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二:代宗為政之二十三: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病故與唐代宗駕崩

(2018-02-13 12:33:10) 下一個


大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春正月二十一(壬戌),唐代宗李豫任命親信原楚州刺史李泌為澧州刺史。


二月十二(癸未),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病故。田承嗣是平州人,他家世代都是盧龍軍的裨校。他祖父田璟和父親田守義都以豪俠聞名於遼、碣一帶。田承嗣在開元末年作為軍使出任安祿山的前鋒兵馬使,累次獲得俘虜和誅殺奚族和契丹人的戰功,因此補任左清道府率,後升遷武衛將軍。安祿山叛逆時,田承嗣和張忠誌等人擔任前鋒,攻陷河洛一帶。安祿山敗後,史朝義再次攻陷洛陽時,田承嗣擔任前鋒,因此被授任魏州刺史。唐代宗派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率領回紇軍隊出討並平定了河北朔方。唐代宗因為安史相繼作亂,郡邑傷殘破損,覺得當務之急在於禁止殘暴,停息兵革,所以屢次實行赦宥,凡是卷入安史之亂的將帥,一律不予追問。當時仆固懷恩暗中圖謀不軌,擔心一旦叛亂平定,他將失去恩寵,便想留下叛軍將領作為自己的外援。於是他上奏,讓田承嗣與李懷仙、張忠誌、薛嵩等四人分別掌管河北諸郡。朝廷接著任命田承嗣為檢校戶部尚書兼鄭州刺史。不久他升遷魏州刺史和貝博滄瀛等州防禦使。沒多久,唐代宗又授任他為魏博節度使。


田承嗣沒受教育,不懂大義,深沉猜忌,喜好勇力。他雖然表麵上接受朝旨,暗地裏卻一心自固。他加重稅率,修繕兵甲;還在轄區登記戶口,讓老弱民眾從事耕稼,征募壯丁從軍,所以幾年之間,他就有了十萬部眾。他還精選其中魁偉強壯的一萬人保衛自己,稱作衙兵。他轄區裏的郡邑官吏,都憑他擅自署任;戶籍不屬於國家,稅賦也不交納朝廷,雖然名為藩臣,實際毫無臣子的氣節。唐代宗因為百姓久經戰亂的禍害,一心姑息求穩,所以累次為他加官晉爵,讓他成為檢校尚書仆射、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雁門郡王,賜實封一千戶食邑。當朝廷將魏州升格為大都督府時,唐代宗還任命田承嗣為長史,並將永樂公主嫁給他兒子田華,希望以此穩住他的心,也許他能改邪歸正。然而田承嗣生長在朔方荒野,生性凶殘忤逆;每次朝廷派人前去慰安時,他總是出言不遜。


大曆八年(773),相衛節度使薛嵩病故,他弟弟薛崿想繼任。當朝廷任用李承昭代替薛嵩時,那裏的衙將裴誌清密謀作亂,並驅逐了薛崿,於是薛崿率眾投靠田承嗣。大曆十年,薛崿回歸朝廷,田承嗣派親信去煽動相州的將吏,陰謀作亂。他接著帶兵襲擊相州,謊稱前去救應。唐代宗派中使孫知在出使魏州,向他宣旨慰問,讓節度使們各守自己的封疆。田承嗣拒絕奉詔,反而派大將盧子期攻打洺州,楊光朝攻打衛州。他還殺了衛州刺史薛雄,然後逼迫孫知在去巡視磁、相二州,並暗示那裏的大將們割耳剺麵(番人發誓的習俗),要求讓田承嗣為帥,孫知在也無可奈何。四月,唐代宗下詔說:


