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冬十月,唐中宗李顯命令唐休璟留守京師長安。
十月十七(癸亥),唐中宗巡幸龍門香山寺,並於兩天後到新安狩獵,接著回東都。他還將弘文館改名為修文館。
十月二十五(辛未),他任命魏元忠為中書令,楊再思為侍中。
十一月初二(戊寅),群臣為唐中宗上皇帝尊號為應天皇帝,皇後為順天皇後。十一月初六(壬午),唐中宗和韋後到太廟拜謁和致謝,告訴祖宗接受徽號的意義,並賜給文武官員不同的階位和勳爵,賜百姓大酺三日,同時大赦天下。他還為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增加封邑,都滿一萬戶。
十一月十三(己醜),唐中宗登上洛城南樓,觀看潑寒胡戲(即乞寒胡戲,本出於西域康國,在十一月鼓舞乞寒,以交相潑水為樂)。清源尉呂元泰上疏認為:“為政適宜應時,寒冬自然來臨,何必要讓人裸體潑水,在街頭打鼓跳舞來所求寒冬!”疏奏上呈後,唐中宗沒有采納。
十一月二十五(辛醜),唐中宗任命兒子衛王李重俊為左衛大將軍,遙領揚州大都督;溫王李重茂為右衛大將軍,遙領並州大都督。
十一月二十六(壬寅),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駕崩,終年八十二歲。她的遺製說:“去掉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王、蕭二族(唐高宗的王皇後和蕭淑妃)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的親屬全部赦免。”武則天曾召文學人士周思茂、範履冰、衛敬業,讓他們撰寫《玄覽》以及《古今內範》各百卷,《青宮紀要》和《少陽政範》各三十卷,《維城典訓》、《鳳樓新誡》、《孝子列女傳》各二十卷,《內軌要略》和《樂書要錄》各十卷,《百僚新誡》和《兆人本業》各五卷,《臣範》兩卷,《垂拱格》四卷,並文集一百二十卷,收藏在宮廷秘閣。
舊唐書的史臣這樣評價武則天:“治亂,時也,存亡,勢也。使桀、紂在上,雖十堯不能治;使堯、舜在上,雖十桀不能亂;使懦夫女子乘時得勢,亦足坐製群生之命,肆行不義之威。觀夫武氏稱製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於朝危,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吾君之子。俄至無辜被陷,引頸就誅,天地為籠,去將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讒,古稱其毒;人彘之酷,世以為冤。武後奪嫡之謀也,振喉絕繈褓之兒,菹醢碎椒塗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婦之恒態也。然猶泛延讜議,時禮正人。初雖牝雞司晨,終能複子明辟,飛語辯元忠之罪,善言慰仁傑之心,尊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大意是,治亂和存亡靠的是時勢。如果掌權的是夏桀和殷紂那樣的昏君,即使有十個唐堯那樣的賢臣也不能為治。如果掌權的是唐堯和虞舜那樣的明主,即使有十個夏桀那樣的奸臣也不能亂政。即使懦夫或女子因為時勢得以掌權,也足以坐著決定群生的命運,肆行不義的淫威。看看武氏臨朝稱製的那些年,英才比比皆是,誰不為家破人亡而痛心疾首,不為朝廷危難而扼腕長歎?然而最終都無法報答先帝的恩典,保衛君主的子嗣。不久他們就被無辜陷害,引頸就戮。天地成為牢籠,哪裏可以安身?太悲慘了!當年鄭袖向楚懷王進的掩鼻讒言(見《戰國策-楚策四》),連古人都稱作毒辣。呂後用酷刑將戚夫人變成人彘的事,世人都覺得無比冤枉。武後實行她奪嗣的陰謀時,卡死糨褓中的嬰兒,害死內宮中的後妃,她著實慘無人道,也算是奸人和妒婦常做的事。然而她畢竟還能廣泛聽取忠讜的議論,禮遇正人君子。最初雖然是牝雞司晨,婦道幹政,但最終還能恢複太子,讓李氏複辟,並飛馬辯白魏元忠的冤屈,善言寬慰狄仁傑的心意,尊重憲法而抑製佞臣,聽從忠言而誅殺酷吏。還算不錯,還算不錯!
