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四:涇原兵亂之十八:幽州節度使劉怦病逝與淮西叛將李希烈敗亡

(2018-05-04 12:44:58) 下一個


貞元元年即公元785年八月十二(甲戌),行營副元帥馬燧率領諸軍收複河中,李懷光自縊身死。八月十七(己卯),唐德宗李適下詔赦免河中將士,同時要求山東諸道不必出兵進討李希烈。八月二十六(戊子),前河陽節度使李芃去世。


同時,盧龍節度使劉怦得了重病。九月初七(己亥),唐德宗下詔,任命他兒子行軍司馬劉濟暫且代理節度事務。


九月十一(癸卯),唐德宗任命牛名俊為丹州刺史。


同時,禦史大夫崔縱上奏說:“臣奉詔勘查檢核朝廷內外官員,商量如何並省停減,詳細討議後再奏聞陛下。臣覺得兵戎尚未停息,提攜的官員頗多。在任官員應該依序升遷,有功將領又得頒行褒賞。近來每到選官時節,不得不滯留很多選人,未曾不感歎遺失人才,還招致抱怨。更何況陛下還有恩詔,要求甄別和記錄功勞,因此諸道提出優選名單,人數很多,都必須及時處置,不能稽留。現在如果停減吏員,實在擔心不合時宜,非但優秀人才將無官可授,而且應當敘進的也無地可容。本來希望與人方便,結果反而招致怨恨。臣覺得還是準照舊製,以適應時宜。等到將來事情轉入正軌,然後再考慮並省停減。”唐德宗下製同意了。


九月十三(乙巳),唐德宗登禦正殿,策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等三科舉人。


九月十九(辛亥,通鑒作八天後的己未),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劉從一因病多次請求罷相,唐德宗終於答應,改任他為戶部尚書。


九月二十八(庚申),幽州盧龍軍節度使劉怦去世。劉怦是幽州昌平人。他父親劉貢曾任廣邊大鬥軍使。劉怦是朱滔姑媽的兒子,因累積軍功成為雄武軍使。他增廣屯田,節約開支,以辦事合理著稱。稍後他升遷涿州刺史。幾年後,朱滔帶兵討伐田承嗣,奏請讓劉怦暫領留府事務。他靠寬容和仁政深得眾心。當時成德的李寶臣受到田承嗣的鼓動,和他通謀。田承嗣又把滄州給李寶臣,想以此收買他。於是李寶臣派兵到瓦橋關劫持朱滔,但被朱滔脫身逃走。李寶臣乘勝想要襲取幽州。劉怦設定方略鎮撫幽州,所以李寶臣不敢進兵。劉怦因功加授禦史中丞。


李寶臣死後,他兒子李惟嶽抗拒朝命。唐德宗下令朱滔和張孝忠共同出討。當李惟嶽被平定後,朱滔怨恨朝廷違背約定,沒把深州給他,憤怒不已。剛好王武俊也抱怨朝廷將深、趙二州割讓給他人,便相互勾結,陰謀叛亂,要去救援田悅。劉怦當時負責幽州留後事務。他派人帶信給朱滔說:“司徒(當時朝廷封朱滔為檢校司徒)職位崇高,太尉(朱泚當時也封太尉)尊居宰相,你們兄弟的恩寵在藩臣中首屈一指,榮寵和恩遇已到極點!如今昌平故裏,朝廷已改名為尉卿司徒裏,這也是司徒不朽的名譽。隻要以忠順自持,那麽事情都會順遂。我私下觀察了近年的事情,那些好大喜功,樂於征戰,不顧成敗,而最終家破人亡的,就是安、史那樣的人。他們殘暴作亂,不久就敗亡了,今天還留下了什麽?我愧為司徒的密友近親,世代承蒙恩遇,保持沉默而不能忠告,是對不起司徒的信任。還希望司徒深思熟慮,不要遺留悔恨!”朱滔雖然沒能采用他的建言,但也嘉許他的直言,始終沒有對他猜忌。朱滔每次出征,必要讓劉怦總管留後事務。當朱滔僣稱大冀王時,任命劉怦為右仆射和範陽留守。朱泚占據京師後,召朱滔南渡黃河。朱滔到了貝州,遭到挫敗,兵甲幾乎損失殆盡,隻好回到幽州。劉怦聽說朱滔將到,整肅了範陽的所有兵馬,夾道排列二十多裏,迎接朱滔回歸府第。人們都嘉許劉怦的忠義。這年即貞元元年六月,朱滔病故,三軍將士推舉劉怦暫時接管軍府事務。劉怦被部眾敬服,最終擁有了幽州地盤。朝廷因此授任劉怦為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兼禦史大夫、幽州盧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押奚契丹、經略盧龍軍使。他在任才三月,就在這時病故,終年五十九歲。唐德宗還為他取消三日朝會,追贈他為兵部尚書,賜給他一定的布帛。他兒子劉濟繼任幽州節度使。


