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三:德宗求治之一:唐德宗大刀闊斧改革弊政

(2018-02-14 20:30:47) 下一個


大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春二月十二(癸未),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病故。五月二十一(辛酉),唐代宗李豫駕崩。兩天後,太子李適即位成為唐德宗。


宰相常袞性格剛烈急躁,為政苛刻瑣碎,不合眾人心意。當時群臣早晚都必須前來臨喪,常袞哭得疲乏無力,隨從有時不得不扶著他。中書舍人崔祐甫指著他讓其他朝臣看,說:“臣下在君王之前哭哀,有讓人扶著的禮數嗎!”常袞聽說後,更加痛恨他。剛好群臣開始討論喪服,常袞認為:“根據禮法,臣下應當為君主服用斬衰三年。漢文帝規定的應時喪製,也還有三十六日。自從高宗以來,全都遵從漢製。到了玄宗和肅宗的喪事時,才開始服二十七日喪。如今先帝的遺詔說:‘天下吏人,三日釋服。’古時候公卿大夫都是跟從君主服喪。皇帝二十七日後才解除喪服,在朝的群臣也當如此。”崔祐甫認為:“遺詔裏沒有朝臣和庶人的區分。朝野中外,天下一家,在朝的所有執事大臣,誰不是吏人!所以都應該三日釋服。”兩人相互爭辯,聲音和臉色都非常嚴厲。常袞無法忍受,便上奏指責崔祐甫隨意更改喪禮,請求將他貶為潮州刺史。唐德宗認為懲罰太重,便於閏五月初三(壬申)將崔祐甫貶為河南少尹。


當初唐肅宗的朝代時,天下事情繁忙,宰相經常有好幾人,輪流當值處理政事。有時宰相休假,各自回歸私第,朝廷下詔,有要事時讓當值宰相代署其他宰相的名字上奏,從那時起這就成為慣例。這時郭子儀和朱泚雖以軍功成為宰相,但都不參預朝政,隻有常袞獨居政事堂,代他們二人署名上奏罷黜崔祐甫。崔祐甫被貶斥後,郭、朱二人又上表說他無罪。唐德宗問道:“你們先前一直說他可以貶斥,今天又說他無罪。這是為何?”郭、朱二人回答說他們不知道這事。唐德宗剛即位,以為常袞欺君罔上,大為驚駭。閏五月初五(甲戌),百官都身穿衰絰喪服按次序站在月華門外。突然說唐德宗有製,將常袞貶為潮州刺史(《新唐書》作河南少尹),召崔祐甫回來出任門下侍郎兼同平章事。聽到這事的大臣們無不震駭驚悚。崔祐甫已經上路到了昭應,奉詔後急忙趕了回來。後來群臣穿喪服的時間還是按照常袞的提議實行。


唐德宗當時居喪諒陰,將朝政全都委托給崔祐甫,他的進言也無不應允。當初,唐肅宗至德(756)以後,天下兵荒馬亂,將領們競相爭功邀賞,所以不得不濫封官爵。到唐代宗永泰(765)以來,天下稍微安定,而元載和王縉當政,全國各地靠賄賂求官的人紛紛來到他們的門下,大的都到元載和王縉的門下,小的則到卓英倩等人的門下。這些人無不如願以償。當常袞為相時,他想革除這一弊病,杜絕靠行賄妄想僥幸當官的門路,因此對全國各地的請托,一律不予答複。結果沒有甄別,賢能和愚笨同時被滯留不報。崔祐甫取代他後,想要得到時望,便推薦引拔官員,每天都忙碌不堪。他拜相還不到二百日,就任命了八百名官員。前後矯枉過正,最終都很不適當。唐德宗跟崔祐甫說:“有人誹謗愛卿,說用的人很多都是親朋故友。這是為何?”崔祐甫答道:“臣為陛下選擇百官,不敢不詳盡謹慎。如果平生從未認識,靠什麽了解他們的才幹和操行而加以敘用?”唐德宗覺得有理。


