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元元年即公元784年六月十七(丙辰),卷入朱泚之亂的李忠臣被處斬。
秋七月初七(丙子),唐德宗李適的禦駕從漢中抵達鳳翔,下詔免除鳳翔地區今年的秋稅;並給八十以上老人版授名譽刺史,賜給紫色官服;其餘老人則版授名譽高級僚佐,賜給緋色官服。唐德宗還在鳳翔府、縣設置頓官(即安排禦駕食宿的官員),任期滿後可以參選。唐德宗並在鳳翔將喬琳、蔣鎮、張光晟、李通等人處斬。李晟覺得張光晟雖然臣服於叛賊,但在消滅賊兵方麵頗有出力,想保全他的性命,但唐德宗不肯。
喬琳是太原人,少年時孤苦貧寒,但立誌好學,以文詞著稱。天寶初年他舉進士,填補成武尉,經累授出任興平尉。朔方節度郭子儀聘他為掌書記,不久他就官拜監察禦史。喬琳倜儻粗疏,行為荒誕,喜好談論,為人詼諧,經常侮辱戲謔同僚,頗無禮數。同院禦史畢耀起初和喬琳互相嘲諷譏笑,結果關係搞得很僵,於是用公事互相告狀,結果喬琳因此被貶為巴州員外司戶。後來他又被起用為南郭令,改任殿中侍禦史,出任山南節度使張獻誠的行軍司馬。任期滿後,他成為劍南東川節度使鮮於叔明的判官,不久改任檢校駕部郎中、果綿遂三州刺史、兼禦史中丞。後來他入朝成為大理少卿和國子祭酒,不久又出朝成為懷州刺史。喬琳平時和張涉關係很好。唐德宗還在春宮當太子時,張涉曾擔任侍讀。唐德宗即位後,經常因為政事征求張涉的意見。張涉在他麵前極力稱讚喬琳的見識和度量,以及他的才幹,說他值得重用。唐德宗因此拜他為禦史大夫兼平章事。喬琳本來隻是個平庸的人才,年齡又大,還有耳疾。唐德宗每次詢問他時,對答總是語無倫次,論奏也不合時宜。他居相位總共隻有八十多天,唐德宗就改任他為工部尚書,罷免參知政事,但很快又加授他為迎皇太後副使。
朱泚之亂時,喬琳扈從唐德宗來到奉天,轉任吏部尚書,又升遷太子少師。唐德宗到梁、洋一帶避難時,他跟從禦駕到了盩厔,借口坐騎乏力而拖延留下。唐德宗因為喬琳是故舊老臣,心裏很敬重他,對他頗為安慰曉諭,並給他一匹禦馬乘坐。他又懇切推辭,說年老多病,不堪山路的勞頓。唐德宗十分悵然,將自己的馬鞭賜給他說:“愛卿好自為之吧,朕與愛卿決別了。”幾天後,喬琳削發為僧,停留在仙遊寺。朱泚得知後,派數十騎要將他追回到京城,任命他為吏部尚書。他還讓源休身穿官服,去饋贈他肉食。喬琳雖然辭讓,而僧人請求通過他得到施舍。喬琳掌管朱泚的吏部期間,候選人有時會上前請求說:“提名的這官職似乎不太穩當。”喬琳跟他說:“足下以為這場選官最終會穩當嗎?”當官軍收複京師後,喬琳應當判處極刑。當時他已七十多歲了,李晟憐惜他的衰老,上表請求減免他的死罪。唐德宗覺得他累居重任,頓時虧損臣子的氣節,自己甘願接受篡逆的任命,也多少聽到些他的譏諷詼諧和悖謬傲慢的語言,認為他背義負恩,實在不能饒恕,便下令將他處斬。喬琳臨刑時歎道:“我喬琳七月七日生,也在這天死。豈不是命裏注定了嗎!”