武則天死後,朝廷廢除了祭祀武氏祖先牌位的崇恩廟。
唐中宗在為武則天守喪諒陰期間,讓魏元忠攝理吏部三日。魏元忠曆來盛負忠誠正直的名望,朝廷內外都很依賴他。武三思忌憚他,便偽造太後的遺製,慰勞曉諭魏元忠,賜給他封邑一百戶。魏元忠捧著遺製,感動得老淚縱橫。見到的人們都說:“沒戲了!”意思是他靠不住了。
十二月二十二(丁卯),唐中宗開始在同明殿上朝接見群臣。
朝廷準備把太後和唐高宗合葬在乾陵。給事中嚴善思上疏認為:“乾陵的玄宮用石頭為門,用鐵水鑄封了門縫。現在要想開啟石門,必須經過鑽鑿才能辦到。供奉神明通常注重幽靜安玄,如果因此而驚師動眾,花費巨功,臣擔心會驚動和冒犯神靈。況且合葬並非古人的做法。漢朝時的許多皇陵,皇後大多並不合葬。魏、晉以來,才開始有合葬的事。還希望陛下在乾陵旁邊另外選擇一處吉地,作為太後的山陵。如果神靈有知,在陰間自然會相通會麵。如果神靈無知,合葬又有什麽裨益!”唐中宗不聽。
這年,戶部上奏,全國有六百一十五萬戶籍,三千七百一十四萬多人口。
神龍二年即公元706年春正月二十一(丙申),朝廷派人護送武則天的靈駕回西京長安。正月二十三(戊戌),唐中宗任命吏部尚書李嶠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任命中書侍郎於惟謙為同平章事。
閏正月初一(丙午),他下製說:“太平、長寧、安樂、宜城、新都、定安、金城七位公主一同封為開府,並為她們設置屬吏。”
武三思因為敬暉、桓彥範、袁恕己還在京師,十分忌憚,便於閏正月初十(乙卯),將他們支出朝廷,分別去擔任滑、洺、豫三州刺史。同時,唐中宗還賜給鄉僧萬回法雲公的法號。閏正月二十九(甲戌),朝廷封突騎施酋長烏質勒為懷德郡王。
二月二十二(乙未),朝廷任命刑部尚書韋巨源為同中書門下三品,還把他列入皇後的宗族。
二月二十三(丙申),朝廷給僧人慧範等九人加授五品官階,賜爵郡公或縣公;給道士史崇恩等人也加授五品官階,任命他們為國子祭酒或同正;還給葉靜能加授金紫光祿大夫。唐中宗賞賜他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經常到他為母親修建的聖善寺作善功。
同時,朝廷選用左、右台以及朝廷內外五品以上官員二十人,作為十道巡察使,派他們去各地考察官吏,安撫百姓,舉薦賢良,清斷刑獄。巡察使每二年替換一次,根據他們的政績決定官場的進退。易州刺史魏縣人薑師度、禮部員外郎馬懷素、殿中侍禦史臨漳人源乾曜、監察禦史靈昌人盧懷慎、衛尉少卿滏陽人李傑都在其中。
三月初一(甲辰),中書令韋安石罷相,改任戶部尚書;朝廷任命原戶部尚書蘇瑰為侍中兼西京留守。蘇瑰是蘇頲的父親。次日,東都到處都是黃色濃霧。同時唐休璟請求退休致仕,唐中宗於三月初五(戊申)批準他致仕。
當初,少府監丞弘農人宋之問和他弟弟兗州司倉宋之遜都因為投靠張易之而被貶斥到嶺南。他們後來逃歸東都,躲在友人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家裏。王同皎很嫉恨武三思和韋後的所作所為,每次和親友談到這事時,總是咬牙切齒。宋之遜在簾下聽到後,暗地裏派他兒子宋曇和外甥校書郎李悛去告訴武三思,想以此為自己贖罪。武三思便指使宋曇和李悛以及撫州司倉冉祖雍上書告發王同皎,說他與洛陽人張仲之、祖延慶、武當丞壽春人周憬等人暗中結交壯士,想謀殺武三思,然後趁機帶兵前往宮闕去廢黜皇後。唐中宗命令禦史大夫李承嘉和監察禦史姚紹之審理此案,又命令楊再思、李嶠、韋巨源參與審核。