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十七年即公元729年春二月初七(丁卯),巂州都督張守素攻破西南蠻人,攻拔昆明和鹽城,殺死和俘獲了一萬人。
正月初九(庚子),唐玄宗重新任命特進張說為尚書左丞相;任命同州刺史陸象先為太子少保。
三月初八(戊戌),瓜州都督張守珪和沙州刺史賈師順帶兵出擊並擊潰了吐蕃的大同軍。
三月二十四(甲寅),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攻打並占領了吐蕃的石堡城。當初,吐蕃攻陷石堡城,留兵據守,以那裏為據點侵擾河右。唐玄宗命令李禕與河西和隴右一同商議如何攻取它。將領們都覺得石堡地勢險要而且路遠,一定無法攻克,到時候很難安全撤還,所以應當按兵不動,等待機會。李禕不聽,帶兵深入,猛攻之後,攻拔了石堡城。他接著分兵據守要害,讓吐蕃人無法前進。從那以後,河西和隴右諸軍可以在那一帶自由遊弈,李緯等於拓廣了國境千餘裏。唐玄宗聽說後非常高興,將石堡城更名為振武軍。
三月二十六(丙辰),國子祭酒楊瑒上言認為:“朝廷各部上奏要限製天下明經和進士(唐代的兩科舉:進士科以詩賦為主;明經科以經義為主)及第的人數,每年不許超過百人。臣私下見到流外出身的官員,每年都有二千多人,而明經和進士卻不到其中什分一。這不等於是勤奮讀書的士人卻不如地方小吏更容易出仕嗎?臣擔心這麽做將致使儒學風氣下墮,廉恥之心日衰。如果覺得出仕的人太多,那就應該普遍裁減,不應該單獨抑製明經和進士。”他又上奏說:“主考部門貼試(即把經文貼去幾字,讓考生填補)明經,不要求考生論述經文的大體宗旨,而是專門挑取難知的細節,考問那些孤經絕句,或年月日等。臣請求自今以後隻能貼去平常的經文。”唐玄宗十分讚同他的看法。
夏四月初四(癸亥),唐玄宗下令讓中書門下官員分別到大理、京兆、萬年、長安等監獄去疏導和判決囚徒,並下製將全國在押死刑犯減罪一等,其餘全都原宥。
四月十一(庚午),唐玄宗到太廟舉行規模盛大的禘祭(通常每五年才舉行一次的大祭祀)。唐初,祫祭時是按照太廟裏的昭穆順序,而禘祭則是在祖先牌位的殿室裏各自祭祀。到這時,太常少卿韋縚等人上奏說:“這麽做,等於禘祭和平常的祭祀沒什麽兩樣。臣請求禘祭和祫祭都按照太廟的昭穆順序進行。”唐玄宗聽從了他們的建議。韋綏是韋安石兄長的兒子。
四月二十八(丁亥,《新唐書》作十二天前的乙亥),大風加雷電,震崩了藍田山。
五月初三(壬辰,《舊唐書》作次日即癸巳),朝廷重新設置十道以及京師和東都兩畿按察使。
五月初四(癸巳),右散騎常侍徐堅去世。徐堅是西台舍人徐齊聃的兒子。他少年時就好學,遍覽經史,是位寬厚長者。他進士中舉,經累授後出任太學。聖曆中年(699),武則天在三陽宮,禦史大夫楊再思和太子左庶子王方慶擔任東都留守,引用徐堅為判官,上表奏請委任他。王方慶熟悉《三禮》的學說,每有疑問時,經常去請教徐堅,而徐堅總能引經據典,給出詳細的解釋,所以王方慶很喜歡他。王方慶又欣賞他的文章和引用的典故,常稱讚他是掌管誥製的適當人選。楊再思也說:“這是鳳閣舍人的材料。有如此的才識,不能錯過。”徐堅又與給事中徐彥伯和定王府倉曹劉知幾以及右補闕張說一同修撰《三教珠英》。當時麟台監張昌宗和成均祭酒李嶠一同負責這事,廣泛啟用擅長文詞的人士,日夜談論,還賦詩聚會,但卻曆年不能下筆。徐堅獨自與張說構思撰錄,以《文思博要》為框架,另加《姓氏》和《親族》二部,逐漸有了條目頭緒。其他士人依據徐堅等人的規製,很快就寫成了這部書,徐堅也升遷司封員外郎。武則天又讓徐堅刪改《唐史》,後來遇上武則天遜位,這事也就算了。