蔣鎮是常州義興人,尚書左丞蔣洌的兒子。他與兄長蔣練都以文學進位,在天寶末年舉賢良,經累授後出任左拾遺、司封員外郎,轉諫議大夫。當時戶部侍郎兼判度支韓滉上言說:“河中鹽池出現瑞鹽,實在是土德的上等瑞兆。”唐代宗覺得秋季雨水很多,水災為患,不應當在這時出現瑞鹽,於是命令蔣鎮乘坐驛站馬車去檢核。蔣鎮的回奏和韓滉的相同,於是上表慶賀,並請求將這事交付史館加以記載,還請求在那裏設置神祠,賜給嘉號叫寶應靈慶池。久雨造成的水災持續了近月,損壞居民的廬舍不止一處。鹽池也被洪水侵蝕,味道變得很苦。韓滉擔心鹽戶減稅,便謊稱雨水沒有損壞鹽池,還出現瑞鹽,而蔣鎮包庇他,還為他粉飾詐騙,有見識的人都把這當作醜聞。後來他轉任給事中和工部侍郎,以簡樸節儉著稱於當時。
他妹婿源溥是源休的弟弟,因為姻親的緣故,和源休關係很好。涇原士兵嘩變後,蔣鎮潛逃出長安,夜裏跑到鄠縣西部,馬失足將他拋到溝澗裏,傷了腿腳不能行走。當時蔣練已和源休相率接受了朱泚的官職。蔣鎮有個仆人逃歸長安去投奔蔣練,說蔣鎮腳傷了,在鄠縣休養。蔣練和源休得知後喜出望外,便將這事告知朱泚。朱泚平時就仰慕蔣鎮的清名,當即派二百人騎馬到鄠縣西部尋訪他。次日,他們擁著蔣鎮回到朝廷,朱泚當即就任命他為宰相。他知道自己不免於禍,因此總是憂慮沮喪,經常懷裏藏著匕首準備隨時自裁,但每次都被蔣練救下,他也就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幾天後,他又陰謀逃竄躲匿,最終因為性格懦弱畏怯,沒有實施。源休與朱泚頻頻商議,想要逼迫威脅暗中躲藏的衣冠士族,對不肯出仕的人大加殺戮。蔣鎮極力相救,保全了很多士人。到這時,他和兄長蔣練等人因為接受朱泚的高官,被朝廷在東市西北街處斬。
當初,蔣鎮父親蔣洌,叔父蔣渙,在安祿山和史思明叛亂期間,都接受了他們的官職,然而因為家風的修整,照樣得到士大夫的稱道。蔣鎮兄弟也以教義禮法為己任,然而因為貪祿怕死,最後弄得名節墮落,身受殺戮,被天下人恥笑。
張光晟是京兆盩厔人,行伍出身。天寶末年,哥舒翰兵敗潼關,大將王思禮所乘的馬中了流矢倒斃。張光晟當時是個騎卒,趁機把自己的馬讓給王思禮。王思禮問他的姓名,他不告而退。王思禮記住他的形貌,經常暗中派人尋訪。沒多久,王思禮任河東節度使。他的偏將辛雲京任代州刺史,屢次遭到將校的詆毀。王思禮聽信讒言,很生氣。辛雲京驚惶恐懼,不知該怎麽辦。張光晟當時在辛雲京麾下,趁機進言說:“我從前有恩於王司空,以前從來沒提過這事,是恥於靠舊恩得到封賞。如今使君處境窘迫,我請求奉命去見司空,為使君排憂解難。”辛雲京答應了,當即讓他前往太原。張光晟於是謁見了王思禮。還沒談到舊事時,王思禮就認出他來,急忙說:“你不就是我的故人嗎?為何相見如此之晚!”張光晟於是承認了潼關的事。王思禮非常高興,拉著他的手感動得哭了,說:“我有今天,都是你的功勞。我找了你好久,想不到在這裏相遇,真讓我欣慰!”便讓他同榻而坐,結為兄弟。張光晟於是陳述了辛雲京的冤屈,王思禮說:“辛雲京近來遭受些誹謗,過錯其實也不小。但今天為了故人,我特別赦免了他。”當天就提擢張光晟為兵馬使,送給他田宅和豐厚的縑帛,並累次奏請他出任特進和試太常少卿,將他當作自己的心腹。當辛雲京成為河東節度使後,他又奏請張光晟出任代州刺史。
