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六:高宗為政之七:僧玄奘迎接禦製與程咬金滯兵罷官

(2017-08-04 09:09:19) 下一個


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冬十月十三(己酉),唐高宗李治下詔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廢為庶人,接著於十月十九(乙卯)下詔冊立武昭儀為皇後。不久武後又令人殺害了王氏和蕭氏。


顯慶元年即公元656年正月初六(辛未),唐高宗將皇太子李忠貶為梁王和梁州刺史,立武皇後的兒子四歲的代王李弘為皇太子。李忠被廢黜後,原東宮的官屬都害怕獲罪而逃亡藏匿,不敢見人。隻有右庶子李安仁獨自一人等候李忠,哭著跟他拜辭後離去。李安仁是李綱的孫子。


正月初七(壬申),唐高宗大赦天下,改元為顯慶,並賜給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為父後的文武官員勳官一等,還讓百姓大酺飲宴三日。正月二十一(丙戌),朝廷禁止胡人表演幻戲。


正月二十九(甲午),唐高宗放大批宮人出宮。同一天(《舊唐書》作甲子,疑有誤),唐高宗任命尚書左仆射兼太子少師燕國公於誌寧兼太子太傅,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禮部尚書許敬宗,一同擔任太子賓客。太子賓客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同時,唐高宗還到玄武門為蔥山道大總管程知節餞行。


二月初八(壬寅,史書作庚寅,但二月沒有庚寅),朝廷將《破陣樂》改為《神功破陣樂》。


二月十七(辛亥),朝廷又追贈武後父親武士彠為司徒,賜爵周國公。


三月十七(辛巳),武後到北郊祭祀養蠶的先祖。三月二十二(丙戌),唐高宗任命戶部侍郎杜正倫為守黃門侍郎兼同中書門下三品。


四月初九(壬寅),唐高宗下詔允許沒有罪行但年老有病的五品以上官員離職,等同致仕。


四月十五(戊申),唐高宗親臨安福門,觀看大僧人玄奘迎接禦製,並為慈恩寺題寫碑文。整個儀式都是根據天竺(印度)的法儀舉行。參加儀式的有玄奘的大批徒弟,盛況空前。


玄奘本姓陳氏,是洛州偃師人,於隋煬帝大業末年出家。他博涉經論,覺得翻譯過來的佛經有很多訛謬,便想到西域廣泛尋求不同版本加以參驗。貞觀初年,他跟隨商人出遊西域(主要是今天的印度北部)。玄奘的辯才出眾,知識淵博,每到一處都要講論釋經,為人解答疑難,所以遠近的蕃人無不尊重欽佩他。玄奘在西域和天竺十七年,經曆了一百多國,非常了解他們的語言。於是他采集了那裏的山川習俗,土地狀況,撰寫了《西域記》十二卷。貞觀十九年(645),他回到京師。唐太宗召見了他,非常高興,還和他談論,並因此下詔讓他在弘福寺翻譯六百五十七部梵文佛經,敕令右仆射房玄齡和太子左庶子許敬宗,廣召飽學的五十多名僧人,幫助他整理翻譯。


唐高宗還是太子時,為文德太後追福,修造了慈恩寺和翻經院。朝廷還拿出眾多大幡,敕令演奏《九部樂》,並讓京城各個佛寺用幡蓋和眾伎,送玄奘連同他翻譯的佛經,以及佛像和許多高僧入住慈恩寺。這年即顯慶元年,唐高宗又讓左仆射於誌寧、侍中許敬宗、中書令來濟、李義府、杜正倫、黃門侍郎薛元超等人,共同為玄奘所定的佛經潤色;讓國子博士範義碩、太子洗馬郭瑜、弘文館學士高若思等人,協助他翻譯,一共譯成七十五部佛經奏上。後來因為很多京城民眾都慕名前來禮謁,玄奘所以奏請找個安靜的地方專心翻譯。唐高宗下敕讓他移居到宜君山原來的玉華宮。顯慶六年玄奘病逝,終年五十六歲,歸葬於白鹿原。前往送葬的士女多達好幾萬人。這是後話。


