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九:裴寂罷官與李靖討伐突厥

(2017-06-27 11:30:27) 下一個


貞觀三年即公元629年春正月十六(戊午),唐太宗李世民到太廟祭祀,並於六天後到東郊的皇家藉田耕作。


沙門僧法雅,最初得到唐太宗的恩遇寵幸,隨便出入兩宮;但這時失寵了,被禁止出入。法雅心生怨恨,口出妖言,結果被處死。兵部尚書杜如晦負責斷獄。法雅聲稱裴寂聽過他的妖言。裴寂爭辯說:“法雅當時隻談到正流行的瘟疫,最初不知道是妖言。”因為法雅作證,唐太宗於正月二十九(辛未)罷免了裴寂的官職,遣送他回鄉。裴寂請求留在京師,但唐太宗曆數他的過錯,說:“根據你的功勳,怎會落到今天的地步!你得到朝廷的恩澤在群臣中名列第一。(唐高祖)武德年間,朝廷賄賂公行,綱紀紊亂,原因都在你的身上,但因為你是太上皇的故舊,所以不忍心對你依法處置。讓你回歸鄉裏,守候祖墳,已算是很幸運了!”裴寂隻好回歸蒲州老家。


當時有個狂人自稱信行,寓居在汾陰,說了很多妖妄言論,常跟裴寂的家僮說:“裴公有天命。”信行死後,裴寂的監奴恭命把他的話告知裴寂,裴寂惶恐得要命,不敢奏聞朝廷,暗地裏讓恭命把傳話的人給殺了。恭命結果把那人放跑了,但裴寂毫不知情。裴寂派恭命去收封邑佃戶的租稅,得到一百多萬錢。恭命居然全用掉了。裴寂怒不可遏,準備派人逮捕他。恭命怕了,因此向朝廷告發了信行的事。唐太宗勃然大怒,跟侍臣說:“裴寂有四條死罪:位列三公卻和妖人法雅親密,這是罪一。事發之後,他還負氣憤怒,自稱國家之有天下,都是他的功勞,這是罪二。妖人說他有天命,他沒有奏聞朝廷,這是罪三。暗中殺人滅口,這是罪四。我殺他並非沒有理由。但朝臣的輿論多數提議流配,朕也就隨你們的意見好了。”於是將裴寂流放到交州,但最終改到靜州。剛好遇上山羌作亂,有人說他們劫持了裴寂為領袖。唐太宗說:“裴寂本來罪該當死,我免了他死罪,理應不會這樣。”不久後果然聽說裴寂率領家僮打敗賊兵。唐太宗考慮到他當年佐命之功,便征他入朝,但裴寂剛好去世,時年六十歲。朝廷追贈他為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裴寂字玄真,是蒲州桑泉人。他祖父裴融曾任司本大夫,父親裴瑜也曾任絳州刺史。裴寂少年時就成了孤兒,由兄長們撫養。十四歲那年,他填補了州主簿的職務。成年後,裴寂長得眉目清秀,姿容偉岸。隋文帝開皇中年,他擔任左親衛。因為家裏貧窮雇不起車馬,他總是徒步前往京師。經過華嶽廟時,他曾祭拜祝禱說:“窮困到這個地步,但我仍然鬥膽真誠拜謁,希望神祗有靈,讓命運可鑒。如果誠能期盼富貴,當降給我一個好夢。”下拜了兩次後離去。當夜他果然夢見有位白頭翁跟自己說:“你三十歲以後才會得誌,不過終將位極人臣。”裴寂後來任齊州司戶。隋煬帝大業中年,他曆任侍禦史、駕部承務郎、晉陽宮副監。李淵留守太原時,因為和裴寂以前就相識,因此關係密切,經常請他赴宴交談,偶爾還下棋博奕,甚至通宵連日,完全忘記了疲勞。他幫助李世民勸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及後來的故事,前麵都已細說,這裏就不贅述,隻補充以前沒講過的瑣事。


隋恭帝楊侑遜位時,李淵再三不肯受禪。裴寂勸進,他也不回答。裴寂請求入見,勸他道:“桀、紂敗亡時,也都有兒子,沒聽說成湯、周武要甘當臣下去輔佐他們。這可以成為陛下的明鏡,不用再猶疑了。我的封邑和大位,都是屬於唐的。陛下如果不肯即位為唐帝,臣當辭官而去。”又呈上了十來件符瑞的征兆,李淵才答應即位。李淵受禪後,跟裴寂說:“使我有了今天,都是你出的力。”因此拜他為尚書右仆射。但他毫無將才,在武德二年(619)被派去並州一帶出擊劉武周時,在介休被兵力小得多的劉武周部將宋金剛擊潰,導致全軍覆沒;後來又被在夏縣反叛的呂崇茂打敗。回來後,唐高祖數落他道:“當初舉義時,你有翼佐的功勳,官爵也位極人臣。前番出兵抗拒劉武周,兵力足以破敵,卻導致如此慘敗,你不感到愧對於朕嗎?”起初處罰了他,但很快就比之前更重用他。