就在劉怦病故的同一天,劉從一也去世了。劉從一是唐高宗時中書侍郎劉林甫的玄孫。他祖父劉令植曾任禮部侍郎,父親劉孺之曾任京兆府少尹。劉從一少年時就舉進士,大曆中年通過宏詞(為進士及第等待入仕的學者設置的博學宏詞考科)後被授任秘書省校書郎,調為中第,補任渭南尉。他深得常袞的器重,所以當常袞為相時,升遷他為監察禦史。沒多久,他因母親去世丁憂離職。喪服解除後,他經宰相盧杞的推薦,超秩升遷侍禦史。幾個月後,他因為避親改任刑部員外郎。建中末年(784),普王出任元帥時,他升遷吏部郎中、兼禦史中丞,成為元帥判官。唐德宗逃到奉天時,拜他為刑部侍郎兼平章事。他也跟從禦駕到梁州避難。翌年六月,他改任中書侍郎兼平章事,並在年中加授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唐德宗對他非常恩遇,而他隻是明哲保身,不犯過失而已,不能有所匡輔。沒多久,他因病告退,到這時病情加重。他連續上了六道表章,唐德宗才同意他罷相。劉從一去世時才四十四歲。唐德宗為他取消三日朝會,追贈他為太子太傅。當初,劉林甫生了劉祥道。唐高宗麟德初年(664)劉祥道出任右相。劉祥道即劉從一的曾伯祖。劉令植的堂兄劉齊賢,在弘道初年(683)擔任侍中。自劉祥道至劉從一,劉氏出過三位宰相。


十月十八(辛巳),唐德宗正式任命暫時代理幽州盧龍軍府事務的劉濟為幽州長史、兼禦史大夫、幽州盧龍節度觀察、押奚契丹兩蕃等使。


十月二十四(丙戌),渾瑊從河中來長安上朝。十一月初一(癸巳),山南節度使嚴震也來長安上朝。


十一月十一(癸卯,通鑒作十月癸卯為誤),唐德宗親自到圜丘祭祀昊天上帝。當時河中的渾瑊、澤潞的李抱真、山南的嚴震、同華的駱元光、邠寧的韓遊瑰、鄜坊的唐朝臣、奉誠的康日知等大將也都來祠堂侍奉。郊壇祭祀完畢,唐德宗回宮,登禦丹鳳樓,宣布大赦天下,並賜給奉天和興元(即梁州漢中)扈從的百官,以及參與收複京師的將士階、勳、爵。


十一月二十五(丁巳,《舊唐書》做丁醜,但十一月無丁醜),唐德宗下詔,賜給文武常參官總共七百萬貫錢。這是因為荒年穀價昂貴,衣冠士族家境困窘貧乏的緣故。


十二月初七(戊辰),唐德宗下詔在延英殿視事日,讓七位常參官前來應對,暢談時政的得失。自此之後,群臣紛紛進言。有些不通情理的官員,趁機互相詆毀攻擊,很不合時宜。但唐德宗也寬容地把他們送走。


十二月十三(甲戌),戶部上奏今年入朝進貢的共有一百五十州。


這年,於闐王尉遲曜上言說:“臣的兄長尉遲勝當年將國家讓給臣。如今臣請求複立尉遲勝的兒子尉遲銳。”唐德宗於是任命尉遲銳為檢校光祿卿,歸還他的國家。尉遲勝一再推辭說:“尉遲曜長久執掌國事,國人無不心悅誠服。尉遲銳生長在京城的繁華之中,不熟悉當地的習俗,不能回去。”唐德宗很嘉許他的大度和見識,便任命尉遲銳為韶王諮議。


貞元二年即公元786年春正月初一(壬辰),唐德宗因為饑年,根據禮製取消了元日的朝會。正月初五(丙申),他下詔,因為百姓忍受饑荒,要求將禦膳的費用減半,宮人每月的糧米都限製在一千五百石,飛龍的馬料也減半。他還讓台郎和禦史以及兼官出去擔任京畿諸縣和赤縣縣令。朝廷還為出錢賑濟窮人的富人授以官職。


