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八:中睿相繼之十三:李重茂讓位唐睿宗與李隆基成為皇太子

(2017-10-26 10:04:28) 下一個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庚子)下午,相王李旦的兒子臨淄王李隆基率領羽林萬騎發動宮廷政變,殺了韋後和她的黨羽。


次日即六月二十一(辛醜),李旦帶著少帝李重茂登上安福門城樓慰諭百姓,說:“逆賊魁首已經伏誅,其餘黨羽將全不追究。”於是宣布大赦天下,將平時大赦時不赦免的囚徒也都赦免了。他還給朝廷內外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賜爵一級,四品以下加一階,三等以上皇親加兩階,四等以下以及諸宗室賜勳三轉,並免除天下百姓今年的一半田租。


朝廷接著任命臨淄王李隆基為平王,兼知朝廷內外的閑置兵馬,並負責左右廂的羽林萬騎;封薛崇暕為立節王;任命鍾紹京守中書侍郎;劉幽求守中書舍人,一道參知政務,並實封食邑(《舊唐書》說李隆基和鍾紹京的任命是在兩天後即癸卯)。相王還任命麻嗣宗代行右金吾衛中郎將,其餘功臣也得到不同的封賞。武氏的宗室親屬,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流放,剪除殆盡。侍中紀處訥逃到華州,吏部尚書兼同平章事張嘉福逃到懷州,但很快都被捉捕後處斬。


六月二十二(壬寅),劉幽求在太極殿時,有宮女和宦官請求他下製書立太後。劉幽求說:“國家正有大難,人心尚未安寧,山陵也還沒修建完畢,哪能匆忙就立太後!”平王李隆基說:“這話千萬不要輕易出口。”


同時,相王李旦派十道使者帶著蓋有禦璽的詔書到各地宣慰安撫,並前往均州宣慰譙王李重福。他還將竇從一貶為濠州司馬,同時取消各公主府第的屬官。


六月二十三(癸卯),太平公主傳達少帝李重茂的詔命,請求讓位給相王。王公百僚也都上表,認為國家多難,應立年長的君主,而相王是眾望所歸,所以請求他即尊位。但相王堅決推辭。


朝廷接著任命平王李隆基為殿中監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同時(《舊唐書》作前一天即壬寅)任命左千牛中郎將宋王李成器為左衛大將軍,司農少卿同正員衡陽王李成義為右衛大將軍,太府少卿同正員巴陵王李隆範為左羽林大將軍,太仆少卿同正員彭城王李隆業為右羽林大將軍,光祿少卿嗣道王李微檢校(代理)右金吾衛大將軍。李微是李元慶的孫子,其他諸王則都是李旦的兒子。朝廷還任命黃門侍郎李日知和中書侍郎鍾紹京一道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任命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訓為右千牛衛將軍。李隆基有兩個家奴,王毛仲和李守德,都勇猛無比,還善於騎射,經常侍衛在他身邊。李隆基舉事時,王毛仲藏匿起來沒有跟從他,事情安定幾天後才回來。李隆基沒有怪罪他,反而超次拜他為將軍。王毛仲本是高麗人。朝廷接著將汴王李邕貶為沁州刺史;左散騎常侍駙馬都尉楊慎交貶為巴州刺史;中書令蕭至忠貶為許州刺史;兵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嗣立貶為宋州刺史;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趙彥昭貶為絳州刺史,崔湜貶為華州刺史(以《新唐書》為準。《舊唐書》說蕭、韋、趙的位置是為他們特設的。通鑒說趙彥昭被貶為華州刺史,為誤)。


同一天,太白(金星)出現在白天。


 


劉幽求跟宋王李成器和平王李隆基說:“相王從前就曾登基過,又是眾望所歸。如今人心尚未安定,家國的大事,相王豈能還為了守衛小節,不及早即位好安定天下!”李隆基說:“相王生性恬淡,不把世上的事放在心上。即使有了天下,他也讓給他人。何況少帝是他親兄的兒子,他怎肯取而代之!”劉幽求說:“民心不可違背。相王即使想高居世外,獨善其身,難道就不顧社稷了嗎!”李成器和李隆基因此入見相王,極力勸他以社稷為重,相王這才答應。


