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二:代宗為政之十八:田承嗣離間各節度使而化險為夷

(2018-02-05 16:26:21) 下一個


大曆十年即公元775年春正月十四(戊申),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公然拒絕奉詔,等於造反。


當初,田承嗣很看不起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李寶臣的弟弟李寶正娶了田承嗣的女兒。他在魏州和田承嗣兒子田維打馬球遊戲時,馬驚了,不小心將田維撞死。田承嗣非常憤怒,囚禁了李寶正,然後告訴李寶臣。李寶臣向他謝罪,說沒管教好弟弟,還封了支拐杖寄給田承嗣,讓他痛打李寶正。田承嗣居然就用這拐杖打死了李寶正,於是兩鎮關係惡化。當田承嗣拒絕奉詔時,李寶臣和李正己都上表請求帶兵出討他,而唐代宗也打算利用他們的矛盾讓他們討伐田承嗣。


夏四月初二(乙醜,通鑒作乙未為誤),他下製說:“現將魏博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雁門郡王田承嗣貶為永州刺史。”並詔令河東、鎮冀(通鑒誤作承德,其實就是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滑毫(通鑒作永平)、汴宋、澤潞、河陽八道出師前臨魏博;如果田承嗣依然不肯奉詔,即令各道進討。罪行僅限於田承嗣及其侄兒田悅,其餘將士和他的弟侄如果能夠自拔,一律不予追問。


四月二十(癸未),河東節度使薛兼訓等人率軍出討田承嗣。同時,朝廷讓昭義五州免稅二年。次日,長安下大冰雹,暴風將大樹連根拔起,吹走了房屋的瓦片,還吹落了殿庭屋頂的鴟吻,被震死的居民多達十分之二,京畿有七縣莊稼受損。


當時朱滔對朝廷還十分恭順。他和李寶臣以及薛兼訓攻打魏博的北部,李正己和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人則攻打南部。五月初三(乙未),田承嗣部將霍榮國在磁州歸降朝廷。


五月十一(癸卯),朝廷在劍南設置昌州,並取消了兩都的貢舉,將候選人都集中在上都長安,也停了童子科。


五月十五(丁未),李正己攻打並占領了德州。同時,李忠臣統領永平、河陽、懷州、澤潞的步騎四萬進攻衛州。


五月二十二(甲寅),長安又下大冰雹,暴風再次將大樹連根拔起,還震動了宮闕大門。


六月初九(辛未),田承嗣派部將裴誌清等人進攻冀州。裴誌清被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打敗後,帶領部眾投降了他。六月十二(甲戌),田承嗣親自帶兵包圍冀州,李寶臣派高陽軍使張孝忠率領精騎四千先行抵禦,李寶臣親率大軍繼至。田承嗣得知後,燒了輜重逃遁。張孝忠本是奚族人。


秋七月二十八(己未)。戶部尚書暢璀去世。暢璀是河東人,鄉舉進士出身。天寶末年,安祿山上奏任命他為河北海運判官,經三遷後出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副元帥郭子儀聘他為從事。至德初年(756),唐肅宗即位,廣泛收羅俊傑。有人推薦暢璀,唐肅宗召見他後十分滿意,拜他為諫議大夫。他經累轉成為吏部侍郎。廣德二年(764)十二月,他出任散騎常侍、河中尹,兼禦史大夫。永泰元年(765),他重新成為左常侍,與裴冕一同在集賢院待製。大曆五年(770),他兼判太常卿,升遷戶部尚書。這時去世時,唐代宗追贈他為太子太師。暢璀豁達廓落,很有口才,喜歡談論王霸的方略,在任上基本都依賴屬吏,謹小慎微,但求無過而已。