司馬光評論說:臣聽說在用人方麵,沒有親疏和新故之分,惟有賢能和不肖的差別。如果該人未必賢能,靠親故關係加以敘用,當然不算為公。如果真的賢能,因親故關係加以舍棄,也不算為公。天下的賢能,當然並非一人能全部了解。如果一定要等到有了平素認識並熟悉他的才幹和操行的人後才敘用,那遺失的人才就太多了。古代為相的人則不這麽做。他們舉之以眾,取之以公。眾人都認為賢能,自己即使不很了解,也會姑且使用;待到他真的沒有功績時,再辭退也不遲,有了功績則進一步提拔。舉薦的人舉薦對了則獎賞,舉薦錯了則懲罰。進退賞罰,對眾人全都一樣,自己沒有毫發的私心在其間。如果推誠置信地以實行這一方法,哪裏還會有遺留賢能在野,官爵無法補充的弊病!


閏五月初七(丙子),唐德宗下詔,要求各州府、新羅、渤海停止每年進貢鷹鷂的做法。兩天後,他又下詔山南的枇杷和江南的柑橘,除了每年一次進貢供給宗廟祭祀外,其餘全部停止。全國各地不是急需的貢獻也全都取消。


閏五月十一(庚辰,《舊唐書》作庚寅,疑有誤),唐德宗任命兵部尚書路嗣恭為東都留守;任命常州刺史蕭複為潭州刺史兼湖南團練觀察使。


閏五月十二(辛巳),他取消邕府每年進貢奴婢的慣例。兩天後,他將括州改為處州,括蒼縣改為麗水縣;並撤銷了梨園使以及伶官中白吃俸祿的樂工三百人,留下來的全都轉到太常寺去。劍南每年進貢春酒十斛;唐德宗也把這慣例取消了。


上柱國汾陽郡王郭子儀以司徒和中書令的身份兼領河中尹、靈州大都督、單於、鎮北大都護、關內、河東副元帥、朔方節度、關內支度、鹽池、六城水運大使、押蕃部並營田及河陽道觀察等使,權力和責任既重,功勳和名聲也大。他生性寬和大度,政令不很嚴肅。唐代宗當時想分散他的權力,但難以啟齒,因此久而不決。閏五月十五(甲申),唐德宗下詔,尊郭子儀為尚父,加授他為太尉兼中書令,增加實封滿二千戶,每月發給一千五百人的糧食和二百匹馬食,並為他的十來名子弟和女婿升官;同時罷免了他兼領的副元帥和諸多使節職位。唐德宗還任命他的裨將河東和朔方都虞候李懷光為河中尹,兼邠、寧、慶、晉、絳、慈、隰節度使;任命朔方留後兼靈州長史常謙光為靈州大都督,兼西受降城、定遠、天德、鹽、夏、豐等軍州節度使;任命朔方左留後、單於副都護和振武軍使渾瑊為單於大都護、東、中二受降城、振武、鎮北、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和營田使,分領郭子儀原來的職位。


閏五月十七(丙戌),唐德宗下詔說:“澤州刺史李鷃呈上《慶雲圖》。朕將時氣和順與年景豐收當作嘉祥,把進薦賢能與顯示忠誠看為良瑞。諸如慶雲、靈芝、珍禽、奇獸、怪草、異木,對百姓有什麽好處!現布告天下,自今以後,有類似的東西,不必敬獻。”在取消敬獻祥瑞和珍禽異獸的同時,他還退還了各地用金銀裝飾的貢品,並禁止用金裝飾銀器。內莊宅使上言說,各州征收了官租一萬四千多斛。唐德宗命令將這些糧食分給當地充當軍糧儲備。


先前,各國屢次貢獻馴象,先後共有四十二頭。唐德宗說:“豢養大象既花費勞力錢財,又違反動物的天性,有什麽用處!”閏五月十八(丁亥),他下詔將單國所獻的三十二頭會舞蹈的馴象全都放到荊山南麵。他也將豹、貀、鬥雞、獵犬之類的貢品全都放生了。他又把五坊的鷹犬全都放了,還放出好幾百宮女。於是朝廷內外無不喜悅。淄青的士兵甚至將兵器扔到地上,互相對看著說:“明主出現了,我們難道還要造反嗎?”


