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五:姑息藩鎮之四:李泌取消官吏裁員與張延賞病故

(2018-05-09 12:44:48) 下一個


貞元三年即公元787年閏五月十九(辛未),吐蕃和唐朝即將在平涼川結盟時,吐蕃的尚結讚派伏兵劫掠了會場,但會盟使渾瑊僥幸逃了回來。六月初五(丙戌),唐德宗李適改任主張會盟的馬燧為司徒兼侍中,罷免了他副元帥和節度使的實權職位;並任命陝虢觀察使李泌為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


六月二十四(乙巳),浙西觀察使白誌貞去世。白誌貞是太原人,本名白琇珪,胥吏出身。他事奉節度使李光弼時,小心勤奮,恪守本職,經常為李光弼出謀劃策,所以深得李光弼的信任,帳中的大事李光弼都要和白琇珪商量決定。唐代宗也很了解這點,所以在李光弼去世後,他起用白琇珪為司農少卿。白琇珪後來升遷太卿,在司農寺任職十餘年。唐德宗曾召見過他,和他交談後很滿意,所以將他當作心腹,任用他為神策軍使、檢校左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賜名白誌貞。白誌貞善於觀察唐德宗的心意,唐德宗對他也言無不從。


建中四年(783),李希烈攻陷汝州。唐德宗任命白誌貞為京城召募使。當時端王傅吳仲孺家裏有錢財巨萬,因為國家事情緊急,到處招募兵馬,他心裏十分恐懼,很不自安,便上表請求讓自己的子弟率領奴仆和賓客從軍。唐德宗非常嘉許,超秩授予他五品官。於是白誌貞請求讓所有曾經擔任過節度、觀察、團練等使的前任官員,都送他們家裏的子弟帶著盔甲和馬匹從軍,也授予他們的兒子官職。因此那些豪門家裏不肖而好事的紈絝子弟都很高興,卻苦了許多貧窮而好學的子弟。此後京師人心惶惶,覺得家室都保不住了。當時禁軍的招募選拔,全由白誌貞負責。禁衛兩軍趕赴京師的士兵,死傷殆盡,但白誌貞全不奏聞朝廷,反而用京師的街頭小販來填補空缺。這些人都照樣在街市做買賣,隻吃空餉而已。所以當涇州士兵嘩變,侵犯宮闕時,唐德宗下詔給白誌貞,讓他率領神策軍前來抗拒叛軍,竟然沒一個人前來報到。唐德宗無以禦寇,隻好倉皇出走。當時令狐建帶著龍武軍四百人跟從禦駕來到奉天,唐德宗仍然任命白誌貞為行在都知兵馬使。他聽說李懷光快來時,害怕他揭露了自己的罪行,便和盧杞一道阻擾李懷光入朝。朝廷的輿論沸騰,大家都把導致唐德宗流離失所的原因歸咎於盧杞和白誌貞。所以他和盧杞一同被貶,後來遇到大赦才轉到閬州擔任別駕。貞元二年(786),他升遷果州刺史。宰相李勉和諫官紛紛上表說白誌貞和盧杞的罪行一樣嚴重,不宜再次敘用,但唐德宗堅持要重新任用他。事情拖了十來天,任命的詔書還是下達了。貞元三年,他升遷潤州刺史、兼禦史大夫、浙西觀察使。這時他在潤州病故。


李泌請求恢複裁減的州、縣官吏。唐德宗說:“設置官吏是為了治理百姓。如今戶口比太平時代減少了三分之二,而吏員反而增加。這行得通嗎!”李泌說:“戶口雖然減少,但事情比太平時代要多出十倍,怎能不增加吏員!況且裁減的都是具體辦事的官吏,而沒有裁減閑散的冗官,這也正是裁減不當的原因。至德(756)以來朝廷設置的額外官,相當於正官的三分之一。如果讓他們計算當官的年份得到應有的資曆,然後依據資曆經過兩選改授同類的正員官,那麽他們將不但不會抱怨,反而會很高興。”李泌又請求不要為尚未出閣的親王指派屬官。唐德宗都聽從了。


