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建巳月(即四月)初三(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獻上十三枚定國寶玉。這月初五(甲寅),太上皇李隆基(即唐玄宗)在神龍殿駕崩,終年七十八歲。
李隆基駕崩的次日,朝廷將他的梓宮遷移到太極殿。唐肅宗李亨因為身患重病,隻能在內殿哀悼,群臣則在太極殿發喪。為唐玄宗的逝世割破麵部和耳朵的蕃人官員多達四百餘人。第二天即建巳月初七(四月丙辰),朝廷命令苗晉卿攝理塚宰(負責山陵下葬)。唐肅宗自從仲春重病以來,到這時聽說太上皇升天,異常哀傷念慕,疾病轉劇,隻好於這月十五(甲子,《舊唐書》作次日乙醜)下詔命令太子監國,又說:“上天降寶,獻自楚州。而楚是太子的封邑。自開元以來,已經曆了五紀(五十年)。如今元年應改為寶應,建巳月改回為四月,其餘月份也都依照平常月數,依舊以正月一日為歲首。”並大赦天下。
當初,張皇後與李輔國內外勾結,專權用事。但到了晚年,他們又有了嫌隙。內射生使(《新唐書》作飛龍廄副使)三原人程元振投靠李輔國,成為他的黨羽。唐肅宗病重時,張皇後召來太子,跟他說:“李輔國長久掌管禁兵,製敕都是從他那裏下達的。他曾擅自威逼遷移聖皇(即太上皇),罪行非常嚴重。他所忌怕和怨恨的隻有我和你而已。如今主上處於彌留之際,李輔國暗中又和程元振陰謀作亂,所以不能不誅殺了他。”太子哭著說:“陛下的病已非常危急,而他二人都是陛下的勳舊之臣。一旦不告訴陛下就誅殺了他們,必定會引起陛下的震驚。兒子隻怕陛下承受不了。”張皇後說:“既然太子想要姑息他們,那麽我再慢慢想辦法。”太子出去後,張皇後召來越王李係,跟他說:“太子仁厚軟弱,不忍心誅殺賊臣。但你能做到嗎?”李係說:“我能。”李係於是命令內謁者監段恒俊挑選有勇力的二百多名宦官,在長生殿後授予他們盔甲。四月十六(乙醜),張皇後以皇上的名義召見太子。程元振知道她的密謀,暗中告知李輔國,然後派禁兵埋伏在陵霄門外等候。太子到時,他們告訴他張皇後準備發動政變。太子說:“絕無此事。主上病重,緊急召我進宮。我豈能因為怕死而不前往!”程元振說:“社稷的事大,太子絕對不能進宮。”於是派兵送太子前往飛龍廄,並且用身披盔甲的禁衛守護他。當夜,李輔國和程元振在三殿舉兵,收捕了越王李係和段恒俊,以及負責內侍省事務的朱光輝和馬英俊等一百多人,關押了他們。四月十七,他們以太子的名義將張皇後遷居到另外一個宮殿。當時唐肅宗還在長生殿,李輔國的人逼迫皇後下殿,將她連同身邊的幾十人幽禁在後宮,宦官和宮女全都驚駭逃散。
四月十八(丁卯),唐肅宗在長生殿駕崩,終年五十二歲。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母親是元獻皇後楊氏。他在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出生,初名李嗣升,兩歲時封陝王。唐玄宗開元四年(716)他五歲時拜安西大都護和河西四鎮諸蕃落大使。他秉性仁慈孝敬,十分好學,因此唐玄宗尤其愛他,專門派賀知章、潘肅、呂向、皇甫彬、邢璹等人在他身邊侍讀。李嗣升仁愛英悟,得之天然。到年長時,他更加聰敏強記,寫的文辭典雅華麗;耳目聽到和看過的,都不會遺忘。開元十五年正月,他封忠王,改名李浚;並於同年五月,領朔方大使和單於大都護。開元十八年,奚足和契丹犯邊,唐玄宗任命他為河北道元帥,信安王李禕為副手,率領禦史大夫李朝隱和京兆尹裴伷先等八總管帶兵出討。唐玄宗還命令朝廷百官依次在光順門和李浚相見。左丞相張說退下後曾跟學士孫逖和韋述說:“我曾見到太宗的寫真圖。忠王英姿勃發,儀表非常,長得非常像聖祖(即唐太宗)。這真是社稷的福分。”開元二十年,諸將擊潰了奚族和契丹人,唐玄宗因為忠王遙統大軍的功勞,加授他為司徒。開元二十三年,他改名李璵。開元二十五年,皇太子李瑛獲罪,他於翌年六月三日庚子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紹。後來有言事的人說:紹與宋太子同名,唐玄宗於是將他改名為李亨(《新唐書》說唐玄宗於開元二十八年將太子改名為李紹,但在天寶三載(744)又改名為李亨)。