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三十七:唐太宗冤殺李君羨與房玄齡病逝

(2017-07-26 08:46:17) 下一個


貞觀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五月二十(庚子),右衛率長史王玄策帶兵出擊帝那伏帝國王阿羅那順,擊潰了他們。六月二十四(癸酉),特進宋公蕭瑀去世。


唐太宗李世民因為高麗陷入困境,便讓朝廷商議準備在明年發動三十萬大軍,一舉消滅了它。有人認為大軍東征,必須預備一年多的軍糧,並非牛馬拉的車輛可以運載,應當動用舟艦進行水運。隋朝末年隻有劍南地區沒有寇盜,而上次的遼東戰爭,劍南地區並未卷入,他們的百姓富庶,所以應該讓他們負責建造舟艦。唐太宗聽從了建議。秋七月,他派右領左右府長史強偉到劍南道伐木建造舟艦。造的船隻大的長達上百尺,寬度是長度的一半。朝廷又派人走水路,將舟艦從巫峽開抵江州和揚州,然後直趨萊州。


七月十一(庚寅),西突厥的相屈利啜請求率領所部跟從唐軍出討龜茲。


當初,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武安人李君羨在玄武門當值。那時白天常見到太白金星。太史根據這天象占卜說:“將有女主興起。”民間廣為流傳的《秘記》又說:“唐朝三世之後,女主武王將取代而有天下。”唐太宗感到厭惡。剛好在宮中宴請各位武臣,行酒令時,他讓他們各自介紹自己的小名。李君羨自稱小名叫五娘。唐太宗感到驚愕,然後笑著說:“哪裏來的女子,居然像你這麽勇健!”但內心又覺得李君羨官稱和封爵都有“武”字,深為猜忌,後來便外派他出任華州刺史。有個名叫員道信的布衣平民,自稱能不吃不喝,還通曉佛法。李君羨非常尊敬和相信他。他倆多次在一起,還屏退他人私下密談。禦史上奏李君羨和妖人勾結,圖謀不軌。七月十三(壬辰),李君羨因此被殺,家室也被籍沒了。


李君羨是洺州武安人,最初任王世充的驃騎將軍,但因為厭惡王世充的為人,便和他的黨朋叛逃歸降唐朝,秦王李世民把他帶在身邊。跟從李世民討伐劉武周和王世充等人時,每次作戰李君羨總必單槍匹馬地首先衝鋒陷陣。朝廷先後賜給他的宮女、馬牛、黃金、雜彩,不可勝數。唐太宗即位後,經過累遷他升任華州刺史,封武連郡公。李君羨冤死多年後,於天授二年(692),他的家屬到宮闕鳴冤,武則天恢複了他的官爵,以禮改葬。這是後話。


唐太宗曾私底下詢問太史令李淳風道:“《秘記》裏說的,會有那事嗎?”李淳風答道:“臣仰觀天象,俯察曆數,這人實際上已在陛下宮中,也已成為親屬。自今算起不過三十年內,這人將君臨天下,殺盡幾乎所有的大唐子孫。這征兆已經形成了。”唐太宗說:“把可疑的人都殺了,怎樣?”李淳風說:“天命是人不能違抗的。所謂‘王者不死’,陛下多殺無辜也隻是徒勞無益。況且自今以往三十年,這人已老,也許會有仁慈之心,禍害或許不深。今天假使得到此人殺了,上天或許又生了個壯年人,大肆發泄怨毒,那麽恐怕陛下的子孫將所剩無幾了!”唐太宗這才作罷。


這期間,留守京師的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齡病危。唐太宗征召他前往玉華宮。他乘坐肩輿(抬的轎子)入殿,在禦座旁才下來,和唐太宗對望著流淚,感動得不能自已。唐太宗因此把他留在宮裏,還派名醫為他診治,天天為他提供禦膳;一聽說他好了點就喜形於色;聽說他病情加劇則憂慮憔悴。房玄齡跟幾個兒子說:“我估計自己不行了,而主上對我的厚恩反而更深。如果辜負聖君,我將死有餘辜。如今天下沒有大事,隻有東征高麗未已,正成為國患。主上因憤怒做出這一決定,而群臣都不敢犯顏諫止。我如果知而不言,將會含恨入土。”於是上表諫道:


“臣聽說出兵就怕不肯收斂,軍事貴在停止幹戈。當今聖化深廣,無遠不及。即使上古所不能征服的,陛下也都征服了;所不能抑製的,陛下也都抑製了。詳細地觀察古今曆史,成為中國禍害的,莫如突厥。陛下卻能坐著運用神策,甚至不下殿堂,而大小可汗,相繼束手就範,還入朝分別負責禁衛,在宮廷執戟。後來薛延陀囂張氣盛,不久就被夷滅。鐵勒族羨慕忠義,請求在那裏設置州縣。以致沙漠以北,萬裏再無塵土。至於在流沙叛亂的高昌,在積石搖擺的吐渾,陛下不過派出偏師,稍加征伐,就將他們全都蕩平。高麗人曆代逃過誅伐,中國莫能討擊。陛下譴責他們叛逆作亂,弑主虐人,於是親總六軍,問罪遼碣。不過旬月,即拔遼東,前後虜獲,數十萬計,分配諸州,無處不滿。陛下因此洗雪了以往數代的宿怨,掩埋了崤陵的枯骨。比較起陛下的功德,萬倍於前代的帝王。這些聖心自己清楚,微臣怎敢多說。


“而且陛下的仁風遍及全國,陛下的孝德彰明上天。目睹夷狄即將滅亡,則指期數歲;授任將帥多方節度,則決機萬裏。屈指等候驛馬送來的捷報,高瞻遠望前線傳回的勝訊,陛下可算是符應若神,算無遺策,提拔猛將於行伍之中,敘用名士於凡庸之末。遠夷單使,陛下一見不忘;小臣之名,陛下未曾再問。陛下還能箭穿七劄,弓貫六鈞。加以留意古典,注重篇雜,陛下的書法超過鍾繇和張芝,文辭強過班固和司馬遷。陛下文鋒一振,則管磬自然諧和;陛下輕翰暫飛,則花卉爭豔鬥麗。陛下以仁慈安撫萬姓,用禮儀恩遇群臣,對絲毫的善行褒揚不止,對巨大的過失網開一麵。陛下對逆耳的直諫必定聽從,膚淺的申訴因此斷絕。陛下愛護生靈,讓人們疏通江湖的堵塞;陛下厭惡殺戮,勸百姓停止屠肆的殺牲。鳧鶴得到稻粱之食,犬馬得到廄舍之蓋。陛下還屈身吮吸思摩的箭瘡,登堂親臨魏徵的喪禮。陛下哭悼陣亡的士卒,則哀傷感動六軍;陛下肩負填道的柴薪,則精神感化天地。陛下看重黎民百姓的性命,盡心平民凡庶的獄訟。臣年老昏憒,豈足以談論聖功的深遠,評價天德的高大!陛下兼有所有的美德,無不具備,微臣深為陛下愛惜珍重,視之若寶。