唐高祖出外巡幸時,總是讓他留守。麟州刺史韋雲起誣告裴寂謀反,後來查無實證。唐高祖跟裴寂說:“朕之所以有天下,都是你的推舉,今天怎會有二心?但青紅皂白總得搞清,所以才派人調查此事罷了。”於是帶著貴妃三人以及山珍海味和寶玉器皿,到裴寂府第,吃喝玩樂,住了一晚才回宮。他又私下跟裴寂說:“我李氏以前在隴西,富可敵國。到了我先父時,又跟帝室聯姻。晉陽舉義時,四海歸心。才沒幾天,我就升為天子。對比前代的帝王,多數出身低微貧賤,行陣征戰,日子苦不堪言。裴公也是名家的後裔,曆任的職位也很顯要,哪裏是蕭何和曹參那些刀筆小吏出身的人好比!隻有我和裴公,千載之後,無愧於前代。”他還為兒子趙王李元景娶了裴寂女兒為王妃。武德六年(623),裴寂升遷尚書左仆射,唐高祖在含章殿賜宴給他,兩人喝得盡歡。裴寂磕頭謝恩說:“臣當初在太原時就得到恩旨,答應在清平之後,讓臣退耕鄉裏。如今四海安寧,還希望陛下賜臣骸骨,告老還鄉。”唐高祖淚流滿麵地說:“現在還不行。朕隻是要跟你偕老而已。裴公為台司,朕為太上,逍遙一代,豈不快樂!”不久便冊封他為司空,實封五百戶食邑,並每天派一名尚書員外郎到裴寂府第當值,可見對他的寵幸到了什麽程度。


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增加了他的食邑到一千五百戶。翌年,唐太宗到南郊祭祀,命令裴寂與長孫無忌和自己一塊乘坐禦駕金輅。裴寂再三辭讓,唐太宗說:“裴公有佐命功勳,無忌也盡力於朕。和朕同車共載,除了裴公還能有誰?”因此和他以及長孫無忌同車來去。


二月初七(戊寅),唐太宗任命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並任命尚書右丞魏徵守秘書監,參預朝政。


三月初八(己酉),唐太宗親自審訊和筆錄囚犯。有個叫劉恭的人,脖子上刻有“勝”字,又自稱“當勝天下”,因此被關進了監獄。唐太宗說:“如果他真有天命,朕也除不掉他。如果沒有天命,一個‘勝’字能幹什麽!”於是放了他。


三月十六(丁巳),唐太宗跟房玄齡和杜如晦說:“你們身為仆射,應當廣求賢人,隨才授任,這是宰相的職責。近來聽說你們忙於處理訴訟斷獄,日不暇給。這樣怎能幫朕求賢!”因此敕令,讓他們將“尚書省的具體事務都交給左右丞。隻有應該上奏朝廷的事,才交給仆射處理。”


房玄齡明達政事,又有文學才幹。他日夜盡心辦事,唯恐出現絲毫差錯。他用法寬和公平,聽說誰有什麽長處,如同自己有的一般。他對別人也不求全責備,不用自己的長處去衡量別人。他和杜如晦選拔官員,總是不遺餘力。至於朝台內閣的大小和製度,都由他們二人決定。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齡議事時,總要說:“得等到杜如晦來了再決定。”當杜如晦來了後,他經常還是采用房玄齡原來的建議。這主要是因為房玄齡善於謀略,而杜如晦比較果斷的原因。他們二人深為相得益彰,同心為國,所以說到唐朝的賢相,人們無不認為就是房、杜。房玄齡雖然受到唐太宗的寵信和恩遇,但偶爾因某事被唐太宗責備時,他總要連續幾天前往朝堂,磕頭請罪,害怕得似乎唐太宗容不下他一般。


房玄齡負責監修國史,唐太宗跟他說:“近來看到《漢書》記載《子虛》和《上林賦》。那些其實都是浮華無用的東西。今後如有言詞懇切和道理清朗的上書論事,不管朕聽從與否,都應當記載下來。”