神龍初年(705),他再次升遷給事中。當時雍州人韋月將要上書告發武三思圖謀不軌,結果反而被武三思構陷。唐中宗當即下令要殺他。當時正值盛夏,徐堅上表說:“韋月將誣陷忠良,故意違犯製命,證據確鑿,的確應當嚴加誅懲。但是如今正值盛夏,萬物生長,在這時明加殺戮,有違時令。根據《月令》:‘夏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接承天命,中興聖朝,將要弘揚軒轅的遺風,光耀史策的美談,豈能在不當的時候施行殺戮,傷害了陰陽的和氣!君王的每一舉必定得被記載,陛下將用什麽訓導後代?還希望陛下認真依照國典,待到秋分;那麽陛下慎行刑法的事跡,將名垂千載;陛下垂憐的恩惠,也將遍及四海。”唐中宗采納徐堅的進諫,隻是將韋月將處以杖刑,流放嶺南。
唐睿宗即位後,徐堅自刑部侍郎位置上加銀青光祿大夫,拜左散騎常侍,不久轉為黃門侍郎。當時監察禦史李知古請出兵攻擊姚州西貳河的蠻人。蠻人歸降依附朝廷後,他又請求修築城池,對他們加重征稅。徐堅認為蠻夷桀驁不馴,可以加以限製,但不能用華夏的製度約束他們,勞師動眾,長途跋涉,老遠出征,將得不償失。所以隻有他單獨表示反對。唐睿宗不聽,讓李知古發動劍南士兵前往築城,將要在蠻夷地區列置州縣。李知古於是想誅殺當地豪傑,籍沒他們的子女當奴婢。蠻人部眾大為恐懼,因此殺了李知古,相繼反叛。朝廷派去的士兵和民工全都逃散,姚、巂二州因此多年和朝廷斷了往來。
徐堅妻子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堅因為和岑羲是近親,所以一再要求辭去參與機密的職務。朝廷轉他為太子詹事。他跟人說:“我不敢求取高位,是為了避免禍難。”當岑羲被殺時,徐堅因此沒受到株連。他後來被外派為絳州刺史,經五轉後重新入朝擔任秘書監。開元十三年(725),他經過兩次升遷任左散騎常侍。同年,唐玄宗將麗正書院改為集賢院,任命徐堅為學士,作為張說的副手負責院事,並累封成為東海郡公。他又因修撰東封泰山的儀注以及跟從唐玄宗登泰山的功勞,特加光祿大夫。徐堅懂得很多典故,前後修撰格式和氏族以及國史等,共七次進入書府,時論將這事當作美談。這年他去世時,終年七十多歲。唐玄宗對他的死深為哀悼惋惜,派中使到他家吊唁,並從內宮拿出絹布作為賻禮,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諡號文。徐堅的長姑媽是唐太宗的充容,次姑媽又是唐高宗的婕妤,兩人都有文采。徐堅父子以詞學著名,議者將他們比作漢朝的班氏。