四月十九(壬子),矩州人謝無靈舉兵造反,黔州都督李子和出兵鎮壓他們,殺了謝無靈。


四月二十六(己未),唐高宗跟侍臣們說:“朕思量著養育百姓最好的辦法,但一直沒得到要領。你們請給朕講講。”來濟答道:“從前齊桓公出遊時,見到饑寒交迫的老人,便令人賜給他食物。老人說:‘希望能賜給全國饑餓的人。’賜給他衣服,老人又說:‘希望能賜給全國受凍的人。’齊桓公說:‘寡人的府庫儲藏哪夠周濟全國的饑寒民眾!’老人說:‘君主不奪走百姓的農時,則全國民眾都有剩餘的糧食;不占用蠶農的時間,則全國民眾都有剩餘的衣服!’所以人君養育百姓,關鍵在減輕征役而已。如今山東征用的民工,每年都有好幾萬。對他們征役則百姓非常辛勞,讓他們雇庸代替則百姓費用很大。臣希望陛下除了官府必須的工程之外,將其他的全部罷免。”唐高宗聽從了他的諫言。


五月十六(己卯),太尉長孫無忌上呈史官所撰寫的梁、陳、周、齊、隋《五代史誌》三十卷。弘文館學士許敬宗上呈自己所撰《東殿新書》二百卷。唐高宗親自為這些書作序。


六月,唐高宗任命岐州刺史潞王李賢為雍州牧。六月十九(辛亥),禮官上奏請求停止唐高祖李淵祖父和父親(所謂太祖和世祖)的配祀,以唐高祖在圜丘配祀昊天,唐太宗在明堂配祀五帝。唐高宗準奏。


秋七月初三(乙醜),西洱蠻人酋長楊棟附、顯和蠻人酋長王羅祁、郎、昆、梨、盤四州酋長王伽衝等人帶領他們部落民眾前來內附朝廷。


七月二十(癸未),唐高宗任命中書令兼檢校(代理)太子詹事固安縣公崔敦禮為太子少師兼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將戶部尚書改為度支尚書,侍郎也一樣。


八月初五(丙申),固安昭公崔敦禮去世。崔敦禮是雍州鹹陽人,隋禮部尚書崔仲方的孫子。他祖先原來住在博陵,世代都是山東的大姓,直到北魏末年才遷徙到關中。崔敦禮本名崔元禮,是唐高祖為他改名(唐高祖後來的兒子名字都帶元)。他頗為涉獵文史,注重節義,曾仰慕蘇子卿的為人。唐高祖武德中年,他官拜通事舍人。武德九年(626),唐太宗派崔敦禮前往幽州召回廬江王李瑗。李瑗舉兵反叛,扣押了崔敦禮,追問他京師的事情,但崔敦禮什麽機密都不肯吐露。唐太宗得知後很欽佩他的勇氣,升遷他為左衛郎將,賜給他良馬和黃金以及其他雜物。貞觀元年(627),唐太宗提拔他為中書舍人,升兵部侍郎,還頻頻派他出使突厥。他經累轉後出任靈州都督。貞觀二十年,他內征回朝任兵部尚書。又奉詔去安撫回紇和鐵勒部落。當時薛延陀人入寇邊塞,朝廷派崔敦禮與英國公李勣去討伐他們。瀚海都督回紇人吐迷度被部下所殺時,唐太宗又下詔派崔敦禮前往回紇部落綏靖安撫。崔敦禮趁機立他嗣子為主後回來。崔敦禮對蕃人的習俗非常了解,他有關戎夷的奏請,大多都很適當公允。唐高宗永徽四年(653),他取代高季輔為侍中,經累封後成為固安縣公,仍然監修國史。永徽六年,他加光祿大夫,取代柳奭為中書令,不久又兼檢校(代理)太子詹事。崔敦禮因年老多病屢次請退。這年即顯慶元年(656),他拜太子少師,仍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唐高宗下敕令召他兒子定襄都督府司馬崔餘慶回京,讓他照顧父親的疾病。不久崔敦禮就病故了,終年六十多歲。唐高宗在東雲龍門為他舉哀,賜給他東園秘器,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並州大都督,陪葬昭陵,還給他辦喪事的賻禮八百段絹布和八百碩米粟,諡號昭。


八月初十(辛醜),蔥山道行軍總管程知節出擊西突厥,在榆慕穀與阿史那賀魯麾下歌邏的祿獲剌頡發以及處月的預支俟斤兩支部隊作戰,擊潰了他們,斬首一千多,繳獲駝馬牛羊數以萬計。副總管周智度在咽城攻打突騎施和處木昆等部落,攻拔了咽城,也斬首三萬。


八月十四(乙巳),龜茲王布失畢到長安入朝。


李義府恃寵用事。洛州有個叫淳於氏的婦女很有美色,因事被關在大理寺監獄。李義府交待大理寺丞畢正義將她違法放出,準備納她為妾。大理卿段寶玄產生懷疑,因此奏報了這事。唐高宗命令給事中劉仁軌等人立案調查,李義府擔心事情泄漏,居然威逼畢正義在獄中自縊。唐高宗明知這事,還是原宥了李義府,不予追問。


