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一:安史之亂之十六:李嗣業戰死鄴城下與史思明計殺安慶緒

(2018-01-04 12:41:20) 下一個


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九月二十一(庚寅),唐肅宗李亨命令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等七名節度使率領步騎二十萬大舉討伐安慶緒。十一月初八(丁醜),河南節度使崔光遠攻拔魏州。十二月二十九(丁卯),史思明進軍攻陷魏州,屠殺了三萬人。


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春正月初一(己巳),唐肅宗登禦含元殿,正式接受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的尊號。同一天,史思明在魏州城北修築祭壇,自稱大聖燕王。他任命周摯為行軍司馬。李光弼跟監軍魚朝恩說:“史思明得到魏州而按兵不進,是故意想讓我們鬆懈怠惰,然後率領精銳趁我不備前來襲擊。我請求與朔方軍一同緊逼魏城,和他決一死戰。他吸取嘉山慘敗的教訓,一定不敢輕易出兵。時間一久,我們一定可以攻拔鄴城。安慶緒一旦死了,史思明也就沒有借口使用安氏的部眾。”但魚朝恩不同意,李光弼也隻好算了。


這期間,郭子儀在愁思岡打敗安慶緒的叛軍。


正月初九(丁醜,通鑒作次日戊寅),唐肅宗采納王璵的建言,到九宮貴神宮去祭祀鬼神,並在那裏齋戒獨宿。次日戊寅(通鑒作乙卯為誤),他到皇家藉田耕作,持犁推了九趟。禮官上奏太多,他說:“朕鼓勵農耕,以身率下,隻是遺憾不能耕完千畝地而已。”


正月十五(癸未)夜裏,月亮掩蓋了歲星(即木星)。正月二十一(己醜,《舊唐書》作乙醜為誤),唐肅宗任命禦史中丞崔寓為都統浙江和淮南節度處置使。


開府儀同三司、衛尉卿、懷州北庭行營節度使、虢國公李嗣業攻打鄴城時,被流矢射中。正月二十八(丙申),他因傷重不治,死在相州的行營。


李嗣業是京兆高陵人。他身高七尺(根據唐尺,相當於21),強壯勇敢,武藝絕倫。天寶初年,他跟隨征募來到安西,經曆了多場戰役。當時諸軍剛開始使用陌刀,大家公推李嗣業刀功最強。每次擔任隊頭,他總是所向無敵。節度使馬靈知道他的勇敢矯健,每次出師時,總要帶上李嗣業。他經累遷官至中郎將。


天寶七載(748),安西都知兵馬使高仙芝奉詔總領大軍,出征勃律,挑選李嗣業和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當時吐蕃聚集了十萬部眾在娑勒城,占據山勢和河水的險要,利用斷崖和山穀作塹壕,連接木柵為城。高仙芝夜裏率軍渡過信圖河,突然來到娑勒城下。高仙芝跟李嗣業和田珍說:“必須在午時之前攻破這裏的賊兵。”李嗣業於是帶領步軍,手持長刀攀登上山,山頭守軍拋來的木頭蔽空而下。李嗣業獨自舉著一麵戰旗,在絕險處首先登上,諸將趁機也一齊爬上。蕃兵沒料到漢人的大軍突然從這邊過來,於是全麵潰敗,跌進溪穀和跳河淹死的十有八九。高仙芝於是長驅直入,徑直抵達勃律城,生擒了勃律王和吐蕃公主,並砍斷吐蕃過來的唯一來路藤橋,然後派兵三千人衛戍。於是拂林、大食等西域七十二國全都歸降朝廷,還上朝進貢。這很大程度上都是李嗣業的功勞,他也因此官拜右威衛將軍。天寶十載,他又跟從高仙芝平定石國。當他帶兵攻破九國胡人以及背叛朝廷的突騎施後,他作為跳蕩軍的大將加授特進,兼領本官。當初,高仙芝欺騙石國國王,相約和他們和好,然後帶兵襲擊他們,殺了他們的老弱,俘虜他們的壯丁,搶走他們的金寶和瑟瑟(一種碧色寶玉),以及駝馬等,石國百姓號哭連天。高仙芝於是掠走石國國王,往東回到長安,在宮闕下獻俘。石國國王的兒子逃難跑到各個胡國,把漢人欺騙石國的事告訴他們。各個胡人部落非常憤怒,於是和大食國連謀,打算進攻四鎮。高仙芝怕了,想先下手為強,於是領兵二萬深入胡人境地,與大食國作戰,結果高仙芝大敗。到了夜晚,兩軍停戰,但高仙芝的部眾已被大食國殺得殆盡,幸存的不過數千。處境窘迫,李嗣業於是跟高仙芝說:“將軍深入胡人境地,後麵沒有救兵。如今大食戰勝,各個胡人部落一旦得知,必定會合並兵力,乘勝進攻我們。一旦全軍覆沒,我和將軍也將被他們俘虜,那時誰會回到朝廷去奏報主上?不如飛馬前去守住白石嶺,然後盡早做好逃逸的安排。”高仙芝說:“你是一員戰將。我想收拾殘兵,明天再跟他們決一死戰,還是期望取勝。”李嗣業說:“愚者千慮,或有一得。形勢已經如此危急,將軍不能膠柱鼓瑟,不知變通。”一再請求退守白石嶺,高仙芝聽從了。由於路窄,人馬魚貫而過。遇上跋汗那的兵眾首先奪路而逃,造成士兵和駝馬堵塞了道路,過不去。李嗣業手持大棒在前麵開路,手起棒落,很多士兵應聲倒斃。胡人士兵散開來了,道路總算打開,高仙芝得以逃了回來。高仙芝為他表功,朝廷於是加授李嗣業為驃騎左金吾大將軍。