“田承嗣出身行伍,策名到邊塞衛戍,早年就成為邊將,然而並未聽說有何戰功。他還曾經輔佐凶惡的渠帥(即安祿山),任憑驅馳。直到朝廷兩次平定河北朔方,他才歸附國家。朝廷俯念那一帶殘留的黎民百姓,久經兵革的荼毒。自從安祿山引起橫禍以來,瀛、博一帶的民眾流離失所。史思明接著挑釁朝廷,趙、魏一帶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以至農田桑園和市井都邑,都無法安居;骨肉至親和家室成員,也不能相保。念及百姓的凋零,朕總想靠安撫叛逆取得安寧。因為田承嗣先前表示了投誠的心意,朝廷期望他能理性行事,所以委授他高位的重任,給予他藩鎮的榮耀,期望他知恩圖報,或許能夠自贖前罪。朝廷賦予他的尊貴和賞賜,首冠朝臣,位列異姓大臣的前茅,登上公卿重戚的禮命。他的子弟,即使隻是童稚,也都有台閣的榮華;他的妻妾,即使隻是仆媵,也並受國邑的稱號。人臣的恩寵,全都集中他的家門;將相的權勢,他也都兼而有之。


“作為宰相,他本應盡忠朝廷。他反而占據國家的封疆,仗恃國家的兵戈,利用國家的黎民,調用國家的征賦。他因此擁有資產實惠,憑藉竊取的恩寵,內心包懷凶邪,外表顯示歸順。相、衛地區,並不歸屬他的管轄;他竟然逼迫威脅那裏的軍人,使他們翻然潰散;接著利用由此引起的驚擾,肆意出動軍隊。事情暴露無遺,他的奸邪由此可見。不然的話,他豈能自從平亂以來,從未前來上朝?盧子期和楊光朝,又怎能定期相會?這就足以知道他們先前就有過約定,定期而來。這分明是蔑視朝廷的典刑,擅自興起兵戈。既然借口說是因為相州騷擾,作為鄰境他要出兵救災,接著馬上又進取磁州,重新實行他的淫威暴虐。這實在是互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三州已經空虛,遠近無不驚慌失措;他又轉移兵馬,趕赴洺州。這實在是為惡不仁,窮極殘忍。


“薛雄作為衛州刺史,當然不屬於他的藩鎮。因為他不肯依附,田承嗣於是橫加淩虐,將他一門屠殺殆盡,不留活口,慘烈無比,人神共冤。他又在四州的地盤上,駐紮軍營;地方的長史屬官,憑他隨意補任。精甲利刃,良馬勁兵,全用來武裝他的部隊;農田收成,府庫積實,也盡收入魏博府門,毫無遺留。他的行為罪在無赦,朕正想出兵討伐問罪,隻是缺少正式的刑書。朕還想表示寬容,希望他能改邪歸善,所以壓抑了典憲,存心對他加以慰安。因此朕派孫知在遠道前往,帶上詔書,用深刻的旨意加以曉諭,甚至命令李承昭成為他的麾下,安撫他原先任命的將帥。而李承昭又派親信將領劉渾先去傳達詔命。然而田承嗣依然逡巡在磁、相一帶,甚至劫持孫知在和他偕行,還讓他侄兒田悅煽動軍吏,居然叫他們引刀自割,示意他們信口雌黃,當眾喧嘩,請求歸屬田承嗣。說到他奸邪的罪狀,這些足為憑證。這等罪行如可容忍,那麽什麽才算是罪過?


“現將田承嗣貶為永州刺史,允許他攜帶一名幼年男女偕行,即刻上路赴任。委托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幽州節度留後朱滔、昭義節度使李承昭、淄青節度李正己、淮西節度李忠臣、永平軍節度使李勉、汴宋節度使田神玉等人,掎角進軍。如果田承嗣不及時就職,各道大軍即行就地出討,將他按軍法處置。”


詔書下達後,田承嗣怕了;而他麾下大將大多也都心懷二意,倉皇之際不知該怎麽辦。於是他派牙將郝光朝奉表到長安請罪,並請求整束行裝,隻身歸朝。唐代宗不想驚動師旅,所以特下恩詔允許,還讓他的侄兒田悅等全都恢複舊官,下詔讓他不須入朝覲見。