閏五月十九(戊子),唐德宗任命淮西留後李希烈為節度使。次日,他任命右羽林大將軍吳希光為檢校散騎常侍、兼禦史中丞,出任渭北鄜坊丹延都團練觀察使。


閏五月二十二(辛卯),他任命河陽三城鎮遏使馬燧為檢校工部尚書,兼太原尹、禦史大夫、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河東軍隊因為百井的敗仗,騎兵和步兵的力量都很薄弱。馬燧將牧馬的小廝差役全都招募來,得到數千人。訓練了幾個月後,這些人都成為精銳騎兵。他製造的甲胄必定要分為長短三等,讓士兵穿得合身,以便衝鋒陷陣。他又建造戰車,行軍時則用來運載兵甲,停止時則用為陣營,或者用來堵塞險要地帶,遏製敵兵可能的衝殺;他部隊的器械無不精利。馬燧在河東上任一年之後,得到了精兵三萬。他聘用兗州人張建封為判官,署任李自良為代州刺史,委以重任。


閏五月二十三(壬辰),唐德宗任命河東節度留後鮑防為京畿觀察使;陳州刺史李芃為檢校太常少卿,兼任河陽三城鎮遏使。次日,他任命壽州刺史杜亞為江西觀察使。


閏五月二十五(甲午),唐德宗正式冊封郭子儀為太尉。自從唐玄宗開元以來,冊禮大多荒廢,隻在天寶中年楊國忠被正式冊封為司空。到這時朝廷罕見地舉行了郭子儀的冊封儀式。


同時,唐德宗任命江西觀察使杜亞為陝州長史,兼任轉運使。


兵部侍郎黎幹,狡詐陰險,諂諛奸佞,與宦官特進劉忠翼關係尤其密切。劉忠翼本名劉清潭,曆來仗恃唐代宗對他的寵幸貪暴放縱。他二人都被群臣厭惡。當時有人指控黎幹和劉忠翼曾勸唐代宗立獨孤貴妃為皇後,立貴妃兒子韓王李迥為太子。唐德宗即位後,黎幹暗中乘坐車馬到劉忠翼那裏謀事。事情被發覺後,唐德宗於閏五月二十七(丙申)將黎幹和劉忠翼一同官場除名,長久流放遠方,並下詔說:“兵部侍郎黎幹,害人猶如豺狼。特進劉忠翼,是沒有仁義的隱賊。現一同除名長流。”他們被押送上路時,市井裏的好幾千兒童喧鬧相聚,懷裏藏著瓦礫向他倆投擊,捕賊尉無法製止。他們到藍田時,一道被賜死在那裏。


黎幹是戎州人,最初靠擅長星象經緯和數術進位,在翰林待詔,經累遷官至諫議大夫。不久他升遷京兆尹,為政嚴肅合理,給民眾提供了不少方便。他也趁機投靠權貴,隨波逐流。大曆二年(767),他改任刑部侍郎。魚朝恩伏誅時,他因為和魚朝恩勾結而被貶出擔任桂州刺史兼本管觀察使,但到江陵時因為母親去世又回家丁憂。不久,剛好京兆尹空缺,民眾頗為思念黎幹,因此於大曆八年,朝廷重新拜他為京兆尹兼禦史大夫。黎幹自以為得誌,無心理政,日益貪腐殘暴,沉迷於錢財色相。大曆十三年,他升任兵部侍郎。他生性奸險,喜歡歪門左道,還巴結宦官權貴,好迎合君主的旨意。唐代宗深受他的迷惑。當時宦官劉忠翼正非常得寵,黎幹平時就總是巴結討好他,因此兩人互通奸謀。黎幹的事就不贅述了。