“《周易》說:‘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又說:‘知進退存亡,不失其正者,惟聖人乎!’由此看來,進有退的道理,存有亡的時機,得有喪的可能,老臣之所以為陛下珍惜,正是因為這一道理。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的功名和威德早已足夠,拓地開疆也應當停止。他們高麗人,隻是邊夷賤類,不足以用仁義相待,也不能以常禮苛責。古代時不過將他們當作魚鱉,並不放在心上。如果一定要滅絕他們的種類,隻怕他們會困獸猶鬥。況且陛下每次判決一個重囚,必令三覆五奏,還要求隻進素膳,停止音樂,都是因為看重人命的緣故。如今驅使無罪的士卒,將他們置於刀鋒之下,使他們肝腦塗地,魂魄無歸;讓他們的老父孤兒和寡妻慈母,望著靈車掩麵哭泣,抱著枯骨撕心裂肺,足以變動陰陽,感傷和氣,實在會是天下人的冤痛。陛下難道就獨獨不憐憫他們嗎!況且用兵皆是凶器,戰爭帶來危害,不得已才使用。如果高麗違背了臣子的禮節,那是可以誅殺;如果他們侵擾了百姓,那是可以消滅;如果他日會成為中國的禍患,那是可以剪除。隻要有其中一條,即使每天有萬人送命,也不足為愧。如今並沒有這三條而卻要煩擾中國民眾(前往征討),那隻不過是對內為前代雪恥,對外為新羅報讎。這難道不是所得很小,損失很大嗎?但願陛下能遵從皇祖和老子止足之誡,以保萬代巍巍的盛名,發甘霖霈然的大恩,降寬大仁慈的詔書,順應陽春,廣布恩澤,允許高麗改過自新。燒毀即將出航的戰船,取消已經應募的軍眾,那麽華、夷自然都會歡慶信賴,遠近也會安寧肅靜。臣不過一個老病三公,早晚就要入土了,唯一遺憾的是自己竟然沒有任何塵土和雨露,能為陛下的大海高嶽有所增益。現謹耗盡臣的殘魂餘息,代替臣報恩的真誠。如果承蒙陛下能聽取臣臨終前的哀鳴,臣將死而不朽!”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娶了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唐太宗讀了奏折後,跟公主說:“他病得這麽嚴重,還能為國家如此憂慮。”後來房玄齡病情加劇,唐太宗讓人鑿開苑牆,開了一道門,多次派中使前去問候。唐太宗親臨探視,握著手和他訣別,悲不自勝。皇太子也去和他訣別。當天唐太宗就授任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他弟弟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並讓他們到房玄齡眼前,使他親眼見到任命狀書。七月二十四(癸卯),房玄齡病逝,終年七十歲。


房玄齡名喬,通常以字稱呼,是齊州臨淄人。他曾祖父房翼曾任北魏鎮遠將軍和宋安郡守,封世襲壯武伯。他祖父房熊,字子繹,曾任褐州主簿。他父親房彥謙十分好學,通涉《五經》,隋朝時任涇陽令,《隋書》有傳。房玄齡幼年時就很聰敏,博覽經史,工於草隸,寫得一手好文章。他曾跟父親到京師長安。當時天下安寧,人們都認為隋朝的國運長久,而房玄齡避開其他人單獨跟他父親說:“隋帝本來並無功德,隻不過欺騙和迷惑了百姓(而登基)。他也不為後嗣作長遠考慮,讓他的嫡庶兒子(這來房玄齡講得不準確,因為隋文帝並無庶子)互相傾軋爭奪。各個藩王競相推崇奢侈淫逸,最終一定會相互誅夷,不足以保全家國。今天雖然貌似清平,他們的滅亡卻指日而待。”房彥謙既吃驚又奇異。十八歲那年,本州舉薦進士,房玄齡被授為羽騎尉。吏部侍郎高孝基平時以知人著稱,見到他嗟歎不已,並跟裴矩說:“我見過的人多了,但從未見過像房郎這樣的人才。他將來必成大器,隻遺憾不能親眼見到他出類拔萃罷了。”房玄齡父親的病連綿了百來天,他盡心服侍父親的醫藥膳食,一直衣不解帶,也沒睡過好覺。父親去世時,他五天滴水不沾。房玄齡後來填補隰城尉的空缺。唐公李淵舉兵入關時,李世民在渭北攻城略地。房玄齡策馬前往軍門拜謁,溫彥博又極力推薦。李世民對他一見如故,當即任命他為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房玄齡遇到知己後,竭盡心力,知無不為。李世民每次平定賊寇時,其他人都忙著得到珍玩,隻有房玄齡注重收羅人才,將他們羅致到李世民的秦王幕府。當發現了謀臣猛將時,房玄齡都和他們私下結為深交,讓他們為秦王效死賣力。


