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五年即公元631年春正月,唐太宗李世民下詔,要求僧侶、尼姑、道士都要定期去叩拜父母。
正月十三(癸酉),唐太宗到昆明池舉行盛大圍獵,四夷的君主酋長也都跟從他出獵。次日,他宴請高昌王麹文泰和群臣。正月十六(丙子),唐太宗回宮,並親自到大安宮獻上獵獲的飛禽。
正月十九(己卯),唐太宗臨幸左藏庫,賜給三品以上官員布帛,讓他們隨意取拿。
正月二十三(癸未),朝集使趙郡王李孝恭等人上表,因為四夷全都歸服,所以請求唐太宗到泰山封禪。唐太宗下達親筆詔書不答應。
有司部門上言,請求為皇太子舉行上冠儀式,並利用二月的吉日,為他追加兵備和儀仗。唐太宗說:“春耕剛開始。應當改在十月。”少傅蕭瑀上奏說:“根據陰陽曆法,十月不如二月。”唐太宗說:“吉凶關鍵在人。如果光根據陰陽辦事,而不顧禮義,可以得到吉祥嗎!追循正道辦事,自然就會吉慶。農時最為重要,不能失去。”
二月十四(甲辰),唐太宗下詔:“各州如果有任何京觀(戰勝者用敵軍的骨骸堆成的觀台),不管新舊,全都必須拆除,分別加土改成墳墓。一定得掩埋枯骨朽骸,千萬不要讓它們暴露在外。”
二月十九(己酉),唐太宗封皇弟李元裕為鄶王,李元名為譙王,李靈夔為魏王,李元祥為許王,李元曉為密王。次日,他又封皇子李愔為梁王,李惲為郯王,李貞為漢王,李治為晉王,李慎為申王,李囂為江王,李簡為代王。
夏四月初三(壬辰),代王李簡去世。
四月十三(壬寅),靈州的斛薛部落反叛,任城王李道宗帶兵擊潰了他們。
隋朝末年,很多中原人都淪落到突厥。當突厥歸降後,唐太宗派使者用金銀布帛贖回了他們。五月初七(乙醜),有司部門上奏,因此得到的新添人口有八萬男女。
六月二十六(甲寅),太子少師新昌貞公李綱病故。
李綱字文紀,是觀州蓚縣人。他祖父李元則曾任北魏清河太守,父親李製曾任北周車騎大將軍。李綱少年時就慷慨有誌,很有氣節,總是以忠義自許。他原名叫李瑗,字子玉,後來讀了《後漢書·張綱傳》,欽慕他的為人而改名為李綱。北周齊王宇文憲聘他為參軍。周宣帝宇文贇將要殺害宇文憲時,召來他的僚屬,要構陷他的罪狀,李綱寧死不肯誣陷他。宇文憲遇害後,他用一輛露車載著他的屍體出去。宇文憲的故吏都散了,隻有李綱撫棺號哭,親自掩埋了宇文憲,然後哭拜而去。李綱後來在隋朝很不得誌,還被權臣蘇威派到南海去接應林邑人。李綱後來自己回來奏事,卻被蘇威指控他擅離職所,關進監獄。不久遇上大赦,李綱就屏居在鄠縣。隋煬帝大業末年,在鄠縣起兵的義軍領袖何潘仁讓李綱擔任他的長史。何潘仁後來歸降了李淵。李淵進入京城後,李綱前來謁見。李淵很喜歡他,就聘他為丞相府司錄,封新昌縣公,專門負責選拔官吏。李淵即位成為唐高祖後,李綱官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照樣負責官吏選拔。李綱的事前麵都已細說,談過的就不再贅述了。唐高祖因為李綱是隋代名臣,對他非常禮遇,每次手敕從不稱呼他的名字,可見對他的尊重。
李綱病重時,唐太宗曾派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到他府上慰問,賜給他二百匹絹。他去世時八十五歲。朝廷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諡名貞。太子還為他立碑。當初,周齊王宇文憲的女兒,孀居沒有兒子,李綱對她照顧得非常周到。李綱去世時,她哭得非常傷心,就像失去了親生父親,並用喪父的禮儀出席他的喪禮。
秋八月十七(甲辰),唐太宗派人出使高麗,並收埋隋朝時在高麗的陣亡將士,安葬後再祭奠他們。
