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讀史有感:民間故事孔明借箭和曆史真實張巡借箭

(2017-08-26 15:35:20) 下一個


孔明借箭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但是是否真實很難知曉。也許全是羅貫中的杜撰,也許是民間傳說。諸葛亮是曆史的傳奇人物,因為他高尚的品格,善良的人們經常將所有的好事都往他頭上戴,也許就包括了孔明借箭。根據《三國誌-諸葛亮傳》,唯一有關他在赤壁戰役的記載是這麽寫的:


劉備到了夏口,諸葛亮跟他說:‘事情很緊急了。臣請求奉命向孫將軍求救。’當時孫權擁軍在柴桑,正觀望曹操和劉備的成敗。諸葛亮向孫權遊說道:‘如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即劉備)也在漢水南麵收集部眾,和曹操爭奪天下。如今曹操剪除潛在大敵,把他們基本都平定了。接著又攻破荊州,威震四海。如今英雄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劉豫州才逃到此地。將軍應當量力而行。如果覺得靠你們東吳的兵力能跟曹操的中原大軍抗衡,將軍不如及早和他斷絕往來。如果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麵向他稱臣。如今將軍表麵上服從曹操,內心卻心懷猶豫;事情如此緊急,卻還優柔寡斷,隻怕大禍將馬上來臨了!’


孫權說:‘要真像先生說的那樣,那麽劉豫州為何不向曹操稱臣?’諸葛亮說:‘田橫隻是齊國的壯士而已,還能堅守大義,不受屈辱。更何況劉豫州是皇室的貴胄,英才蓋世。眾多名士因仰慕而來歸附,猶如江河歸於大海。如果大事不成,那是天命,他怎肯重新回到曹操之下?’


孫權勃然而起,說道:‘我決不能帶著東吳全部地盤和十萬大軍,去受製於他人。我已經決定了,除非劉豫州,沒人能夠抵擋曹操!然而劉豫州新近剛剛失敗,還怎能抗拒這場大難?’


諸葛亮說:‘劉豫州雖然兵敗長阪坡,但戰敗後逐漸回來的士兵以及關羽的水軍,加起來還有精兵萬人,劉琦的江夏戰士也不下萬人。曹操的部眾,遠道而來,非常疲憊。聽說他們當時追趕劉豫州,輕騎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裏。這正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蒿,是兵法的大忌。兵法說“必蹶上將軍”,就是這個意思。而且北方的人,不熟悉水戰,而臣服曹操的荊州軍民,大多是逼於形勢,並非誠心歸服。如今將軍如果真能派猛將統兵數萬,和劉豫州同心協力,一定可以打敗曹操的部眾。曹操一旦失敗,必定會回到北方。那樣荊州和東吳的勢力就大為增強,鼎足之勢也就形成了。成敗的關鍵,就在此一舉!’


孫權非常高興,當即就派周瑜、程普、魯肅等人率領水軍三萬,跟隨諸葛亮去見劉備,要和他並力抗拒曹操。曹操在赤壁慘敗後,率軍回歸鄴城。劉備於是收複江南,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讓他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征調那裏的賦稅,用以充實軍需。


《資治通鑒》的記載和《三國誌》幾乎隻字不差,隻不過加了半句,說是魯肅帶諸葛亮去見孫權的。當然這未必等於沒有孔明借箭的事,隻是正史沒有記載而已。


但曆史上卻的確有借箭的故事,和孔明借箭十分相似。奇怪的是史書始終沒提起過孔明借箭的事,連後代的援引也沒有。正史記載的借箭發生在著名的安史之亂期間,具體時間是唐玄宗天寶十五載七月。這時逃難到四川的唐玄宗剛剛抵達成都,而他的太子李亨也為了鼓舞中原民眾的抗戰,在大臣們的催促下剛剛在朔方的靈武(今寧夏吳忠)即位成為唐肅宗。


安祿山的部將令狐潮將堅持抗戰的唐朝真源縣令張巡包圍在雍丘(今河南省杞縣),雙方相持了四十多天。張巡也得不到朝廷的音訊。令狐潮得知唐玄宗已經到了蜀郡,又寫信招降張巡。張巡手下有大將六人,不是開府就是特進。他們共同勸張巡說,雙方兵力懸殊,無法匹敵,而且唐玄宗的存亡也不清楚,不如投降為好。張巡假裝許諾他們。次日,他在堂上設置天子畫像,率領將士對之朝拜,人人無不流淚哭泣。張巡將該六將帶到天子像前,用大義譴責他們,然後把他們都殺了。此後堅守到底的軍心更被激勵起來。


雍丘城中的箭矢用盡,張巡讓人綁了槁草當作一千多守城將士,披上黑衣,在夜裏用繩子縋下城牆。令狐潮的士兵爭著向他們射擊,射了許久才明白都是草人。張巡因此得到數十萬箭矢。這之後他又在夜裏用繩子縋下真的士卒,賊兵笑著以為他故技重演,沒當作回事。結果這下來的五百多壯士砍殺進令狐潮的軍營,導致他軍中大亂。令狐潮燒了自己的壁壘遁逃。張巡接著帶兵追殺了十餘裏。令狐潮因為上當,非常慚愧,增兵繼續包圍雍丘。


這就是曆史上真實的借箭故事。真實的曆史雖然沒有戲說好玩,但希望感興趣的同胞繼續閱讀我的曆史係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