路私造宅第,造成交通非常不便。杜亞派人疏通河流,拓寬馬路,因此官府和民間都很高興,也很依賴他。然而他生活異常奢侈。江南的風俗,春天裏有船隻競渡的遊戲,方舟並進,速度快的取勝。杜亞於是讓人用漆塗抹船底,讓船劃得飛快。他又製作了綺羅的服裝,塗上油脂,讓劃船的人穿上,丟進水裏也不會濕透。杜亞本是書生,沒想到竟會如此奢侈放縱,朝廷都知道。


貞元五年(789),唐德宗任命戶部侍郎竇覦為淮南節度使取代杜亞。杜亞還依仗他舊日的名望,讓竇覦十分怕他。杜亞接著改任檢校吏部尚書,判東都尚書省事,兼任東都留守和東都防禦使。患了風痹症後,他還為朝廷謀取盈利以鞏固他得到的恩寵,奏請開發苑內的土地作為營田,以資助軍糧,減少度支部門每年的費用,唐德宗也同意了。杜亞卻不親自部署,隻把事情交給判官張薦和楊晪。最初他奏請用荒地營田時,苑內能夠被開墾的荒地早已被留司的宦官以及軍人等開墾完了。他情急之下,便拿了軍中的雜錢借貸給京畿之內的百姓。每到收成的時候,他就派很多軍人坐著牛車分散到京畿的各個鄉村,去收斂百姓收割的菽粟,交還利息。結果搞得百姓沒什麽東西剩下,也無法交納租稅,吃飯都成問題,因此導致人口流散。於是他隻好厚賂宦官,讓他們上奏指責河南尹無能。杜亞自此便尋求要兼領河南尹,但沒有成功。唐德宗逐漸開始了解他的虛妄和荒誕,便任命禮部尚書董晉代替他為東都留守,召杜亞回到京師。後來他的風疾逐漸加深,又患腳膝疼痛,不能上朝拜謁。這時他在自家病故,終年七十四歲,唐德宗追贈他為太子少傅。


五月二十七(丙午),唐德宗任命戶部侍郎兼判度支蘇弁為太子詹事。唐德宗特召度支郎中於?到延英殿應對,然後讓他兼任禦史中丞,賜給金紫官服,讓他掌管度支。


五月三十(己酉),長安這年首次打雷。閏五月初二(辛亥),有慧星隕落在西北部。


閏五月十一(庚申),唐德宗任命神策行營節度使韓全義為夏、綏、銀、宥節度使,取代韓潭。韓全義當時駐紮在長武城,朝廷下詔讓他率領部眾趕赴鎮所。士卒覺得夏州都是鹽堿地,又正值盛夏,都不想遷居到那裏。次日,軍隊嘩變,殺了大將王棲岩,韓全義爬出城牆逃走。都虞候高崇文誅殺了叛亂的首要分子,部眾才安定下來。高崇文是幽州人。


閏五月十五(甲子),唐德宗又將太子詹事蘇弁貶為汀州司戶,將他的兄長讚善大夫蘇袞貶為永州司戶,將前京兆府士曹冕貶為信州司戶。


閏五月二十七(丙子),唐德宗任命高崇文為長武城都知兵馬使,但沒有正式降敕,隻是讓中使口頭宣布而已。


六月十八(丙申),歸化堡軍叛亂,驅逐了主將張國誠。涇原節度使劉昌出兵將叛亂鎮壓了。


六月二十五(癸卯),退休致仕的太子賓客盧邁去世。盧邁字子玄,是範陽人。他少年時就以孝友謹慎和厚道著稱,深得他叔舅崔祐甫的器重。在兩經及第後,他曆任太子正字和藍田尉,並因書判出類拔萃,被授任河南主簿,出任集賢校理。朝臣推薦他不但有文采,還有品行,因此他升遷右補闕、侍禦史、刑部吏部員外郎。盧邁因為叔父兄弟姊妹都在長江一帶,正趕上蝗災造成的饑荒,所以懇求到江南擔任長吏。朝廷於是授任他為滁州刺史。後來他入朝成為司門郎中,升遷右諫議大夫,任上累次上表直言時政得失。不久他轉任給事中,正好遇上校定考績。盧邁一再謙讓,覺得自己剛授新官,還沒有政績,不敢擔當上考,為此得到時人的敬重。他後來升遷尚書右丞。