河內人李好德得了心病,胡言亂語。唐太宗下詔調查他的事。大理丞張蘊古上奏說:“李好德的疾病確有實據,依照法律不應治罪。”治書侍禦史權萬紀彈劾張蘊古道:“張蘊古以前在相州時,李好德的兄長李厚德擔任刺史,是他的上司。他這是明顯的放縱包庇,調查的結論與事實不符。”唐太宗勃然大怒,居然命令將張蘊古在東市處斬。很快他又後悔了,因此下詔說:“自今以後,凡是判處死罪,即使下令立即處決,也必須經過三次覆奏後才能行刑。”
權萬紀和侍禦史李仁發,都是靠告發別人得到唐太宗的寵信,因此許多大臣多次被唐太宗憤怒譴責。魏徵諫道:“權萬紀等小人,不識大體,以為告發他人就是正直,以為進讒言就是忠誠。陛下並非不知道他們不能勝任,隻不過覺得他們無所避忌,想以此警戒和鞭策群臣而已。而權萬紀等人仗著陛下的恩寵,施逞他們的奸謀。他們彈劾的大臣們其實都沒有罪過。陛下即使不能鼓勵善行,激勵良好風氣俗,卻怎能輕信奸佞,損害了自己的聲譽!”唐太宗默然無語,隻是賜給他五百匹絹。許久之後,權萬紀他們的奸狀自己暴露,全被治罪。
九月,唐太宗開始修繕仁壽宮,並把它更名為九成宮。他又準備修繕洛陽宮室,民部尚書戴胄上表勸諫,認為:“動亂和離散的局麵剛剛結束,百姓還十分疲憊凋零,府庫也很空虛。如果陛下不斷營造宮室,造成巨大的費用,恐怕官府和民間都幾乎無法承受!”唐太宗嘉許他道:“戴胄於朕非親非故,隻因為忠誠正直而體諒國家的困難,所以知無不言。朕因此將用官爵酬勞他。”不久後,他還是讓將作大匠竇璡去修繕洛陽宮室。竇璡大肆挖鑿池塘,修築假山,把宮室雕飾得極為華麗奢侈。唐太宗覺得過於糜侈,下令將新建的都拆毀,還罷免了竇璡的官職。
九月初九(乙醜),唐太宗在武德殿為群臣舉行大射(射禮中最大的儀式,一般用於將祭和擇士)儀式。
冬十月,右衛大將軍、順州都督、北平郡王阿史那什缽苾去世。
十月二十(丙午),唐太宗到後苑捕獵兔子。左領軍將軍執失思力諫道:“上天讓陛下成為漢人和夷人的父母,陛下怎能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回事!”唐太宗又準備騎馬去逐鹿,執失思力脫下頭巾,解下腰帶,跪在地上再三勸諫。唐太宗這才作罷。
當初,唐太宗讓群臣討論分封諸王的事情,魏徵提議認為:“如果分封諸侯,那麽光靠俸祿過日子的卿大夫們一定會想法大肆聚斂財富。還有,京畿的賦稅收入不多。如果將京畿以外的地方都封給各國作為食邑,那麽朝廷的經費會馬上短缺。又有,燕、秦、趙、代等地,都和外夷接鄰,如發生緊急情況,向內地求救,朝廷將難以赴援。”禮部侍郎李百藥認為:“皇運的長短,是天命所定。即使像堯、舜那樣的大聖,也無法守住他們的朝代。兩漢和曹魏十分微賤,當然也不能抗拒他們的命運。如今要讓皇親國戚的子孫都擁有屬民和社稷,他們過世之後,後代將更加驕淫自恣,相互攻戰殘殺,將對百姓造成極大傷害。不如讓地方的守令輪流執政為好。”中書侍郎顏師古認為:“不如分封諸王的兒子,不要讓他們的封國太大,同時參雜著州縣,交錯而居,互相牽製,讓他們各自守衛自己的境內,同心協力,那樣就足以支持京室。朝廷並為他們設置僚佐,全靠朝廷選部任用;法令之外,不許他們擅自使用威刑;朝見和進貢的禮儀,朝廷也為他們具體製定。這一製度一旦建立,可以保證萬世無虞。”十一月,唐太宗下詔:“皇家宗室和功勳大臣,應當讓他們出鎮藩國,並傳給子孫。除非出了大變故,不得隨意黜免。請有司部門明確製定條例,確定等級,然後奏聞朝廷。”
十一月初二(丁巳),林邑(今越南中部)派人進貢五色鸚鵡。十一月十二(丁卯),新羅(今朝鮮東南部)派人進貢美女二人。魏徵認為不應該接受。唐太宗高興地說:“林邑的鸚鵡還會自己訴說苦寒,思念著回歸它的國家,更何況長遠離別自己親戚的這兩位女子!”於是將她們連同五色鸚鵡都讓各自的使者帶回去了。
倭國也派使者入貢。唐太宗派新州刺史高表仁持節前往安撫。高表仁和他們的國王在禮儀方麵發生爭執,結果沒有宣布王命就回來了。
十一月二十一(丙子),唐太宗前往圜丘祭祀。
十二月,太仆寺丞李世南開拓了黨項(今青海東南部)的地盤,共計十六個州和四十七個縣。