當初,張說、張嘉貞、李元紘、杜暹相繼擔任宰相,當權用事,而源乾曜以清廉恭謹自守,經常把大事都讓給張說他們決定,自己隻唯諾署名而已。李元紘和杜暹議事時經常意見相左,因此有了嫌隙,便互相上奏羅列對方的不是。唐玄宗因此不滿,六月十六(甲戌),他將黃門侍郎兼同平章事杜暹貶為荊州長史,將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李元紘貶為曹州刺史,罷免源乾曜兼侍中的職位,隻擔任左丞相。同時他任命戶部侍郎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部裴光庭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任命蕭嵩兼任中書令,遙領河西節度使。
秋七月十三(辛醜,通鑒作八月二十二庚辰),工部尚書張嘉貞去世。張嘉貞是蒲州猗氏人。他二十歲弱冠時應五經舉,拜平鄉尉,但因事被罷免回歸鄉裏。長安中年(702),侍禦史張循憲任河東采訪使。他舉薦張嘉貞,說他能勝任禦史台或都察院的職務,並請求用自己的官秩授給他。武則天召見了他,垂簾和他交談。張嘉貞奏道:“以臣草蠻的身分而得以入謁九重,真是千載一遇。然而咫尺之間,如隔雲霧,竟然無法目睹日月的光輝。臣擔心君臣之道有所未盡。”武則天當即下令卷起垂簾,和他直接交談。談後非常高興,武則天當即就提拔他為監察禦史。他經累遷後出任中書舍人,曆任秦州都督和並州長史,為政嚴肅,民眾和官吏都很怕他。
開元初年(713),張嘉貞因奏事來到京師。唐玄宗聽說他很有政績,多次加以賞賜和慰勞。張嘉貞趁機上奏說:“臣少年時就成了孤兒,兄弟相依為命,直至今日。臣弟嘉祐,現任鄯州別駕,與臣各在一方,同心相連,卻彼此遠離,魂絕萬裏。請求陛下將臣轉到靠近臣弟的任所,臣兄弟將盡力報國,死無所恨。”唐玄宗很讚許他的兄弟友愛,特意改任張嘉祐為忻州刺史。
當時突厥九姓部落新來內附,散居在太原以北。張嘉貞奏請在那一帶設置軍隊加以鎮撫,於是朝廷首次在並州設置天兵軍,並任命張嘉貞為軍使。開元六年春,張嘉貞再次入朝。不久有人告發他在軍中奢侈僭越,以及貪贓受賄。禦史大夫王晙因而上奏彈劾他,然而查無實據。唐玄宗給誣告的人加罪,但張嘉貞奏道:“從前天子聽政於上,欣賞盲人吟詩誦賦,聽取百官諫言和庶民議論,然後天子親自斟酌決定。今天如果對這輩人治罪,將會杜塞言路,那麽天下的事情就無從上達。還希望陛下特免此罪,以增廣進言之道。”唐玄宗聽從了,減免了那人的死罪。從那以後唐玄宗就覺得張嘉貞十分忠誠。張嘉貞又曾上奏說:“今天臣正當壯年,是為朝廷效命之秋。再過三五年,臣即將衰老無能。還希望陛下早垂重任,臣死也不懼。”唐玄宗覺得他明辯是非,因此更加器重。開元八年春,宋璟和蘇頲被罷免參知政事,唐玄宗提拔張嘉貞為中書侍郎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幾個月後,又加他銀青光祿大夫,升遷中書令。張嘉貞辦事果斷敏捷,陳奏時善於表達。然而他生性強硬急躁,剛愎自用,頗為時論所譏諷。當時中書舍人苗延嗣、呂太一、考功員外郎員嘉靜、殿中侍禦史崔訓,都是張嘉貞引薦的人,位列顯要,常在張嘉貞門下共議朝政,所以當時人們有這樣的說法:“令公四俊,苗、呂、崔、員。”
