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二十三:魏徴抱病輔導太子與宇文士及病逝

(2017-07-11 11:11:21) 下一個


貞觀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正月十五(丁醜),唐太宗李世民派人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六月二十七(丙辰),唐太宗因為天象決定停止翌年的泰山封禪。十二月十七(甲辰),兵部尚書李勣在諾真水打敗入侵的薛延陀大軍。


貞觀十六年即公元642年春正月初九(乙醜),魏王李泰上呈他編纂的《括地誌》。李泰好學。司馬蘇勖勸他說,古代的賢王都招集學者著書,所以李泰上奏請求修撰這書。他開了很多館舍,廣泛延聘俊才,知名人物紛紛前來成為他的賓客,因此李泰門庭如市。李泰的月收入超過太子,為此諫議大夫褚遂良上疏認為:“聖人製定禮儀,以嫡子為尊貴,庶子為卑微。世子的用品無法滿足時,可以和君王共享。庶子雖然得到寵愛,但不能超越嫡嗣。這樣才能杜塞嫌疑的開始,消除禍亂的根源。如果讓應當親近的人被疏遠,應當尊貴的人變卑微,那麽佞巧的奸臣將趁機而動。當年漢竇太後寵愛梁孝王,最後因為他過於憂慮而死。漢宣帝寵愛淮陽憲王,也幾乎導致他的敗亡。如今魏王剛出閣成為封王,應當教導他懂得禮數和謙儉,今後才能成為良好的器用。這正是所謂‘聖人之教不肅而成’的道理。”唐太宗聽從了他的勸諫。


唐太宗又命令李泰遷居到武德殿。魏徵上書認為:“陛下寵愛魏王,經常想讓他得到安全,那麽更應當抑製他的驕傲和奢侈,盡量不讓他處於被人嫌疑的境地。如今將魏王遷居到這殿,就在東宮的西麵。海陵王(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吉)當時曾在那裏居住,那時人們就不太認可。雖然現在時過境遷,然而臣擔心魏王因此也不會感到放心。”唐太宗說:“朕幾乎造成了失誤。”便急忙讓李泰回歸自己的府第。


正月十五(辛未),唐太宗下詔將京師和各州的死囚全都改為流放西州(原高昌國),判流放但尚未抵達目的地的囚犯則改為充軍,也去衛戍西州,並根據罪行的輕重確定充軍的年限。


唐太宗還敕令全國核查沒有戶籍的遊民,限定明年年底之前必須落實戶口。同時他還任命兼中書侍郎江陵子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門掌管朝廷機密。


夏四月二十七(壬子),唐太宗跟諫議大夫褚遂良說:“愛卿還在負責起居注的編纂嗎?寫的東西朕可以看看嗎?”褚遂良答道:“史官記錄人君的言行,詳細記錄他的對錯善惡,這樣人君才不敢胡作非為。從未聽說人君曾自己取來閱讀!”唐太宗說:“朕有不好的地方,愛卿也都記錄下來嗎?”褚遂良說:“臣的職責就是用筆記下一切,所以不敢不記。”黃門侍郎劉洎說:“即使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都記得。”唐太宗說:“的確這樣。”


六月初六(庚寅),唐太宗下詔讓息隱王李建成追封皇太子,海陵剌王李元吉追封巢王,諡號依舊。


六月二十(甲辰),唐太宗下詔說,自今以後皇太子領出使用的府庫物品,管理部門不必限製。於是太子開始揮霍無度。左庶子張玄素上書認為:“自從周武帝平定山東,隋文帝統一江南以來,他們勤儉愛民,都是明主。隻不過因為兒子不肖,才最終導致宗廟祭祀的滅絕。聖上因為和殿下親為父子,事兼家國,所以讓府庫對他的要求無所限製。然而恩旨下達還不到六十天,他揮霍的錢財已超過七萬。太子如此驕奢,有誰曾超過他!更何況東宮正直的臣屬,都不在他身邊;而一群邪惡淫巧的小人,整天在深宮和他親昵。在宮外看到他的表現,就已經有了這麽嚴重的過失;那麽宮中不可告人的隱密,還能算得過來嗎!良藥苦口利於病,良言苦口利於行。還希望陛下居安思危,一天比一天謹慎。”太子為此很忌恨他,便暗中讓守門的奴仆趁張玄素上早朝時,用大馬棰襲擊他,差點沒把他打死。