大曆十一年,汴州州將李靈曜據城叛亂,唐代宗下詔讓附近的藩鎮出兵鎮壓。李靈曜向魏博求援,田承嗣當即命令田悅率眾五千赴援,但被馬燧和李忠臣打敗,田悅僅逃得自己的性命而已,兵士死了十之七八。朝廷又下詔要誅殺田承嗣。大曆十二年,田承嗣重新上表請罪,唐代宗又赦免了他,還恢複他的官爵。田承嗣占有貝、博、魏、衛、相、磁、洺等七州,重新成為七州節度使,田承嗣弟弟田廷琳以及侄子田悅、田承嗣兒子田綰和田緒等人也都恢複本官。唐代宗還派給事中杜亞去宣諭,賜給他不死的鐵券。


田承嗣這時病故時,終年七十五歲(他曾自稱過了八十)。他有兒子十一人:田維、田朝、田華、田繹、田綸、田綰、田緒、田繪、田純、田紳、田縉等。田維任魏州刺史;田朝任神武將軍;田華任太常少卿和駙馬都尉,娶了永樂公主,後來又娶了新都公主;其他兒子都還年幼。他侄兒魏博中軍兵馬使和左司馬田悅勇冠三軍,田承嗣喜愛他的才幹,臨死時,命令田悅負責魏博軍事,讓兒子們輔佐他。田承嗣死後第二天即二月十三(甲申),唐代宗即任命田悅兼任禦史中丞,為魏博留後。


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貪婪殘忍,而且好色。他手下將吏的妻子女兒,凡是長得漂亮的大多都被他威逼奸淫了。他將軍政全都委交給妹婿節度副使張惠光。張惠光仗勢殘暴專橫,轄區的軍民都苦於他的酷政。李忠臣還任命張惠光的兒子為牙將,而他的殘暴專橫比父親還厲害。左廂都虞候李希烈是李忠臣的族子,得到眾人的敬服。李希烈趁著眾人對李忠臣的怨恨惱怒,於三月初六(丁未)和大將丁暠等人殺了張惠光父子,接著驅逐了李忠臣,自稱留後。李忠臣狼狽地獨自逃往京師。唐代宗因為他曾有戰功,讓他出任檢校司空、同平章事,留在京師;接著任命李希烈為蔡州刺史兼淮西留後。任命永平節度使李勉兼任汴州刺史,增領汴、潁二州,並讓他的鎮所遷往汴州。


三月初九(庚戌),唐代宗任命河南尹嚴郢為京兆尹;任命負責府事的河中少尹趙惠伯為河南尹。


三月二十(辛酉),唐代宗任命前容管經略使和容州刺史王翃為河中少尹、負責府事。河東副元帥留後的部將淩正殘暴專橫,王翃抑製了他。淩正和他的黨徒趁夜作亂,但被王翃事先得知。王翃於是故意縮短了計時的漏水數刻,讓他們誤過了鬧事的時刻。賊人發現時間不對,全都潰散逃走。王翃生擒並殺了淩正,軍府這才得以安寧。


成德節度使張寶臣先前請求恢複張姓,後來心裏又很不安,便再次請求賜姓。夏四月十三(癸未),唐代宗重新賜他姓李。


五月初三(癸卯),唐代宗開始感到身體不適,從五月十一(辛亥)起就不再視朝。同時,北都留守鮑防從北庭回到長安。五月二十一(辛酉),唐代宗下製讓皇太子監國,當天晚上就在紫宸宮的內殿駕崩,終年五十三歲。


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子,母親是章敬皇太後吳氏。他於開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在東都洛陽的上陽宮。初名李俶,十五歲時就封廣平王。唐玄宗的孫子有一百多人,而他是嫡皇孫。李俶氣宇肚量都很弘深,寬恕而能決斷。他喜怒不形於色,仁愛孝敬,溫良恭謹,做事必定要遵從禮法。李俶幼年就好學,尤其喜愛《禮記》和《周易》。唐玄宗十分鍾愛他。