也在七月底,杭州刮大風,海水翻騰,掀起大海潮,淹沒了州民五千家,船隻一千艘。


再說,田承嗣因為各道兵馬從四麵八方過來,很多部將都害怕甚至背叛了他,隻好於秋八月初六(丁卯)派使者奉表到長安,請求歸順朝廷。


八月二十(辛巳),郭子儀回到邠州。他曾上奏任命一名州縣官員,但沒有得到答複。他的僚佐相互議論道:“以令公的功勳和德望,奏請任命一名屬吏朝廷都沒答應!這些宰相怎麽如此不識大體!”郭子儀得知後,跟僚佐們說:“自從戰亂以來,大多藩鎮武臣都很跋扈,凡是有所要求,朝廷經常委曲求全,無不答應。這也沒什麽,隻是朝廷對他們有疑慮而已。如今我所奏的事,主上覺得行不通而把它擱置起來。這是不把我當作藩鎮武臣相待,而是親厚於我。你們應當向我道賀,又有什麽好奇怪的!”聽到這話的人無不歎服。


八月二十七(戊子)夜裏,月亮進入太微。次日,田承嗣派部將盧子期入寇磁州。


九月初七(戊戌),荊南節度使衛伯玉來長安上朝。九月十一(壬寅),朝廷赦免京城的在押囚犯。


九月十七(戊申),有個回紇人大白天在鬧市殺人,把人家的腸子都刺了出來。有司部門逮捕並將他關進萬年縣監獄。他的酋長赤心帶著兵器馳馬衝入監獄,砍傷獄吏,劫出囚犯離去。唐代宗也不追問。


同時,出現月暈(當月亮光線透過高薄的白雲時,受到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和熒惑(火星)進入昴、五車、參、東井等星宿的天象。


九月二十一(壬子),吐蕃入寇臨涇,並於次日入寇隴州和普潤,大肆劫掠了百姓和牲畜後離去。朝廷百官紛紛將他們的家屬送出城躲起來。九月二十五(丙辰),鳳翔節度使李抱玉上奏,說他在義寧打敗了吐蕃軍隊。


再說李寶臣和李正己在棗強會合,進圍貝州。田承嗣派兵救援貝州。李寶臣和李正已兩軍各自犒賞士卒,但李寶臣的成德士兵得到的犒賞豐厚,而李正已的平盧士兵得到的卻很菲薄。犒賞完畢後,平盧士兵很有怨言。李正己擔心他們嘩變,隻好帶兵撤退,結果李寶臣也退走了。李忠臣得知後,隻好放棄了對衛州的包圍,南渡黃河,退駐陽武。李寶臣和朱滔一同進攻滄州,田承嗣的堂弟田庭玠閉城堅守,李寶臣無法攻克。


同時,吐蕃入寇涇州,但於九月二十六(丁巳)被涇原節度使馬璘在百裏城打敗。次日,朝廷命令盧龍節度使朱泚出鎮奉天行營。


冬十月初一(辛酉),日食。十月初三(癸亥),唐代宗任命商州刺史馬燧檢校(代理)左散騎常侍,兼任河陽三城使。


同時,盧子期攻打磁州,李寶臣和昭義留後李承昭(《舊唐書》作昭義節度使)共同帶兵前往救援。十月初四(甲子),李承昭在清水擊潰了盧子期,並生擒他後送交京師處斬。河南諸將又在陳留打敗田悅;田承嗣因此大為恐懼。


當初,李正己派使者前往魏州,但被田承嗣囚禁。到這時,田承嗣用禮儀將他送回,並派使者去登記他境內的戶口、甲兵、穀帛的數目,然後交給他,讓他轉告李正已說:“我田承嗣今年八十六歲(其實沒有)了,溘然死去的日子已經不遠。幾個兒子不肖,田悅也很孱弱。我今日所擁有的,隻是為明公看守著罷了,豈足以有辱明公的師旅前來費力!”他讓使者站在廷堂,麵朝南,然後自己向他下拜授書。他還畫了李正己的頭像,掛在廷堂上,焚香事奉。李正己得知後非常高興,因此按兵不進。於是河南各道兵馬也都不敢前進。田承嗣既然消除了南顧之憂,便得以專門對付北麵的兵馬。


