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七:武瞾革命之一:武則天廢黜唐中宗與徐敬業揚州起兵

(2017-08-29 09:58:33) 下一個


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二月二十一(己卯),初唐名將薛仁貴去世。十二月初四(丁巳)夜裏,在位近三十四年的唐高宗李治駕崩。十二月十一(甲子),皇太子李顯即位,成為唐中宗,


翌年即公元684年春正月初一(甲申),朝廷改元為嗣聖,大赦天下;同時,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後,並提拔皇後父親普州參軍韋玄貞為豫州刺史。正月初十(癸巳),朝廷任命左散騎常侍杜陵人韋弘敏為太府卿、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中宗想讓韋玄貞任侍中,又打算授予他乳母的兒子五品官職。裴炎再三諫止,唐中宗怒衝衝地說:“朕要把天下都給了韋玄貞也沒什麽不行的!還舍不得個侍中!”裴炎怕了,把這事轉告太後武則天,因此太後和他密謀廢立。二月初六(戊午),太後召集朝廷百官到乾元殿,裴炎與中書侍郎劉禕之以及羽林將軍程務挺和張虔勖帶兵入宮,宣布太後的製令,將唐中宗李顯廢黜為廬陵王,扶下殿去。唐中宗責問道:“我犯了什麽罪?”太後說:“你要把天下給韋玄貞,還敢說沒罪!”於是將他幽禁在另一個地方,並將他的名字改回李哲。李哲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


二月初七(己未),武太後立她另一個兒子雍州牧豫王李旦為皇帝,成為唐睿宗,政事依然全部取決於太後。太後讓唐睿宗在另外宮殿居住,不讓他參預朝政。她還立豫王妃劉氏為皇後。皇後是劉德威的孫女。太後接著立永平郡王李成器為皇太子(通鑒作壬子立太子,但二月沒壬子),宣布大赦,改元為文明。李成器是唐睿宗的長子。太後還賜給五品以上文武官員爵位一等、九品以上官員勳兩轉;並給老人版授名譽官職,賜給粟帛。太後也命令在職五品以上官員舉薦自己了解的人才一人。皇太後仍然臨朝稱製。


這期間,有十來名禁衛飛騎在街巷喝酒,其中一人誇口說:“如今也沒什麽功勳獎賞,還不如擁戴廬陵王複位。”其中一人偷偷起身,到北門(禁衛總部)告發了這事。禁衛飛騎們酒還沒喝完,就全被逮捕了,關進羽林監獄。說那話的人被處斬,其餘的因為明知謀反沒有告發而被處以絞刑。告密的人被提拔為五品官。告密的風氣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二月初八(庚申,《舊唐書》作庚午),皇太後武則天將皇太孫李重照貶為庶人。他是被廢的唐中宗嫡長子,在永淳元年(682)被封為皇太孫。武則天還命令劉仁軌專門負責西京留守事務,並將韋玄貞流放到欽州。


武則天寫信給在長安的劉仁軌說:“當年漢高祖將關中的事全盤委托給蕭何。今天我對劉公的委托也是一樣。”劉仁軌上疏,以衰老不能勝任推辭,並趁機陳述了呂後的成敗禍福,想規勸太後。武則天派她侄子秘書監武承嗣帶著印有禦璽的書信去慰問勸諭劉仁軌道:“今天因為皇帝正在為先帝服喪,不能隨便說話,眇身(帝後的自謙)暫且代他親政。有勞你老遠地寫信勸戒,又以年老體衰為理由辭職。還說什麽‘呂氏被後代嗤笑,呂祿和呂產也給漢朝留下禍害’,引用的典故非常深刻,眇身既感到愧疚也感到寬慰。劉公忠貞的節操,終始不渝;勁直的風格,古今罕比。剛聽到這話時,的確感到迷惘不解;然而靜下來思索一番,的確是一麵明鏡。何況劉公是先朝德高望重的老臣,遠近的人們對劉公無不瞻仰。還希望劉公以匡救為懷,不要用暮年做辭職的理由。”


二月初九(辛酉),太後命令左金吾將軍丘神勣前往巴州,檢校(代理)前太子李賢住宅的防衛,以備萬一,其實是讓他找機會殺了他。丘神勣是丘行恭的兒子。


二月十二(甲子),太後到武成殿上朝,唐睿宗李旦率領王公以下百官請求太後上尊號。二月十五(丁卯),太後臨軒,派禮部尚書武承嗣冊封新嗣位的皇帝唐睿宗。從此太後經常登上紫宸殿,在淺紫色的垂簾後視朝聽政。