六月二十四(甲辰),少帝在太極殿東邊西向而坐,相王站立在唐中宗的梓宮旁邊。太平公主問道:“皇帝想把這位子讓給他叔父,行嗎!”劉幽求跪著進言道:“國家多難,皇帝仁孝,追蹤堯舜,誠合至公。相王取代皇帝,任重道遠,更顯得他異常慈愛。”於是朝廷幫少帝起草製令,傳位給相王。當時少帝還坐在禦座上,太平公主進言道:“天下的民心已歸相王,這並非小孩的座位!”說著就提著他下了禦座。李旦於是即位成為曆史上的唐睿宗。


少帝的詔書這麽說:“自古帝王,必有符命,兄弟相及,符合禮儀。朕孤苦藐小,遭遇家國的艱難,看到自己見識朦朧,不知該如何治理國家。茫茫四海,哪裏將是歸屬?累代聖人建立的宏偉基業,猶如墜落到地上。王室多難,應當擁立年長的君主。朕思量要與諸位公卿,推崇英明的聖賢。叔父相王是高宗的兒子,以前就將天下讓給先帝。他孝敬友愛,寬仁簡樸,取信於黎民百姓。神龍初年,朝廷就有過明確的詔命,要立他為皇太弟,作為儲君。因為他懇切推辭,所以沒有冊封,導致東宮位置空虛了多年。先帝在清晨駕崩,禍變發生得十分倉卒,後宮稱製,決定立年幼的朕為君。然而朕帶著一直就有的情懷,願意敬遵天命;對上申展天聖的旨意,對下滿足蒼生的心願。俯首考查圖緯的緘言,抬頭企盼祖宗的英烈,現在即選擇今日,請叔父相王即皇帝位,朕退回原來的封邑,回歸從前的官邸。所有公卿百官,請敬稟朕的言辭,讚美我天人的美好時期,光揚我大唐的宏偉事業。現布告遠近,讓天下人全都知曉。”


相王上表推讓說:“臣因為宗廟社稷的事情至關重大,家國朝廷的感情至為深切,所以舉兵誅鋤巨逆,奉戴年幼的嗣主。今天接承陛下的製旨,推讓皇位給臣。臣虛幻淺薄,著實不敢敬受,而且因為震驚而不斷徘徊,感動得咽哽而無言以對!”


少帝下製答複道:“皇極大寶,天下至公;王者臨之,蓋非獲已。相王是先聖以前意中的儲君,也是蒼生共同的推仰。相王的龍光照耀紫宸,相王的尊貴眾望所歸。還請遵照前旨,千萬不要繼續推讓。”於是少帝李重茂遜位,搬到別宮居住。當天,安國相王李旦在承天門樓即皇帝位,宣布大赦,平常大赦不能赦免的也全都赦免,長期或永久流放的以及尚未到達流放地的犯人也都放了回來。唐睿宗還給朝廷內外四品以上官員加一階,相王府官屬則加兩階。功臣王承曄以下千餘人也都得到不同的賜爵和官秩;同時重封少帝為溫王。當天,天上出現祥雲。


六月二十五(乙巳),唐睿宗任命中書舍人劉幽求為尚書左丞,封徐國公,實封食邑五百戶,照樣參知政事。朝廷還將近來從民間取來的宮女放回家。


唐睿宗最初任命鍾紹京為中書令。鍾紹京年輕時任司農錄事,這時參知朝政後,便縱情隨意賞罰,以致大家都討厭他。太常少卿薛稷勸他上表禮讓,鍾紹京聽從了他的建議。薛稷入宮向唐睿宗進言說:“鍾紹京雖有功勞,但曆來缺乏才幹和德行,又是低級胥徒衙役出身,一旦讓他越秩位居元宰,恐怕失去聖朝讓民眾瞻仰的美名。”唐睿宗覺得有理。六月二十六(丙午,《舊唐書》作前一日即乙巳),朝廷改任鍾紹京為戶部尚書,罷中書令,但還封他為越國公,封邑五百戶;不久又派他出任蜀州刺史。