當初張延賞在西川時,和東川節度使李叔明有矛盾。唐德宗來到駱穀時,正值雨季,道路泥濘,地上很滑,很多衛士都逃歸朱泚。李叔明的兒子李升與郭子儀的兒子郭曙和令狐彰的兒子令狐建等六人,擔心會有奸人趁機危害唐德宗,因此互相咬破臂膀發誓結盟,然後穿上行滕(從腰到腳的皮製護身具)和鞋底定釘的皮革靴子,輪流牽著唐德宗的馬籠頭,護送他到了梁州。其他人都無法靠近唐德宗。回到長安後,唐德宗都任命他們為禁衛將軍,對他們非常恩寵禮遇。張延賞知道李升私下經常出入郜國大長公主的府第,便秘密將這事告知唐德宗。唐德宗跟李泌說:“郜國大長公主早已年老,而李升年齡還小,怎麽可能做出那樣的事!也許還有什麽其它原因,愛卿應當去認真察訪。”李泌說:“一定有人想動搖東宮太子的位置。誰告訴陛下這些話的?”唐德宗說:“愛卿別問了。隻要為朕察訪就好了。”李泌說:“說這話的一定是張延賞。”唐德宗問道:“愛卿這麽知道的?”李泌於是詳細解釋了張延賞和李叔明的矛盾,並說:“李升承蒙陛下的恩典和照顧,讓他負責禁兵。張延賞找不到什麽中傷他,而郜國大長公主是太子蕭妃的母親,所以想以此誣陷他罷了。”唐德宗笑著說:“看來正是這樣。”李泌因此請求讓李升擔任其它官職,不要讓他擔任宿衛,以此避嫌。


秋七月,唐德宗任命李升為詹事。郜國大長公主是唐肅宗的女兒(也是唐德宗的姑母)。


七月初三(甲寅),渾瑊從和吐蕃會盟的地方回來,穿著素服在闕下待罪。唐德宗原諒了他。


七月初四(乙卯),唐德宗根據李泌的建議下詔說:“朕近來因為征用大軍防備邊塞,造成國家的資用短缺,所以建議裁減官吏,用省下的錢財應付急事。最近得知授官的人都已經帶著任命狀赴任了,還扶老攜幼,全家出行。既無俸祿,回來也沒有住所,衣冠士族的困弊可想而知,朝廷怎能讓他們流離失所?先前根據敕令裁減的官員,都應當恢複原職。”當初減員時,朝廷內外無不怨恨作此倡議的張延賞。李泌拜相後,勸諫唐德宗改變主意,也示意諫官上言反對,所以才有了這道詔旨。


七月初五(丙辰),唐德宗封在平涼川會盟時陷身於吐蕃的崔漢衡以下許多官員各一個兒子為正員官。


七月十三(甲子),朝廷將振武的綏、銀二州分割出來,然後任命右羽林(《舊唐書》作左羽林)將軍韓潭為夏州刺史兼夏、綏、銀節度使,讓他率領神策軍的五千士兵與朔方和河東的三千士兵去鎮守夏州。同時,唐德宗任命朔方節度使杜希全為朔方、靈鹽、豐夏綏銀節度都統。


當時關東的防秋(防禦吐蕃秋季入侵)兵馬大規模集結,造成朝廷費用短缺。李泌上奏說:“自從改革實行兩稅法以來,藩鎮和州縣經常違法聚斂財富。接著又遇上朱泚之亂,所以他們又擅自征收專賣稅率和罰款作為軍資,招募士兵加強自己的防禦。朱泚平定後,他們都怕自己的違法行為被發現,所以都瞞著不敢明言。臣請陛下用詔旨赦免他們的罪過,隻要讓他們改正錯誤就行了。除了根據律法應該留在節度使管內和州內的以外,將征收的財貨都送到京師。負責征收逃漏或拖欠租賦的地方官吏,能征收的就征收,難征收的就算了,以表示朝廷的寬大。對敢於隱瞞的人,必須重新設置獎賞告發人員的規定,對他們治罪。”唐德宗高興地說:“愛卿的策略目光長遠。隻是害怕立法太寬,征收到租賦將會很少!”李泌說:“這事臣自然深思熟慮過了。立法寬大則獲得的將又多又快;立法太嚴則獲得的將又少又慢。這是因為立法寬大,人們會因為免罪而樂意上交租賦;立法太嚴,人們會競相隱瞞逃避。那時除非立案審理就無法得到實情,而得到的錢財將無法對付今天的緊急,而且大部分錢財都將落進奸吏的手裏。”唐德宗說:“說得對!”於是他任命度支員外郎元友直為河南、江、淮南句勘兩稅錢帛使。