二月二十五(丁醜,《舊唐書》作二月十八庚午),太後任命太常卿兼檢校(代理)豫王府長史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兼檢校(代理)豫王府司馬劉禕之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丁醜(二十五日),唐朝任命太常卿、檢校豫王府長史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


三月初五(丁亥),太後改封皇子杞王李上金為畢王,另一個皇子鄱陽王李素節為葛王。


同時,丘神勣到了巴州,將前太子李賢幽禁在別室,逼他自殺。李賢字明允,是唐高宗第六子,也是武則天的次子,於永徽六年(655)封潞王。顯慶元年(656),他遷授岐州刺史,並在同年加雍州牧和幽州都督。他這時剛離開內宮出閣,容顏舉止均端莊優雅,深為唐高宗所讚賞。唐高宗曾跟司空李勣說:“這孩兒已讀了《尚書》、《禮記》、《論語》,還能背誦古詩賦十來篇。而且經常看過之後,過目不忘。我曾讓他閱讀《論語》,讀到‘賢賢易色’時,他再三複誦。我問他為何如此,他說他天性就喜愛這句話。我這才知道他曆來的聰敏,原來出自天性。”龍朔元年(661),他改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衛大將軍,雍州牧如故;並於翌年加揚州大都督。麟德二年(665),他加授右衛大將軍。鹹亨三年(672),他改名李德,徙封雍王,授涼州大都督,雍州牧和右衛大將軍如故,實封一千戶食邑。上元元年(674),他又改回為李賢。


上元二年上半年,他兄長太子李弘(追諡為孝敬皇帝)突然去世。同年六月,李賢被立為皇太子,朝廷因此大赦天下,不久又令他監國。李賢處事明察審慎,被當時輿論稱道。儀鳳元年(676),唐高宗下手敕褒揚他說:“皇太子賢自最近監國以來,十分留心政要。撫民之道,關鍵在於憐惜百姓;刑綱所施,務必心存審慎細察。加上他在聽政之餘,還能專心鑽研典章。先前聖人遺留下來的著述,他也都得到其中的奧秘;曆代帝王流傳下來的策略,他也都領會之間的菁華。好善樂施的行為,都將被記載;宗族和國家的寄望,深副朕的期待。現賜給五百段布帛。”李賢又招集當時的學者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洛州司戶格希玄、學士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詰、周寶寧等人,注釋了範曄的《後漢書》呈上。唐高宗賜給他三萬段布帛,並將這書交付藏書的秘閣。李賢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這年被丘神勣關在別室,逼令自殺時,他才三十二歲。


武則天然後把李賢的死歸罪於丘神勣。三月十六(戊戌),朝廷為李賢在顯福門舉哀,接著將丘神勣貶為疊州刺史。次日,太後追封李賢為雍王。丘神勣不久也重新入宮擔任左金吾將軍。


夏四月,開府儀同三司兼梁州都督滕王李元嬰去世。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


四月初十(辛酉),太後改封畢王李上金為澤王,拜蘇州刺史;改封葛王李素節為許王,拜絳州刺史。


四月二十二(癸酉),太後將廬陵王李顯遷徙到房州,四天後,又將他遷徙到均州從前濮王的故宅。


五月十五(丙申),唐高宗的靈柩開始離開東都,返回西京。


閏月,太後任命禮部尚書武承嗣為太常卿兼同中書門下三品。


秋七月初九(戊午),廣州都督路元睿為昆侖人(指東南亞土著人)所殺。路元睿昏暗懦弱,他的僚屬得以專恣橫行。有商船來到時,他的僚屬總是索賄不已。外國商人向路元睿投訴,路元睿居然要來枷鎖,想把這些外國商人關起來治罪。這些外國商人非常憤怒,有個昆侖人袖裏藏了把劍,直接登上聽事廳,當場殺了路元睿以及身邊的十來個隨從,然後揚長而去。沒人敢靠近他。凶手於是登舟入海,追都來不及。


同時,溫州發大水,衝走了四千多家居民。


這期間,突厥的阿史那骨篤祿和阿史德元珍等人入寇朔州。朝廷命令左威衛大將軍程務挺出兵抵禦。同時,彗星出現在西北方,尾長二丈餘,經過三十三天後才消失。


八月十一(庚寅),朝廷將天皇大帝李治安葬在乾陵,廟號高宗。


當初,尚書左丞馮元常得到唐高宗的信任。唐高宗晚年多病,各個部門前來奏事時,他總跟他們說:“朕身體不好,你們可以和元常商議好後再奏報給朕。”馮元常曾秘密進言說:“中宮威權太重,陛下應當稍加抑損。”唐高宗雖不能采用,但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當武太後稱製時,全國各地爭著上言說看到各種符瑞征兆。嵩陽令樊文獻上一塊瑞石,太後命令在朝堂出示給百官看。馮元常上奏說:“這事涉嫌諂媚欺詐,不應當欺騙天下之人。”太後很不高興,便將他貶出擔任隴州刺史。馮元常是馮子琮的曾孫。


