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六:羅藝反叛身死與封倫壽終正寢

(2017-06-23 18:02:00) 下一個


唐太宗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正月初一(乙酉),朝廷改元為貞觀,從此開創了曆史有名的貞觀盛世。


正月初三(丁亥),唐太宗宴請群臣,並演奏《秦王破陣樂》。唐太宗跟群臣說:“朕當年受委托專門負責征戰,民間便編出了這一曲子。雖然沒有文德音樂的溫文爾雅,然而朕的功業也因此而成,所以不敢忘本。”封德彝說:“陛下以神武平定海內,文德豈能和陛下相比。”唐太宗說:“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的應用,各自根據時機的不同。愛卿說文不及武,這話言過其實了!”封德彝磕頭致歉。


正月十五(己亥),唐太宗下製說:“從今以後,中書省和門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員都必須進入內閣議事。並命令諫官隨從他們,發現過失馬上進諫。”


唐太宗命令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人與學士和法官重新議定律令,將絞刑五十條減輕為砍斷右趾,但唐太宗還嫌過於殘忍,說:“肉刑已經廢除很久了。應當用其他刑罰取代。”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請求將斷趾的刑罰改成加重的流放刑罰,流放到三千裏之外,期限三年。唐太宗下詔準許。


唐太宗因為兵部郎中戴胄不但忠誠清廉,而且公允正直,便提拔他為大理少卿。唐太宗因為候選官員多數都假冒資曆和門第,便下達敕令,讓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一旦被核實將被處死。沒多久,有個偽造資曆和門第的人被揭發了,唐太宗要殺了他。戴胄上奏說:“根據法律,應當處以流放。”唐太宗憤怒地說:“你為了守法而要讓朕失去信用嗎!”戴胄說:“敕令經常隻是出於一時的喜怒,而法律則是國家用以向全國民眾取得大信用的關鍵。陛下很氣憤候選官員弄虛作假,所以想殺了他。現在知道不能這麽做,便重新用法律定罪,這算得上是忍下小的忿恨,而保存大的信用!”唐太宗說:“愛卿能如此執法,朕還有什麽好憂慮的!”戴胄前後多次冒犯龍顏,堅持公允執法。他進諫時往往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唐太宗總是從諫如流,所以天下幾乎沒有冤獄。


唐太宗命令封德彝舉薦賢能,但他長時間沒舉薦什麽人。唐太宗責問他,封德彝說:“並非臣不盡心,隻是現在還沒有發現奇才而已!”唐太宗說:“君子用人猶如使用器皿,各取所長。古代取得天下大治的人,豈能都到不同的時代去尋找人才?隻是你自己不能知人善任罷了,怎能冤枉一整代的世人!”封德彝慚愧地退下。


禦史大夫杜淹上奏:“各部門的文案恐怕有些稽漏錯誤,請求陛下命令禦史到各部門檢校。”唐太宗為此征求封德彝的意見,他回答說:“設立官職分工負責,各部門有自己的職能範圍。果真有些失誤,禦史自然應該糾察檢舉。如果為此去檢核所有部門,到處吹毛求疵,那就過於煩碎了。”杜淹默然無語。唐太宗又問杜淹道:“你為何不再爭辯?”杜淹答道:“天下的政務,應當盡量做到至為公平,別人說對的地方,就應該聽從。封德彝所說的,非常得體,臣確實心服口服,不敢非議。”唐太宗高興地說:“你們大家都能這樣,朕還有什麽好擔憂的!”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了別人饋贈的絹布。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說:“長孫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可以和他共享府庫,何至於如此貪腐!”但依然憐惜他的功勞,不想給他治罪,隻是在殿庭上賜給他幾十匹絹布而已。大理少卿胡演說:“長孫順德枉法接受財物,罪不可赦。陛下怎能反而賜給他絹布?”唐太宗說:“這人頗有人性,在宮廷上得到絹布的恥辱,要超過受刑。如果他不知愧疚,那不過是個禽獸而已,殺了他能有什麽好處!”