有司舉行冊立太子的典禮時,禮儀有中嚴和外辦,太子的服飾為絳紗。太子說:“這是天子的禮儀。”唐玄宗於是讓公卿討論修改。太師蕭嵩和左丞相裴耀卿請求將“外辦”改為“外備”,絳紗衣改為朱明服。太子這才接受。當初,太子李瑛獲罪時,唐玄宗曾召李林甫討論該立儲君。當時壽王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正得到恩寵,李林甫為了迎合唐玄宗的旨意,請求立李瑁為太子。當唐玄宗立李亨為太子時,李林甫害怕他對自己不利,找機會興起韋堅和柳勣的冤獄,李亨為此陷入四次危機。後來楊國忠仗恃楊貴妃的寵幸,恣意褻穢。因為害怕太子的英武,密謀不利於太子,所以長久成為太子的隱患。
天寶十三載正月,安祿山來長安上朝。太子曾密奏說安祿山有反相,請唐玄宗找個罪名誅殺了他,但唐玄宗不聽。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果然反叛,舉兵直指宮闕,並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二(丁未)攻陷東京。之前即十二月十六(辛醜),唐玄宗下製讓太子監國,並派他親自統領諸軍進討。當時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為名,因此軍民無不切齒痛恨楊氏。楊國忠怕了,便和楊貴妃密謀離間這事,李亨因此沒有成行。唐玄宗於是召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為皇太子的前鋒兵馬元帥,命令他率眾二十萬守衛潼關。後來潼關失陷,唐玄宗到四川逃難,在馬嵬坡殺了楊國忠和楊貴妃。太子李亨也在那裏和唐玄宗告別,開始擔負起討伐安史和複興唐朝的重任。唐肅宗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再贅述了。
唐肅宗駕崩的當天,李輔國等人接著殺了張皇後和李係以及兗王李僴。同一天,李輔國帶著身穿素服的太子,在九仙門與宰相們相見,敘述了太上皇晏駕的事,下拜哭泣,這時才開始實行唐肅宗讓皇太子監國的詔令。次日即四月十九(戊辰),他們才為大行皇帝李亨在兩儀殿發喪,宣讀遺詔。第二天,太子李豫在唐肅宗的棺柩前即位,成為曆史的唐代宗。他在四月二十四(癸酉)才開始聽政。
高力士遇到大赦回長安。到了朗州時,他遇到其他流放回來的人,談到京師的國事,才知道太上皇已經厭世。高力士北望長安,號啕痛哭,嘔血而死。高力士是潘州人,本姓馮,少年時就被閹割,與同類金剛二人,於聖曆元年(698)跟隨嶺南討擊使李千裏入宮。武則天喜歡他的狡黠聰惠,讓人給他修整了總角(少男未冠和少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讓他在身邊侍奉。後因小過,他被鞭撻後驅逐出宮。內官高延福收養他為假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門,高力士便經常往來於武三思府第。一年多後,武則天再次召他進入禁中,隸屬司宮台。他身高六尺五寸(近兩米),性格謹慎嚴密,能傳達詔敕。武則天因此授任他為宮闈丞。
景龍中年(708),唐玄宗李隆基還是親王時,高力士傾心侍奉他,因此得到他的眷顧。當唐隆那年(710)李隆基平定內難,升為儲君時,奏請高力士歸屬內坊,日夜侍奉在身邊,並提拔他為朝散大夫和內給事。先天年中(712),他參預誅殺蕭至忠和岑羲等人,因功超次官拜銀青光祿大夫,行內侍同正員。開元初年(713),他加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唐玄宗特別看重宮闈之人,宦官稍微稱旨,他就授任他們為三品將軍,在他們門第前列戟,所以楊思勖、黎敬仁、林招隱、尹鳳祥等人得到的寵幸和尊貴程度都和高力士一樣。楊思勖還持節全權出征討伐,黎敬仁和林招隱也奉使到處宣旨,尹鳳祥則主持書院事務。其餘的諸如孫六、韓莊、楊八、牛仙童、劉奉廷、王承恩、張道斌、李大宜、朱光輝、郭全、邊令誠等人,都擔任殿頭供奉、監軍、入蕃、教坊、功德主當,都是很重要的職務。監軍的權力往往超過節度使,出使時州郡大官都得卑恭地回避他們。如果郡縣比較富裕,宦官一到那裏,就期待得到數以千萬計的賄賂。高力士到各地為唐玄宗修行功德或購買鳥獸,每到一處,收入何止千貫,全憑他願意與否。所以京城中的甲第和京畿一帶上等的田產和果園以及池沼,宦官們擁有其中的一半。
