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四年即公元716年閏十二月二十八(己亥),梁國公姚崇和安陽男源乾曜罷相。唐玄宗李隆基任命刑部尚書宋璟守吏部尚書兼黃門監,和紫微侍郎蘇頲一道出任同平章事。
開元五年即公元717年春正月初一(壬寅),唐玄宗根據喪製不接受朝賀。正月初二(癸卯)淩晨三點寅時,太廟裏的四室崩塌損壞,朝廷不得不將祖上的神主牌位暫時搬到太極殿。唐玄宗為此穿上素服,取消朝會五日,並每天親自到太極殿祭享,還避免在正殿上朝。
當時他準備前往東都,便征求宋璟和蘇頲的意見。他們說 :“陛下三年的喪製尚未終了,就急著巡幸東都,這恐怕不符合上天心意,因此降下災異作為警戒。還希望陛下暫停東都之行。”唐玄宗又問姚崇。姚崇說:“太廟裏的建築材料,都是前秦苻堅時遺留下來的;年歲悠久,因為朽腐而損壞倒塌,是很自然的。這事剛好和陛下的東巡行期巧合,有什麽奇怪的!況且帝王以四海為家,陛下因為關中糧食歉收而前往東都,朝廷各部也都已為此做好了準備,還是不要失信為好。隻要將神主牌位暫時遷移到太極殿,再派人重修太廟就行了。陛下還是如期上路吧。”唐玄宗聽了非常高興,聽從了,並賜給姚崇二百匹絹。
正月初八(己酉),唐玄宗到太極殿舉行祭享禮儀,並讓姚崇每五天前來朝見一次,仍然入閣供奉。唐玄宗對他的恩禮更重,有大事時總要去征求他的意見。右散騎常侍褚無量上言說:“隋文帝富有天下,遷都的時候,怎麽可能會用苻氏留下的陳舊木材修建太廟?這不過是諂諛之臣的胡言亂語而已。還希望陛下克製謹慎,注意天戒,進訥忠諫,遠離諂諛。”唐玄宗沒理睬他。
正月初十(辛亥),唐玄宗的禦駕離開長安,前往東都。經過崤穀時,發現道路狹隘,經久未修,唐玄宗因此想罷免河南尹以及負責行程安排的先行官。宋璟諫道:“陛下剛開始巡幸,就為此怪罪二臣。臣擔心將來百姓會受到連累。”唐玄宗馬上就放了他倆。宋璟說:“陛下要對他們治罪,但因臣的建言而赦免了他們,這是臣代陛下受德。臣請求下令讓他們在朝堂待罪,然後由陛下親自赦免他們。”唐玄宗聽從了他的建議。
正月二十七(戊辰),長安濃霧四塞。
二月初四(甲戌),唐玄宗抵達東都,並大赦天下,隻有謀反大逆的人不在赦免之列。唐玄宗還讓河南百姓免除一年租賦,河南和河北遭受水災和蝗災的地區,也免除了今年的地租。唐玄宗還賜給跟從他到洛陽的官員布帛,並派人去訪求唐高祖武德和唐太宗貞觀以來功臣的子孫,如果發現他們沒有任何官職,可以奏聞朝廷;如有隱居的名士或為了孝養年老父母而沒有出仕的,州牧也必須具名舉薦。
奚和契丹內附朝廷後,貝州刺史宋慶禮建議朝廷恢複營州。三月初十(庚戌),唐玄宗下製重新在柳城設置營州都督,都督也兼任平盧軍使;營州管轄內的州縣和鎮戍也都和從前一樣。他任命太子詹事薑師度為營田和支度使,派他和宋慶禮等人一道負責修築營州城池,結果三十天就竣工了。宋慶禮清廉勤奮,為人嚴肅。他開辟了八十多處屯田,招安流散的民眾,數年之間,營州地區的倉廩充實,街市也逐漸繁榮起來。
三月二十六(丙寅),吐蕃派人前來請和。
夏四月初五(甲戌),唐玄宗賜給奚王李大酺的王妃辛氏固安公主的名號(《舊唐書》說:三月十七丁巳,唐玄宗封辛景初的女兒為固安縣主,將她嫁給奚族首領饒樂郡王李大酺)。