當初,河西和隴右被吐蕃占領。自從唐玄宗天寶以來,安西和北庭派來奏事以及西域使者留在長安的人,因為歸路斷絕都無法回去,人和馬都隻好稽留在鴻臚寺。禮賓部門委托府、縣為他們提供食宿,再到度支部門報銷。度支部門又沒有及時付款,所以長安市麵忍受不了這些人長期借貸賒賬造成的困擾。李泌知道很多胡客長期留在長安,有的甚至長達四十多年。而他們都有妻子兒女,不少人還買了田宅,靠發貸取利,得以心安理得地呆在長安不想回去。於是他下令對胡客進行檢核,有田宅的人立即停止朝廷的供給。朝廷總共發現四千這樣的人,將要停止對他們的供給。胡客紛紛到政府部門訴苦。李泌說:“這都是以前宰相們的過錯。豈有外國朝貢使者稽留在京師,數十年不讓他們回歸的道理!如今應當假道於回紇,或者從海路遣返他們歸國。有不願歸國的,應當到鴻臚寺自己表示,朝廷將授以職位,發給俸祿,讓他們成為唐朝臣屬。人生應當趁著時機施展自己的才用,豈能終身客死他鄉!”結果沒有一個胡客願意回歸。李泌於是將他們都改歸神策兩軍管轄,王子和使者出任閑散兵馬使或押牙,其餘則都擔任士卒,禁軍也因此更為強大。這樣一來,鴻臚寺所供養的胡客才剩下十多人,每年節省了度支部門的費用五十萬緡錢,市麵上的商人也都很高興。


唐德宗又詢問李泌有關恢複府兵製度的計劃。李泌說:“今年招募關東士卒前來衛戍京西的總共有十七萬人,估計每年要使用穀粟二百零四萬斛。如今穀粟每鬥一百五十錢,那就得花錢三百零六萬緡。國家近來遭到饑荒和動亂,經費不足。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穀粟,所以沒閑暇討論恢複府兵製度的事。”唐德宗說:“那該怎麽辦?馬上裁減衛戍士卒,讓他們回家務農如何?”李泌說:“陛下如果真能采用臣的進言,可以不用裁減衛戍士卒,也不用驚擾百姓,就可以做到糧食充足,穀粟麥子價格逐漸降低,府兵製度也能得到恢複。”唐德宗問道:“如果真能這樣,朕為何不會采用!”李泌說:“這事得馬上辦理,過了十天半月就來不及了。吐蕃人久居原、蘭二州之間,用牛運糧。糧食運完了,牛也就沒什麽用處了。請陛下從左藏府庫裏拿出那些質量低劣的絲繒,把它們染為彩色的花紋紡織品,然後通過黨項人到那一帶去賣。估計每頭牛花不了二三匹紡織品。總計隻要用十八萬匹,就可以弄到六萬多頭牛。陛下再命令各個冶鐵作坊鑄造農器,購買麥種,分別賜給邊塞的軍鎮,招募衛戍士卒,利用買來的牛和農器以及麥種耕種荒田,並約定明年麥熟時加倍償還麥種,剩下的則根據時價再增加五分一,賣給官府。來年春季耕種時也采用一樣的辦法。關中土地肥沃,而且長久荒在那裏,所以收成一定會很好。衛戍士卒一旦獲利,從事農耕的人就會逐漸增多。邊塞的居民人數很少,軍士每月都官糧,所以穀粟麥子都沒地方出售,價格一定很低。所以名義上是增價,其實會比今年的糧價低得很多。”唐德宗說:“真是個好主意!”當即下令實行。