夏四月初四(乙亥),太上皇李淵搬到弘義宮居住,並將弘義宮改名為大安宮。唐太宗開始在太極殿上朝。他跟群臣說:“中書和門下是機要的部門,詔敕有不妥的地方,都應討論爭執。近來隻是聽到順從的聲音,沒看到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如果隻履行文書般的職責,那麽誰都可以勝任,何必要挑選賢才!”房玄齡等人都磕頭致歉。


按照從前的慣例:凡是軍國大事,中書舍人都可以各執所見,然後署上自己的名字,稱作五花判事。中書侍郎和中書令接著審核這五花判事,再由給事中和黃門侍郎駁正。唐太宗這時開始申明恢複舊製,因此很少出現差錯。


六月初九(戊寅),唐太宗親自審訊和筆錄囚徒。因為天旱,他派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到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祈雨,派中書舍人杜正倫等人前往關內諸州慰撫,同時還下詔,讓文武官員暢言朝政的得失。


茌平人馬周來長安交遊,住在中郎將常何的家。常何是武將,沒有學問。他接到詔書後不知該說什麽。馬周便替他隨便寫了二十幾條。唐太宗省閱了他的奏折後,感到他怎麽突然變得這麽能幹,很奇怪,便問常何。常何答道:“這並非臣能幹。奏折不過是家客馬周為臣起草的罷了。”唐太宗當即召他前來,但馬周沒來。唐太宗又派使者催促了幾次。六月十三(壬午),馬周上朝謁見,唐太宗跟他談話,十分滿意,便讓他在門下省當值,不久就任命他為監察禦史。馬周辦事也讓唐太宗滿意。唐太宗覺得常何懂得人才,便賜給他三百匹絹。


秋八月初一(己巳),日食。


八月初八(丙子),薛延陀的毗伽可汗夷男派他弟弟統特勒入朝進貢。唐太宗賜給他一把寶刀和一根寶鞭,還跟他說:“愛卿所部有大罪的就用這寶刀斬了,小罪的就用這寶鞭抽打。”夷男非常高興。突厥的頡利可汗大為恐懼,於是開始派使者向唐朝稱臣,並請求迎娶公主,盡到女婿的禮節。


代州都督張公謹上疏,陳述了突厥可以被征服的狀況。他認為“頡利可汗縱欲逞暴,誅殺忠良,親昵奸佞;這是第一。薛延陀等各部全都反叛;這是第二。突利、拓設、欲穀設都得罪了他,無所自容;這是第三。塞北遭受霜凍和旱災,糧糧匱乏;這是第四。頡利可汗疏遠自己的族類,反而和各個胡人頭領打得火熱;這三人反覆無常,我們的大軍一來,他們必生內變;這是第五。逃到塞北的漢人很多;近來聽說他們在那裏聚眾鬧事,占據山林險要;我們大軍一旦出塞,他們自然就會起兵響應;這是第六。”唐太宗覺得頡利可汗已經請求和親了,後來又去援助梁師都,的確很出爾反爾,便於八月十九(丁亥)命令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帶兵出討突厥,並任命張公謹擔任副手。


九月初八(丙午),突厥的九位俟斤帶領三千騎兵來降唐朝。九月十五(癸醜),唐太宗讓各州置辦醫學。九月二十(戊午),拔野古、仆骨、同羅、奚等部落的酋長也都帶領他們的部眾來降。


冬十一月初四(辛醜),突厥入寇河西,肅州刺史公孫武達和甘州刺史成仁重和他們作戰,打敗他們,還俘虜了一千多人。


唐太宗派使者到涼州,都督李大亮有隻非常好的獵鷹,使者暗示李大亮將鷹獻給唐太宗。李大亮秘密上表說:“陛下已經很久沒出去圍獵了。現在卻讓使者來要臣的獵鷹。如果真是陛下的意思,這和以前的旨意出入太大。如果是使者自己專擅,那則是派的使者用人不當。”十一月初六(癸卯),唐太宗跟侍臣們說:“李大亮可算是忠誠正直。”因此下達了親筆詔書褒揚讚美他,還賜給他一個胡瓶和荀悅寫的《漢紀》。


十一月初十(丙午),西突厥和高昌派使者來上朝進貢。


十一月二十三(庚申),唐太宗任命行並州都督李世勣(即徐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合起來有部眾十多萬,唐太宗讓他們全部接受李靖的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十一月二十八(乙醜),任城王李道宗到靈州出擊並打敗了突厥。


十二月初二(戊辰),突利可汗入朝。唐太宗跟侍臣說:“以前太上皇因為百姓的緣故,向突厥稱臣。朕經常為此痛心。今天單於來到殿下磕頭,這多少也算洗雪了從前的恥辱。”


十二月十六(壬午),靺鞨派使者到長安入貢。唐太宗說:“靺鞨遠道而來,都是因為突厥已經臣服的緣故。從前人們總說,駕禦狄戎,沒什麽上策。朕今天治理並安定中原,而四夷自然臣服。這難道不是上策嗎!”