四月二十(己醜),皇九子李嗣一病故,唐玄宗追封他為夏王,諡號悼。李嗣一母親武惠妃是武攸止的女兒。
四月二十五(甲午,《新唐書》作十天前的甲申),因為武則天的拜洛受圖壇以及碑文和顯聖侯廟,都是當年因為唐同泰偽造瑞石銘文而修建的,所以唐玄宗下令當即予以拆毀。
突騎施酋長左羽林大將軍蘇祿的部眾逐漸強大。他雖然按時入貢,但暗中有窺探邊塞的野心。五月,十姓可汗阿史那獻想征發葛邏祿的兵馬去攻打他,但唐玄宗沒有答應。
五月十七(丙辰),唐玄宗下詔讓公侯的子孫世襲封邑。
六月十四(壬午),鞏縣因為暴雨連月,導致山水泛濫,衝毀了郭邑的廬舍七百多家,死了七十二人。同一天,汜水泛濫,衝毀了河流附近的百姓二百餘家。
當初,李隆基尚未成為太子時,與太常卿薑皎關係親善。當誅殺竇懷貞等人時,薑皎又參與了密謀立功,因此他得到的寵遇群臣莫及,並經常出入唐玄宗的臥內,還和後妃們躺在床榻上宴飲,並得到不可勝數的賞賜。他弟弟薑晦也因為薑皎的緣故經累遷升任吏部侍郎。宋璟上言說:薑皎兄弟的權勢太重和恩寵太盛,對他們其實不利。唐玄宗也覺得有道理。秋七月初二(庚子),唐玄宗任命薑晦為宗正卿,並趁機下製說:“西漢的開國諸將,因為權勢太大而無法保全自己;東漢的南陽故人,卻因為退隱優閑而得以自保。現讓薑皎回歸田園,散官、功勳、封爵全部不變。”
七月初四(壬寅),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在九曲擊潰了吐蕃。同時,安西副大都護湯嘉惠上奏稱:突騎施引來大食和吐蕃,陰謀奪取四鎮,並包圍了缽換和大石城。並說他已經征發三姓部落葛邏祿的兵馬和阿史那獻共同出擊入侵的胡虜。
並州長史張嘉貞上言說:“突厥九姓新近歸降的戶口都散居在太原以北。臣請求朝廷派重兵進駐那裏,加以鎮撫。”七月二十三(辛酉),唐玄宗在並州安置天兵軍,召集了八萬士兵,並任命張嘉貞為天兵軍大使。
太常少卿王仁惠等人上奏說:武則天修建的明堂不符合古代規格體製。他們還說,明堂應當崇尚質樸,而武則天蓋的明堂窮奢極侈,又太靠近宮掖,結果人神雜擾。七月二十六(甲子),唐玄宗下詔說:“古代操持皇綱朝政的,何曾不是上循天道,下順人心。他們或者根據時世而靈活變通,或者為了大事而增減法典。他們在衢室(征求民意的地方)創建製度,在朝堂設置筵席,以此禮敬神靈,是光耀孝德;以此頒布詔令,也稱得上良政。這就是古代的帝王之所以注重人倫和感化天地的緣故。太子即位,上帝欣然,正是因為神靈看重的是嚴肅不褻,禮儀關心的是至誠恭敬。今日的明堂,俯瞰並毗鄰皇宮掖庭,猶如神廟裏看香火的嚴祝,有異於肅穆恭謹的氣氛。如果連這都不依照憲章,那將用什麽來製約其他事情?因此命令禮官博士和公卿大臣,廣泛參考大家的意見,敬順古人的做法,可以保存露寢(帝王的正殿)的格式,但必須取消辟雍的稱號。可將明堂改為乾元殿,每次臨禦都依照正殿的禮儀。”並規定於冬至和元日在那裏接受朝賀,而晚秋的祭祀大典則重新回到圜丘舉行。
九月初五(壬寅),朝廷將紫微省依舊改為中書省,黃門省改為門下省,黃門監改為侍中。