唐代宗十分嘉許李寶臣的戰功,便派中使馬承倩帶著詔書前往慰勞。馬承倩將要回長安時,李寶臣前往他的旅館拜訪,送了他一百匹縑。馬承倩氣得破口大罵,把絲縑全都扔在路上。李寶臣接著把怨氣都發泄在身邊隨從身上。兵馬使王武俊勸李寶臣道:“如今明公在軍中剛立了新功,他一個小人物就膽敢這樣。一旦賊寇平定之後,朝廷用一幅詔書召明公回歸殿下,隻需要一個匹夫而已。還不如留著田承嗣,好作為自己的資本。”李寶臣於是有了利用敵寇壯大自己的野心。


田承嗣知道範陽是李寶臣老家,經常打算占有它,因而在一塊石上鐫刻了讖言說:“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為侶入幽燕,”然後秘密派人將這石頭埋藏在李寶臣的境內。接著他又指使一名看風水的大師跟李寶臣說他身上有王氣。李寶臣果然根據大師的指引挖掘出了那塊石頭。田承嗣又派說客去遊說李寶臣說:“明公與朱滔共同攻打滄州,即使得到了,但那地盤卻歸屬朝廷,並非明公所有。明公如能不計較田承嗣的罪過,田承嗣願意將滄州送給明公,還願意跟從明公奪取範陽,為自己贖罪。明公可以率領精騎前驅,田承嗣將率領步卒繼後,那樣還怕打不下範陽?”李寶臣心中竊喜,又覺得他的提議居然和剛發現的符讖吻合,便和田承嗣通謀,暗中準備對付範陽。田承嗣也陳兵在範陽邊境上。


李寶臣跟朱滔的使者說:“聽說朱公的儀表相貌猶如神仙。我想得到朱公的畫像看看。”朱滔於是給了他自己的畫像。李寶臣將他的圖像放在射堂上,與諸將共同觀看,說:“真是個神人!”朱滔在瓦橋駐軍。李寶臣挑選了兩千精騎,連夜急馳三百裏去襲擊朱滔,並告戒部將們說:“一定要生擒相貌就像射堂上畫像的那人。”當時兩軍正十分和睦,朱滔沒想到會突然發生變故,所以被偷襲時,他毫無防備,隻好狼狽出戰,結果很快就敗了。幸好他換上他人的服飾逃走,才得免於難。李寶臣想乘勝奪取範陽,但朱滔派雄武軍使昌平人劉怦守衛留府。李寶臣知道他已有防備,便不敢進兵。


田承嗣得知幽州(即盧龍)和恒州(即成德)的兵馬內訌,當即帶兵回到南邊,並派人跟李寶臣說:“河內出現緊急情況,所以沒有閑暇跟從李公。石頭上的讖文,隻是我跟李公開玩笑罷了!”李寶臣既慚愧又憤怒,隻好帶兵撤退。李寶臣和朱滔有矛盾後,便任命張孝忠為易州刺史,派他率領七千精騎防備他。