唐睿宗準備立太子,但因為宋王李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立有大功,所以猶疑不決。李成器自己推辭說:“國家安定則應該優先考慮嫡長,國家危難則應該優先考慮有功。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將讓天下人失望。臣至死不敢位居平王之上。”他流著眼淚連續一再請求了好幾天。多數大臣也都說平王的功勞極大,應當立為太子。劉幽求說:“臣聽說驅除天下禍難的人,應當享受天下的福祉。平王拯救了社稷的危亡和君親的禍難,論功勞莫大於此,論仁德莫賢於他。陛下立平王是無可置疑的。”唐睿宗聽從了他的建議。六月二十七(丁未),唐睿宗立平王李隆基為太子。李隆基再次上表要讓給李成器,但唐睿宗沒有答應。


同一天(《舊唐書》作七月初七丙辰),朝廷恢複則天大聖皇後的舊號為天後。並追諡雍王李賢為章懷太子。


六月二十八(戊申),唐睿宗任命宋王李成器為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太子太師;並將溫王李重茂安置在內宅。唐睿宗還任命太常少卿薛稷為黃門侍郎,參知政務(《舊唐書》說這項任命是兩天前即丙午)。薛稷工於書法,曾在李旦的藩王府邸任職,他兒子薛伯陽又娶了唐睿宗的女兒仙源公主,所以唐睿宗任他為相。


同時,朝廷追削武三思和武崇訓的爵位和諡號,派人掘墓破棺,暴屍室外,夷平他們的墳墓。


同一天(《舊唐書》作前一天即丁未)朝廷任命許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任命宋州刺史韋嗣立和許州刺史蕭至忠為中書令;任命絳州刺史趙彥昭為中書侍郎;任命華州刺史崔湜為吏部侍郎,全都兼同平章事,不再擔任刺史。蕭、韋、趙、崔四人從被貶到複位先後隻相隔五天不到。


越州長史宋之問和饒州刺史冉祖雍被指控諂媚投靠韋氏和武氏,都被流放嶺南。


六月二十九(己酉,《舊唐書》說分封皇子為前一天即戊申;《新唐書》則說在七月初一庚戌),唐睿宗封皇子衡陽王李成義為申王,巴陵王李隆範為岐王,鼓城王李隆業為薛王;並加封鎮國太平公主五百戶,連同先前的食邑滿一萬戶。


太平公主沉著聰敏,很有權略。武後覺得她很像自己,所以在眾多子女中獨獨偏愛她,經常讓她參預自己的密謀。然而太平公主仍然畏懼武後的威嚴,所以不敢招攬權勢。當五大臣殺了張易之時,太平公主出了力。唐中宗當政時,韋後和安樂公主都很怕她。太平公主又和李隆基一道誅殺韋氏。她因為屢立大功,所以益顯尊重。唐睿宗經常和她商議大政。每次入宮奏事時,他倆總是談著談著時間就過去了。有時她沒來朝謁,唐睿宗總要讓宰相到她府上谘詢。每次宰相奏事時,唐睿宗總要問:“曾和太平公主商議過嗎?”又問:“曾和三郎商議過嗎?”然後才會準奏。三郎就是太子。太平公主想要的,唐睿宗無不聽從。自宰相以下,是進是退就取決於她的一句話,其他經她舉薦馬上就位居清顯的大臣不可勝數。因此太平公主權傾人主,趨炎附勢的人們爭著叩拜她的府邸,因此她門庭若市。他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暕全都封王,京畿近甸到處都是他們的田園。他們還到處收購和營造各種器玩,足跡遠至嶺南和西蜀。從全國各地送奇珍異寶到他們家的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他們居住的地方和得到的供養,可以和皇宮掖廷相比。


朝廷追贈因直諫被殺害的郎岌和燕欽融為諫議大夫。


秋七月初一(庚戌),朝廷追贈在嶺南發配地被武三思黨羽周仁軌殺害的韋月將為宣州刺史。


七月初四(癸醜),唐睿宗任命兵部侍郎崔日用為黃門侍郎,參知政務;同時(《舊唐書》作七月初七丙辰)追複已故太子李重俊的位號;並為敬暉、桓彥範、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所謂複唐五大臣,以及成王李千裏和李多祚等人平反昭雪,追複他們的官爵。


七月初八(丁巳),朝廷恢複河南、洛陽、華州的舊名。同時,唐睿宗任命洛州長史宋璟檢校(代理)吏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岑羲罷相,改任右散騎常侍兼刑部尚書。宋璟與姚元之協心改革唐中宗的弊政,舉薦忠良,斥退不肖,賞罰盡量公允,拒絕請托走門路,因此綱舉目張。當時人們欣然覺得貞觀和永徽年間的良好風氣又回來了。