後來隱太子李建成見到李世民功勳卓著,開始對他非常猜忌。李世民曾到隱太子那裏赴宴,結果中毒歸來,府中震駭,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辦。房玄齡跟長孫無忌說:“如今雙方嫌隙已深,禍端一觸即發。天下人無不恐懼,人們都心懷異誌。事變一旦發生,大亂必定興起,那樣就不但禍及秦王府,恐怕也將危及社稷。在這樣的緊急關頭,能不深思熟慮嗎!我有個愚計:不如遵照周公當年的辦法,外寧華夏,內安宗社,申揚孝養之禮。古人說:‘為國者不顧小節’,就是這個意思!這難道不比家破國亡,身敗名裂好嗎?”長孫無忌說:“一直都有這一想法,隻是不敢披露。今天你真說到我心裏去了。”長孫無忌於是到府裏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召房玄齡來,問他道:“危險的征兆已經出現了。我們該怎麽辦?”房玄齡答道:“國家的患難,今古沒什麽兩樣。除非睿智欽明的聖人,一般人是無法對付的。大王功勞覆蓋天地,事業堪比壓紐(即繼承王位。春秋時楚共王有五個兒子,拿不定誰繼任,就將玉璧埋在宮廷地上,看誰在拜神時踩在上頭。結果後來成為楚平王的兒子兩次都踩上即所謂壓鈕了)。這是天神讚助,並非依靠人的謀略。”因而和秦王府的官屬杜如晦同心協力。房玄齡隨府升任秦王府記室,封臨淄侯;又以本職兼任陝東道大行台考功郎中,加授文學館學士。房玄齡在秦王府十多年,經常負責管記,每次行軍為秦王書寫表奏時,他總是停在馬上立刻寫成,文字簡約,道理明了,根本不用打草稿。唐高祖李淵曾跟侍臣們說:“此人非常懂得應變,足堪大任。他每次回朝為我兒子匯報戰事時,非常了解情況。我兒子在千裏之外,卻就好像跟我當麵說話一般。”隱太子李建成因為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李世民的親信,非常嫉惡他們,並在唐高祖麵前大講他們的壞話,因此他和杜如晦都被驅逐貶斥。隱太子將要發動事變時,李世民讓長孫無忌去召房玄齡和杜如晦,讓他們穿上道士服,秘密到秦王府樓閣議事。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成為太子,房玄齡也官拜太子右庶子,賜絹五千匹。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他取代蕭瑀成為中書令。論功行賞,唐太宗以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為第一,進爵邢國公,賜實封邑一千三百戶。唐太宗跟功臣們說:“朕敘述你們的豐功偉績,一次決定你們的封邑,但恐怕不一定公平。你們可以各自談談自己的功勳。”唐太宗的堂叔父淮安王李神通說:“義旗初起時,臣率軍先到。如今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刀筆小吏,竟然功居第一。臣私下十分不服。”唐太宗說:“義旗初起時,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叔父雖然率兵前來,但並未打過什麽戰役。崤山以東地區尚未平定時,叔父受命專征。但竇建德南侵時,叔父卻全軍陷沒。後來劉黑闥複起時,叔父望風潰敗。如今論功行賞,房玄齡他們有運籌帷幄和安定社稷的大功。這就是所以漢朝的蕭何,雖無汗馬之功,但追根朔源,他仍然功居第一。叔父是國家的至親,難道朕能不愛護?隻是不能因此徇私,濫與其他功臣同賞罷了。”當初,將軍丘師利等人都矜持自己的軍功,有的攘袂指天,有的以手畫地,感到不平。當見到李神通都理屈詞窮時,無不互相安慰道:“陛下以至公行賞,連親人也不徇私。我們這號人怎能妄自申訴?”