劉忠翼是宦官,曾和董秀都得寵於唐代宗,因此靠傳達聖旨,權勢可以回天。他貪婪納賄,積累了巨萬資產。大曆中年,唐德宗李適還是東宮太子時,黎幹和劉清潭就曾陰謀動搖他的太子位置。到這時,唐德宗連同前罪殺了他。


閏五月二十八(丁酉),唐德宗任命京畿觀察使鮑防為福州刺史兼福建都團練觀察使。


同時,唐德宗任命戶部侍郎兼判度支韓滉為太常卿,任命吏部尚書劉晏判度支。先前,劉晏和韓滉分別掌管天下的財政和賦稅,劉晏掌管河南、山南、江淮、嶺南;韓滉掌管關內、河東、劍南。到這時,劉晏開始兼管所有各道。唐德宗曆來聽說過韓滉搜刮民財太過分,所以奪走了他的權力,不久又派他外出擔任晉州刺史。


唐肅宗至德初年(756左右)時,第五琦開始靠朝廷專賣食鹽來資助軍用。當劉晏取代他後,用法更加精密。起初食鹽專賣的收入每年六十萬緡錢,到了後來收入居然是最初的十倍,而百姓並不抱怨。大曆末年(779左右),每年的財政收入估計總共一千二百萬緡錢,而鹽利居其大半。朝廷用食鹽專賣的收入為漕運雇工,從江淮運到渭橋的雇工費用,每一萬斛穀粟需要七千緡錢。自淮河以北,沿途設置巡院,劉晏選擇能吏主持,不煩州縣就能辦妥漕運。


六月初一(己亥),唐德宗登上丹鳳樓,宣布大赦天下,罪無輕重,全都赦免。他還為朝廷內外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賜爵一級,四品以下加一階,退休致仕的官員和現任的一樣。他還為作為戶主的百姓賜古爵一級。唐德宗還減少了皇宮的乘輿和服飾,並要求有司部門製定律法,限製士大夫和庶民田宅和車服的規模,不許他們有所逾越。他並嚴禁百官修建私邸作買賣。同時他為唐高祖武德年間和唐肅宗至德年間立功將相的子孫封官。


唐德宗同時加授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為司徒和太子太傅,任命西川節度使崔寧和永平節度使李勉一道任同平章事。除了跟南郊和宗廟祭祀有關的以外,他還取消了各地向朝廷的進獻。各州刺史的高級僚佐今後也按照標準登記官冊。州刺史和常參官健在的父親,如果沒有官職,將酌量封給五品致仕(退休)官;父親已故的則給予追贈官職。自從唐肅宗至德以來,朝廷下達的敕令,或者通過正式渠道,或者臨時頒布施行,有時會互相矛盾,使人疑惑。唐德宗要求中書門下兩省和詳定官商量決定,選取適合長久實行的敕令,正式編入朝廷的格式條目。


唐德宗下詔說:“天下冤案堆積,州府不為民眾辦理。現允許喊冤的百姓直接前往三司使申訴,朝廷將派中丞、舍人、給事中各一人,每天在朝堂接受狀詞。仍然不服判決的,允許他們擊打登聞鼓。自今以後,不許再奏請設置寺觀,或奏請剃度僧尼。”於是前來擊打登聞鼓的百姓很多。右金吾將軍裴諝上疏認為:“訴訟的人所爭辯的都是細小事情,如果天子一一親覽,那麽哪裏還用得著辦事的官吏!”唐德宗覺得有理,便將審案的事歸還給有司部門。