張仲之在審訊中指控武三思的罪狀,事情牽連到後宮的醜事。楊再思和韋巨源都假裝打瞌睡沒有聽到。李嶠和姚紹之令人將他反綁了送回監獄,張仲之還回過頭來,繼續指控不已。姚紹之令人狠打他,還折斷了他的手臂。張仲之大聲喊道:“我現在輸給你,但死後一定會到天上告你!”三月初七(庚戌),王同皎等人全被處斬,籍沒家室。周憬逃進一座比幹廟裏,大聲說:“比幹是古代的忠臣,知道我的這番心思!武三思和皇後淫亂,導致國家傾危。他們很快就會在都市被梟首示眾,隻可惜我不能親眼見到那一天罷了!”說完自剄而死。宋之問、宋之遜、宋曇、李悛、冉祖雍都被授為京官,還加朝散大夫。
侍禦史冉祖雍曆來和已經退休的老臣朱敬則不和,因此趁機誣陷說他和王同皎關係親善,於是將他支出京師去擔任廬州刺史。幾個月後,替代他的刺史上任,朱敬則回到鄉裏,沒從淮南帶回一件東西,除了所乘的一匹馬以外。他的幾個子侄也都步行跟他回鄉。
朱敬則字少連,是毫州永城人。他家世代以孝義著稱,自北周直到唐朝,得到三個朝代的旌表,門庭標榜六個帝王送的門匾,州裏人為此感到自豪。朱敬則風流倜儻,很重節義,早年就以辭學知名。他和三位堂兄同居,財產從不分算。他又與左史江融和左仆射魏元忠關係特別密切。鹹亨中年,唐高宗李治聽說他的名聲後召見了他,跟他交談後感到驚奇,準備加以敘用,但被中書舍人李敬玄誹謗,因此隻任命他為洹水尉。長壽中年(693),他經過累遷出任右補闕。朱敬則覺得武則天剛剛臨朝稱製時,天下人有不少流言異議,但到這時全國已經逐漸安寧,朝廷應當斷絕告密和羅織罪名的那幫黨徒,所以上疏說:
“臣聽說李斯在秦國任宰相時,推行申不害和商鞅的刑法,注重刑名學派,杜絕私門,張揚公室,舍棄沒必要的費用,取消不重要的官職,珍惜每時每刻,不浪費勞役,鼓勵農耕,抓緊戰備,因此導致國富民強,最終消滅了六國諸侯。這是拯救弊病的策略。所以有這樣的說法:‘刻薄可施於進趨,變詐可陳於攻戰。’兵馬猶如大火,不加以控製將導致自焚。況且刀箭已經銷毀,石城也已拆除,本來可以用寬鬆的法律取代苛刻,再用淳和加以潤色;以八風的音樂予以柔和,用三代的禮儀加以引導。然而秦朝卻不這麽做,反而更加荒淫暴虐,在暴政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最終土崩瓦解。這是不知道變更帶來的禍殃。
“陸賈和叔孫通侍奉漢王時,正當他被困在滎陽和成皋之間,糧食已經短缺,智者和勇士也都受困。因此他們不敢開創一門學說,不敢進獻一個奇謀,隻能推薦英豪和狡猾的將材,以及貪婪和殘暴的過客。但一旦海內平定,幹戈收斂,即使金鼓之聲尚未停歇,傷痍之痛依然感受,他二人卻顧眄自如,信心十足;於是向高皇帝(即漢高祖)陳述了《詩》《書》的重要,說明《禮》《樂》的至理,開創王道,謀圖帝業。高皇帝憤怒地說:‘我在馬上得到天下,要《詩》《書》幹嗎!’陸賈和叔孫通說:‘馬上得到天下,能在馬上治理天下嗎?’高皇帝默然,無言以對。於是陸賈著作《新語》,叔孫通製定禮儀,高皇帝這才知道天子的尊嚴。這就是知道變更帶來的好處。如果高皇帝排斥了他二人不用,置《詩》《書》而不顧,重新使用攻城略地的官吏,依賴能砍下首級的將材,導致眾將爭功,那麽張良早己知道會發生事變,因而拔劍擊柱,歎息說‘吾屬不得無謀。’那樣一來,漢朝將片刻難以支持,何況連綿了十二位帝王?那時他們將是亡秦的延續,怎能有二百年的江山?所以說:仁義是聖人的旅舍;禮經是先王的陳跡。祭祀完畢後,代替祭品的草編芻狗必須拋棄;淳酒已提煉出來後,糟粕也可以丟棄。仁義尚且可以暫時舍棄,更何況遠比仁義來得輕的事物?