將作監元亙本當攝理太尉,主持昭德皇後廟的祭祀。但他因為私人的忌日不接受誓誡,結果被禦史彈劾。唐德宗下詔讓尚書省與禮官和法官一道討論這事。盧邁上奏說:“臣查了《禮記》,大夫和士人以及將軍參與國家的祭祀時,即使在洗刷祭器時父母死亡,還得依然完成祭祀。又有,按照唐禮,散齋(帝王舉行祭祀前的預備性禮儀)時如果遇到大功(五服喪事的等級之一: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以上的喪事,進行齋戒時遇到至親的喪事,齋中遇到親人的疾病,都允許回家而不參與祭祀,但都沒有親人忌日時能不接受誓誡的條文。雖然朝廷規定在忌日可以給假一日,但根據《春秋》大義,不能因為家事而推辭王事。如今元亙以平常的休假為理由,而違背了朝廷讓他攝理祭祀的最新命令。斟酌事情的輕重,誓誡則是祭祀的重要部分;比較禮儀的輕重,忌日則是禮儀的尋常事情。認真考察章典依據,事關祭祀薦獻,不應當以忌日為理由。”元亙因此被扣罰俸祿。


盧邁於貞元九年(794)以本官兼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年多後又升遷中書侍郎。當時大政都取決於陸贄和趙憬,盧邁隻是謹慎守身,保持中立,奉公守法而已。然而他為人友愛恭儉。盧邁堂弟任劍南西川判官,在成都病故,歸葬於洛陽,路上經過京師。盧邁奏請到城東在他靈柩前哭悼,唐德宗也同意了。近代的宰相大多自以為崇重,三服之外的親屬,一般都不會親自前往吊唁,而盧邁獨自改變這一舊俗,請求親臨堂弟的喪禮,得到士君子的認可。貞元十二年九月,盧邁在政事堂中風,唐德宗讓人用肩輿抬他回去。他因此上表請求罷官,但唐德宗不許,還下詔讓宰相們到他府第問候探病。此後他上了五次表疏,堅決要求讓位。唐德宗終於下詔,勉勵了一番後同意,改任他為太子賓客。這時他去世,終年六十歲。唐德宗追贈他為太子太傅,送給布帛等喪事賻禮。盧邁從沒結婚,所以也沒兒子,以堂弟兒子盧紀為嗣。


六月二十七(乙巳),朝廷因為幹旱造成年景不好,所以拿出太倉的穀粟賑貸百姓。這年夏天天氣異常炎熱。


七月初,唐德宗任命吉州刺史杜春為邕管經略使。七月初八(乙卯),他將京兆尹韓皋貶為撫州司馬。他還在延英殿召見右金吾將軍吳湊,當麵授任他為京兆尹,馬上讓他到京兆府視事。


七月二十五(壬申),給事中兼同平章事趙宗儒被罷相,改任右庶子。唐德宗任命左諫議大夫兼平章事崔損為門下侍郎兼平章事,任命工部侍郎鄭餘慶為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


這期間,左神策護軍中尉霍仙鳴去世。宦官霍仙鳴和竇文場開始時都在東宮事奉當時還是太子的唐德宗。魚朝恩被殺後,宦官不再掌管兵權,唐德宗將親軍委交給白誌貞。白誌貞接受了很多富豪的賄賂,所以雇用了他們的子弟當禁軍,收取他們的傭金,而人並不在軍中,隻是用名冊請求軍餉,吃空餉而已。涇原士兵嘩變時,唐德宗召禁軍抵禦亂兵,白誌貞召集不到人。當時禁軍中隻有竇文場和霍仙鳴率領宦官和親王的身邊侍從跟隨唐德宗。白誌貞因此被貶官,唐德宗接著將左右禁軍全交給竇文場和霍仙鳴主持。他倆跟從唐德宗前往山南,兩軍這才逐漸恢複規模。唐德宗回京後,對宿將頗為猜忌,凡是手裏兵馬眾多的大將都被他罷了兵權,並讓竇文場和霍仙鳴分別統領禁軍。貞元十二年六月,他還特別設立護軍中尉兩員和中護軍兩員統領禁軍,任命竇文場為左神策護軍中尉,霍仙鳴為右神策護軍中尉,右神威軍使張尚進為右神策中護軍,內謁者監焦希望為左神策中護軍。護軍中尉就是從竇文場和霍仙鳴開始的。當時竇、霍的大權名振天下,藩鎮節度使大多出自禁軍,台省的清要重臣,也時常出自他們的門下。竇文場經累遷成為驃騎大將軍。這時霍仙鳴病故,唐德宗賜給他家十匹良馬,還讓長安各個寺廟預備僧齋為他祈福。霍仙鳴久病不愈,病死得很突然。唐德宗懷疑是他身邊的小使在食物中給他下毒,因此被發配流放的有數十人。竇文場連續上表請求退休致仕,唐德宗也答應了。這是後話。