十月初六(丙寅),貴妃獨孤氏去世。獨孤氏的父親獨孤穎曾任左威衛錄事參軍,因為獨孤後的尊貴,死後被追贈工部尚書。獨孤後以美貌入宮,得到唐代宗的嬖幸,專寵一身,所以皇後的位置長久空虛,而其他的姬妃很少有機會得到禦駕的臨幸。她後來被冊封為貴妃,生了韓王李迥和華陽公主。華陽公主聰悟過人,能察看唐代宗的臉色,總是根據他的喜怒說話。唐代宗欣賞的,她總是因而讚美;唐代宗厭惡的,她也總是曲意表示讚同,因此得到唐代宗的無比鍾愛。大曆九年(775),公主病逝,唐代宗深為嗟歎悲悼,超過了任何其他兒女的去世,還因此數日不視朝。宰相們便通過中使吳承倩上奏,說生死由命,是個常理,勸唐代宗以社稷為重,應該節哀順變,回宮視事。當初,公主生病時,唐代宗派道教宗師將她命名為瓊華真人。當公主病危時,唐代宗親自前往看望。公主臨死前,還咬傷了唐代宗的指頭,可見父女的愛念是如此深厚。唐代宗一直沒來上朝時,宰相們勸諫道:“公主天生穎悟過人,得到陛下的特別鍾愛。陛下為她的疾病總是親身祈禱,還減少禦膳。現在她突然病逝,陛下哀傷萬分,表現了無比慈愛。臣等對公主仙逝的微小悲悼,無處表達。還希望陛下守候累代聖主的公器,駕禦群生百姓的重畜,平息百戰的艱患,安撫四海的傷殘。如今胡虜依然是朝廷的擔憂,戎師也是近處的警報。陛下一言九鼎,所有大事都取決於聖心。毫厘的謬誤將失之千裏,片刻的猶豫將導致安危。臣等擔心陛下還陷在悲切之中,神誌尚未和諧,萬民為此深感不寧,臣子也因此戰戰兢兢。希望陛下壓抑喪失公主的私痛,考慮治理萬民的至公,這樣在下可以安撫黎民百姓,在上足以撫慰宗廟社稷。”唐代宗這才開始聽朝。


獨孤貴妃這時去世,朝廷次日就追諡她為貞懿皇後。唐代宗在內殿為她下殯,但累年不忍心讓她的靈柩出宮,直到大曆十三年十月才為她下葬,還專門命令宰相常袞為她書寫哀冊(詳見《舊唐書》卷52後妃傳)。唐代宗對她追思不已,一有機會總要極度表示哀情。常袞是當代的才臣,所以他下詔讓他作哀詞,文辭淒涼悲哀,閱讀哀詞的人無不惻然傷感。華陽公主先前下葬在城東,地方潮濕,也不夠尊貴;這時趁機改葬,遷移到她母親莊陵的陵園,所以常袞的哀詞裏有這句:“招帝子於北渚,從母後於東陵。”唐代宗還下詔讓常參官書寫挽歌,他親自挑選內容感傷悲切的,然後讓挽士歌詠。這是後話。大曆初年時,獨孤後的寵遇無雙,唐代宗對她的恩澤及於親屬,還封她的叔父太常少卿獨孤卓為少府監,她的兄長獨孤良佐為太子中允。


十月二十九(己醜),尚書右仆射裴遵慶去世。裴遵慶是絳州聞喜人。裴家世代當官,是河東著名的望族。裴遵慶誌氣深厚,機鑒敏達,自幼好學強記,博涉書籍經史,嚴謹守身,韜光養晦,不幹預當世事務。他以門蔭經累授後出任潞府司法參軍,但因為那是已經年老,所以並不為人所知。他後來隨調吏部,授任大理寺丞。在任上他剖斷刑獄,舉正綱紀條目,他的理政才幹和操行這才開始著名。他後來升遷司門員外、吏部員外郎,專門負責南曹。唐玄宗天寶中年,海內平安無事,天下學者紛紛前來會府;每年吏部選拔官員,候選的動不動都多達萬人。裴遵慶敏識強記,認真檢核文簿,做到既詳盡又不遲滯,所以當時人稱他在吏事方麵名列第一,因此大為知名。