貞觀三年,唐太宗拜他為太子少師,但房玄齡一再辭讓不受。於是唐太宗讓他攝理太子詹事,兼禮部尚書。翌年,他取代長孫無忌出任尚書左仆射,改封魏國公,監修國史。他出任宰相總管百司後,日夜操勞,盡心竭節,不想出現些小過失;聽說別人的優點,總好像是自己的一般。他非常熟悉吏治,而且文采斐然。他審定法令時,十分注重寬平。他從不對人求全責備,不以自己的長處去要求他人,總是根據才能收取敘用,不論出身的卑賤。當時的輿論都把他稱作良相。有時因事遭到譴責,他總是接連幾天在朝堂磕頭請罪,恐懼徘徊,好似無處容身一般。貞觀九年,他因為維護唐高祖山陵的規模和製式,因功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貞觀十一年,他和司空長孫無忌等十四人一道被封為世襲刺史,以本官兼任宋州刺史,改封梁國公,但並不赴任。貞觀十三年,他加授太子少師。房玄齡頻繁上表請求解除仆射的職位,唐太宗下詔回答他說:“選拔賢能的大義,根本在於無私;事奉君上的道理,貴在當仁不讓。這就是為何列代風氣弘揚,通賢齊心協德。房公忠誠肅穆,恭敬仁懿,清明公允,篤信真誠;在基業草創時就輔助霸業,未雨綢繆,彰明帝道。自從成為黃閣宰相以來,朝政親和;同時還輔佐東宮太子,名望卓著。然而今天房公卻忘了大體,而糾纏小節;雖然恭敬地承擔教諭太子的職責,卻要辭去朝廷機衡的重務。這豈是所謂‘弼予一人,共安四海’(即輔弼朕共同安定天下)的意思?”房玄齡隻好以本官就職太子太師。當時皇太子準備舉行拜師的大禮,預備了儀衛等待他的到來。房玄齡非常謙卑,為此而不敢去拜謁太子,反而回家去了。有見識的人無不看重他謙讓的品格。房玄齡認為自己身居宰相之位已達十五年,女兒又是韓王王妃,兒子房遺愛還娶了高陽公主,名實都已顯貴至極,便多次上表辭去相位,但唐太宗總是優詔不許。貞觀十六年,他又和高士廉等人一同撰寫《文思博要》。書成後,他又得到豐厚的賞賜,接著進拜司空,仍然總理朝政,依舊監修國史。房玄齡上表辭讓,唐太宗派人跟他說:“當年留侯(張良)讓位,竇融(東漢名臣)辭榮,固然是因為害怕位高致饞,知進能退,吸取教訓,知足而止,所以得到前代人的讚美。房公也想效法先哲的行為,實在應當嘉許。然而國家已經長久依賴房公,一朝忽然沒了良相,朕將猶如失去兩手。房公如果精神和體力不衰,沒必要作此謙讓。”房玄齡這才算了。貞觀十八年,他和司徒長孫無忌等二十四功臣的圖像都上了淩煙閣。他圖像下的讚言是:“才兼藻翰,思入機神。當官勵節,奉上忘身。”李治成了太子後,唐太宗加授房玄齡為太子太傅,仍然掌管門下省事和監修國史。不久因為編撰《高祖、太宗實錄》成功,唐太宗又降璽書褒美他,還賜給一千五百段布帛。那年,房玄齡因為繼母去世離職,唐太宗還下達特敕,賜他在昭陵墓地安葬繼母。不久,朝廷特許他停止丁憂,恢複本官。唐太宗親征遼東時,命令房玄齡留守長安,下達手詔說:“房公擔當蕭何般的重任,朕再無西顧之憂了。”軍隊的器械,戰士的糧廩,朝廷全委托他處理發遣。房玄齡屢次上言勸唐太宗說:“敵不可輕,尤宜誡慎。”不久他又和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新編撰《晉書》。他上奏讓太子左庶子許敬宗、中書舍人來濟、著作郎陸元仕和劉子翼、前雍州刺史令狐德棻、太子舍人李義府和薛元超、起居郎上官儀等八人,分別撰錄,以臧榮緒寫的《晉書》為主,參考其它各家,編撰得十分詳細融洽。然而史官大多是文詠人士,喜好采摘詭謬的瑣事,用以增添異聞;又寫了很多評論,競相追求綺麗奇豔,不追求真實,因此他的《晉書》頗為學者譏諷。隻有李淳風非常熟悉星曆,善於著述,所修的《天文》、《律曆》、《五行》三誌,最為可觀和采用。唐太宗親自著述晉宣帝和晉武帝以及陸機和王羲之的四論,於是《晉書》的總題說是禦撰。到貞觀二十年(646)書成,共一百三十卷。唐太宗下詔將該書藏於秘府,對參與編撰的大臣給予不同程度的頒賜和加級。


