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十五:李靖平定吐穀渾與太上皇李淵病故

(2017-07-03 10:46:01) 下一個


貞觀九年即公元635年春正月,起先歸降朝廷的黨項部落紛紛反叛,前去歸附吐穀渾。三月十四(庚辰),洮州羌人也反叛去歸附吐穀渾,還殺害了刺史孔長秀。


三月十六(壬午,通鑒作壬辰為誤,以其他史書為準),唐太宗李世民大赦天下,並規定每鄉設置鄉長一人,佐吏二人。


三月十九(乙酉),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出擊並擊潰了反叛的羌民。


三月二十四(庚寅),唐太宗下詔,覺得原先根據財富將民眾分為三等的做法不夠詳盡,應當分為九等。


唐太宗跟魏徵說:“齊後主(高緯)和周天元(宇文贇)都征收百姓很重的租賦,奢侈地供養自己,最終因國力衰竭而導致滅亡。譬如口饞的人去吃自己的肉,肉吃光了自己命也沒了,多麽愚蠢!你看這兩個君主誰更好誰更壞些?”魏徴說:“齊後主懦弱無能,政出多門。周天元驕橫殘暴,威福在己。雖然都是亡國的帝王,齊後主更差點。”


夏四月初七(壬寅),康國到長安進獻獅子。閏四月初二(丁卯),日食。


閏四月初八(癸酉),任城王李道宗在庫山打敗了吐穀渾。吐穀渾可汗伏允把野草全燒了,隻帶了少數輕騎逃進大沙漠。將領們都認為“馬匹沒有草吃,既疲憊又消瘦,不能深入追擊。”侯君集說:“不對。去年段誌玄的大軍凱旋歸來時,才到鄯州,胡虜就已回到了城下。這都是因為胡虜依然保存著實力,部眾願意被他們驅使的緣故。如今他們失敗之後,抱頭鼠竄,候騎也都沒了,君臣分離,父子相失。趁著這一時機打敗他們將易如反掌。如果不乘勝追擊,以後必定會後悔。”主帥李靖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將大軍分為兩道:李靖與薛萬均和李大亮走北道,侯君集和任城王李道宗走南道。閏四月二十三(戊子),李靖的部將薛孤兒在曼頭山打敗吐穀渾,殺了他們的知名王爺,還繳獲了大批雜畜,以充實軍糧。閏四月二十八(癸巳),大總管李靖帶領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宗等人在牛心堆打敗吐穀渾,接著又在赤水源再次打敗他們。侯君集和李道宗帶兵行軍在兩千多裏的無人地帶,經曆了盛夏下霜的地帶,以及破邏真穀。這一帶沒水,人吃冰,馬吃雪。五月初一(乙未),他們在烏海追上伏允可汗,和他們開戰並擊潰了他們,還俘獲了他們的知名王爺,把伏允可汗趕到柏海。薛萬均和薛萬徹也在赤海打敗慕容伏允的寵臣天柱王。


太上皇李淵自去年秋天得了風疾後,病情不見好轉。五月初六(庚子),他在大安宮裏的垂拱殿病逝,終年七十一歲。唐高祖李淵字叔德,是隴西成紀人。他七世祖李暠在晉朝末年占據秦、涼一帶稱王,成為涼武昭王。李皓的兒子李歆後來被沮渠蒙遜所滅。李歆的兒子李重耳曾任北魏弘農太守。李重的兒子李熙曾任金門鎮將,衛戍武川,所以把家室搬到那裏。李熙的兒子李天賜曾任幢主。李天賜的兒子李虎在西魏時被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他和李弼等八人輔佐北周取代西魏,因功被封為柱國,號稱“八柱國家”。周閔帝接受西魏禪讓時,李虎已經去世,北周追錄他的大功,追封他為唐國公,諡號襄。李虎的兒子李昺,世襲唐公,出任隋安州總管和柱國大將軍,去世時被諡為仁。李淵就是李昺的兒子,出生在長安,身上有三個乳房。李淵性格寬厚仁慈,襲封唐公。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後是他的姨媽母,所以隋文帝和李淵關係親密友愛。楊堅在北周為相時,恢複李淵姓李,並任命他為千牛備身,後出任譙、隴二州刺史。隋煬帝大業中年,他曆任岐州刺史、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後來又被召回朝任殿內少監和衛尉少卿。唐高祖李淵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五月初十(甲辰),群臣請求唐太宗遵照太上皇的遺誥停止服喪,回朝處理軍國大事,但唐太宗不答應。次日,他下詔讓太子李承乾在東宮處理日常朝政。