李泌又進言說:“邊塞地區缺乏官員。請陛下招募人進貢穀粟,然後補任他們為邊塞地區官員,那麽今年的糧食就足夠了。”唐德宗也聽從了,並因而問道:“愛卿說的府兵製度也可以趁機恢複。這怎麽說?”李泌說:“衛戍士卒因為屯田致富,將會安心留在他們的土地上,不再想回家。根據舊製,衛戍士卒三年就應更換。等到服役期快滿時,朝廷可以下令:有願意留下的,他們開墾的田產將成為他們永久的產業。家人願意過來的,原籍的地方官吏將發給他們文書,沿途安排食宿送他們過來。然後根據應募人員的數目,報告給本道。這樣即使河朔地區的諸帥,因為免去了更換士卒的麻煩,也會樂意聽到這事。這樣用不了幾個輪番,邊塞衛戍士卒就都變成當地人了。然後就采用府兵製度加以治理。這就能改變關中的疲弊現象,讓它逐漸變得富強。”唐德宗高興地說:“如此一來,天下就沒事了。”李泌說:“那也未必。不過臣能不用中國的兵馬就讓吐蕃自己陷入困境。”唐德宗問道:“怎麽說來著?”李泌說:“臣現在還不敢說。等到屯田的事成功了,我們再談這事。”唐德宗一定要知道怎麽回事,但李泌沒有回答。李泌的用意是要聯合回紇、大食、雲南等國,和他們共同對付吐蕃,強迫吐蕃人多麵防備。他知道唐德宗曆來痛恨回紇,擔心說出來讓他不愉快,弄不好搞得屯田的計劃也泡湯了,所以不肯說。後來衛戍士卒應募,願意耕種屯田的人多達什之五六。


七月二十一(壬申),唐德宗賜駱元光姓名叫李元諒。


同時,左仆射兼同平章事張延賞病故。張延賞是已故中書令張嘉貞的兒子。他幼年時就成了孤兒,原名叫張寶符。開元末年,唐玄宗召見他後賜名叫張延賞,取“賞延於世”的意思,特授他為左司禦率府兵曹參軍。張延賞博涉經史,通達政事。侍中韓國公苗晉卿見到他感到驚奇,便將女兒嫁給他為妻。唐肅宗在鳳翔時,提擢他為監察禦史,賜給他緋魚袋,後轉他為殿中侍禦史。關內節度使王思禮聘他為從事。王思禮領河東節度使時,又聘他為太原少尹,兼行軍司馬、北都副留守。


唐代宗到陝州避難時,任命他為給事中,後轉禦史中丞和中書舍人。大曆二年(767),他官拜河南尹,出任諸道營田副使。河洛一帶長久經曆兵荒馬亂,鄉間城邑都成了廢墟。張延賞勤勉努力,以身率下,為政注重簡約,還派人疏導河渠,修築宮廟。數年之間流浪在外的百姓紛紛回歸,河洛一帶又恢複了生機。唐代宗為此下詔書褒揚讚美他。當時朝廷取消了河南、淮西、山南副元帥的職位,讓所屬部隊鎮守東都,由暫時負責東都留守的張延賞一並率領。他在藩鎮治理方麵考績第一,因此被征入朝,官拜禦史大夫。當初,上封人李少良暗中將元載作的壞事奏聞朝廷,結果被元載黨羽得知,因此上奏指責李少良狂妄,將他關進禦史台審訊,想要挖出他的後台。張延賞不肯秉承元載的旨意,因而被他支出朝廷去擔任揚州刺史兼淮南節度觀察等使。當時揚州幹旱,糧食歉收,有些人跑到外地逃荒,但被官吏拘捕。張延賞說:“人靠糧食才能生存。留在家鄉坐而待斃,逃荒他鄉即可得以生存。隻要保存了我的百姓,又何必在乎人在哪裏。”於是安排了船隻送他們前往,還派吏員去修複他們的房屋。他還允許災民拖欠債務,因此回歸的人口比以前的還多。長江北岸的瓜洲(即瓜步)是船隻聚集的地方,而瓜步縣卻屬於很遠的江南。張延賞因此上奏請求以長江為界,給瓜步的百姓帶來很多便利。不久他因母親去世丁憂離職,服完喪後朝廷授他為檢校禮部尚書、江陵尹、兼禦史大夫、荊南節度觀察使。