秋七月初五(戊午),唐太宗任命司空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司徒,尚書左仆射梁國公房玄齡為司空。


七月初七(庚申),他下製說:“自今以後,凡是自傷致殘的人,都必須依據法律加罪,照常交租賦和服徭役。”隋朝末年賦役非常沉重,人們往往自殘肢體,稱作“福手”或“福足”。即使到這時,這風氣仍然沒大改變,所以唐太宗加以嚴禁。


特進魏徵有病,唐太宗下達了親筆手詔慰問他,還說:“好幾天沒見到愛卿,朕的過失也許積累了不少。今天原想親自去探望,但又擔心讓愛卿更加疲勞。如有什麽要說的,請密封奏折送進宮來。”魏徵上言說:“近來弟子欺淩師尊,奴婢忽略主人,下官輕慢上司,類似的現象頗多。盡管似乎都有一定的原因,但這一風氣不能助長。”他又說:“陛下上朝時,經常把至公無私放在嘴上,但退朝後的行為,卻未免有失公允。有時怕人知道,動不動就發怒顯威,結果欲蓋彌彰。這樣做最終沒有什麽好處!”魏徵的住宅沒有廳堂,唐太宗讓人停止修建某個小殿,用省下的材料去為他建廳堂,並限期五日蓋成,還賜給他簡樸的屏風和被褥以及桌幾和手杖等東西,順從他平時節儉的習慣。魏徵上表謝恩。唐太宗又親筆書寫手詔說:“朕如此對待愛卿,隻是為了黎民和國家,豈是為你一人?何必過分謝恩!”


八月十四(丁酉),唐太宗問群臣道:“當今國家什麽事情最為緊急?”諫議大夫褚遂良說:“如今全國都太平無事,隻有確定太子和諸王的名份才是最為緊急的事。”唐太宗說:“這話在理。”當時太子李承乾失去仁德,魏王李泰又得到寵愛,所以群臣對此日益懷有疑議。唐太宗聽說後感到厭惡,便跟侍臣說:“現在的朝廷大臣們,忠直方麵沒人超過魏徵。我打算讓他去輔導太子,杜絕天下人的疑慮。”九月初四(丁巳),唐太宗任命鄭國公魏徵為太子太師,照樣負責門下省事務。魏徵的病稍好了些後,前往朝堂上表推辭。唐太宗親筆書寫手詔勸諭他說:“周幽王和晉獻公都因為廢黜嫡子,改立庶出,結果導致國家危亡。漢高祖幾乎廢掉了太子,幸虧商山四皓的勸阻,總算得到安寧。朕今天依賴魏公,就是這層意思。知道魏公有病,但可以臥床輔導太子。”魏徵這才受詔。


九月初十(癸亥),薛延陀的真珠可汗派他叔父沙缽羅泥熟俟斤來求婚,並進獻三千匹良馬,三萬八千張貂皮,一麵瑪瑙鏡。


九月二十(癸酉),唐太宗任命涼州都督郭孝恪代行安西都護和西州刺史事務。原來的高昌民眾和鎮守西州的士兵,以及流放和雜居西州的人,郭孝恪都推誠置信地撫禦他們,因此在西州很得人心。


西突厥的乙毗咄陸可汗殺死沙缽羅葉護之後,兼並了他的部眾,又出擊並消滅了吐火羅。他仗恃自己的強大,因此日益驕橫倨慢,居然膽敢扣留唐朝的使者,並侵暴西域,還派兵入寇伊州。郭孝恪率領輕騎二千從烏骨出去截擊並打敗了他。乙毗咄陸又派處月和處密兩個部落包圍天山,郭孝恪又出兵把他們趕走了,還乘勝進軍攻拔處月頭領俟斤居住的城池,把他們一直趕到遏索山,在降服了處密的部眾後才凱旋而歸。


