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七:武瞾革命之十五:孫萬榮兵敗身死與武則天召回廬陵王

(2017-10-03 09:43:30) 下一個


皇後神功元年即公元697年六月初三(丁卯),武則天曾寵信的權臣李昭德和酷吏司仆少卿來俊臣同時被處斬棄市。


六月十五(己卯),武則天任命尚方少監宗楚客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再說,武懿宗率軍來到趙州。聽說契丹大將駱務整帶著數千騎兵即將抵達冀州,武懿宗非常恐懼,想往南逃遁。有人勸他說:“契丹胡虜沒有輜重,靠搶掠供應軍需。我們如果按兵堅守,他們勢必離散,到那時我們再奮而出擊,可以建立大功。”武懿宗不聽,反而退據相州,丟棄了很多軍資器械。契丹人接著屠殺了趙州軍民。


六月三十(甲午),孫萬榮被家奴所殺。孫萬榮打敗王孝傑時,在柳城西北四百裏的地方依據險要,修築城池,把他們的老弱婦女和繳獲的器仗資財留在那裏,讓妹夫乙冤羽守衛,然後自己帶著精兵入寇幽州。他擔心突厥的阿史那默啜會襲擊他的背後,便派五個人到黑沙,跟阿史那默啜說:“我剛打敗王孝傑的百萬大軍,唐人已嚇破了膽。現在我請求和可汗一道,乘勝共同奪取幽州。”其中三人先到,阿史那默啜很高興,賜給他們緋袍。其他二人後到,阿史那默啜氣他們拖延稽緩,準備殺了他們。這二人說:“請允許我們說句話後再死。”阿史那默啜問為什麽,他二人於是將契丹擔心突厥偷襲的實情告訴了可汗。阿史那默啜於是殺了前三人,把緋袍轉賜給後二人,讓他們擔任鄉導,發兵進攻契丹的新城,殺了被契丹人俘虜的唐涼州都督許欽明,用他的血祭祀昊天。他包圍新城三天後就占領了它,俘虜了那裏的全部人馬和資產後凱旋而歸。突厥人還讓乙冤羽飛馬回去報告孫萬榮。


當時孫萬榮正和唐兵相持不下。軍中得知新城失陷的消息後,大為驚懼。奚人因此背叛了孫萬榮。接著神兵道總管楊玄基在前頭攻擊契丹,奚族兵馬在後麵夾擊,還俘獲了契丹大將何阿小。孫萬榮軍隊因此全麵潰敗,他自己隻帶著幾千輕騎往東逃走。前軍總管張九節派兵在半路上截擊,孫萬榮處境非常窘迫,隻好和他的家奴逃到潞水東麵,在林下休息。他歎息道:“今天想歸降大唐,但罪行太大。歸降突厥也是死,歸降新羅也是死。真是走投無路了!”他家奴因此砍下他的腦袋投降。唐軍將他的首級懸掛在四方館門。契丹的殘餘部眾以及奚族人全都投降了突厥。


六月二十四(戊子),武則天任命特進武承嗣和春官尚書武三思一道兼任同鳳閣鸞台三品。


六月二十七(辛卯,孫萬榮雖然死於六月三十,但契丹的潰敗卻在此之前),武則天下製,因為契丹剛被平定,所以命令河內王武懿宗和婁師德以及魏州刺史狄仁傑分道前往安撫河北。武懿宗每到一處無不肆行他的殘酷。被契丹協迫不得不跟從他們的人,回來後都被武懿宗當作反賊,被活活剖腹取膽。先前,何阿小嗜血如命,到處殺人,因此河北人見人就說:“就這兩何(河),殺人最多。”


秋七月初三(丁酉),昆明內附,朝廷在那裏設置竇州。同一天,武則天罷免了武承嗣和武三思參知政事的相位。


七月二十四(庚午),武攸宜自幽州凱旋而歸。武懿宗上奏要求將跟從契丹人的河北百姓全部滅族。左拾遺王求禮當庭反對道:“這些百姓曆來沒有武力防備,自然無法戰勝賊寇。他們臨時跟從他們隻是為了保命而已,豈有叛國的打算!武懿宗坐擁強兵數十萬,望風退走,導致賊眾滋生蔓延;現在又想把罪責歸咎於鄉野被他連累的百姓,真算是為臣不忠。臣請先斬了武懿宗,向河北百姓謝罪!”武懿宗無言以對。司刑卿杜景儉也上奏說:“這些都是脅從的民眾,請陛下全數原宥他們。”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


八月二十二(丙戌),納言姚璹因事被貶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朝廷同時任命太子宮尹豆盧欽望為文昌右相兼鳳閣鸞台三品。