當安祿山反叛,兩京失陷時,唐肅宗在靈武,下詔召李嗣業趕赴行宮。李嗣業從安西統領部眾,不遠萬裏趕過來。他軍令肅然,所過郡縣,秋毫無犯。到了鳳翔,他謁見唐肅宗。唐肅宗說:“今日得到愛卿,勝過數萬部眾。事情能否成功,關鍵的確就在愛卿。”於是李嗣業與郭子儀和仆固懷恩等人經常以犄角之勢,作為先鋒將領。李嗣業每次作戰,總是親自手持大棒,衝鋒陷陣。賊眾見到他無不披靡,因此他所向無敵。至德二年(757)九月,李嗣業跟從廣平王李俶收複京城。他與叛軍在香積寺北麵對峙,官軍西拒灃水,東臨大川,十裏布陣,連續不斷。李嗣業當時擔任鎮西和北庭支度行營節度使,擔任前軍指揮。朔方右行營節度使郭子儀任中軍指揮,關內行營節度王思禮任後軍指揮。兵器的撞擊聲和鼓角的號鳴,聲震山野。他在距離叛軍隻有幾裏地外,排列長陣,嚴陣而待。叛軍大將李歸仁起初率領精銳部隊多次前來挑戰,官軍靠箭矢打退他們。叛軍一湧而至,威逼官軍的步騎,突入官軍的軍營,結果官軍一片混亂。李嗣業跟郭子儀說:“今天的事,隻能由我親身前去抵禦賊寇,在陣前決一死戰,靠萬死以求一生。不然的話,我軍就將全軍覆沒。”李嗣業於是脫掉甲胄內衣,赤膊上陣,手執長刀站立在陣前,大喊大叫。遇上李嗣業大刀的,連人帶馬都粉身碎骨。李嗣業就這樣殺了十多人,這才穩住了官軍的陣容。前軍的將士於是全部手執長刀,並排而出,像一堵銅牆,齊頭並進。李嗣業身先士卒,奮勇拚殺,所向披靡。當時,叛軍埋伏在營東,但被官軍偵查到了。元帥廣平王李俶派出回紇的精銳,去出擊伏兵,結果叛軍大敗。李嗣業又出現在叛軍兵營的背後,和回紇合勢,裏外夾攻,從午時直打到酉時,斬首敵兵六萬級,跌進溝壑摔死的十有二三。叛軍將帥張通儒、安守忠、李歸仁等人收拾殘兵敗將,往東退保陝郡。安慶緒又命令嚴莊率眾數萬,趕赴陝郡去協助張通儒他們抗拒官軍。廣平王、郭子儀、王思禮等大軍駐紮在陝郡西麵。李嗣業和郭子儀在新店和叛軍遭遇,力戰多個回合。官軍起初勝利,後來又戰敗。李嗣業趕來接應。正好回紇精銳從南山望見官軍戰敗,搖著白旗衝下山來,徑直衝到叛軍的背後,穿過敵兵的陣容,因此叛軍的西北角首先陷落。李嗣業又率領精騎前擊,裏外齊進,結果叛軍大敗,隻好逃往河北。郭子儀接著收複了東都。李嗣業因功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衛尉卿,封虢國公,實封二百戶食邑。