十二月十七(癸未),右仆射杜如晦因病遜位,唐太宗批準了他的辭職。


十二月十九(乙酉),唐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道:“《論語》說:‘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這話什麽意思?”孔穎達具體地解釋了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有能力的人可向沒能力的人請教,有學問的人可向沒學問的人請教;有才學的人虛心得就像沒有才學,滿腹經綸的人就像腹中空空。孔穎達還說:“不但一般人應當這樣,帝王也必須如此。帝王內心蘊含神明,但外表還應當深奧沉默,所以《易經》稱‘以蒙養正,以明夷蒞眾。’如果位居尊極的人,炫耀賣弄自己的聰明,以才陵辱他人,文過飾非,拒絕納諫,那麽下麵的民情就無法上達朝廷,那將是自取滅亡的做法。”唐太宗覺得他說的非常有理。


十二月二十四(庚寅),突厥的鬱射設率領所部來降唐朝。


閏十二月十一(丁未),東謝酋長謝元深和南謝酋長謝強來長安上朝。各謝部落都是南蠻人的別支,居在在黔州西部。唐太宗下詔在東謝設置應州,在南謝設置莊州,隸屬於黔州都督。


這時,遠方許多國家都來朝貢,他們的服裝怪異。中書侍郎顏師古請求把他們的服裝畫下來顯示給後人,繪製一幅《王會圖》。唐太宗答應了。


閏十二月十七(癸醜),唐太宗下詔,要求在晉陽起兵以來交戰的戰場,為陣亡將士各修建一座寺廟,還命令虞世南、李伯藥、褚亮、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宗、朱子奢等人為他們書寫碑銘,以紀念他們的功業。


閏十二月二十九(乙醜),牂柯酋長謝能羽和充州的蠻人入朝進貢。唐太宗下詔將牂柯作為牂州。黨頃酋長細封步賴也來歸降,唐太宗在他的地盤設置軌州,並讓這些酋長分別擔任刺史。黨項有地三千裏,各個姓氏別為部落,相互獨立。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旁當氏、米擒氏、拓跋氏,都是黨項的大姓。細封步賴前來歸降唐朝後,其他部落也都相繼來降。唐太宗在黨項的地盤設置崌、奉、岩、遠四州。


這年,戶部上奏:從塞外歸來的漢人以及四夷前後歸降的,總共有一百二十多萬男女。


房玄齡和王珪掌管朝廷內外官員的考核。治書侍禦史萬年人權萬紀上奏,指責他們辦事不公。唐太宗命令侯君集進行調查。魏徵諫道:“房玄齡和王珪都是朝廷舊臣,一直都以忠誠正直得到陛下的信任。他們考核的官員很多,其中當然可能有一兩人處理不當!看這情景,應該不會是徇私。如果要調查這事,那麽就表明他們都無法再被信任,這樣今後他們怎能繼續承當重任!而且權萬紀近來總在考核的廳堂,從沒聽說過他曾經反駁過什麽。直到他自己考核的結果不好,才有了這番言論。這正是想激怒陛下,並非為國竭誠盡忠的做法。如果調查屬實,對朝廷沒有任何裨益。如果查無實據,那將突然喪失了陛下委任大臣的原意。臣擔心的是國家的治理,決不敢為他們二位徇私。”唐太宗因此決定不對這事進行調查。


濮州刺史龐相壽因為貪汙被解職。他上書陳訴,說自己曾在秦王幕府認真做事。唐太宗可憐他,便想讓他恢複舊任。魏徵諫道:“陛下是秦王時的身邊舊人,朝廷內外都很多。臣擔心,如果人人都仗恃陛下的私人恩典,那將讓秉公執法的人感到害怕。”唐太宗欣然采納了他的勸諫,於是跟龐相壽說:“我當年是秦王時,隻是一府之主。如今身居大位,卻是四海之主。朕不能獨自為故人徇私。大臣如此執法,朕怎敢隨意違背!”便賜給他布帛,讓他回家。龐相壽流著眼淚拜辭離去。


要想知道唐太宗的後來,請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