全國各地每次進奏文表時,必先呈給高力士,然後才進給禦座,小事他可以自行處理。唐玄宗常說:“高力士當值,我就睡得安穩。”所以他經常留在宮中,很少到外宅居住。誠心投靠他的人,都想靠他的風頭,希望他替自己吹噓。他也總是竭盡所能。宇文融、李林甫、李適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人都因為他的吹捧而取得將相高位,其餘的更不可勝數。唐肅宗李亨在春宮當太子時,稱他為二兄,諸王和公主都稱呼他為阿翁,駙馬輩則稱呼他為爺。高力士常在寢殿邊上的簾帷中休息,殿旁有一座院子,中間有念經拜佛修功德的地方,雕瑩璀璨,無比精妙。高力士為人謹慎,從無大過,然而自宇文融以下,以權謀私,紊亂朝綱,其實都是高力士造成的。他又懂得見風使舵,觀察局勢氣候,即使是至親至愛,如果風向不對,他即使看著你的覆亡慘敗也不會出手相救。
高力士的義父母高延福夫妻,正授供奉職位。嶺南節度使在潘州找到高力士的生母麥氏,將她送到長安。他對兩位在堂的老母照顧得十分周到。金吾大將軍程伯獻和高力士結為兄弟,麥氏去世時,程伯獻在靈堂的筵席上披頭散發,身穿縗絰喪服,接受賓客的吊唁並答禮。開元十七年,唐玄宗追贈高力士父親為廣州大都督,麥氏為越國夫人。
開元初年,瀛州人呂玄晤在京師當官。他女兒很有姿色,高力士娶她為婦,然後提拔呂玄晤為少卿和刺史,呂氏子弟也都成為王傅。呂夫人去世時安葬在城東,葬禮非常隆重。朝廷內外大臣爭著給他祭祀的饋贈,送東西給他的車輛滿街都是。從他的府第直到墓地,車馬不絕。
天寶初年(742),唐玄宗加授高力士為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進封渤海郡公。天寶七載,唐玄宗又加他為驃騎大將軍。高力士資產殷實豐厚,甚至王侯都不能跟他比擬。他在來庭坊造了座寶壽佛寺,在興寧坊造了座華封道士觀,寶殿珍台,堪比朝廷花錢修建的規模。他還在京城西北攔截澧水修建了一座碾米坊,五輪水車並轉,每天可以碾麥三百斛。當初,寶壽寺的大鍾建成,高力士在那裏舉行齋慶,全朝廷的官員都來了。凡是擊鍾的人,擊一下就得向他捐贈百千錢;想巴結討好他的人,都擊了二十杵,少的也有十杵。
後來又有個叫袁思藝的華州人,也特蒙唐玄宗的恩寵眷顧。然而高力士傾巧縝密,人們都更喜歡他。袁思藝則驕橫倨傲,朝臣都疏遠害怕他。天寶十四載,朝廷設置內侍省內侍監兩員,官秩為正三品,讓高力士和袁思藝對任。唐玄宗到蜀郡避難時,袁思藝逃去投靠安祿山,高力士則跟隨唐玄宗前往成都,接著進封齊國公。他跟從太上皇李隆基回京後,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賜實封五百戶。上元元年(760)八月,太上皇移居到西內的甘露殿,高士與內官王承恩和魏悅等人因為侍奉太上皇登禦長慶樓,結果被李輔國構陷,被發配流放到黔中道。高力士到了巫州時,見到那裏長滿不能吃的野草野薺,因而感傷地詠了首詩:“兩京作芹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他死後不久,唐代宗因為他是元老,也極力保護唐玄宗,所以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這是後話。
四月二十五(甲戌),唐代宗下詔說:“國之大事,戎馬為先,朝有舊章,親賢是屬。所以務必選任適當,才能行使大權。隻要辦事至公,豈能害怕內舉。現任命特進奉節郡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新唐書》說同時免去郭子儀的副元帥,但應當是此後的事)。”李適是唐代宗的長子。