根據貞觀年間的製度,中書和門下以及三品官員入宮奏事時,必須有諫官和史官陪同,有過失時諫官可以及時匡正,好事壞事史官都必須記載。朝廷各部都必須在正式朝堂奏事。禦史彈劾百官時,必須頭戴豸冠,在兩旁站立著儀仗禁衛的朝堂宣讀彈劾條文。所以大臣沒機會單獨進奏君王,小臣更沒有機會進讒言搬弄是非。當許敬宗和李義府專權用事時,朝政大多在私下決定,多數奏事官員都等到儀仗撤下後,到禦座前屏退皇帝的身邊侍從,然後秘密上奏,監奏禦史和待製官員也隻能遠遠站立著,等待他們的退下。諫官和禦史則都跟隨儀仗出去,因此儀仗撤下後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奏報,他們也不再參與。武則天用刑法控製臣下,而諫官和禦史得以靠風聞的流言奏事,從禦史大夫直到監察都可以互相上奏彈劾,用陰險的手段相互傾覆。到了宋璟為相時,他想恢複貞觀年間的製度。九月十一(戊申),唐玄宗下製說:“自今以後,除非絕對必須秘密的事情,都必須當著儀仗在朝堂奏聞。史官也必須像從前那樣陪同宰相入奏作記錄。”
冬十月初七(癸酉),伊闕人孫平子上言說:“《春秋》譏諷魯躋僖公的事(魯文公將他父親魯僖公的牌位升在其他祖先之上,被認為是非禮‘逆祀’)如今朝廷將中宗的神主遷移到其他廟堂而祭祀睿宗,正和魯國當年的做法相同。即使稱臣的是兄長也不能這麽做,更何況稱臣的是弟弟,他的神主怎能排列在兄長之上!如果認為兄弟同昭,那也不應該將兄長的神主安排在別的廟堂。希望陛下將這事交給群臣廣為商討,將中宗的神主重新遷回太廟。”唐玄宗把這事交給禮官處理。太常博士陳貞節、馮宗、蘇獻評議說:“七代的太廟,是不計數兄弟的。殷代曾經有兄弟四人相繼為君,如果將每人都算作一代,那麽就無法祭祀祖先了。如今睿宗的室位應當在高宗之下,所以要為中宗特立別廟。中宗既然升到了新廟,睿宗的神主依然和高宗的在一起,怎會在中宗的神主之上?而孫平子卻引用魯躋僖公的例子為證,等於誣蔑誹謗聖朝。這一風氣不能助長。”當時的輿論大多讚同孫平子,唐玄宗也覺得他有理,所以長久不能決定。蘇獻是蘇頲的隔代堂兄,所以蘇頲支持他的看法。朝廷最終還是遵從禮官的提議。孫平子還不斷議論這事,結果被貶謫為康州都城尉。
冬十月初十(丙子),京師長安的太廟修繕完畢。次日,唐玄宗下詔,認為已故越王李貞死得有點冤枉,便封已故許王的兒子李琳為嗣越王,繼續李貞這一家的香火。十月十二(戊寅),朝廷將祖先的神主牌位從太極殿搬回新修好的太廟。
唐玄宗命令宋璟和蘇頲為諸皇子製定名號以及封國食邑的名號,又命令他倆另外再製定一個好名和佳號呈上。宋璟等人上言說:“陛下對七位皇子一視同仁,符合《國風》讚美的行為。今天臣等製定了三十多個名號,混在一塊呈上,以彰揚陛下仁愛普及,毫無偏心的美德。”唐玄宗很讚許他們的做法。
十月十八(甲申),唐玄宗命令史官每月上奏一次他們做的事。
十一月初一(丙申,《舊唐書》作三天後的己亥),契丹首領鬆漠郡王李失活入朝。十二月十七(壬午),唐玄宗任命東平王李續的外孫女楊氏為永樂公主,嫁給李失活。李續是唐太宗第十子李慎的兒子。同時,唐玄宗任命司徒兼鄧州刺史申王李捴兼任虢州刺史。
秘書監馬懷素上奏說:“秘書省裏的藏書十分散亂,也有不少欠缺訛誤。請陛下挑選二十名學術人士前往整理校補。”唐玄宗聽從了,於是派人搜訪失逸的書籍,並挑選文史官吏繕寫欠缺的部分,還命令國子博士尹知章和桑泉尉韋述等二十人一同刊正,同時派左散騎常侍褚無量主持這事,在乾元殿前編校各種書籍。
要想知道唐玄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