在赤水源的戰役中,薛萬均和薛萬徹輕騎先進,結果被吐穀渾包圍。他兄弟倆都中了槍傷,失去戰馬,隻好徒步作戰;跟從他們的騎兵也都死了什之六七。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帶著幾百騎兵前來相救,竭力奮擊,所向披靡,薛萬均和薛萬徹才得免一死。李大亮接著在蜀渾山打敗吐穀渾,俘獲了他們的名王二十人。將軍執失思力也在居茹川打敗吐穀渾。李靖督領各路大軍經過積石山河源,來到且末,到了他們西部邊境的盡頭。聽說伏允在突倫川,將要投奔於闐,契苾何力想去追趕襲擊,但薛萬均因為先前死裏逃生的教訓,一再堅持不行。契苾何力說:“胡虜沒有城郭,隨著水草遷徙。如果不趁著他們聚居一塊時去襲取,一旦他們散走了,哪還有機會再傾覆他們的巢穴!”於是自己挑選了一千多驍勇的騎兵,直驅突倫川。薛萬均也帶兵跟上。大沙漠中缺乏水源,將士隻能刺了馬血喝。他們襲擊並攻破伏允可汗的牙帳,殺了好幾千人,還繳獲了雜畜二十多萬。伏允脫身逃走,唐軍俘虜了他的妻兒。侯君集等人穿越星宿川,來到柏海,接著回來和李靖的大軍會合。


大寧王慕容順,是隋煬帝的外甥,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的嫡子。他長期在隋朝擔任侍中,無法回歸吐穀渾。慕容伏允隻好立經常侍奉身邊的另一個兒子為太子。後來慕容順回去了,為此經常怏怏不樂。剛好李靖擊垮了他的國家,國人在窮途末路的情況下,開始怨恨天柱王。慕容順趁機利用民心,殺了天柱王,舉國請降。慕容伏允帶了一千多隨從騎馬逃往大沙漠。十來天後,他的部眾基本都散盡了,自己也被身邊的人所殺。國人於是立慕容順為可汗。五月十八(壬子),李靖上奏,報告說平定了吐穀渾。三天後,唐太宗下詔恢複他們的國家,並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和故呂烏甘豆可汗。唐太宗擔心慕容順也許無法懾服他的部眾,便命令李大亮率領好幾千精兵作為他的聲援。


六月二十五(己醜),群臣再次請求唐太宗回來聽政,他總算答應了,但仍然將具體事務委托給太子處理。太子頗能聽取和決斷政事。因此以後唐太宗每次出京巡幸時,經常讓太子留守監國。


秋七月初七(庚子),鹽澤道行軍副總管劉德敏出擊並打敗了反叛羌民。


七月十八(辛亥),唐太宗下詔:“國家新建不久,宗廟的製度尚未完備。現在準備搬遷,應當讓禮官詳細討論具體措施。”諫議大夫朱子奢請求建立三昭三穆(帝王祭祖的七廟,太祖居中,左右各為三昭三穆),把太祖的位置空出。七月二十一(甲寅),朝廷增修太廟,擴大為六室:即弘農府君以及唐高祖,連同原來的四位舊神主。房玄齡等人建議以涼武昭王(李暠)為始祖,左庶子於誌寧則認為大唐的王業並非直接繼承武昭王,所以不能以他為始祖。唐太宗同意了於誌寧的看法。


七月二十四(丁巳),唐太宗下詔:“太上皇的山陵必須依照漢高祖長陵的規模修建,務必保存隆厚的感覺。”但因為期限短促,無法及時竣工。秘書監虞世南上疏認為:“聖人薄葬自己的親人,並非因為不孝,而是他們深思遠慮,覺得厚葬隻會增加親人的負擔,所以不這麽做罷了。當年張釋之曾說過:‘隻要裏麵有想要的東西,即使禁錮了南山人們也會找到進去的空隙。’劉向也說過:‘死者沒有生命的極限,而國家卻有興亡的命運。所以張釋之的話,是為了長遠著想。’他們的話都非常深刻貼切,實在算是至理名言。臣當然希望陛下的聖德超越唐堯虞舜,然而效法秦、漢帝王的做法去厚葬親人,臣私下覺得陛下做得並不適當。即使陵園裏沒有儲藏金玉,但後世隻見到如此巨大的山陵,怎麽知道裏麵沒有金玉!而且如今已依照霸陵(漢文帝陵園,即指漢文帝)的先例解除了喪服,而山陵的規模卻獨獨依照長陵,恐怕不太合適。還希望陛下依照《白虎通》(漢代講論五經同異,統一經文經義的一部著作,由班固等人根據東漢章帝建初四年即公元79年經學辯論的結果撰集而成)的原則,修建一座三仞高的墳墓,陪葬的物品和陵園的規模,一律從簡,並在陵園旁邊鐫刻一座石碑,記載這件事。另外也把這事記錄下來,藏在宗廟裏,用作將來子孫永久的法則。”疏奏報上後,唐太宗沒有回答。虞世南又上疏認為:“漢天子即位時就開始營建自己的山陵,有的甚至長達五十餘年。如今要求隻用幾個月的時間完成通常要幾十年功夫的大工程,恐怕人力有所不及。”唐太宗這才將虞世南的兩道上疏交給有司部門詳細討論利弊。房玄齡等人議論說:“漢朝的長陵高九丈,原陵高六丈。現在九丈則太高,三仞(相當於兩丈一)則太低。臣請求依照原陵的規模修建。”唐太宗聽從了。