當初,唐朝平定高昌之後,每年都要征發一千多士兵去衛戍那裏。褚遂良上疏認為:“聖王為政,都是首先考慮華夏的利益,然後才考慮夷狄。陛下派兵征服高昌,結果導致邊境數郡一片蕭條,多年無法恢複。還得每年征調一千多人去衛戍。他們不但老遠地離鄉背井,還得破費巨大錢財置辦行裝。朝廷又將罪犯流放到那裏,因此那一帶充滿了無賴子弟。他們完全可能騷擾邊境,對邊防部隊能有什麽好處!派去守衛的人很多又都逃亡,白白浪費朝廷花錢去追捕。加上一路經過的地方,千裏沙漠,冬風如割,夏風如焚。來往的行人,遇到風暴的多數都會死去。假使張掖和酒泉一帶有烽火警報,陛下難道可以得到高昌的一個男丁或一鬥穀粟?最終還不是照樣得征用隴西各州的士兵和糧食,前去赴援?所以說河西是中國的腹心,而高昌隻是他人的手足。陛下為何要以根本糜爛的代價去換取毫無用處的國土?而且陛下征服了突厥和吐穀渾,都沒有吞並他們的土地,而是為他們樹立君長,加以安撫。為何獨獨高昌不能也這麽做?叛亂時征服他們,賓服後封賞他們,難道還有比這更威嚴的刑罰,比這更仁慈的德政嗎?還希望陛下另外選擇高昌的子弟,立他為王,讓他君臨其國,子子孫孫,承蒙朝廷的大恩,永遠成為唐室的藩輔。這樣一來,內安外寧,不是很好嗎!”但唐太宗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當西突厥入寇時,唐太宗才後悔道:“魏徵和褚遂良勸我改立高昌,朕沒采納他們的建言,今天隻是自取其咎而已。”


乙毗咄陸往西出擊康居時,經過米國並打敗了他們。他俘虜和繳獲了很多東西,但不肯分賜給部下。他的部將泥熟啜擅自拿走了戰利品。乙毗咄陸勃然大怒,居然將泥熟啜斬首示眾,因此部眾全都無比憤怒。泥熟啜的部將胡祿屋帶兵襲擊他,乙毗咄陸的部眾一哄而散,他隻好退保白水胡城。於是弩失畢的各個部落,以及乙毗咄陸所部的屋利啜等人,都派使者前來長安,請求廢黜乙毗咄陸,改立可汗。唐太宗派使者帶上蓋有禦璽的詔書,冊封莫賀咄的兒子為乙毗射匱可汗。乙毗射匱即位後,將被乙毗咄陸扣留的唐朝使者全都禮送回去,並率領所部到白水胡城去出擊乙毗咄陸。乙毗咄陸出兵反擊,結果乙毗射匱大敗。乙毗咄陸派使者去招撫他原來的部落,但他們都說:“即使我們全都戰死,隻剩下一個幸存的,也不會服從你!”乙毗咄陸知道大家決不再依附於他,隻好往西投奔吐火羅去了。