八月二十七(丙午),太常卿兼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承嗣罷相,改任禮部尚書。


同時,栝州發大水,衝走了二千多家民居。


九月初六(甲寅),朝廷大赦天下,改元為光宅,還把旗幟都改成金色,還飾以紫邊,畫上雜文。八品以下的官員,以前穿青色官服的都改穿服碧綠色。朝廷又將東都改為神都,宮名也改成太初。朝廷又把尚書省改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為左右相,六曹改為天、地、四時六官;門下省改為鸞台,中書省改為鳳閣,侍中改為納言,中書令改為內史;禦史台改為左肅政台,還增設了右肅政台;其餘省、寺、監、率的名稱,也都根據類似的意思更改了。


同時,朝廷任命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為單於道安撫大使,以防備突厥。


武承嗣請求太後追封他的祖先為王,建立武氏七廟,太後答應了。裴炎諫道:“太後母儀天下,應當向全國百姓表示自己的至公,所以不能對自己的親人有什麽私心。太後難道沒看到呂氏的敗亡嗎?”太後說:“呂後把權力交給活著的親人,所以導致敗亡。今天我追尊已故的親人,哪會有什麽壞處!”裴炎說:“凡事都應當防微杜漸,不能助長這一風氣!”太後不聽。九月二十一(己巳),她追尊太後五代祖武克己為魯靖公,他妻子為夫人;高祖武居常為太尉和北平恭肅王,曾祖父武儉為太尉和金城義康王,祖父武華為太尉和太原安成王,父親武士彠為太師和魏定王;祖上的妻子都為王妃。裴炎因此得罪了太後。太後又在文水建造武家五代祠堂。


當時武家宗親當權用事,唐朝皇家宗室人人自危,大家心裏都無比憤慨惋惜。剛好眉州刺史英公李敬業和他弟弟盩厔令李敬猷、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簿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為某事牽連被貶官,李敬業被貶為柳州司馬,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貶為括蒼令,駱賓王被貶為臨海丞,杜求仁被貶為黟縣令。杜求仁是杜正倫的侄子。盩厔尉魏思溫曾擔任禦史,再次被貶黜。他們都在揚州聚會,各自因為失去官職心懷怨恨,因此陰謀作亂,以匡護王室和為廬陵王複辟為借口。李敬業是已故司空李世勣的孫子,所以史書也稱他為徐敬業。他祖父在唐高祖賜姓前姓徐。


魏思溫成為謀主。他讓他的黨羽監察禦史薛仲璋請求出使前往江都,又叫雍州人韋超到薛仲璋那裏告變說:“揚州長史陳敬之謀反。”薛仲璋於是將陳敬之關進監獄。幾天後,李敬業乘著驛馬來到,冒稱自己是新到任的揚州司馬,說:“奉密旨,因為高州酋長馮子猷謀反,我將發兵討伐。”於是打開府庫,命令士曹參軍李宗臣到官府的造錢坊,驅趕囚徒和工匠們從軍,授給他們盔甲。他們接著殺了在押的陳敬之。錄事參軍孫處行拒絕跟從他們,李敬業也把他殺了示眾,所以揚州僚佐裏沒人敢亂說亂動。於是他們發動全州兵馬,恢複唐中宗的嗣聖元年。李敬業還設置了三府:一個叫匡複府,一個叫英公府,一個叫揚州大都督府。李敬業自稱匡複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並任命唐之奇和杜求仁為左、右長史,李宗臣和薛仲璋為左、右司馬,魏思溫為軍師,駱賓王為記室。十來天裏他們就得到精兵十多萬。


他們接著移送檄文到各個州縣,其中有這樣的話:“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嚐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大略意思是:“偽臨朝稱製的武氏,為人並不溫順,出身也十分寒微。當年她充當太宗的下等姬妃,曾更衣入侍。到了太宗晚年,她又在儲君的春宮大肆淫亂。她隱瞞了和先帝的私情,暗中圖謀後宮的寵幸,結果登上皇後的寶座,陷君主於父子同妻的不義。”


檄文又說:“殺姊屠兄,弑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還說:“包藏禍心,竊窺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又說:“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還說:“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武太後見了檄文,問道:“這是誰寫的?”有知情的人回答說:“是駱賓王。”太後說:“這是宰相的過錯。人有這樣的才華,竟讓他如此潦倒失意!”


