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三年即公元687年閏正月初二(丁卯),朝廷封皇子(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成美為恒王,李隆基為楚王,李隆範為衛王,李隆業為趙王。
二月初五(己亥),太後武則天因為幹旱避免在正殿上朝,並減少禦膳。二月二十二(丙辰),突厥的阿史那骨篤祿等人入寇昌平,武則天命令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率領各軍討伐他們。
三月初一(乙醜),納言韋思謙請求離職,武則天讓他以太中大夫的身份致仕(退休)。
夏四月,太後武則天命令左相蘇良嗣留守西京。當時尚方監裴匪躬檢校(代理)西京宮苑的事務。他想要將苑中種植的蔬菜水果拿到市麵出賣獲利。蘇良嗣說:“從前公儀休在魯國為相,為了避免與百姓爭利,還拔去自家的葵菜和辭退自家的織布婦女。從未聽說過萬乘君主去賣蔬菜水果的事。”裴匪躬這才作罷。
四月初八(辛醜),武則天追尊他長子(追諡為孝敬皇帝)李弘的妃子裴氏為哀皇後,葬於恭陵。五月二十(癸醜),她因為持續幹旱,親自過審囚犯,並命令九品以上京官上疏言事。
四月二十九(壬戌),武則天任命裴居道為納言。五月初三(丙寅),她任命夏官侍郎京兆人張光輔為鳳閣侍郎和同平章事。
鳳閣侍郎兼同鳳閣鸞台三品劉禕之私下跟鳳閣舍人永年人賈大隱說:“太後既然廢黜了昏君,另立明主,何必再臨朝稱製!不如歸政給皇上,好安天下人的心。”賈大隱居然秘密把這話奏報給武則天。武則天很不高興,跟身邊侍從們說:“是我推薦他的,竟反過來背叛於我!”有人又誣告劉禕之接受歸誠州都督孫萬榮的黃金賄賂,還和許敬宗的妾私通。武則天於是命令肅州刺史王本立對他立案審理。王本立向劉禕之宣示武則天的敕令,劉禕之說:“不經過鳳閣鸞台,怎能稱為敕令!”武則天勃然大怒,認為他這是抗拒朝廷製使。五月初七(庚午),她賜劉禕之在家自盡。劉禕之死時年五十七歲。
劉禕之是常州晉陵人。他祖父劉興宗曾任南陳鄱陽王諮議參軍;他父親劉子翼善於吟詠諷誦,既有學問又有操行。隋大業初年,他出任秘書監;河東人柳顧言十分看重他。劉子翼性格耿直,目不容沙,朋僚有短處時,他總是當麵折損。友人李伯藥常說:“劉四雖然總是罵人,但人都不恨他。”貞觀元年(627),朝廷下詔召劉子翼入京,但他因母親年老堅決謝辭,唐太宗也就答應讓他在家照顧母親,為她送終。江南大使李襲譽嘉許他的至孝,總贈送他大米和布帛,並上表旌揚他的門閭,將他住的裏弄改名為孝慈裏。母親去世後,他服完了整個喪期,然後才出任吳王府功曹,後來升遷為著作郎和弘文館直學士,並參預修撰《晉書》,也因此加授朝散大夫。劉子翼死於永徽初年,唐高宗還派使者前往吊唁贈予,並派給他靈車送棺柩還鄉。劉子翼留有文集二十卷。
劉禕之少年時就和孟利貞、高智周、郭正一以文藻知名,當時人們稱他們為劉、孟、高、郭。他不久就與孟利貞等人一道在昭文館當值。上元中年(675),他升遷左史兼弘文館直學士,與著作郎元萬頃,左史範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韓楚賓等人被召入禁中,共同撰寫《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樂書》,共千餘卷。當時武則天又秘密命令他們參決政事,以分散宰相的大權。當時人們稱他們為“北門學士”。劉禕之兄長劉懿之,當時任給事中,兄弟並居兩省,成為一時美談。