冬十月十四(丙申),殿中監郢縱公宇文士及去世。宇文士及是雍州長安人。隋右衛大將軍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的弟弟。開皇末年,他因為父親的功勳被封為新城縣公。隋文帝楊堅曾請他進入臥內,和他交談,結果對他感到驚異,便將次子楊廣(即後來的隋煬帝)的女兒南陽公主嫁給了他。隋煬帝大業中年,他任尚輦奉禦,跟從隋煬帝巡幸江都。宇文士及不久因父親去世離職,但很快又被起用為鴻臚少卿。宇文化及陰謀篡逆作亂時,因為宇文士及是隋煬帝的女婿,所以沒告訴他。宇文化及弑殺了隋煬帝後,任命他為內史令。當初,李淵任殿內少監,宇文士及任奉禦,兩人關係密切。當他跟隨宇文化及到黎陽時,這時已經成為唐高祖的李淵寫了親筆手詔召他前來。宇文士及也派家僮抄小路到長安向唐高祖表忠,又趁機讓使者秘密送金環給唐高祖。唐高祖非常高興,跟侍臣說:“朕和宇文士及長久共事。今天他來獻金環,說明他要來了。”當宇文化及抵達魏縣時,境況日益窘迫,宇文士及便勸他西歸長安,但宇文化及不肯。宇文士及於是和封德彝請求到濟北征督軍糧。不久宇文化及就被竇建德消滅,濟北的豪門大多勸宇文士及發動青州和齊州的部眾,北擊竇建德,收複河北地盤,再觀察形勢的變化。宇文士及不肯,最終還是和封德彝等人來歸降唐朝。唐高祖數落他道:“你們兄弟倆率領一心想回家的部眾,早就做好了入關的打算。如果那時擒獲了朕父子,豈肯相容?今天你要朕如何處置你?”宇文士及謝罪道:“臣的罪確實不容不誅,但臣很早就事奉龍顏,總想成為陛下的心腹。往年在涿郡時,曾夜裏和陛下密論時事;後來在汾陰宮,也對陛下推心置腹。自從陛下龍飛九五,即位稱帝後,臣確實傾心西歸,所以暗中有所貢獻,就是希望以此贖罪罷了。”唐高祖笑著跟裴寂說:“這人和朕談論天下大事,至今已有六七年了。你們都在他之後。”當時宇文士及的妹妹是後宮昭儀,得到唐高祖的寵愛,因此他也逐漸得到信任,被授予上儀同。宇文士及後來跟從李世民平定宋金剛,因功又被封為新城縣公,娶了壽光縣主為妻,還升遷為李世民的秦王府驃騎將軍。他又跟從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因功進爵為郢國公,升遷中書侍郎,再轉太子詹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他取代封德彝成為中書令,得到益州食邑七百戶。不久宇文士及又以本官代理涼州都督。當時突厥屢為邊患,宇文士及想建立軍威鎮服邊境,因此每次出入州府,總是陳列軍隊和儀衛,場麵威嚴。他又禮賢下士,所以涼州的人士都畏服他的威嚴和恩惠。唐太宗後來內征他為殿中監,但他因病出任蒲州刺史。宇文士及為政寬簡,手下的屬吏也都放心為他做事。幾年後,他入朝擔任右衛大將軍,得到唐太宗的親信,經常請他到閣中商量大事,午夜才出宮。遇到他度假時,唐太宗還經常派人飛馬召他前來,同列的官員都無法和他相比。然而他仍然十分謹慎周密,他妻子每次向他打聽,被召見到底有什麽好事,宇文士及總是閉口不言。唐太宗不久因為他的大功,另封他的一個兒子為新城縣公。他任右衛七年後,轉為殿中監,加授金紫光祿大夫。當宇文士及病重時,唐太宗親自前往探望,撫著他流淚。


宇文士及死後,朝廷追贈他為左衛大將軍兼涼州都督,陪葬在昭陵。宇文士及撫養幼弟以及兄長宇文化及的孤兒,以友愛見稱。他的親戚故人中有貧窮的,他總想法幫助。然而他對自己也很寬縱,衣食服玩一定得極盡奢侈。唐太宗本來要諡號他為恭,但黃門侍郎劉洎反駁道:“宇文士及居家奢侈放縱,不宜為恭。”後來竟然諡名為縱。


這裏有個趣聞。唐太宗曾停留在一棵樹下,對那棵樹欣賞不已。宇文士及跟了上來,也對那樹讚譽不已。唐太宗嚴肅地說:“魏徵常勸朕遠離佞人。朕不知佞人是誰,心裏猜測也許是你。今天果然如此!”宇文士及叩頭謝罪。


要想知道唐太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olar_bear 回複 悄悄話 果然是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