九月初九(壬寅,通鑒作壬辰為誤),因為契丹的造反被平定,武則天在通天宮舉行盛大祭祀活動,大赦天下,改元為神功,並讓百姓大酺(歡宴)七日。


九月十七(庚戌),武則天任命婁師德守納言。


九月二十一(甲寅),武則天跟侍臣說:“前一段周興和來俊臣審理案件時,牽連了很多朝臣,說他們謀反。國家有正常的法典,朕怎敢違法而隨便寬恕!其中的確有懷疑是否屬實,朕也曾讓近臣到獄中了解,得到他們親手書寫的狀紙,全都自己承認服罪,朕因此也不再懷疑。自從周興和來俊臣死後,就不再聽說有人謀反了。然而以前被處死的人裏就沒有冤枉的嗎?”夏官侍郎姚元崇答道:“自從垂拱以來因為謀反罪被處死的,都是因為周興等人羅織罪名,當作自己的功勞。陛下派近臣去了解,近臣也害怕無法自保,怎敢懷疑和動搖他們的結論!被告的人想要翻覆,但都害怕遭到更慘的毒害,所以還不如盡早死去。幸賴上天啟動聖心,周興等人伏誅。臣敢以一家百口為陛下擔保,自今以後朝廷內外大臣不再有人謀反。如果真有些小的謀反事實,臣甘願接受知而不告的罪名。”武則天高興地說:“當時的宰相都順著他們構成冤案,陷朕於濫用刑罰的君主。聽了愛卿說的,深合朕的心意。”於是賜給姚元崇一千緡(相當於貫)錢。


當時很多人為魏元忠喊冤,武則天因此重新召他回來擔任肅政中丞。魏元忠先後被判處斬首棄市或流放遠方四次。他曾為武則天侍宴,武則天問他道:“愛卿以往多次遭到誹謗,到底什麽原因?”魏元忠答道:“臣好比一隻鹿罷了。羅織罪名的那幫黨徒想得到臣的肉煮湯喝,臣哪裏逃避得了!”


十月初一(甲子),朝廷讓徇忠和立節二縣免除一年租稅。


閏十月二十一(甲寅,《舊唐書》作冬十月,疑有誤),武則天任命幽州都督狄仁傑為鸞台侍郎,司刑卿杜景儉為鳳閣侍郎,一道兼任同平章事。


狄仁傑上疏認為:“上天生下四夷,把他們都安置在先王的封地之外。所以東有滄海,西有流沙,北有大漠,南有五嶺,這正是上天用來限製夷狄入侵,和用來隔絕中外的天險。自從有史籍記載以來,夏商周三代的王化和聲教都無法達到的地方,如今國家全都兼有了。古代詩人誇耀對太原(山西以北)的征討,對江漢(長江漢水一帶)的教化,可見這些地方當時是三代的邊遠地區,而如今都是國家的內地。如果朝廷繼續在境外用兵,在絕域邀功,竭盡府庫的儲藏去爭奪不毛之地,那麽即使得到他們的民眾也不會增加稅賦,得到他們的領土也無法用於耕織。這是隻貪求把文明帶到遠夷的名聲,而不務鞏固根本和安定百姓的實業,也是秦始皇和漢武帝推行的政策,並非五帝和三王的事業。秦始皇窮兵黷武,隻求拓廣地盤,結果造成死者如麻,最終導致天下潰叛。漢武帝屢次征伐四夷,造成百姓窮困,盜賊蜂起。但他晚年時開始悔悟,因此息兵罷役,所以最終能得到上天的保佑。近來國家幾乎年年出兵,費用浩大,往西派兵去衛戍四鎮,往東征軍去衛戍安東,調發的兵役日益增加,給百姓造成極大的負擔和弊病。如今關東地區發生饑饉,蜀、漢地區很多人逃亡,江、淮以南,則不斷征兵,結果民眾失業,相率為盜。根本一旦動搖,將會憂患不淺。之所以會造成目前這一現象,都是因為要爭奪那些蠻夷的不毛之地,違背了像養育子女般愛護蒼生的正道。從前漢元帝采納賈捐之的謀略,撤除了朱崖郡。漢宣帝也采用魏相的政策,放棄了車師的屯田。難道他們不羨慕和崇尚虛名嗎?這麽做隻是為了節省勞力罷了。就近而言,貞觀中年朝廷平定九姓部落,立李思摩為可汗。讓他統領突厥各部的原因,正是因為采用了這樣的政策:夷狄反叛則討伐,歸降則安撫,遵循了推翻敗亡,鞏固存在的大道理,節省了征兵衛戍邊遠和勞役百姓的辛苦。這就是近代的對外政策,經營邊疆的往事。臣私下認為應當立阿史那斛瑟羅為可汗,將衛戍四鎮的重任委托給他;同時恢複高麗高氏的絕國,讓他們守衛安東。這樣就可以節省經營遠方的軍費,集中精銳兵馬在塞上。隻要排除夷狄侵侮邊境的憂患就行了,何必一定要搗毀他們的窟穴,與螻蟻小國計較長短!陛下隻要下敕令給邊境將士,讓他們嚴謹守備,遠出偵候,積聚資糧,等待狄戎自己過來,然後才嚴加打擊。以逸待勞則戰士氣力倍增,以主禦客則我軍得到優勢,堅壁清野則敵寇一無所得。這樣一來,自然突厥和契丹二賊,深入國境就會有顛覆滅亡的擔憂,淺入邊界則得不到寇掠的好處。如此數年,到時不用派兵出擊,這二虜就將自然臣服。”他的建議雖然沒被采用,但有見識的人們都讚成他的主張。