這年即乾元二年,官軍將領們包圍相州。當時他們修築堤堰,引來漳水灌城。但個把月後還無法攻拔。當時,各軍缺乏統帥,各個將領都想保全實力,所以人無鬥誌。叛軍每次出戰,李嗣業總是身披盔甲,左衝右突,身冒鋒刃,結果不幸被流矢射中。幾天後,箭瘡都快好了。他躺在帳篷中,忽然聽到金鼓之聲,因而一聲大叫,結果箭瘡破裂,數升鮮血噴射而出,李嗣業結果因流血過多而死。唐肅宗得知後非常震撼和痛悼,嗟歎憐惜了好久,然後下詔說:“臨難忘身,是作為臣子的大節。念功加贈,是朝廷經國的常典。已故衛尉卿、兼懷州刺史、北庭行營節度使、虢國公李嗣業,執操沉厚,秉心忠烈;身懷濟世的勇略,具有戡難的遠謀。他長久在邊陲任職,時刻為朝廷驅使。自從凶殘的叛逆構亂,造成華夏不寧,李嗣業帶著感激朝廷的真誠,總領驍勇果敢的部眾,親當矢石,頻立功勳。壯節可嘉,運用勇略而百戰百勝;忠誠未遂,空留遺恨於九原疆場。朕感念他的功勞,深為憫惜痛悼。死於王事,禮有可加,應當追贈裂土的封賞,用以彰揚為國捐軀的大義。現追贈李嗣業為武威郡王。賻贈以及安葬等事,有司部門應當比平常的規定加倍;並命令官府給予靈車,將他的棺柩送回家鄉。他兒子李佐國可以襲取他的官爵,享受實封二百戶食邑。”


李嗣業死後,朝廷讓兵馬使荔非元禮代領他的部眾。當初,李嗣業上表要任命段秀實為懷州長史,負責留後事務。當時諸軍駐紮在外已經很久,軍資和糧食都耗竭了,隻有段秀實負責運送糧草,招募士兵,購買戰馬,保證鎮西行營的後勤供應。運輸的車馬相繼於道。


二月初三(庚子),唐肅宗任命太子少師崔圓出任東京留守,負責尚書省事務。


二月十五(壬子),月全食。先前,朝廷百官請求加皇後尊號為“輔聖(《舊唐書》作翊聖)”。唐肅宗為此征求中書舍人李揆的意見,李揆說:“自古以來,皇後沒有尊號,隻有韋後有過。陛下豈能效法她!”唐肅宗大吃一驚地說:“那幫庸人幾乎誤了我!”剛好遇上月食,這事就不了了之。張皇後和李輔國內外勾結,在禁中橫行霸道,還幹豫政事,請托關係,結黨營私。唐肅宗很不愉快,但也無可奈何。


同一天,唐肅宗將在當地實行苛政的東京留守嗣虢王李巨貶為遂州刺史。二月十九(丙辰),出現月亮進入心宿大星的不吉利天象。二月二十五(壬戌),唐肅宗派侍中苗晉卿和王璵分別去重審和筆錄囚徒。


三月初三(己巳),張皇後在苑中祭祀先蠶(即黃帝妻子螺母)。


再說,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包圍鄴城,修築了兩重壁壘,穿鑿三重壕塹,修建堤堰將漳水灌進城裏。城裏的井泉全都溢了出來,民眾隻好修建臨時木棚居住。從去冬直到初春,安慶緒繼續堅守,等待史思明的援軍。後來糧食沒了,一隻老鼠可以賣到四千錢,軍士隻能從牆裏挖出麥稈,甚至用馬屎來喂馬。人們都覺得城陷是早晚的事,然而各路官軍沒有統帥,進退也無處稟報。想出城投降的人,因為水深也出不去。鄴城長久無法攻下,官軍上下也都泄氣。


史思明於是從魏州帶兵直驅鄴城,讓部將們在離城各五十裏的地方紮營,每營發給戰鼓三百麵,遠遠地威逼官軍。他又從每營中選出五百精騎,每天到鄴城下搶掠。見到官軍出來,他們即散歸各自兵營。官軍各路人馬和牛車每天都遭受損失,到野外砍柴也很困難;白天防備,叛軍則夜裏過來;夜裏防備,他們則白天過來。當時全國都鬧饑荒,官軍軍糧都是從南方的江、淮和西邊的並、汾一帶轉運過來,路上運糧的車馬不斷。史思明派了很多壯士竊取了官軍的服裝和號令,督促運糧車隊,責備他們遲延稽緩,隨便殺人,造成運糧人員無比害怕。船隊和車隊聚集的地方,史思明往往暗中派人縱火燒了它們。他們來而複往,一會聚集一會分散,自己都互相認識,但官軍的巡捕隊去無法分辨真偽。於是各軍全都缺乏糧食,人人打算自潰。史思明看到時機成熟,於是率領大軍直抵城下。官軍與他們定期決戰。