儀鳳二年(677),他轉任朝議大夫和中書侍郎,兼任豫王府司馬,不久就加授中大夫。劉禕之有個姐姐在宮中擔任內職,天後武則天讓她去探省母親榮國夫人的疾病,劉禕之暗中也趁機去見了榮國夫人,結果因此被發配到巂州。幾年後,武則天上表請求唐高宗李治召他回朝任中書舍人。他後來轉為相王府司馬,又升遷檢校(代理)中書侍郎。唐高宗跟他說:“相王(即後來的唐睿宗李旦,最初名李輪)是朕的愛子。因為愛卿出身忠孝門第,所以讓愛卿成為他的師範,隻是希望他就像蓬生麻中那樣,不扶自直罷了。”劉禕之居家非常孝敬友愛,廣為士族稱道,每次得到俸祿,他總是散給自己的親屬,唐高宗為此很看重他。武則天臨朝後,對他非常親信。當豫王李旦即位時,劉禕之參預了謀劃,並因此官拜中書侍郎兼同中書門下三品,賜爵臨淮男。當時軍國多事,所有的詔書敕令,都由劉禕之一人起草。他構思敏捷,詔敕總是立馬寫好。當武則天更改官名後,劉禕之成為鳳閣侍郎和同鳳閣鸞台三品。
當時有司門員外郎房先敏因罪被貶為衛州司馬。他前往宰相府申訴。內史騫味道跟他說:“這是皇太後決定的。”劉禕之跟房先敏說:“受到案件牽連改任官職,照例應該由臣下奏請。”武則天聽說後,覺得騫味道好事歸功自己,過失則推給君主,便將他貶為青州刺史。而劉禕之則相反,把好事歸於君主,過錯兜給自己,因此加授他為太中大夫,賜給百段布帛、一匹小馬。她還因此給侍臣們說:“為臣的大體,在於彰揚君主的仁德。君主的仁德一旦發揚,難道不也是臣下的美事嗎?而且君主是元首,臣下是股肱,君臣理應情同休戚,義均一體。從未聽說過將手足的疾病轉移到腹背,而還能得到一體的康健。騫味道缺乏赤膽忠心,已被朕屏退了。劉禕之竭忠奉上,情理可嘉。”納言王德真回答說:“當年戴至德每有好事,總要歸功於君主。”武則天說:“先帝總是稱讚戴至德能這麽做。到他去世時,還專門下製褒美崇揚他的事跡。為臣之道,沒什麽比這更重要的了。他因此傳名萬代,這難道不美好嗎!”
儀鳳中年(678),吐蕃成為邊患。唐高宗跟侍臣們說:“吐蕃小醜,屢犯邊境。朕近來集中精力在安撫上頭,沒有馬上派兵誅滅。而戎狄豺狼,不知道感恩。對他們置之不理,則疆場日益驚駭;想法對付他們,又沒聽說有什麽良好計策。你們應當極力談論多種策略的得失,各盡所懷。”當時劉景仙、郭正一、皇甫文亮、楊思征、薛元超各有所奏。劉禕之時任中書舍人,回答說:"臣觀察了自古以來的明王聖主,無不苦於夷狄的侵擾。吐蕃時不時擾亂邊隅,行為如同禽獸。但即使得到他們的土地,也不能居住;其實被他們侵淩,也不足為恥。還希望陛下放下萬乘的威嚴,減少百姓的兵役勞役。“唐高宗很嘉許他的話。
劉禕之下獄時,唐睿宗曾為他上疏申辯。劉禕之的親友都以為這下武則天一定會原宥他,私下向他道賀。劉禕之說:“我這下更是必死無疑了。太後臨朝獨斷,威福任由自己。皇帝上表,隻能徒然加速我的災禍罷了。“劉禕之關在獄裏時,曾上疏自我申訴。臨終時,他洗沐完畢,神色自若,還讓兒子執筆起草謝恩表章。他兒子悲痛欲絕,幾乎不能書寫。監刑者再三催促,劉禕之於是親自拿來幾張紙,援筆立成,詞理非常懇切至誠,讀過這一表章的人無不悲傷痛心。當時麟台郎郭翰和太子文學周思鈞都感歎他的文筆。武則天得知後非常厭惡,當即將郭翰貶為巫州司法,將周思鈞貶為播州司倉。唐睿宗複位後,因為劉禕之是他東宮府的舊僚,追贈他為中書令。這是後話。劉禕之有文集七十卷,流傳於當時。
秋七月初五(丁卯),冀州上言說有雌雞化為雄雞。七月十三(乙亥),京師地震,據說廣州下金雨。