他還下製說:“先帝的山陵規模,務必盡量優厚,應當不惜府庫的資藏為建造山陵提供費用。”刑部員外郎令狐峘上疏諫止,大略意思是:“臣拜讀遺詔,先帝要求務必遵從儉約的原則。山陵的規模優厚,豈能是先帝臨終遺言的用意!”唐德宗答詔的大體意思是:“愛卿不僅指出了朕的過失,或許也成就了朕的美德。朕怎敢聽到了大道理而不肯更改!”令狐峘是令狐德棻的玄孫。


六月初二(庚子),唐德宗進封皇子宣城郡王李誦為宣王,封李謨為舒王,李諶為通王,李諒為虔王,李詳為肅王(《新唐書》還加李謙為資王,但通鑒和《舊唐書》都沒有李謙),並加開府儀同三司。六月初七(乙巳),他封皇弟李乃為益王,李迅為隨王,李傀為蜀王(《新唐書》作李遂為蜀王)。


次日,唐德宗采用唐玄宗初年即先天年間的慣例,每天派出兩名六品以上的清望官,即使並非供奉或侍衛的官員,值日待製,以備朝廷隨時顧問,並將原來延英殿的南藥院作為他們的公署。


六月十二(庚戌),唐德宗任命朱泚為鳳翔尹。


六月十五(癸醜),唐德宗下詔,全國各地皇族五服以上的宗親,每家出一人前來唐代宗的山陵,由沿途縣府提供食宿。


通常,揚州每年都進貢端午日江心用的鑄鏡,幽州每年都進貢麝香。六月二十一(己未),唐德宗將這些也都取消了。


六月二十三(辛酉),他撤銷了宣歙池和鄂嶽沔的二都團練觀察使,以及陝虢都防禦使,將他們管轄的地盤分別隸屬各道。他又重新設置東都京畿觀察使,讓禦史中丞出任。


次日,唐德宗改任處州刺史王縉和湖州刺史第五琦為太子賓客,睦州刺史李揆為國子祭酒,都留在東都任職。


當時唐代宗十分寵信宦官,對出使各地的宦官,也不禁止他們勒索地方官員。他曾派宦官去賞賜妃子的家族。宦官回來後,他聽說妃子家人給宦官的賞錢較少,心裏很不高興,認為是輕視他的使臣。妃子怕了,急忙用自己私人的珍寶補償宦官。於是出使的宦官公開索取賄賂,肆無忌憚。宰相們曾專門把錢放在櫃子裏,朝廷每次通過宦官來賜給一件物品,或宣布一道聖旨時,都不讓宦官空手回去。宦官出使時經過許多州縣,送交詔書或其他文件後,索取來的東西猶如征收賦稅一般,總是滿載而歸。唐德宗很清楚這一弊病。他派宦官邵光超賜給李希烈旌節。李希烈照慣例贈送邵光超奴仆和馬匹以及七百匹縑和兩百斤黃茗。唐德宗得知後勃然大怒,也在六月二十四這天將邵光超打了六十大棍後流放遠方。於是尚未從各地回來的宦官,紛紛暗中將他們索取的贓物拋棄在山穀。後來即使有人硬要給他們,宦官們也不敢接受。


六月二十六(甲子),唐德宗任命神策都知兵馬使兼右領軍大將軍王駕鶴為東都園苑使,然後讓司農卿白琇珪取代他成為神策兵馬使,並將他更名為白誌貞。王駕鶴負責禁兵十多年,權力在朝廷內外盛行。詔書下達後,唐德宗擔心他發動事變,便讓崔祐甫召王駕鶴交談,拖延了很長時間。當他離開時,白琇珪已經上任辦事了。


六月二十七(癸亥),唐德宗下詔,要求中書門下和禦史台五品以上,其他各司三品以上的長官,各自舉薦可以勝任刺史和縣令的一名人才,然後由中書門下量才提名敘用。如果這些人犯罪,舉薦的人將受到株連。


要想知道唐德宗的改革進行得如何,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