兵部尚書、判元帥行軍和閑廄等使李輔國仗恃擁戴唐代宗的功勞,日益專橫。他公然跟唐代宗說:“大家(即皇上)隻管呆在禁中,外麵的事聽憑老奴處置。”唐代宗內心忿忿不平,但因為他手握禁兵,隻好表麵上顯示尊從。四月二十六(乙亥),他尊稱李輔國為尚父,不再直呼其名。事情無論大小他也都和他谘詢,群臣出入宮廷也都先去拜謁他,李輔國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唐代宗還任命內飛龍廄副使程元振為左監門衛將軍(《舊唐書》作左將軍)。掌管內侍省事務的宦官朱光輝與內常侍啖庭瑤和陳仙甫,以及山人李唐等二十多人則都被流放到黔中。
當初,李國貞治軍嚴厲,朔方將士很不樂意,無不思念郭子儀,因此朔方突將王元振趁機作亂,殺害了李國貞。郭子儀到了朔方軍中,王元振自以為有功於他。郭子儀說:“你身臨賊寇邊境,竟然殺害主將。如果賊寇趁虛入寇,朝廷早就失去了絳州。我身為宰相,豈能接受一個士卒的私利!”五月初二(庚辰),郭子儀逮捕了王元振及其同謀四十人,把他們全殺了。辛雲京得悉後,也立案調查,然後將同謀殺害鄧景山的幾十人,全都殺了。於是河東諸鎮也都開始遵守法令。
五月初四(壬午,《舊唐書》作五月初一己卯),唐代宗任命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
同時,黨項入寇同官和華原。
五月初六(甲申),唐代宗任命平盧節度使侯希逸為平盧和青、淄等六州節度使。自此青州節度有平盧的稱號。
五月初八(丙戌,通鑒作前一天乙酉,《新唐書》則作四月二十六乙亥)),唐代宗將皇孫嗣魯王李宇進封鄒王,皇長子奉節郡王李適進封魯王。同時,李光弼進封臨淮王。唐代宗還追尊自己的母親吳妃為皇太後(《新唐書》說五月十二庚寅,他追尊母親為皇太後)。朝廷還規定改行乾元錢:重棱小錢一當二,重棱大錢一當三。
五月十三(辛卯),唐代宗下製說:“三年的服喪,是天下公認的禮儀。如果隨便變革,將何以教人?朕遇到這件凶事,攀牽號哭,無限悲哀。但因公卿們一再請求,才開始聽政。然而斬衰縗絰,痛貫心靈,豈能隨便談到公除,這麽急忙就離開諒陰(居喪的房子)。昨日見到有司部門的儀注,今月十三日即大祥,十五日即從吉。既想遵守遺製,又想予以壓抑。然而心中隻有哀思,深深覺得不可。朝廷百官可以自此免除喪服,朕則將繼續武丁之道。《素冠》之詩(《詩經》裏有關哀悼的詩),時刻默記心裏,因此不忍心就此結束服喪。凡人或在位的,都應當心懷哀傷。”宰臣苗晉卿等人三次上表,請求唐代宗遵照遺製,他才開始聽政。
戶部侍郎元載秉承李輔國的旨意,用虛無的罪名誣陷禮部尚書蕭華。五月十四(壬辰),朝廷將蕭華貶為峽州司馬。
五月十八(丙申),唐代宗任命元載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度支轉運使。同時,唐代宗下敕令,規定乾元的大小錢都以一當一,民間這才開始安定下來。
史朝義自從包圍宋州以來,經曆了數月。宋州城中糧食耗盡,城池即將陷落,刺史李岑不知所該怎麽辦。遂城果毅開封人劉昌說:“倉庫裏還有幾千斤酒曲,可以搗碎了吃。不用二十天,李太尉必定會來救我們。城東南隅最為危急,我請求前去守衛。”李光弼來到臨淮,諸將覺得史朝義兵馬依然強盛,請求他南保揚州。李光弼說:“朝廷的安危全都依賴於我,我再退縮,那麽朝廷還能指望誰!況且我如果出其不意,賊兵哪裏知道我到底有多少兵力!”於是徑直率軍前往徐州,並派兗鄆節度使田神功進擊史朝義。也在五月十八這天,李光弼在宋州打敗史朝義,擊潰了叛軍。先前,田神功消滅了劉展後,留連在揚州一帶沒有回來。太子賓客尚衡和左羽林大將軍殷仲卿也在兗州和鄆州一帶相互攻打。他們聽說李光弼來了,懾於他的威名,田神功急忙趕回河南,尚衡和殷仲卿也相繼回到長安。
李光弼在徐州,自己隻處置軍旅事務,其他事情則全都交給判官張傪。張傪對吏事非常精明強幹,事情處理得又快又好。諸將前來匯報軍情時,李光弼經常讓他們和張傪商議。諸將對待他就像對待李光弼一般,因此軍中肅然,東部地區得以安寧。先前,田神功以偏裨將領的身份成為節度使。他將前節度使的判官劉位等人留在幕府,理所當然地接受他們的下拜。當他見到李光弼以平輩的禮儀對待張傪時,大為驚訝,回去後也遍拜劉位等人,還說:“我田神功出身行伍,不知禮儀;諸君也沒有指出我的過失,結果造成我的這一過失!”