七月三十(壬辰,《舊唐書》作八月。也許根據不同曆法壬辰為八月初一;《新唐書》則說是八月壬子),武則天讓地官尚書魏玄同檢校(代理)納言。
嶺南的俚戶(土著居民)按照舊例隻交一半課稅,而交趾都護劉延祐卻要他們交納全部課稅。俚戶不肯,劉延祐於是殺了他們的魁首。魁首的黨羽交趾人李思慎(也作李嗣仙)等人因此起兵作亂,攻破安南府城,殺了劉延祐。桂州司馬曹玄靜帶兵討伐並殺了李思慎等人。
突厥的阿史那骨篤祿和阿史德元珍入寇朔州,朝廷派燕然道大總管黑齒常之出擊,並任命左鷹揚大將軍李多祚作為他的副將。他們在黃花堆擊潰突厥,追殺了四十餘裏。突厥人全都逃散跑到漠北去了。李多祚世代都是酋長,因軍功得以入宮宿衛。黑齒常之每次得到賞賜,全都分給將士。他曾有一匹駿馬,被一個軍士不小心損傷了。黑齒常之的部屬請求鞭笞那個軍士,黑齒常之說:“豈能因為私人的馬匹去鞭笞官府的士兵!”最終並不追問。
九月十八(己卯),虢州人楊初成冒稱郎將,偽造朝廷製令,在都市招募人員,說要到房州去迎接廬陵王複位。結果事情敗露,楊初成被官府處死。
冬十月初九(庚子),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與突厥的阿史那骨篤祿和阿史德元珍開戰,結果全軍覆沒,爨寶璧隻帶著幾個隨從騎馬逃回。爨寶璧見到黑齒常之立功,便上表請求帶兵去窮追餘寇。朝廷下詔讓他和黑齒常之商議,遙相聲援。但爨寶璧想要獨占首功,就不等黑齒常之,自己率領精卒一萬三千人先行,出塞二千多裏,去襲擊突厥部落。到了那裏後,他又先派人告知突厥人,讓他們得以森嚴戒備。因此兩軍交戰後,爨寶璧慘敗。武則天殺了爨寶璧,並將阿史那骨篤祿改名為阿史那不卒祿。
同時,武則天命令魏玄同留守西京。
武承嗣又指使人誣陷施州刺史李孝逸,說李孝逸在前往益州任職的路上,曾經自己解釋他名字裏的“逸”字,說:“走繞的兔子,常在月中。月亮既然靠近昊天,就該有天子的福分。”十一月十八(戊寅),武則天因為李孝逸有功,免了他的死罪,將他除名,流放到儋州。李孝逸最終死在那裏。
李孝逸是唐高祖李淵堂弟李神通的小兒子。他少年時就好學,能寫文章,最初封為梁郡公。唐高宗末年,他任給事中,經過四遷後升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武則天臨朝時,他入宮出任左衛將軍,得到武則天的親信。光宅元年(684),徐敬業占據揚州作亂。武則天任命李孝逸為左玉鈐衛大將軍兼揚州行軍大總管,督軍討伐徐敬業。李孝逸率軍平定徐敬業反叛的事前麵都已細說,這裏就不贅述了。李孝逸因功進授鎮軍大將軍,後轉為左豹韜衛大將軍,改封吳國公。李孝逸曆來很有名望,從那以後時譽更重,武承嗣等人非常嫉妒他,因此多次在武則天麵前詆毀李孝逸。垂拱二年(686),他被貶為施州刺史。唐睿宗景雲初年,朝廷追贈他為益州大都督。這是後話。
太後武則天想派韋待價帶兵出擊吐蕃。鳳閣侍郎韋方質上奏,請求依照舊製派一名禦史監軍。武則天說:“古代的明君派將出征,總是將外麵的戰事全盤托付給大將。近來聽說禦史監軍,軍中事無大小,都必須通過禦史承稟。這一以下製上,並非是很好的辦法。況且這樣做怎能責成他們有功!”因此取消了禦史從軍的計劃。十二月初二(壬辰),武則天任命韋待價為安息道行軍大總管,任命安西大都護閻溫古為副手,出擊吐蕃。
這年,全國饑荒嚴重,崤山以東和關內地區尤其嚴重。
要想知道武則天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