大曆末年,張光晟升遷單於都護、兼禦史中丞、振武軍使。唐代宗暗中跟他說:“北蕃縱兵橫行的時日已經太久了,愛卿應當思考抵禦的計劃。”張光晟受命後抵達鎮所,很有威信,令行禁止。建中元年(780),回紇突董梅錄率領部眾以及雜胡等從京師回國,載滿金銀布帛的車輛在路上絡繹不絕。張光晟驚訝他們車上的布袋很多,暗中讓驛站官吏用長錐刺探,結果發現裏麵裝的都是從京師誘騙來的婦人。於是他設宴遍請突董及其帶領的胡人,趁酒醉時,張光晟派伏兵披甲將他們全部拘留後殺了,死了千餘人,隻留下兩個胡人回國複命。張光晟於是給那些婦人幹糧,讓她們返回京師,並沒收了回紇人的金銀布帛,賞賜給軍士。後來回紇人派使者前來交涉,唐德宗不想過分得罪胡人,便內征張光晟,拜他為右金吾將軍。回紇人還怨恨不已,唐德宗不得不又將張光晟貶為睦王傅,但很快改任他為太仆卿。張光晟因此負才而怏怏不得誌。
朱泚篡逆時,署任張光晟為節度使兼宰相。當朱泚的部眾頻頻失敗時,他挑選了精兵五千配給張光晟,駐紮在九曲,離東渭橋才十餘裏。張光晟暗中和駐在那裏的李晟聯係,有歸順的意思。李晟進兵攻入宮苑,張光晟勸朱泚盡快往西逃跑。張光晟帶著數千人護送朱泚出城,然後率眾回來投降了李晟。李晟因為他的款誠,又愛惜他的材器,便上奏起用他,還讓他回歸私第,並上表請求特減他的罪過。每次舉行大宴會時,李晟總讓他就座。華州節度使駱元光大罵道:“我不能與反賊同席!”拂袖而去,回到自己的兵營。李晟不得已,隻得將他軟禁在私人府第。後有詔書說他的罪狀不能得到原諒,張光晟因此被殺了。
這三人都死得相當冤枉。
當時,朱泚派人將被拘禁在馬璘宅第的郡王、王子、王孫七十七人殺害了。七月初八(丁醜),唐德宗下令所司部門根據喪禮將他們在淨域寺收殮。
副元帥判官高郢多次勸李懷光歸降朝廷,李懷光派兒子李璀前往唐德宗的行在謝罪,請求束身(有自縛的意思,但未必真如此)歸降朝廷。七月十一(庚辰),唐德宗下詔說:
“李懷光以往因為職任,顯得十分能幹。朕剛即位時,首先對他加以拔擢,將他當作心膂,授以方麵大員的節旄。近來河朔不寧,朕命令他帶兵征討,任兼將相,對他的恩遇猶如山嶽。當朱泚肆行猖狂,擾亂京邑時,李懷光回軍赴難,宗廟和社稷再次得保安寧。他保佑朕躬,立下巨大功勞。朕因此授予他元帥和河中的大權,賜給他太尉和中書的官秩,還增加他的實封食邑,對他的恩遇遍及他的宗親。人臣的榮耀,誰可以跟他相比?並非朕對李懷光恩遇不厚,更不是朕對李懷光的回報不深!然而賊寇未除,猜嫌已構。他受到朱泚奸邪凶殘的遊說,聽信張佋迷罔蠱惑的胡言,不曾深思熟慮,居然心生疑惑,勾結叛逆孽種,殘害朝廷忠良。朕一心推誠置信,將這些事情全都掩蓋,對他的禮遇更為優厚,對他的委任更加隆重。然而李懷光竟不悔改,日益圖謀不軌。朕下達敕書慰問將士,李懷光全不傳達。三軍都想收複京師,李懷光卻不肯下令出兵。他自己還說已和朱泚定下條約,不能再侍奉國家。朕以微末渺小之身,得獲繼承鴻偉大業,務必保全大計,不得不移幸山南。倉皇之間,備曆艱險。根據他的罪狀,情節實在難以寬容。然而考慮到他解除了奉天的重圍,功勞著實不小。昨天又派男兒李璀前來謝罪,請求束身歸朝。朕憐憫他知過之心,念及他赴難之效,一心要對臣下優待恩寵,因此允許他將功贖罪。現在派遣給事中孔巢父奉詔首先授予李懷光太子太保的敕牒,前往河中宣旨曉諭,三日內便與李懷光同赴上都。如果想要攜帶家口同行,也聽任李懷光自便。朕一定能對他保全始終,寵待如初。