正月初九(庚子),長安下大雪,平地積雪一尺多。


正月十一(壬寅),唐德宗任命吏部侍郎劉滋為左散騎常侍,與給事中崔造和中書舍人齊映一道出任同平章事。劉滋是劉子玄的孫子。門下侍郎兼平章事盧翰被罷相,改任太子賓客。


正月十六(丁未),唐德宗任命禮部侍郎鮑防為京兆尹,任命京兆尹韓洄為刑部侍郎,並讓國子祭酒包佶負責禮部的貢舉考試。他還任命江陵少尹李複為容州刺史兼本管經略使。


正月二十二(癸醜),唐德宗任命禦史大夫崔縱為吏部侍郎;任命諫議大夫、知製誥、翰林學士吉中孚為戶部侍郎,兼管度支的兩稅征收;任命戶部侍郎元琇負責諸道的鹽鐵和酒水專賣。他還下詔讓宰相們分管尚書六曹:齊映分管兵部,李勉分管刑部,劉滋分管吏部和禮部,崔造分管戶部和工部。


崔造少年時居住在上元,與韓會、盧東美、張正則為友,以王佐自詡,當時人們稱他們為“四夔”。唐德宗因偽崔造在朝廷上敢於言事,所以超秩重用他。劉滋和齊映將大部分政事都推讓給崔造處理。崔造長期在江南,疾恨錢穀諸使欺瞞朝廷的弊病,便上奏要求取消水陸運使、度支巡院、江、淮轉運使等職位。正月二十三(甲寅),唐德宗又下詔,諸道的租賦或兩稅錢物,都委托觀察使和刺史派他們的部屬送來京師。早先設置的諸道水陸轉運使及度支巡院和江淮轉運等使全部取消。


同時,李希烈部將杜文朝入寇襄州。二月初三(癸亥),山南東道節度使樊澤在泌河擊敗杜文朝的五千部眾,並生擒了他獻給朝廷。


二月初五(乙醜),有隻鹿跑進含元殿,被衛士捉獲。


崔造和戶部侍郎元琇關係密切,所以讓他負責鹽鐵。韓滉上奏談論鹽鐵經營的過失。二月十四(甲戌),唐德宗改任元琇為尚書右丞,同時任命京兆少尹李竦為戶部侍郎、負責鹽鐵和酒水專賣。


早先,陝州水陸運使李泌曾上奏說:“叢集津到三門峽,請派人鑿山修建十八裏車道,以避開底柱的危險。”這月車道修成。


三月十二(壬寅),李希烈派別將入寇鄭州,滑州刺史兼義成節度使李澄打敗了他們。李希烈的兵勢日益窘迫。


三月十五(乙巳),唐德宗任命司農卿李模為黔中觀察使。


這期間,李希烈生病了。夏四月初七(丙寅),他的牙將陳仙奇指使醫師陳山甫下毒鴆殺了他,然後趁機起兵將李希烈的兄弟妻兒全都殺了,率領部眾在淮西歸降朝廷。


李希烈是遼西人,父親叫李大定。李希烈少年時就參加了平盧軍,後來跟隨李忠臣過海去了河南。寶應初年(762),李忠臣任淮西節度使,署任李希烈為偏裨。李希烈經累授成為將軍、試光祿卿、殿中監。李忠臣兼領汴州時,李希烈成為左廂都虞候,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大曆末年(779),李忠臣因為軍政失理,很多事情都交給妹婿張惠光處理。張惠光作為押衙,弄權專恣,導致眾人的怨恨。李希烈於是和少將丁皓等人殺了張惠光父子,李忠臣隻好逃回朝廷。唐代宗下詔任命忻王為淮西節度副大使,授任李希烈為蔡州刺史、兼禦史中丞、淮西節度留後,並讓滑亳節度李勉兼領汴州。


唐德宗即位後月餘,加授李希烈為禦史大夫,出任淮西節度支度營田觀察使,很快又改任他為淮西節度使,統領淮寧軍,顯示對他的恩寵。建中元年(780),朝廷又加授他為檢校禮部尚書。剛好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抗拒朝命,脅迫朝廷使臣,唐德宗於建中二年六月下詔諸軍節度使率兵討伐,並加授李希烈為南平郡王,兼漢北都知諸兵馬招撫處置使。李希烈率軍擊敗梁崇義的部眾,於是討平了他的反叛。朝廷記錄李希烈的大功,加授他為檢校右仆射兼同平章事,賜實封五百戶食邑。淄青節度李正己又圖謀不軌,朝廷於是在建中三年秋,加授李希烈為檢校司空,兼淄青兗鄆登萊齊等州節度支度營田使、新羅、渤海兩蕃使,讓他出討李正己。李希烈於是率領所部三萬人移居許州,聲言要派使者前往青州招諭李納(他在父親李正已死後接任淄青主帥),其實暗中和他勾結。他又移送文書給汴州,讓那裏預備糧草供應,準備和李納一同作亂。李勉因為李希烈要經過陳留,便修好路橋,預備了饌食等待他,但暗中做好防備他的安排。李希烈結果沒有走那條路,還大肆謾罵李勉。自那之後,他變得非常放肆,對朝廷的言語也大多悖謬傲慢,十分無禮,天天都派使者和河北的叛將們勾結聯絡。這年冬至,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各僣位稱王。朱滔派使者去鼓動李希烈,李希烈於是也僣稱建興王和天下都元帥。