李敬業找到一個相貌有點像已故太子李賢的人,騙大家說:“李賢沒死,逃亡在這座城中,還命令我們起兵舉義。”因此擁戴他號令天下。


冬十月,楚州司馬李崇福率領他管轄的三縣響應李敬業。隻有盱眙人劉行舉獨自占據縣城不肯跟從。李敬業派部將尉遲昭攻打盱眙。朝廷下詔任命劉行舉為遊擊將軍,他弟弟劉行實為楚州刺史。


十月初六(甲申),朝廷任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帶兵三十萬,以將軍李知十和馬敬臣為副手,出討李敬業。


武承嗣和他堂弟右衛將軍武三思因為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既是宗室至親,又位居重任,所以屢次勸太後找借口殺了他們。太後和執政大臣們商量,劉禕之和韋思謙都沒說話,隻有內史裴炎獨自一再爭辯,堅決反對。太後更加不高興。武三思是武元慶的兒子,而武元慶則是武太後的異母兄長。


當李敬業起兵時,他的黨羽包括裴炎的外甥。裴炎為了顯示悠閑,不急著談論出兵討伐的事。太後征求裴炎的意見,他反而說:“皇帝年齡不小了,但尚未親理政事,所以讓這幫小人豎子找到了借口。如果太後歸政給皇帝,那麽揚州之亂將不討自平。”監察禦史藍田人崔察得知後,上言說:“裴炎受到顧命的遺囑,大權在自己手裏。如果他沒有造反的意圖,為何要請求太後歸政?”太後於是命令左肅政大夫金城人騫味道和侍禦史櫟陽人魚承曄立案調查,逮捕裴炎下獄。裴炎被捕時,言辭和氣概都不屈不饒。有人勸裴炎卑謙一點,裴炎說:“宰相下獄,哪有不死的道理!”


鳳閣舍人李景諶證明裴炎必定造反。劉景先和鳳閣侍郎義陽人胡元範都說:“裴炎是社稷的首要大臣,有功於國家。他全心全意地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臣敢於擔保他絕不會謀反。”太後說:“裴炎謀反早有苗頭,隻是你們不知道罷了。”他們說:“如果說裴炎謀反,那麽臣等也是謀反了。”太後說:“朕知道裴炎謀反,也知道你們沒有謀反。”文武大臣們擔保裴炎沒有謀反的人很多,但太後全不聽,不久幹脆也把劉景先和胡元範關進了監獄。十月初九(丁亥),太後任命騫味道為檢校(代理)內史兼同鳳閣鸞台三品,任命李景諶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魏思溫勸李敬業道:“明公以匡複為起兵理由,就應當率領大眾擊鼓西進,直指洛陽,那麽天下人都知道明公誌在勤王,四麵八方就都會起來響應。”薛仲璋說:“金陵有王氣,還有遼闊的長江天險,足以為固。不如先奪取常、潤二州,作為奠定霸業的基石,然後才北向圖謀中原。這樣就可以做到進無不利,退有所歸,這才是良策!”魏思溫說:“崤山以東的豪傑因為武氏專製,憤恨惋惜,鬱鬱不平。他們聽說明公舉兵,無不自己蒸了麥飯當作幹糧,舉起鋤頭作為兵器,等待南軍的到來。不利用這一形勢建立大功,反而縮頭縮尾,盤算著如何建立自己的巢穴。如果遠近的人們得知這麽回事,誰不自動解體!”李敬業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派唐之奇守衛江都,自己出兵渡江去攻打潤州。魏思溫跟杜求仁說:“兵勢合則強,分則弱。李敬業不率領全軍盡力渡過淮水,收集山東的部眾去奪取洛陽,我怕失敗就在眼前!”


十月十四(壬辰),李敬業攻陷潤州,生擒了刺史李思文,並讓李宗臣取代他。李思文是李敬業的叔父。他知道李敬業的陰謀,事先派人走小路去向朝廷告密。他被李敬業攻打,堅守了很久,直到兵力衰竭後,潤州才失陷。魏思溫請求殺了李思文示眾,但李敬業不肯。他跟李思文說:“叔父和武氏朋黨,應該改姓武氏。”潤州司馬劉延嗣不肯投降,李敬業準備殺了他,但李思溫極力相救,他才得免一死,於是和李思文一道被關進監獄。劉延嗣是劉審禮的堂弟。曲阿令河間人尹元貞帶兵來救潤州,戰敗後被李敬業生擒。李敬業用刀刃威脅他,伊元貞不肯屈服而被處死。


要想知道李敬業的勝敗如何,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