鳳閣舍人李嶠負責天官府選拔官員的事務,於是開始設置好幾千員外官員。


先前,曆法官員要把這月當作正月,把臘月當作閏月。武則天想讓正月甲子朔為冬至,因此下製認為:“上月晦日(即最後一天)仍然見到月亮,有違天道。可以將本月作為閏月,來月作為正月。”


聖曆元年正月(唐曆十一月)初一(甲子),冬至,武則天到通天宮祭祀,大赦天下,改元為聖曆,讓百姓大酺歡宴九日。兩天後,武則天罷免了夏官侍郎宗楚客參知政事的相位。正月二十四(丁亥),李道廣也被罷相。


公元698年春二月初四(乙未),文昌右相兼同鳳閣鸞台三品豆盧欽望被罷相,去出任太子賓客。


武承嗣和武三思都在經營想成為太子,指使人多次去勸說武則天道:“自古以來,天子從未將異姓當作皇嗣子的。”武則天猶豫未決。狄仁傑私下總是從容地跟武則天說:“文皇帝(指唐太宗)經曆風雨,親冒矢石,平定了天下,傳位給子孫。大帝(指唐高宗)將兩個兒子托付給陛下。陛下如今卻想將皇位轉給其他家族,不是違背了天意嗎!況且姑侄和母子相比誰更親?陛下立兒子為嗣,那麽千秋萬代之後,陛下仍然會在宗廟配享,代代無窮相傳。如果立侄兒為嗣,臣還從未聽說過侄兒成為天子後,會把姑媽放在太廟裏祭祀的事。”武則天說:“這是朕的家事,你就不要管了。”狄仁傑說:“帝王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誰不是陛下的臣子和婢妾,什麽事情不算是陛下的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形同一體。何況臣位居宰相,怎能不管!”他又勸武則天召還廬陵王李哲(即李顯)。王方慶和王及善也這樣相勸。武則天開始稍稍醒悟。一天,她又跟狄仁傑說:“朕夢見一隻大鸚鵡,兩支翅膀都折斷了。這有什麽意味嗎?”狄仁傑答道:“武是陛下的姓,兩個翅膀意味著陛下的兩個兒子。陛下起用兩個兒子,那麽兩個翅膀就振動起來了。”武則天於是打消了立武承嗣或武三思的主意。


孫萬榮包圍幽州時,曾傳送檄文給朝廷說:“為何不歸還我們的廬陵王?”吉頊與張易之和張昌宗都擔任控鶴監供奉,張易之兄弟和吉頊關係親密。吉頊私下勸他二人道:“你們兄弟如此尊貴得寵,但卻並非靠德興和事業取得這地位的,天下人對你們橫眉切齒的很多。不為國家建立大功,靠什麽自我保全?我私下真為你們擔憂!”他二人怕了,流著淚向吉頊請教對策。吉頊說:“天下士大夫和民眾都還沒忘記唐朝的恩德,也都懷念廬陵王。主上年歲已高,大業必須有所托付。武氏諸王並不讓主上滿意。你們為何不私下勸諫主上立廬陵王為嗣子,好滿足天下蒼生的願望!如此一來,你們不但可以免禍,還能長保富貴。”張易之兄弟都覺得有道理,便趁機屢次向武則天進言。武則天知道這都是吉頊的主意,便召見詢問了他。吉頊於是再次為武則天具體陳述利害關係,武則天因此下定了決心。


三月初九(己巳),武則天借口廬陵王有病,派職方員外郎瑕丘人徐彥伯去召廬陵王及其妃子和諸子前來武則天在的地方治病。三月二十八(戊子),廬陵王從房州來到神都洛陽。


夏四月初一(庚寅),武則天到太廟祭祀,並特赦神都以及河北地區。四月十二(辛醜),她任命婁師德為隴右諸軍大使,並檢校(代理)河西營田事務。


五月十一(庚午),朝廷禁止天下屠殺牲口。同時,突厥的阿史那默啜上言,請求通過女兒和朝廷和親。


六月初六(甲午,《舊唐書》作秋七月),武則天命令淮陽王武延秀親自到突厥去迎娶阿史那默啜的女兒為妃。她還任命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攝理春官尚書,右武衛郎將楊齊莊攝理司賓卿,帶上巨億金銀布帛作為聘禮前往突厥。武延秀是武承嗣的兒子。


鳳閣舍人襄陽人張柬之諫道:“自古以來,從未有過中國的親王娶夷狄女子的事情。”他因此忤逆了武則天的旨意,被貶為合州刺史。


要想知道武延秀到底迎娶了突厥可汗的女兒與否,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