侍禦史漣水人王義方打算上奏彈劾。他先跟他母親說:“我作為禦史,如果眼見奸臣而不糾察,那是不忠。如果糾察了,將身陷危境而憂及親人,那是不孝。兒子在二者之間,無法自決,該怎麽辦?”他母親說:“當年王陵的母親,殺身以成就兒子的名聲。你如果能盡忠侍奉君主,我死了也沒有遺恨!”王義方於是上奏說:“李義府膽敢在陛下的腳下,擅殺六品寺丞。就算畢正義真是自殺,那也是因為害怕李義府的淫威,殺身以滅口。如果都這樣,那麽生殺的威權,將不取決於陛下。這風氣絕不可長,請陛下另行審訊核查!”於是當著唐高宗的麵,叱喝李義府下殿。李義府觀望著沒有退下。王義方三次嗬叱,李義府看到唐高宗沒有說話,才開始急急忙忙地離開宮廷。王義方於是宣讀彈劾奏文。唐高宗原諒了李義府,照樣不予追問,反而認為王義方侮辱大臣,言辭不遜,將他貶為萊州司戶。


九月十二(癸酉),朝廷首次下詔規定,戶籍滿三萬以上為上州,二萬以上為中州;但原先定為上州和中州各依舊不變。同時,武後製定了《外戚誡》。


九月十九(庚辰),括州有暴風雨,造成海水泛溢,損壞了安固和永嘉二縣,淹沒四千多家人。


九月二十(辛巳),朝廷首次下製令,規定都督和上州幕府各置執刀十五人,中州和下州各置十人。九月二十二(癸未),朝廷首次規定驃騎大將軍的官秩為從一品。


同一天,程知節率軍和阿史那賀魯的男咥運部落作戰,斬首數千級,接著進軍到怛篤城,還俘虜了該部落很多人口以及無數貨物。


冬十一月初五(乙醜),皇子李顯出生,朝廷下詔為京官和各州來的朝集使各加勳一級。從八月起直到這月長安霜雨不停。


十一月初六(丙寅),生羌酋長浪我利波等人帶領他們的部眾內附,朝廷在他們的地盤設置柘、栱二州。


當初,程知節率軍來到鷹娑川,遇上西突厥的二萬騎兵,另一個部落的鼠尼施等二萬多騎兵也相繼來到。前軍總管蘇定方率領五百騎兵飛馳前往攻擊,結果西突厥大敗。唐軍追殺了二十裏,殺死和俘獲了一千五百多人,還繳獲戰馬和器械,漫山遍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他的功勞,便跟程知節說:“今天雖說打敗了賊兵,官軍也有死傷。趁尚未陷入危境時輕身解脫,是兵家成敗的關鍵,何必要急著進軍!從現在起應當結為方陳,把輜重安置在陣內,遇到賊兵再作戰,這才是萬全之策。”又冒稱得到另外的朝廷旨意,說因為程知節仗恃勇猛,輕視敵人,所以委托王文度對他加以節製。程知節隻好下令不許大軍深入。士卒終日跨馬被甲,結成方陣,非常疲憊,多數馬匹都瘦死了。蘇定方跟程知節說:“出師就是為了討伐賊兵,今天卻專門自守,坐困自己。這樣一來,遇到賊兵必敗無疑。明公如此怯懦,何以立功!而且主上以明公為大將,豈能另外讓軍副專行號令,事情一定不是這樣的。我請求將王文度關押起來,然後飛表奏報朝廷。”但程知節不肯。到了恒篤城,有一批胡人前來歸附。王文度說:“這幫人等我們凱旋歸來時,會重新淪為賊寇。不如把他們全殺了,再拿走他們的資財。”蘇定方說:“這麽做你不是自己成了盜賊嗎?算什麽討伐叛逆!”王文度最後還是把這批胡人都殺害了,並瓜分他們的財物,隻有蘇定方什麽都不拿。


十二月,大軍回來後,王文度因為假傳詔書,罪本當死,但唐高宗特赦了他,隻是將他除名而已。程知節也被指控逗留不前,錯過了追殺賊兵的機會,減免死罪,被罷了蘭州都督的官職。