這期間,黨項入寇疊州。


李靖出擊吐穀渾時,用大筆錢財賄賂黨項,使他們成為鄉導。黨項酋長拓跋赤辭前來,跟李靖的部將們說:“隋人毫無信用,喜歡暴虐搶掠我們。如今你們各路大軍如果不像他們那樣,我將為你們提供軍資糧草。如果不然,我將占據險要,堵住你們前進的道路。”將領們於是和他結盟,然後送他回去。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來到闊水時,見到拓跋赤辭沒有防備,便出兵襲擊了他們,繳獲數千頭牛羊。於是各個羌民部落無不怨恨憤怒,駐守在野狐峽,李道彥前進不得。拓跋赤辭率軍反擊,結果李道彥大敗,陣亡了好幾萬,隻好退保鬆州。左驍衛將軍樊興因逗留而誤過了軍期,很多士卒都失散逃亡。七月二十二(乙卯),李道彥和樊興都因此被判處減死刑,流放到邊緣地區。


唐太宗派使臣到大鬥拔穀去慰勞各位將領。薛萬均趁機誹謗契苾何力,誇大自己的功勞。契苾何力不勝憤慨,拔刀而起,要殺了薛萬均,但被其他將領們攔住了。唐太宗得知這事後,讓使臣責備了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將具體情況奏報給朝廷,唐太宗很憤怒,便想解除薛萬均的官爵,轉授給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堅決推辭,說:“陛下如果因臣的緣故解除了薛萬均的官爵,那麽無知的胡人們,會以為陛下看重胡人而輕視漢人。這樣以訛傳訛,必然會導致更激烈的競爭。況且如果胡人以為將領們都像薛萬均那樣,就會產生輕視漢人的想法。”唐太宗覺得有理,也就算了。不久他下令讓契苾何力宿衛北門,代理屯營事務,還將宗室女兒臨洮縣主嫁給他。


岷州都督兼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也曾誤了軍期,李靖處置了他。高甑生因而懷恨李靖,誣告他謀反,結果查無實據。八月十七(庚辰),高甑生因誣告罪被判處減死刑,流放邊遠。有人說:“高甑生是原秦王府的功臣,應當寬恕他的罪過。”唐太宗說:“高甑生違背李靖的節度,又誣告他謀反。這樣的罪行都能寬恕,那將來還怎麽施法!而且國家自從晉陽起兵以來,功臣多的是。如果高甑生獲免,那麽人人都可以犯法,靠什麽禁止!我對於往日的功臣,不敢忘懷。隻是因為這原因才不敢赦免罷了。”李靖自那以後開始閉門謝客,即使親戚一般也見不到他。


唐太宗想親自去拜謁太上皇的山陵。群臣覺得他過於悲傷哀痛,已經十分消瘦羸弱,因此再三諫止,所以也沒去成。


冬十月十三(乙亥),處月部落首次派使者入朝進貢。處月和處密都是西突厥的旁支部落。


十月二十八(庚寅),朝廷將太武皇帝李淵安葬在獻陵,廟號高祖;和穆皇後合葬,並為她加諡號為太穆皇後。


十一月初九(辛醜),朝廷加授左仆射魏國公房玄齡為開府儀同三司,其它職位不變。


十一月十六(戊申),唐太宗奉太上皇的神主牌位到太廟,並祭祀祖上。兩天後他下詔讓群臣商議在太原立高祖廟的事。秘書監顏師古認為:“寢廟應建在京師。漢朝時在郡國立廟是違背禮製的做法。”唐太宗這才作罷。


十一月二十六(戊午,其他史書說是十二月),唐太宗任命光祿大夫蕭瑀為特進,再次讓他參預政事。唐太宗說:“武德六年以後,高祖一直有廢立的打算,但始終猶豫不決。朕不被兄弟所容,確實有功高震主的恐懼。而就是這人,不能以利益引誘,不能用死亡威脅,真算得上社稷之臣!”於是賜他一首詩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又跟他說:“愛卿的忠誠和正直,古人也無法超越。然而善惡太過分明,有時也會出現差錯。”蕭瑀兩次下拜稱謝。魏徵說:“蕭瑀經常和大家意見相左,孤立一人,隻有陛下知道他的忠誠和固執。要不是遇到聖明的君主,隻怕他難免禍殃!”


同時,特進李靖上書,請求唐太宗依照太上皇的遺誥,恢複平常的禦服,在正殿上朝。但唐太宗沒有同意。


吐穀渾的甘豆可汗(即西平郡王慕容順,其他史書也作慕容順光)因曾長久在長安當人質,所以國人不肯擁戴他。十二月十三(甲戌),他竟然被部下所殺。他兒子燕王諾曷缽繼立。諾曷缽年幼,大臣爭權,導致國中大亂。唐太宗下詔派兵部尚書侯君集等人帶兵增援和安撫。他先派使者去曉諭勸解,並警告說,如有不肯奉詔的人,他將隨時出兵討伐。唐太宗仍然封諾曷缽為河源郡王,讓他統領部眾。


要想知道唐太宗後來的事情,請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