天寶末年,楊國忠專權,將不肯依附他的大臣都排擠去當外官,裴遵慶也被貶出去當郡守。唐肅宗即位後,內征他出任給事中、尚書右丞、吏部侍郎。裴遵慶恭儉克己,謹慎穩重,辦事嚴密,頗有時望。上元中年,蕭華輔政。他平時了解裴遵慶,所以每次奏見唐肅宗時,總是稱讚舉薦他,因此唐肅宗升遷他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廣德初年(763),仆固懷恩在汾上舉兵,以清除宦官為借口。唐代宗覺得裴遵慶忠誠純樸,特意派他前往汾州宣慰仆固懷恩。裴遵慶見了仆固懷恩後,具體陳述了朝廷的旨意。仆固懷恩承認自己的過失,答應奉詔,準備跟隨裴遵慶上朝謁見,但後來被副將範誌誠的邪說給迷惑了。仆固懷恩於是用怕被宦官害死為理由拒絕入朝。後來蕃寇攻陷京師,唐代宗逃往陝州避難。裴遵慶自汾州奔赴朝廷的行在。唐代宗回京後,即任命裴遵慶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765),他和裴冕等人都在集賢院待製,並被罷知政事。很快他又改任吏部尚書和右仆射,重新負責選官事務。當時候選人天興縣尉陳琯在銓衡官員的庭院言詞不遜,唐突無禮,唐代宗下詔將他交付裴遵慶,在省門鞭笞三十,然後貶為吉州員外司戶參軍。裴遵慶敦守儒者的操行,越老行為越是嚴謹。他曾因為一個瘋狂的族侄兒敲打登聞鼓,要告發他的不順,但唐代宗知道他的為人,不予追究,可見唐代宗對他的信任程度。這時他在任上病逝,終年九十多歲。裴遵慶初任吏部員外郎時,曾著有《王政記》,講述今古的禮儀大體。有見識的人閱讀後,都知道他有輔佐公卿的氣量。


十一月初一(辛卯),新平公主去世。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八女,母親是常才人。新平公主自幼聰明好學,擅長文墨,唐玄宗覺得她很賢惠。公主最初嫁給河東望族太仆卿裴竑(史書也作裴玪),而他的兄長裴虛己也娶了唐睿宗女兒霍國公主。裴竑去世後,公主於天寶十載(751)改嫁唐玄宗前期寵臣薑皎的兒子薑慶初。新平公主經曆了唐肅宗和唐代宗二朝,朝廷對她的恩禮越來越重,薑慶初也因此得到寵幸。按照慣例,駙馬都尉大多不拜正官。永泰元年(765),唐代宗破例拜薑慶初為太常卿。唐代宗為父親唐肅宗修植建陵時,下詔讓薑慶初負責。他不小心損壞了陵園的連崗,招致唐代宗的盛怒,結果薑慶初被下獄論罪。大曆二年(767)八月他以不恭罪被賜死,建陵使史忠烈等人也因此被殺。這事還株連了裴玪的兒子裴仿,而被削官。公主本人也因此被幽禁,到這年病逝。


十一月初七(丁酉),田承嗣部將瀛州刺史吳希光在本州歸降朝廷。


嶺南節度使路嗣恭提拔被流放的犯人孟瑤和敬冕為將,討伐哥舒晃。孟瑤率領大軍占據要衝,敬冕則率軍走小道抄近路輕兵直入。十一月十七(丁未),他們攻克廣州,殺了哥舒晃及其黨羽一萬多人,並將哥舒晃的首級獻給朝廷。


路嗣恭出討哥舒晃時,容管經略使王翃派部將帶兵協助。西原賊帥覃問趁虛襲擊容州,王翃的伏兵出擊並生擒了覃問。


十二月,一千回紇騎兵入寇夏州,州將梁榮宗在烏水打敗了他們。郭子儀派三千士兵去救援夏州,回紇人逃走了。


同時,元載和王縉上奏,說魏州的食鹽昂貴,請求朝廷嚴禁食鹽進入魏州境內,給田承嗣製造困難。唐代宗沒有答應,說:“田承嗣辜負朕,然而百姓有何罪過!”


這期間,田承嗣也請求入朝。李正己屢次為他上表,乞求朝廷允許他改過自新。


要想知道田承嗣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