建中四年,李希烈派部將襲擊並攻陷汝州,生擒了刺史李元平後離去,造成東都洛陽一片驚擾混亂。朝廷依然容忍,還派太子太師顏真卿前往宣慰。顏真卿出發後沒幾天,朝廷任命龍武將軍哥舒曜為東都兼汝州行營兵馬節度使。李希烈見到顏真卿後,隻管放肆胡說,還讓身邊隨從圍著謾罵,指斥朝廷的過失。他又派逆黨董待名、韓霜露、劉敬宗、陳質、翟暉等四人到外頭四處侵抄州縣,官軍都被他們打敗,荊南節度使張伯儀全軍覆沒。他又命令周曾、王玢、姚憺、呂從賁、康琳等前來襲擊哥舒曜。周曾、王玢、姚憺等人密謀,想要回軍占據蔡州,然後襲擊並討伐李希烈。不幸事情泄露,他們同時遇害。神策軍使白誌貞又向唐德宗獻計,讓曾經擔任過節度使或都團練使的官員各出家僮部曲一人以及戰馬,讓劉德信總領出討李希烈。不久唐德宗下詔,任命李勉為淮西招討使,哥舒曜為副使。到了四月,哥舒曜率軍進駐襄城,頻頻與李希烈交戰,但都無法取勝。八月,李希烈率眾二萬包圍襄城,李勉又命令部將唐漢臣率軍和劉德信一同作為哥舒曜的聲援。但官軍全都望風敗北。李希烈更加猖獗,於是唐德宗任命舒王為荊襄、江西、沔鄂等道節度諸軍行營兵馬都元帥,大開幕府,文武僚屬人數之多,朝廷前後多次出師的盛況都無法相比。唐德宗又下令涇原諸道出兵,全都奔赴襄城。大軍尚未出發,就遇到涇州兵變,唐德宗的禦駕跑到奉天避難。也就在那天,李希烈在襄城擊潰哥舒曜的官軍,哥舒曜逃歸東都。李希烈乘勝攻陷汴州,李勉也逃歸宋州。


李希烈生性殘忍毒辣,每次戰陣廝殺,麵前血流成河,而他照樣言笑飲饌,若無其事。因此人們無不畏懼害怕,隻好服從他的號令,為他拚死盡力。他進攻汴州時,驅趕百姓,讓他們為部隊運送土木修築壘道。又氣他們沒有及時修好,幹脆把百姓都填進坑裏埋了,稱作“濕梢”。占領汴州後,他僣號自稱武成,任命孫廣、鄭賁、李綬、李元平為宰相;以汴州為大梁府,李清虛為大梁尹,署任百官。他接著派兵東討,到寧陵時,最終被劉洽攔住,無法前進。他又派部將翟暉率領精卒襲擊陳州,但又被劉洽和李納擊潰。官軍還生擒了翟暉獻給朝廷。諸軍接著乘勝進攻汴州,李希烈隻好逃歸蔡州,官軍生擒了他任命的將相鄭賁和劉敬宗等人。李皋、樊澤、曲環、張建封又四麵討伐襲擊李希烈的兵馬,累次攻拔他下屬的郡縣,李希烈敗局已定。這年三月,他因吃牛肉生病,部將陳仙奇指使醫人陳仙甫把毒藥放在他的食物裏把他毒死,然後起兵殺了他的妻子和兒子以及骨肉兄弟,總共一十七人。


當初,李希烈在唐州得到一頭大象,以為是祥瑞的征兆。後來在上蔡和襄城又找到一些珍寶,結果發現隻是爛車釭(車轂內外口用以穿軸的鐵圈)和假的滑石印章而已。


李希烈死後,他引起的一係列動亂終於瀕於結束。正是為了派兵出征李希烈,才導致涇原兵亂,與接著的朱泚之亂和李懷光之亂,以及唐德宗先後到奉天和興元避難這些事。所以至此涇原兵亂的篇章可以翻過去了。


要想知道唐德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個係列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