七月十三(壬戌),吏部侍郎崔湜罷相,改任尚書左丞(《舊唐書》作次日即癸亥,為尚書右丞);唐睿宗將張錫貶為絳州刺史,又將蕭至忠貶為晉州刺史,韋嗣立貶為許州刺史,趙彥昭貶為宋州刺史。同時,他讓兵部尚書姚元之兼任太子右庶子,吏部尚書宋璟兼任太子左庶子。


七月十五(甲子),朝廷派右仆射許國公蘇瑰、兵部尚書姚元之、吏部尚書宋璟、右常侍判刑部尚書岑羲一道擔任大使負責唐中宗的定陵興建。


七月十七(丙寅),唐睿宗又任命姚元之兼中書令;任命蘇瑰為尚書左仆射(《舊唐書》作丁卯);並將前兵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趙國公李嶠貶為懷州刺史,同時罷免他司田參軍的職位(《舊唐書》作七月十九戊辰)。


七月十八(丁卯),太子少師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宋國公唐休璟退休致仕;右武衛大將軍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張仁願罷相,改任左衛大將軍。


同時,黃門侍郎兼參知政務崔日用與中書侍郎參知政務薛稷在唐睿宗麵前爭論。薛稷說:“崔日用為人傾巧不正,曆來投靠武三思,並非忠臣。他還出賣朋友,邀功取寵,並非義士。”崔日用說:“臣以往雖有過錯,如今卻立有大功。薛稷在外仗著國戚的身份,在內依附張易之和宗楚客。這不是傾巧不正,又是什麽!”唐睿宗因此將他倆都罷免了相位。七月十九(戊辰),他將崔日用貶為雍州長史,薛稷貶為左散騎常侍(但都還是京官)。


七月二十(己巳),朝廷正式冊封平王為皇太子,改元為景雲元年,大赦天下,凡是尚未被處罰的韋氏餘黨也全都赦免了。朝廷內外九品以上官員以及父後(即官位低於父親的嫡長子)各加勳一轉。唐睿宗還下製,自今以後,凡是授予左右仆射、侍中、中書令、六尚書以上的官員,允許他們辭讓,其餘的則不許辭讓。


七月二十六(乙亥),朝廷廢除了武氏的崇恩廟,取消了昊陵和順陵的“陵”稱,並追廢韋後為庶人,安樂公主為悖逆庶人。朝廷還宣布自神龍以來(705)因為直諫枉遭殺害的人都將得到式墓(車至墓前,人立車中,俯身按著車軾,以表敬意)的禮遇;並讓自天授(690)以來改為“武”字的全國州縣恢複舊名。


七月二十八(丁醜),朝廷將太史監改為太史局,隸屬秘書省。


韋後臨朝聽政時,吏部侍郎鄭愔被貶為江州司馬。他暗中經過均州,和刺史譙王李重福以及洛陽人張靈均陰謀舉兵誅殺韋氏,但尚未發動韋氏就敗了。李重福被改任集州刺史,但尚未赴任。張靈均勸李重福道:“大王身為嫡長子,應當成為天子。相王雖然有功,但不應當繼承大統。東都士大夫和平民,都希望大王前來。大王如果秘密潛入洛陽,發動左右屯營的士兵,襲殺留守,然後占據東都,那就如同天兵從天而降。大王接著可以西取陝州,東取河南河北,天下可以揮手可定。”李重福聽從了他的建議。


張靈均於是秘密與鄭愔勾結,聚集了數十個黨徒。當時鄭愔從秘書少監被貶為沅州刺史,但故意滯留在洛陽等待李重福,並幫他起草製令,要立李重福為帝,改元為中元克複;還準備尊唐睿宗為皇季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弟,鄭愔為左丞相兼參知朝廷內外文部尚書,並負責吏部事務。李重福和張靈均假裝乘坐驛馬前往東都,鄭愔事先安排駙馬都尉裴善思的府第,供李重福居住。洛陽縣官多少聽說了點他們的陰謀。


要想知道李重福的陰謀成功與否,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