唐太宗跟侍臣說:“朕因為死刑至關重大,所以命令要三次覆奏,都是要你們深思熟慮的緣故。而有司部門在很短時間裏,就把三次覆奏搞完了。又有,古代處死人時,君主親自為此撤去音樂和減少膳食。朕的宮廷平常不設音樂,然而朕經常為此不吃酒肉,隻是沒有明文規定罷了。還有,各部門斷獄時,隻根據法律條文,即使在情理之中,值得可憐的案件,也不敢違法判處。這裏麵怎會沒有冤情呢!”十二月初二(丁亥),唐太宗下製說:“判決死刑的囚犯,兩天中必須有五次覆奏,下到各州的死刑犯,也必須要有三次覆奏。行刑當天,尚食局請不要給宮殿提供酒肉,內教坊和太常寺都不許奏樂。全部由門下省監督這事。如有根據法律應當處死,但卻情有可原的案件,必須把具體情況詳細奏聞朝廷。”於是存活的人很多。必須五次覆奏的罪犯,都要在處決前一兩天裏複議完畢;必須三次覆奏的也必須在處決當天複議完畢。隻有犯了法律十惡中“惡逆”(指毆打並謀殺祖父母、父母,殺害伯叔父母、姑、兄姐、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的人才隻要經過一次覆奏而已。
十二月十四(己亥),朝集使兼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再次上表請求封禪,但唐太宗還是不肯。
十二月十七(壬寅),唐太宗臨幸驪山溫泉,並於次日在驪山狩獵。十二月二十一(丙午),他賜給新豐地區的老年人不同數量的布帛。兩天後,唐太宗回到長安。
唐太宗跟執政大臣們說:“朕常擔心因為自己的喜怒而隨便進行賞罰,所以要求你們極諫。你們也應當接受別人的勸諫,不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別人頭上,還厭惡他人違背自己的旨意。如果自己不能納諫,卻又怎能諫人。”
康國請求歸附朝廷。唐太宗說:“前代的帝王,都喜歡招來西域遙遠的國家,好求得降服邊遠的名聲,其實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浪費百姓的錢財。如今康國一旦內附,他們真要有什麽急難,從道義我們不得不救。出師行軍萬裏,能不疲勞!勞役百姓以取得虛名,朕是不幹的。”因此謝絕了他們。
唐太宗跟侍臣說:“治國猶如治病,病雖然痊愈,但還必須護養。如果立即自我放縱,一旦疾病複發,那就沒救了。如今中原有幸安寧,四夷也都臣服,的確是自古以來希有的事情。然而朕一天比一天謹慎,總是擔心不能做到有始有終,所以多次希望你們的諫爭。”魏徵說:“朝廷內外大治安寧,臣並不因此興奮。唯一讓臣興奮的是陛下能居安思危而已。”
唐太宗曾和侍臣談論獄訟的事情。魏徵說:“隋煬帝時曾出現盜竊案件,他下令讓於士澄去追捕盜賊。人們隻要稍微涉嫌,就會被拷打審訊,取得供詞,總共捉捕了二千多人。隋煬帝下令把他們全都殺了。大理丞張元濟感到奇怪,怎麽會有這麽多人,便試著查看供狀,結果發現其中隻有五人曾經當過盜賊,其餘的全是平民。但他最終還是不敢堅持奏明這事,最終這些人還是全部被殺了。”唐太宗說:“這哪裏光是隋煬帝無道,他的臣下也毫不盡忠。君臣如此,哪能不亡國!你們都得深以為戒!”
這年,高州總管馮盎入朝。沒多久,羅竇的許多山洞獠人造反。唐太宗下敕令派馮盎帶領他的部落兵眾二萬,作為諸軍的前鋒去討伐他們。獠人有數萬人,占據險要,各路大軍無法前進。馮盎手持大弩跟他身邊的人說:“我把袋裏的箭矢都射完了,就足以知道勝負。”他連發了七箭,射中七人。獠人怕了,全都逃走。馮盎於是縱兵乘勝進擊,殺了他們一千多人。唐太宗讚美他的功勳,先後賞賜了他不可勝數的錢財。馮盎占據的地方達二千裏,有奴婢萬餘人,珍奇的寶貨堆積如山。然而他為政勤勉清明,深受部下愛戴。
也在這年,新羅的真平王去世,沒有後嗣。國人立他的女兒為善德王。
要想知道唐太宗後來的事情,請看下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