程知節本名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人。他少年時就十分驍勇,擅長使用馬槊。隋煬帝大業末年,他聚眾數百人,共保鄉裏,防備其他盜匪;後來依附李密,被署任內軍驃騎。當時李密在軍中挑揀武藝出眾的勇士八千人,隸屬四名驃騎,分為左右用以自衛,號稱內軍。李密自稱說:“這八千人可以抵擋百萬大軍。”程知節作為四驃騎之一,深得李密的恩遇。當王世充出城決戰時,程知節率領內馬軍,和李密一同在北邙山上紮營;單雄信率領外馬軍,在偃師城北紮營。王世充來偷襲單雄信的兵營,李密派程知節和裴行儼去救助。裴行儼首先馳馬赴敵,但被流矢所中,從馬上墜下地來。程知節衝上去救了他,殺了好幾個敵兵。王世充軍隊紛紛潰退,程知節然後抱著受傷的裴行儼騎馬回來。王世充部下的騎兵回來追逐,長槊刺穿程知節的身子。程知節回身折斷長槊,殺了那追趕的騎將,和裴行儼一道得免一死。當李密敗後,王世充得到了程知節,待他非常優厚。程知節跟秦叔寶說:“王世充器度淺薄狹隘,又經常胡說八道,喜好賭咒發誓,不過是個巫師老嫗罷了,哪裏是撥亂反正的君主?”當王世充在九曲抗拒秦王李世民的唐兵時,程知節領兵在他的行陣。他和秦叔寶等將領在馬上揖別王世充說:“承蒙王公的接待,本來很想報恩。然而王公生性猜忌,身邊都是煽動蠱惑之徒,並非我等托身之處。今天謹此告辭。”於是躍馬和身邊幾十人投奔李世民。王世充也不敢追趕。李世民後來授任他為秦王府左三統軍。他跟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立有大功,兼領左一馬軍總管。每次戰陣他總是身先士卒,因功封宿國公。武德七年(624),太子李建成忌恨程知節,在唐高祖麵前構陷他,因此程知節被外派出任康州刺史。程知節跟秦王李世民說:“大王的左手右臂如今都被翦除,自身很快也會不保。我程知節以死相從,不會出京。希望大王盡速作出自全的決斷。”六月四日玄武門政變時,他跟從李世民出討李建成和李元吉。事成後,他官拜太子右衛率,升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食邑。貞觀中年,他曆任瀘州都督和左領軍大將軍,與長孫無忌等人成為世襲刺史,又改封盧國公,授任普州刺史。貞觀十七年,他經累轉後出任左屯衛大將軍,檢校(代理)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他升遷左衛大將軍,但不久就因討伐阿史那賀魯這事被免官。沒多久,朝廷又授任他為岐州刺史,但程知節上表請求退休,唐高宗也答應了。他在麟德二年(665)去世,唐高宗追贈他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這是後話。


程知節被罷免的同時,朝廷在鄯州設置都督府。


這期間,韓瑗上疏為褚遂良伸冤說:“褚遂良為國忘家,為了大義不懼獻身,保持節操經曆風霜;他心如鐵石,是社稷的舊臣,陛下的賢佐。從未聽說他有什麽罪狀,卻被貶離朝廷。京城內外的黎民百姓,無不為朝廷的這一做法感歎。臣聽說晉武帝寬宏大量,沒有造成劉毅的冤死(劉毅把晉武帝比作昏庸的漢桓帝和漢靈帝,但他隻是一笑了之);漢高祖仁慈大度,毫不在意周昌的直諫(漢高祖想廢太子,周昌極力諫止)。而褚遂良被貶,已經曆了寒暑。他即使忤逆了陛下,受到的懲罰也夠了。還希望陛下深鑒明察,體諒無辜,寬恕非罪之臣,垂下微小的款誠,以順應天下人情。”唐高宗跟韓瑗說:“褚遂良的事情,朕也知道。然而他生性乖戾粗劣,喜歡犯上,朕所以這樣責罰了他。愛卿何必說得這麽深刻!”韓瑗說:“褚遂良是社稷忠臣,被讒言所毀。從前微子離去而殷國衰亡,張華留下而西晉不亂。陛下無故拋棄放逐舊臣,恐怕並非國家之福!”唐高宗不聽。韓瑗因為他不肯采納自己的諫言,便乞求回歸鄉裏,但唐高宗沒答應。


劉洎的兒子上訴為父親申冤,聲稱貞觀末年時,他父親被褚遂良進譖而被處死,李義府也支持他的說法。唐高宗征求近臣們的意見,而他們秉承李義府的意旨,都說劉洎死得冤枉。隻有給事中長安人樂彥瑋說:“劉洎身為大臣,人主暫時身體有點不適,怎能就匆忙地自比伊尹和霍光?如果昭雪劉洎的罪,不就等於承認先帝用刑不當嗎!”唐高宗覺得他說得對,便把這事壓下去了。


這年,龜茲大將羯獵顛跑去依附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左屯衛大將軍楊胄出兵討伐他。


也是這年,朝廷任命太常卿駙馬都尉高履行為益州長史。


要想知道唐高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