五月十九(丁酉),唐代宗登上丹鳳門城樓,大赦天下。他還封各州刺史的一個兒子為官,賜文武官員階和爵,兒子為父後的給勳一轉。朝廷免除了民間拖欠的租調和久債。唐代宗進封皇子益昌郡王李邈為鄭王,延慶郡王李迥為韓王。他還追複庶人王氏為皇後。被誣陷的前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也都恢複了原來的封號。棣王李琰和永王李璘的冤案也得到昭雪。建昌王追封為齊王,崇恩王追封為衛王,靈昌王追封為鄆王。此外,郭子儀、李光弼、李光進等諸道節度使也都增加了實封食邑。
同時,唐代宗還將四月十七日(即誅殺張皇後等)立功的人一同號稱“寶應功臣”,並為朝廷內外三品以上文武官員進爵,四品以下加階。唐代宗也取消了州防禦使,並規定朝廷內外官員經過三考後可得一轉。
來瑱聽說要調他到淮西,非常害怕,因此上言說:“淮西沒有糧食。臣請求等到麥收後再赴任。”他又暗示手下將吏上表挽留自己。唐代宗想姑息寧人,所以於五月二十四(壬寅)重新任命他為襄州刺史和山南東道節度使。
六月初一(己酉),朝廷百官聚集在西宮,唐代宗並不視朝。自此每月的朔望(即初一十五)都是這樣,直到唐肅宗下葬山陵為止。大臣有事或告辭謁見時,都要先到西宮,然後才上朝。朝廷為了避諱唐代宗的名字,還將豫州改為蔡州。同時,侍中苗晉卿因年老多病,請求每三日才到中書省一趟。唐代宗也答應了。
六月初三(辛亥),唐代宗追廢皇後張氏、越王李係、袞王李僩為庶人。
飛龍副使程元振陰謀奪取李輔國的大權,便秘密上言給唐代宗,請他對李輔國稍加裁製。六月十一(己未),唐代宗解除了李輔國行軍司馬及兵部尚書和閑廄等使的職位,其他不變;然後任命程元振代他出任判元帥行軍司馬,並讓李輔國出宮到外麵的府第居住。於是民眾非常高興,紛紛在路上互相道賀。李輔國這才感到害怕,上表遜位。兩天後,唐代宗罷免了李輔國兼中書令的職位,進爵為博陸王,允許他每月初一和十五朔望來上朝。李輔國入宮謝恩,憤恨地咽下口氣跟唐代宗說:“老奴事奉郎君不了,隻請求回歸地下去事奉先帝!”唐代宗也不生氣,依然好言安慰勸諭後,讓他出去了。
六月十四(壬戌),唐代宗任命兵部侍郎嚴武為西川節度使。
再說,襄鄧防禦使裴奰駐紮在穀城。他得到唐肅宗早先的密敕後,當即率領麾下二千人沿著漢江直趨襄陽。六月二十一(己巳),他陳兵在穀水北麵。來瑱帶兵對抗,問他為什麽率軍過來。裴奰答道:“尚書不接受朝廷任命,我所以過來。如果你接受替代,我將自然釋兵。”來瑱說:“我已經承蒙朝恩,重新留鎮此地,哪有什麽接受替代的說法!”因此取來敕令以及告身(即任命狀)出示給裴奰。裴奰既吃驚又困惑。來瑱於是和副使薛南陽縱兵夾擊,擊潰了裴奰的部眾,追擊並在申口生擒了他。他們將裴奰送到京師,唐代宗隻好賜他自殺(《舊唐書》說七月初七乙酉,襄州刺史裴茙即裴奰被長久流放到費州,但到藍田驛時被賜死)。
六月二十七(乙亥,舊唐書作六二十四壬申),唐代宗任命通州刺史劉晏為戶部侍郎兼京兆尹,出任度支、轉運、鹽鐵、鑄錢等使。
要想知道唐代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