“朔方將士曾立大功,郭子儀兩次收複京城,都是這支大軍的功效。前一段他們不辭遙遠趕往河朔,近來又趕回奉天奔赴國難。逆賊畏懼他們的威嚴,望風披靡逃遁。朝廷將不斷提起他們的功績,朕不敢片刻忘懷。將士各竭盡忠誠謀略,中途不幸遭到脅迫。朕每次念及此事,總是痛心自咎。這次君臣的阻隔,隻因為李懷光一人。李懷光既然請求入朝,朕也都赦免了他的罪過,更何況諸位將士都是功臣,各自應當心懷坦然,千萬不要有任何憂慮。先前賜給的官職封爵,一切如舊。”
於是派給事中孔巢父帶著詔書前往河中宣旨慰問,讓朔方將士全部恢複先前的官爵。
七月十三(壬午),唐德宗回到長安。渾瑊、韓遊瑰、戴休顏帶著他們的部眾扈從禦駕,李晟、駱元光、尚可孤則帶著他們的部眾奉迎。跟隨禦駕進入長安的步騎有十餘萬,旌旗連綿數十裏。京都的民眾與僧侶道士,夾道歡呼,感動得流淚哭泣。李晟在三橋謁見唐德宗,先向他慶賀平定叛賊,接著為自己這麽晚才收複京城道歉,跪伏在路旁請罪。唐德宗停下馬隊慰勞安撫他,為此流淚,然後命令身邊侍從扶李晟上馬。到皇宮後,每有空閑的日子,唐德宗總要宴請功臣,給他們豐厚的賞賜。功臣以李晟為首,渾瑊次之,諸將又相繼次之。
同時,曹王李皋派部將伊慎和王鍔包圍安州,李希烈派他的外甥劉戒虛率領步騎八千前往救援。李皋派別將李伯潛到應山截擊他們,斬首千餘級。官軍生擒了劉戒虛,將他在城下示眾。安州守軍見到外援無望,隻好投降。朝廷任命伊慎為安州刺史。官軍接著又到厲鄉出擊李希烈部將康叔夜,也把他趕走了。
七月十八(丁亥),孔巢父抵達河中。李懷光因為孔巢父曾出使魏博,結果田悅就死在帳下,覺得他是個災星。他來了後,李懷光穿著素服待罪,但孔巢父沒有謙恭地製止他。李懷光身邊隨從大多都是胡人,見狀後歎道:“太尉丟官了!”孔巢父又向眾人問詢道:“軍中誰可以取代太尉領軍?”李懷光的手下有幾千吐蕃和吐穀渾的人馬,都十分驕悖不肅。他們聽到這話,無不暴怒喧鬧。詔書還沒宣布完畢,眾人就殺了孔巢父和中使啖守盈。李懷光也不製止,並重新整治兵馬,做好拒守河東的準備。
孔巢父是冀州人,字弱翁。他父親孔如珪曾任海州司戶參軍,因孔巢父被追贈工部郎中。孔巢父早年勤於文史,少年時就與韓準、裴政、李白、張叔明、陶沔隱居在徂來山,時人號稱“竹溪六逸”。永王李璘在江淮起兵反叛時,聽說他的賢能,用從事的職位聘請他。孔巢父知道他必敗無疑,暗中逃遁,由此知名。廣德中(763左右),李季卿任江淮宣撫使,推薦了孔巢父,授任他為左衛兵曹參軍。大曆初年(766左右),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奏請他任賓幕,經累授後他出任監察禦史,後轉殿中和檢校庫部員外郎,又出任歸州刺史。建中初年(780),涇原節度留後孟皞上表舉薦孔巢父為試秘書少監,兼禦史中丞、行軍司馬。他不久官拜汾州刺史,又入朝任諫議大夫,接著出任潭州刺史和湖南觀察使。但尚未赴任,就遇上普王出任荊襄副元帥。他聘用孔巢父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兼禦史大夫。