開元十年,唐玄宗臨幸東都。洛陽有個叫王鈞的主簿為張嘉貞修建宅第,並想以此求得禦史。結果這一送賄的事情敗露。唐玄宗特令在朝堂集中群臣將他處決殺死。張嘉貞也催促盡快行刑,以此滅口,並歸罪於禦史大夫韋抗和中丞韋虛心,將他們都貶黜了。那年冬季,秘書監薑皎犯罪,張嘉貞又附會王守一,上奏請求對他施以杖刑。薑皎最終死在被流放的路上。不久廣州都督裴伷先下獄,唐玄宗召來侍臣,問他們裴伷先該當何罪,張嘉貞又請求施用杖刑。兵部尚書張說反對,覺得‘士可殺,不可辱。’唐玄宗聽從了他,隻是將裴伷先流放而已(這事前已細說)。張嘉貞很不高興,退下後跟張說說:“何必小題大作?”張說說:“宰相這位置,機會來了就當,豈能長期占據?如果大臣都可以隨便杖責,隻怕我們不久也會如此。我這話並非隻為裴伷先,是為了天下士大夫。”當初,張嘉貞任兵部員外郎,而張說已是兵部侍郎。到這時,張說位置反而在張嘉貞之下;張嘉貞也無所推讓。張說心中頗為不平,所以故意用這話激怒張嘉貞,因此兩人不和。唐玄宗又任命張嘉貞弟弟張嘉祐為金吾將軍,兄弟並居將相之位,當時人們都很害怕他倆。開元十一年,唐玄宗臨幸太原的行宮,在那裏發現張嘉祐貪贓的醜事。張說勸張嘉貞穿者素服在宮外待罪,不要入宮拜謁。唐玄宗將他貶為幽州刺史,讓張說代替他為中書令。張嘉貞因此很恨張說,跟人說:“中書令幸好還有兩人,他何必如此相逼!”翌年,他再次回朝任戶部尚書兼益州長史,掌管都督事務。唐玄宗下敕令讓張嘉貞到中書省與宰相們會宴。在宴會上張嘉貞因為痛恨張說排擠自己,居然捋起袖子對他破口大罵。源乾曜和王晙一道勸解了他們。
翌年,張嘉貞因為和王守一交往過密,被貶為台州刺史。不久他又取代盧從願任工部尚書、定州刺史,負責北平軍事,經累封成為河東侯。臨行前,唐玄宗親自賦詩,還下詔讓朝廷百官到上東門外為他餞行。到了台州後,他在恒嶽廟裏樹立頌文,張嘉貞親自書寫,並銘刻在石碑上。石碑用白石做成,素質黑文,非常奇麗。先前,遠近都有很多人前來恒嶽祠祝禱,因此往往有數百萬錢的收入。張嘉貞自以為是因為石碑頌文的緣故,因此收取了其中的數萬。這年即開元十七年,張嘉貞因病請求回東都就醫,唐玄宗下製同意。到了東都,他眼睛看不見了。唐玄宗下令讓太醫內直郎田休裕和郎將呂弘泰乘坐加快驛站馬車到那裏為他治療。不久他就病故了,終年六十四歲。唐玄宗追贈他為益州大都督,諡號恭肅。
張嘉貞雖久居顯要,然而不置田園。當到定州時,有些親人勸他安置些田產,張嘉貞說:“我曆任高官,曾當過國相,沒死之前,哪裏用得著擔心饑餒?如果因此遭到譴責,即使富有許多田莊,又有什麽用處?近來見到不少朝士廣占良田,等到自己死後,都成為無賴子弟用作酒色的資本,真沒什麽意思。”聽到這話的人無不歎服。當初,張嘉貞為相時,曾推薦萬年縣主簿韓朝宗,提拔他為監察禦史。當張嘉貞死後十多年,韓朝宗成為京兆尹,因而上奏說:“自從陛下登基以來,所用的宰相,都進退以禮,善始善終,自己雖然故世,子孫也都在朝廷。唯有張嘉貞晚年得子,如今尚未入仕。”唐玄宗也感到惘然若有所失,馬上令人召他前來,賜名張延賞,特拜他為左內率府兵曹參軍。到唐德宗時,他位至宰輔,這是後話。
要想知道唐玄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