幾年後,他改任檢校兵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使,照樣兼任禦史大夫,很快又就地加授吏部尚書。建中四年(783)十一月,他的部將西山兵馬使張朏帶兵進入成都作亂,張延賞逃到漢州的鹿頭避難。衛戍將領叱幹遂等人出討張朏,當月就殺了他及其同黨,張延賞因此回歸成都。先前,自從天寶末年楊國忠在南方專權用事以來,老是兵荒馬亂,三蜀百姓被搞得疲弊不堪。後來又遇到唐玄宗的禦駕到蜀郡避難,其後郭英乂奸淫崔寧的家室,導致崔寧和楊琳交錯作亂。當崔寧掌權後,又窮奢極侈,所以蜀地殘敗破弊,國家製度蕩然無存。張延賞到那裏後,減輕賦稅,和百姓約法三章,辦事無不遵從法度,蜀地多少也達到小康富庶。建中末年(784),唐德宗到山南(漢中)避難,張延賞從蜀地向禦駕提供資助,頗為竭忠盡力。唐德宗在梁州時,主要依靠劍南蜀川作為根本。


貞元元年(785),因為宰相劉從一有病,唐德宗下詔征張延賞為中書侍郎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和鳳翔節度使李晟不和,李晟因此上表指責張延賞的過失。唐德宗不想違背李晟的意願,在張延賞從成都抵達興元(即漢中)時,改授他為左仆射。張延賞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隻說些沒提過的事。當朝廷冊封李晟為太尉時,按照皇帝臨軒冊拜三公的慣例,本應由中書令宣讀冊封,由侍中主持禮儀。如果他們碰巧不在,即由宰相攝理。張延賞想故意貶低李晟,竟讓兵部尚書崔漢衡攝理中書令,宣讀冊封,結果遭到輿論的非議。


張延賞上奏請求裁減官員,說:“為政的根本首先在於任命官員。根據舊製,官員繁多而且浪費。州縣之所以殘破,原因就在這裏。臣在荊南和劍南時,下屬州縣官員空缺的現象嚴重,至少不下十多年,吏部都未曾補授。但隻要讓一位官員代理,公事也都處理得很好。以此而言,吏員無疑可以裁減。請求朝廷裁減官員,收回他們的俸祿,用以資助幕府的士兵戰士。到時派劉玄佐收複河湟一帶,軍費就不會缺乏了。”唐德宗聽從了他。自從張延賞建議減員之後,輿論對此非常不滿。張延賞怕了,便勸唐德宗酌量保留一些官職。唐德宗因此下詔說:“諸州府停減和保留的官員,必須符合政務的需要。其中如有已經通過考績以及正在管事的,一旦被停減,也許會妨礙公務。這種情況下必須委托州縣長吏,在停減官員中選取考績優良,清白能幹的,留下填補空缺和代理職務差使。選取後請奏聞朝廷。隻要選取才幹勝任的,不限資曆和官序。如果本州官員太少,可以讓鄰州官員出任。州縣各色候選官員,也準照舊例將本州選官以及寄居本州的客官中有資曆和才幹的人送來。”因為裁減的官員太多,所以怨聲載道,唐德宗每天都聽到類似的抱怨。侍中馬燧也上奏,說裁員做得太過頭,恐怕行不通。太子少保韋倫和常參官等各上疏,說裁員招致普遍抱怨,請求朝廷取消裁員。浙西觀察使白誌貞也上疏反對。當時張廷賞病重,在私家府第休養。李泌剛拜相不久,就根據群臣的意見,勸唐德宗全部恢複了被裁的官員。張延賞不久就病逝了,終年六十一歲。唐德宗為他取消三天朝會,追贈他為太保,贈送的賓葬禮物加等,諡號為成肅。


七月二十二(癸酉),朝廷重新設置吏部小選。


要想知道唐德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