安祿山叛亂時,京城陷落。李俶跟從唐肅宗前往靈武起兵,唐肅宗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元帥。當時朝廷剛剛初創,征募的士兵十分寡弱,李俶對屬下推誠置信,招懷各處流散的士兵。到了彭原時,他就有了兵眾數萬。當唐肅宗回到鳳翔時,正遇上房琯和郭子儀相繼出戰失利,叛軍鋒芒正銳,屢次前來侵襲。李俶精選勇士,頻頻挫敗叛軍的鋒芒,唐肅宗這才稍感安寧,軍心也為此大振。當他率軍出討時,百官前來辭送。他走路步出闕門後才開始乘馬。回紇葉護王子率兵入助,勇冠其他眾多蕃兵。李俶用厚恩接待他,和葉護結為兄弟,所以取得香積戰役的大捷。叛軍拋棄了西京,往東逃遁。雖然郭子儀和李嗣業的努力是關鍵,但李俶對士兵的恩信也很重要,所以大家都願意為朝廷拚死效力。收複京城後,他令行禁止,對平民和官吏都秋毫無犯,因此得到民眾的歡迎,對他流淚歔欷。他聽說叛軍的殘餘還在陝郊,即日率軍長驅,往東直趨虢洛一帶。新店之役,一戰大捷,安慶緒的叛軍被殲滅了十之七八。幾十天之間,河南基本被平定,兩都也都得以恢複。唐玄宗和唐肅宗二聖回鑾,而李俶還謙遜地推辭他統率的大功,不肯接受。唐肅宗回京後,大赦天下,改封他為楚王。


乾元元年(758)三月,他改封成王。十月初五(甲辰,《舊唐書》作四月庚寅,疑有誤),唐肅宗立他為皇太子,改名李豫。上元末年(762),唐玄宗和唐肅宗兩宮身體不適,太子往來侍疾,親自口嚐藥膳,長時間衣不解帶地伺候他們。當接受監國詔命時,他流著眼淚聽從了。不久他就即位成了唐代宗。唐代宗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同年八月二十三(庚申),群臣為唐代宗李豫上尊諡為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十月十三(己酉),朝廷將他安葬在元陵,並於十二月初一(丁酉)將他的神主牌位正式放置在太廟。這是後話。


《舊唐書》的史臣評論說:“代宗皇帝少年時就遇上戰亂分離,忙於軍旅戰事,因此懂得人間的真偽,知道耕稼的艱難。他內有李光弼和郭子儀的效忠,外有回紇等外族貪利的援助,因此得以平定叛匪,安史傳首,叛黨革心;關輔載以安寧,狄戎逐漸消弭。至於除去李輔國之惡,議論程元振之罪,革去魚朝恩之權,對他們都沒有加以酷刑,而是讓他們引咎自盡,這也是尊重法製和念及他們曾有的功勞。他將仆固懷恩的事件歸罪自己;撤去朝廷音樂而悼念田神功;懲處王縉和元載的奸回,器重常袞和楊綰的儒雅。他修身養性以禳除天上的星變,側身待人以致歉蒼穹的咎征。古代的賢君,也未必能做到如此。然而依然還有李靈耀作梗和田承嗣負恩。他命令諸將出征,勞師傷財,都是因為仍有厄運,尚未安泰,豈是君王道行的過失!”


史臣還讚道:“群盜方梗,諸戎競侵。猛士嚐膽,忠臣痛心。掃除沴氣,敷衍德音。延洪納祉,帝慮何深。”讚揚他為了延續唐朝的氣數,能夠忍辱負重地深謀遠慮。


《新唐書》史臣也讚道:“代宗之時,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


唐代宗遺詔讓郭子儀攝理塚宰,作為六卿之首,並要皇太子在靈柩前即位。唐代宗死後次日即五月二十二(壬戌),朝廷將他的神柩搬遷到太極殿,然後正式發喪。五月二十三(癸亥),皇太子李適即位,成為唐德宗。他在居喪諒陰期間,一切全都遵從禮法。他曾召弟弟韓王李迥一道進食,吃的是馬齒羹,也不放鹽和奶酪。


要想知道唐德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個係列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