三月初六(壬申),官軍步騎六十萬在安陽河北麵布陣,史思明親自率領精兵五萬對敵。朝廷各軍望見他們兵少,還以為隻是遊軍,沒有在意。史思明直接向前奮擊,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首先和他們開戰,雙方傷亡對半。魯炅中了流矢。郭子儀的大軍在他背後,還沒來得及布陣,忽然刮起大風,沙塵滾滾,樹木也被連根拔起;一時天昏地暗,咫尺之外也無法相辨。雙方同時大驚,官軍往南潰退,叛軍往北潰退,將甲仗和輜重拋棄,滿路都是。郭子儀讓朔方軍砍斷河陽橋,保衛東京。官軍的一萬匹戰馬隻剩下三千;十萬甲仗遺棄殆盡。東京軍民無不驚駭,紛紛逃往山穀避難。東京留守崔圓和河南尹蘇震以及汝州刺史賈至等官吏都往南逃奔到襄、鄧一帶。各節度使也各自潰散回到本鎮。士卒一路上到處搶掠,地方官吏無法製止,整整鬧了十天才安定下來。隻有李光弼和王思禮嚴整部伍,全軍而歸。


郭子儀回到河陽,準備堅守城池,結果部隊自相驚擾,隻好逃奔缺門。將領們陸續回來,郭子儀的部眾又有了數萬。大家商議要撤出東京,退保蒲、陝。都虞候張用濟說:“蒲、陝一帶年年饑荒,去不得。不如堅守河陽。賊兵過來時,我們可以並力抵禦。”郭子儀同意了,於是派都遊弈使靈武人韓遊瑰帶領五百騎兵前往河陽,派張用濟帶領步卒五千繼後。叛軍將領周摯帶兵前來爭奪河陽,但韓遊魂他們先到,叛軍進不去後隻好退去。張用濟帶領所部士兵修築南、北兩城守衛。段秀實率領將士們的妻兒以及官府和私人的輜重從野戍渡過黃河,在河清的南岸待命。荔非元禮到任後就駐軍在那裏。將領們各上表請罪,唐肅宗全部不予追問,隻削去了崔圓的官階和封爵,將蘇震貶為濟王府長史,削去他銀青光祿大夫的官階。


史思明確定官軍真的潰去後,才從沙河收整部眾,進駐鄴城南麵。安慶緒收取了郭子儀營中的軍糧,得到六七萬石,於是與孫孝哲和崔乾祐打算閉門抗拒史思明。他的部將們說:“今日豈能再次對不起史王!”史思明也不跟安慶緒聯係,又不南追官軍,隻是每天在軍中犒賞將士。張通儒和高尚等人跟安慶緒說:“史王遠道而來,臣等都應當前往迎接,表示感謝。”安慶緒說:“你們就去好了。”史思明見到他們後流了眼淚,用厚禮送他們回去。等了三天,安慶緒還不來。史思明秘密召來安太清,讓他去勸誘安慶緒出來。安慶緒處境窘迫,不知該怎麽辦,隻好派安太清上表向史思明稱臣,請他解甲入城,然後奉上禦璽和綬帶。史思明看了他的表章後說:“何至於此!”於是將表章給全體將士們看,大家都高呼萬歲。史思明於是親手書寫了道書信安慰安慶緒,但不稱臣,還說:“願意和足下成為兄弟之國,像藩籬那般互相援助。鼎足而立,也許還說得過去。至於北麵向我稱臣,我固然不敢接受。”然後封緘了信封送去。安慶緒非常高興,於是請求和史思明歃血同盟,史思明也答應了。安慶緒於是帶領三百騎兵前來史思明的軍營,史思明命令軍士穿上盔甲,手執兵器等待他,然後請安慶緒和他幾個弟弟來到庭下。安慶緒下拜了兩次,然後磕頭說:“臣不能承受重負,喪失了兩都,又長久身陷重圍。沒想到大王看在太上皇的臉麵,遠道前來救援,使臣死而複生。真是摩頂至踵,無以報德。”史思明忽然震怒地說:“丟棄喪失兩都,那算什麽。你身為人子,弑殺父親,奪取他的皇位,這才是天地所不容的!我為太上皇討賊,豈能接受你的佞言和諂媚!”當即命令身邊的人將他牽出去,連同他的四個弟弟以及高尚、孫孝哲、崔乾祐,把他們都縊殺了。