房玄齡曾因為小事被免職歸第。黃門侍郎褚遂良上疏說:“君主身為元首,大臣號稱股肱。陛下龍躍雲興,群臣不嘯而集。不少人前來,和陛下朝夕共同患難。陛下當年隻是個布衣平民,心懷救世,拯民危難,手提輕劍,仗義而起。平定各個寇亂,自然都是依靠陛下的神功,然而文經武略,多少也得益於臣下的輔翼。作為臣下盡心盡力,房玄齡為最。當年呂望翼弼周武,伊尹輔佐成湯,蕭何主政關中,王導協助江南,今天和那時相比,可以為匹。而且武德初年,他策名侍奉陛下,忠勤恭孝,眾所周知。而前宮太子和海陵王(指唐太宗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憑恃凶險為亂,幹預時政,造成人不自安。陛下身居累卵之危,有倒懸之急,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而房玄齡的忠心,始終不變。武德九年關鍵的當頭,事情緊迫,而他又被貶斥驅逐,陛下無法和他密謀,還派人讓他穿上道士衣服,和文德皇後同心協力。他作為臣子的氣節,自然從未辜負過陛下。到貞觀初始,萬物惟新,他甄別官吏,忠誠事君,輿論推崇。他雖然功勳無以倫比,但依然像原先那樣忠誠可信。除非罪不可赦,人人同仇敵愾,陛下不能因為他的偶爾過失,就輕易表示摒棄。陛下如果覺得房玄齡年老,看不起他的所作所為,古代也有過暗示大臣讓他們致仕離職的先例,自然可以在以後,遵照前代的辦法,以禮辭退,也不失陛下善待功臣的好名聲。如今將幾十年的勳舊,因為一件小事而貶斥驅逐,外間自然會議論紛紛,以為出了什麽事。天子敬重大臣,則大臣盡力;如果輕易貶斥,則人不自安。臣能力平庸淺薄,有愧侍奉在陛下左右,鬥膽冒犯天威,以申明自己的一管之見。” 唐太宗從諫,急忙召房玄齡複出。但他不久還是避位回家。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臨幸翠微宮前,任命司農卿李緯為民部尚書。房玄齡當時在京城留守。剛好有人自京師過來,唐太宗問他:“房玄齡聽說李緯拜尚書後有說什麽嗎?”那人答道:“房玄齡指說李緯的髭須很美,沒說其他。”唐太宗立即改任李緯為洛州刺史。可見他對房玄齡意見的重視程度。


 


房玄齡死時,唐太宗為他取消了三天的朝會,追贈他為太尉和並州都督,諡名文昭,還賜給東園秘器,陪葬昭陵。房玄齡曾告誡諸子,不要驕奢沉溺,絕不能以地位和名望欺淩他人。他還收集了古今聖賢的家誡,書寫在屏風上,讓幾個兒子各取一道屏風回去,還說:“如果能夠留意,足以保身成名。”還說:“袁家累代忠誠節義,是我一直崇尚的,你們應當以他們為師。”唐高宗李治嗣位後,下詔讓房玄齡在唐太宗的廟堂配享。


房玄齡長子房遺直嗣位,並於永徽初年擔任禮部尚書和汴州刺史。次子房遺愛也官拜駙馬都尉,官至太府卿和散騎常侍。當初,高陽公主得到唐太宗的寵愛,所以房遺愛也得到特別恩遇,和唐太宗的其他女婿很不一樣。公主逐漸變得驕橫專恣,陰謀廢黜房遺直而奪走封爵,因此在永徽中年誣告房遺直對自己非禮。唐高宗命令長孫無忌調查這事,結果發現了公主和房遺愛謀反的證據。房遺愛伏誅,公主被賜自盡,他們的幾個兒子都被發配嶺南。房遺直因為父親的功勳被特赦,隻是除名為庶人。朝廷也停了房玄齡的配享。這都是後話。


唐玄宗末年的史學家柳芳評論道:“房玄齡從輔佐唐太宗平定天下,直到病逝在相位,總共三十二年,天下人稱他為賢相。雖然他沒多少了不起的事跡可以追尋,但仁德也算到頂了。所以唐太宗平定禍亂而房玄齡和杜如晦不炫耀自己的功勳;王珪和魏徵善於諫諍而房玄齡和杜如晦也願意讓賢給他們;英國公(李勣)和衛國公(李靖)善於帶兵而房玄齡和杜如晦也用文道協助他們,為國家帶來太平,把成就歸功人主。他作為唐朝的宗廟大臣,的確十分適宜!”


要想知道唐太宗以後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