霍仙鳴死後,唐德宗於七月三十(丁醜)任命開府內常侍第五守亮取代他為右軍中尉。


八月初二(己卯),朝廷首次設置左右神策統軍,品秩和奉祿都按照六軍統軍的標準。當時禁軍衛戍邊塞,待遇非常優厚,很多邊將都要求隸屬神策軍,稱為行營,全由護軍中尉統領,所以禁軍人數多達十五萬人。


八月十七(甲午),崔損奉詔修複八陵寢宮完畢,群臣在宣政殿向唐德宗稱賀。


同一天,浙西觀察使兼潤州刺史王緯去世。王緯字文卿,是太原人。他祖父王景曾任司門員外和萊州刺史,他父親王之鹹曾任長安尉,和他兄弟王之賁和王之渙都很會寫文章。王之鹹因為王緯富貴,所以經累贈後被追贈刺史。王緯舉明經中舉,又經過書判入等,出任長安尉,後來被派去輔佐節度使府,授為禦史郎官。不久他入朝成為金部員外郎、劍南租庸使、檢校司封郎中、彭州刺史、檢校庶子、兼禦史中丞、西川節度營田副使。唐代宗大曆中年,路嗣恭任江西觀察使,陷害判官李泌,要殺他。王緯也擔任路嗣恭的判官,為救解李泌極力勸說路嗣恭,李泌這才獲免。貞元三年(787),李泌為相,提擢王緯為給事中。沒幾天,他又提擢王緯為潤州刺史、兼禦史中丞、浙江西道都團練觀察使。貞元十年,他加授禦史大夫兼諸道鹽鐵轉運使。三年後,他又加檢校工部尚書。王緯生性勤儉,曆官清正廉潔,但為政失於苛刻瑣碎,經常任用尖刻嚴苛的官吏,到處督察巡按,搞得地方民不聊生。他這時去世,終年七十一歲。唐德宗為他取消一天朝會,追贈他為太子少保。


京兆尹吳湊屢次直言宮市的弊病。宦官指控說吳湊這麽做都是受右金吾都知趙洽和田秀岩的指使。八月二十九(丙午),趙洽和田秀岩都被流放到天德軍(今內蒙古巴彥淖爾陰山南麓)。


九月初三(己酉),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襄州刺史樊澤去世。樊澤字安時,是河中人。他父親樊詠在開元中年草澤科目中舉,授任試大理評事,死後追贈兵部尚書。樊澤生長在河朔一帶,相衛節度薛嵩奏請他為磁州司倉和堯山縣令。建中元年(780),他在賢良對策中舉,禮部侍郎於邵待他格外優厚。他與楊炎關係很好,所以楊炎推薦他為補闕,出任都官員外郎。樊澤好讀兵書,朝廷覺得他是將帥材料,很快便讓他兼任禦史中丞,出任通和蕃使,深得吐蕃當權的宰相尚結讚的禮遇。不久他跟從鳳翔節度使張鎰和吐蕃人在清水會盟,而後升遷金部郎中、禦史中丞、山南節度行軍司馬。當時李希烈背叛,唐德宗下詔以普王為行軍元帥,征樊澤為諫議大夫和元帥行軍右司馬。後來因為唐德宗到奉天避難,普王最終沒有出行,樊澤也改任右庶子兼中丞,後來成為山南東道行軍司馬。不久他取代賈耽任襄州刺史、兼禦史大夫、山南東道節度觀察等使。


樊澤精通武藝,每次和部將們射獵,武功經常比他們還強,因此部屬都信服他,賊眾也都怕他。他頻繁帶兵和李希烈的部隊交戰,前後生擒或降服了他的驍將張嘉瑜、杜文朝、梁俊之、李克誠、薛翼等人,收複唐、隨二州。李希烈之亂平定後,樊澤因母親去世離職,起複後出任右衛大將軍同正,其他職位不變。貞元三年(787),他取代張伯儀為荊南節度觀察等使、江陵尹、兼禦史大夫。三年後,他加檢校禮部尚書。剛好襄州節度使曹王李皋在任上去世,軍中出現劫掠擾亂的現象。唐德宗覺得樊澤曆來在襄、漢一帶很有威望和惠政,再次讓他取代李皋為襄州刺史和山南東道節度使。貞元十二年,他加授檢校右仆射。這時他去世,終年五十歲。唐德宗追贈他為司空,給他家布帛米粟作為喪事賻禮。得知他的死訊那天,唐德宗正要宴請百官,但為他取消了,改取他日。


九月初九(乙卯),唐德宗任命同州刺史崔宗為陝州大都督府長史兼陝虢觀察水陸轉運使,任命浙東觀察李若初為潤州刺史兼浙西觀察使及諸道鹽鐵轉運使,又任命常州刺史裴肅為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次日(丙辰,通鑒誤作丙申),他任命陝虢觀察使於頔為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節度使,取代病故的樊澤。


要想知道唐德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