“文明元年(686),天朝草創,萬物初生。當時三叔流言(指韓王和霍王以及魯王三位唐高宗的皇叔),四凶構難(指徐敬業、杜求仁、唐之奇、駱賓王四人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朝廷如果不派大兵,就無法應天順人;如果不用嚴刑,就不能摧奸息暴。所以陛下設置銅匭神器,首開告密的端倪,使曲直的影子必定呈現,讓包藏的禍心暴露無遺。於是神道助直,無罪不除;人心保能,無妖不戮。陛下用這一妙算,極盡造化的幽深;靠這一神謀,得到天人的秘術。所以能做到製定政策不用離開席位,了解民情也不用走出宮闈。蒼生晏然,天下易主。大哉偉哉,能不歌頌陛下的豐功偉績嗎!這跟製造攻城器械,鳴放戰鬥號角,大戰牧野(周武王滅殷的戰役),血變草木,頭折不周(共工與顓頊大戰,共工敗後怒觸不周山)那樣靠血淋淋戰爭得來的改朝換代,能同日而語嗎?然而急促的步伐不會有很好的足跡,短小的琴柱很少有優美的和聲。拯救落水的人時無法考慮動作的規範,救濟饑民時用不著鍾鳴鼎食。因此那時絕妙的政策,就是今天的芻狗(祭祀用草紮的狗),用完就應當扔了。還希望陛下借鑒秦漢的得失,考察時事的合宜,去掉可以遺棄的糟粕,摧毀臨時的蘧廬(驛站的房舍,不能久住),見機而行,何必要勞累終日?陛下真不需要藐視太平,徘徊在以前的道路上。還希望陛下更改法製,建立章程,下達恬靜愉快的言辭,廣播寬敞普遍的恩澤;除去花言巧語的伶牙俐齒,搓鈍奸險歹徒的畢露鋒芒;窒息羅織罪名的根源,橫掃結黨營私的劣跡;使天下蒼生坦然大悅,這難道不令人快樂嗎!”
武則天十分欣賞他的奏折。
長安三年(703),他經過累遷出任正諫大夫,不久又兼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當時禦史大夫魏元忠和鳳閣舍人張說被張易之兄弟誣陷,即將被處死,各個宰相都不敢仗義執言,隻有朱敬則上疏為他們申辯,使他們得免一死。長安四年,他因年老多病請求罷相,武則天答應了。他後來經過累轉任冬官侍郎,依舊兼修國史。張易之和張昌宗曾讓畫師畫武三思以及納言李嶠、鳳閣侍郎蘇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監王紹宗等十八人的圖像,號為《高士圖》。他們總想把朱敬則包括在內,但他堅決謝辭。他為人就是如此高潔。
朱敬則很看重承諾,善於和人交往,每次救助別人的急難,從不求回報。他曾和三個堂兄同居四十多年,從不區分財產。他還有知人的明鑒,凡是他舉薦的人才,後來都正如他所預見的。景龍三年(709)五月,他在家去世,終年七十五歲。這是後話。
要想知道唐中宗以後的事情,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