不久就遇上涇原兵馬嘩變,他跟從唐德宗前往奉天,並升遷給事中和河中陝華等州招討使。孔巢父累次進獻破賊的謀略,唐德宗非常賞識他。不久他又兼任禦史大夫,出任魏博宣慰使。孔巢父博識善辯,頗多智慧。他曾對田悅的部眾解釋逆順和利害,以及君臣之道,士兵們都歡欣喜悅,說:“沒想到今天又目睹了王化!”就宴時,田悅喝醉了酒,自我誇耀騎射的武藝,以及拳腳的功夫,還說:“如果承蒙朝廷見用,我將無堅不摧。”孔巢父跟他說:“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但卻不盡早歸降朝廷的話,那你隻能成為一個好賊罷了。”田悅說:“為賊既然是個好賊,為臣自然就是個功臣。”孔巢父說:“國家正有危難,等待你前去平息。”田悅起身拜謝了他。田悅背叛朝廷的日子已久,部下都厭惡繼續為亂,因此很高興孔巢父的到來。幾天後,田承嗣的兒子田緒因失去職位而心懷怨恨,利用人心的動搖謀殺了田悅,然後和大將邢曹俊等人聽從孔巢父的使命。孔巢父也順著他部眾的意思,讓田緒暫且掌管軍務,緩解他的困難。
孔巢父後來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唐德宗得知他的死訊後震駭悲悼,追贈他為尚書左仆射,並下詔,在收複河中那天備禮葬祭,還賜給他家人豐厚的布帛和米粟,授予他兒子正員官。
七月二十二(辛卯),唐德宗登上丹鳳樓,大赦天下,賜給百官和將士階、勳、爵;參與收複京城的升八資,並讓京兆府的百姓免稅一年。
同時,唐德宗賜給李晟永崇裏的宅第一座和女樂八人。七月二十五(甲午),他命令宰臣和諸將送李晟搬進新賜的宅第。教坊樂和京兆府還為他提供帳幕和食饌,以及鼓吹導從。京城百姓紛紛前來聚觀,引以為榮。
當初,唐肅宗在靈武時,唐德宗李適還隻是奉節王,跟從李泌學文。唐代宗時,李泌居住在蓬萊書院。李適作為太子也常跟他交遊。當唐德宗在興元(即漢中)避難時,李泌任杭州刺史。唐德宗下急詔征他前來,李泌於是和睦州刺史杜亞一同前往唐德宗的行在。七月二十六(乙未),唐德宗任命李泌為左散騎常侍,杜亞為刑部侍郎,並讓李泌每天都到西省當值,等候朝廷的問對。朝野百官因此無不對他屬目,紛紛前來依附於他。唐德宗問李泌道:“河中離京城很近,朔方的兵馬曆來非常精銳;達奚小俊等人也都是萬人敵的猛將。朕早晚都在擔憂這事,該怎麽辦才好?”李泌說:“天下事值得擔憂的很多,唯獨河中不值得憂慮。料敵時,料將不料兵。如今李懷光是將;達奚小俊之流隻是兵而已,何足在意!李懷光解除了奉天的重圍後,對朱泚那樣垂死掙紮的敵虜都覺得未必能勝,還和他連和,使得李晟建立了大功。如今陛下已經回到宮闕,李懷光不能束身歸罪,還虐殺朝廷的使臣,像老鼠那樣潛伏在河中,不過就像個正在作惡夢的人而已!隻怕他沒幾天就會被帳下人梟首,讓陛下的將領們沒機會出手。”
唐德宗請求吐蕃出兵討伐朱泚時,答應等成功之後將伊西和北庭的地盤割讓給他們。當朱泚伏誅後,吐蕃派人前來要地。唐德宗想將兩鎮節度使郭昕和李元忠召回朝廷,將他們的地盤割讓給吐蕃。李泌說:“安西和北庭的民眾生性驍勇強悍,節度使控製著西域五十七國以及十姓突厥,又分散了吐蕃的勢力,使他們無法並力東侵。陛下為何要拱手相讓!況且兩鎮的軍隊,雖然勢力孤單,地方遙遠,然而他們盡忠竭力,為國家固守邊塞近二十年,實在值得朝廷的哀憐。一旦將他們拋棄給戎狄,他們心裏必定深怨中國,它日跟從吐蕃入寇,就會像報私仇那麽奮不顧身了。況且前不久吐蕃觀望不進,暗中首鼠兩端,還大肆劫掠武功,受了大筆賄賂後就離去了。他們何功之有!”朝臣也都讚同李泌的看法,唐德宗因此沒將伊西和北庭割讓給吐蕃。
要想知道唐德宗和李懷光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