安祿山父子篡逆前後三年,到這時灰飛煙滅。當初官軍包圍相州(即鄴城)時,民眾預料鄴城朝夕不保,也許會被屠城。隻有術士桑道茂說:“三月六日,西師必散,此城無憂。”後來果然像他預言的那樣。


高尚是幽州雍奴人,本名高不危。他母親年老,淪為乞丐,而高尚到處周遊,不肯歸來侍奉老母。他寓居在河朔縣界,和令狐潮是鄰裏,和他的婢女私通,生了個女兒,令狐潮於是收留了他。高尚還算好學,善於文詞。他曾對汝南人周銑歎息道:“我高不危寧可舉事而死,終不能靠吃草根求活!”河朔縣尉姓高,因高尚和他同姓,便請他到門下,將高尚入籍為兄弟。李齊物任懷州刺史時,舉薦高尚入仕,送他到京師,並資助他三萬錢。李齊物寫信給中官將軍吳懷實,讓他替高尚走點門路。吳懷實把他介紹給高力士,高力士覺得他有才,便將他安排在賓館裏,並把家事全都委托給他。沒過久,高力士又讓他嶽父呂令皓上表薦舉他。


天寶元年(743),高尚官拜左領軍倉曹參軍同正員。天寶六載,高力士將他介紹給安祿山,安祿山於是上奏任命他為平盧掌書記。他出入安祿山的臥內,安祿山因為肥胖愛睡,高尚在他身旁執筆寫文件,經常通宵沒睡,因此深得安祿山的親信。於是他和嚴莊一道解釋圖讖,勸安祿山造反。天寶十一年,安祿山上表任命他為屯田員外郎。高尚跟隨安祿山攻陷東京後,被授任中書侍郎,安祿山的赦書製敕多數都出自他的手筆。嚴莊歸降朝廷後,高尚獨自負責這些事情,官至安氏的侍中。


孫孝哲是契丹人。他母親有美色,安祿山和她私通,所以孫孝哲得到親近安祿山的機會。他身高七尺,矯健有謀。安祿山有一次在皇宮側門待詔,衣帶突然斷了,不知該怎麽辦。孫孝哲平時針線都帶在身旁,於是慢慢幫他縫補好,安祿山非常高興。他尤其能夠預見到安祿山需要什麽。安祿山塊頭很大,除非孫孝哲別人都無法勝任替他縫補的事。天寶末年,他官至大將軍。安祿山僣位時,拜他為殿中監和閑廄使,還封他為王。他和嚴莊爭寵,經常感到憤憤不平。他專權用事,但還不如嚴莊。孫孝哲輕裘肥馬,日子過得非常奢華,每次用膳總是山珍海味。他生性殘忍,敢於殺戮,人們都害怕他。安祿山讓孫孝哲和張通儒等人守衛長安時,人們無不對他倆怒目以視。他殺害了嬪妃、公主、宗室子弟一百多人;還將楊國忠和高力士的黨羽以及與安祿山過不去的人全都殺了,砍頭斷肢,手段極其殘忍,被害人的屍體滿街都是。他和嚴莊爭權,關係很壞。安祿山死後,嚴莊奪了他的權勢,轉交給鄧季陽。安慶緒逃離長安時,嚴莊害怕被孫孝哲陷害,才決定歸降朝廷。到這時,孫孝哲和高尚與安慶緒一道被史思明絞死。


有個叫康廉的胡商,天寶中年擔任安南都護,因為投靠楊國忠,官至將軍。上元中年,他表示願意拿出家產資助山南驛站的費用,唐肅宗樂意得到他的讚助,同意了,後來還封他為鴻臚卿。康廉的女婿在叛軍中,有人告發他,康廉因此被殺。這事牽連了嚴莊,他被關進監獄後被貶為難江尉。京兆尹劉晏派人去搜他家,嚴莊因此懷恨在心。不久朝廷下詔赦免了他,嚴莊入宮見唐代宗時,誣告劉晏經常居功不滿,抱怨皇上,還泄漏禁中密事,致使劉晏被貶。這是後話。


史思明接著授予張通儒和李庭望等人官職。史思明然後帶兵進入鄴城,兼並了安慶緒的兵馬,將府庫的財寶獎賞將士。安慶緒先前控製的州縣以及兵馬現在全都歸於史思明。他接著派安太清帶兵五千攻取懷州,並留下鎮守。史思明想往西進軍,但擔心根本尚未鞏固,便留下他兒子史朝義守衛相州,自己帶兵回範陽。


要想知道史思明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