正月十七(辛醜),天節將軍燕郡王李藝即羅藝)占據涇州反叛。


李藝剛入朝時,仗恃自己的功勞,驕橫傲慢。秦王身邊的人到他的兵營時,李藝經常無故毆打他們。唐高祖李淵很憤怒,把他關進了監獄,但後來放了他。唐太宗即位後,李藝內心很不自安。先前,曹州女子李氏自稱五戒,說她能和鬼神相通。很多患癩的病人,經她治療居然痊愈,所以名聲很大,病人從很遠的地方都來找她看病,因此門前總是車水馬龍。唐高祖聽說後,下詔讓她前來京師。因此開始和李藝家來往。這期間,她對李藝妻子孟氏說:“王妃的骨相貴不可言,今後必當母儀天下。”孟氏很信她,便讓她暗中給李藝看相,結果李氏說:“王妃之所以大貴,都是因為燕郡王的緣故。大王臉上的貴相已經出現了!十天內就會升上大位。”便和孟氏一道勸李藝造反。李藝於是謊稱接到朝廷密敕,要自己帶兵入朝。他率軍來到豳州,豳州治中趙慈皓騎馬出城去謁見他,李藝趁機占據了豳州。唐太宗下詔派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人擔任行軍總管,帶兵出討。趙慈皓聽說官軍即將來到,暗中和統軍楊岌密謀幹掉李藝。結果事情泄漏,李藝囚禁了趙慈皓。楊岌在城外發覺不對,馬上帶兵攻城。李藝的部眾很快就潰散了。李藝丟棄了妻兒,準備逃奔突厥。到了烏氏時,身邊的人殺了他,把他的首級送到長安。他弟弟李壽,任利州都督,也受到株連而被處死。李藝原是隋朝虎賁郎將羅藝,投降唐朝後於唐高祖武德元年被賜姓李,所以叫李藝。


羅藝字子延,本是襄陽人,早先寓居在京兆的雲陽。父親羅榮曾任隋朝監門將軍。羅藝生性凶悍狡黠,剛愎不仁,勇於攻戰,善於騎射,能弄長槊。隋煬帝大業年間,他多次因軍功升為虎賁郎將。隋煬帝讓他接受右武衛大將軍李景的節度,在北平(涿郡治所)督軍。羅藝少年時就熟習軍旅,治軍嚴整,然而他任俠縱暴,心裏看不起李景,又經常被李景侮辱,所以羅藝對他懷恨在心。後遇天下大亂,涿郡物產富饒,加上擁有隋軍伐遼的兵器軍資,倉庫的糧食也非常充裕。臨朔宮中又有很多珍寶,還駐兵數萬。然而地方義軍競相前來侵掠。涿郡留守官虎賁郎將趙什住、賀蘭誼、晉文衍等人都無法抵禦,隻有羅藝獨自出戰,前後打敗敵兵不可勝數,因此勢力日益強大。羅藝後來的事前麵都已細說,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當初,隋末喪亂,豪傑並起,擁眾據地,各自稱雄一方。唐朝崛起時,許多豪傑紛紛前來歸附,唐高祖割地設置州縣,讓他們繼續成為地方長吏,對他們十分恩寵。因此州縣的數目,比隋朝開皇和大業年間要多出一倍。唐太宗覺得民少吏多,便想改革這一弊病。二月,他下令大規模合並州縣,並根據山川地理的便利,將全國分為十道:一叫關內,二叫河南,三叫河東,四叫河北,五叫山南,六叫隴右,七叫淮南,八叫江南,九叫劍南,十叫嶺南。


二月初四(丁巳),唐太宗下詔,要求州縣用禮儀為二十歲以上的男子和十五以上的女子主辦聘娶。沒錢婚聘的窮人,鄉裏富人和親戚應當資助他們。六十歲以上的鰥夫和五十歲以上的寡婦,以及有子女並願意守節的婦人則不必勉強。


三月初十(癸巳),皇後帶領朝廷內外的誥命夫人舉行親自養蠶的禮儀。


三月十三(丙午),唐太宗下詔:“原齊朝仆射崔季舒、黃門侍郎郭遵、尚書右丞封孝琰因為堅持直言而遇難。崔季舒的兒子崔剛、郭遵的兒子郭雲、封孝琰的兒子封君遵並因此受到宮刑。應該免去他們太監的職務,提拔為朝廷官員。”


閏三月初一(癸醜),日食


閏三月二十(壬申),唐太宗跟太子少師蕭瑀說:“朕少年時就喜好弓矢。那時得到了十來張良弓,自以為沒比它們更好的了。近來朕將這些良弓給弓匠們看,他們居然說都不是好材料做的。朕詢問其中的緣故,弓匠們說:‘因為木心不直,所有的脈理都斜了。弓雖然強勁,但發出的箭卻不直。’朕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見解原來並不那麽準確。朕靠著弓矢平定天下,卻對它們了解得還不夠深入,更何況天下的事務,怎能全知道得一清二楚!”於是下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到中書內省值夜。他還多次請他們來見麵,向他們了解民間疾苦和政事得失。


涼州都督長樂王李幼良,性格粗暴。他身邊有一百多人,都是無賴子弟,經常侵暴百姓,還和羌人和胡人做買賣。有人告發李幼良有二心。唐太宗派中書令宇文士及乘坐驛站馬車去取代他,並趁機調查這事。李幼良身邊的人怕了,陰謀劫持李幼良逃到北方的胡人那裏去,又想殺了宇文士及,占據河西。後來又有人告發了他們的陰謀。夏四月十一(癸巳),朝廷賜李幼良自盡。


五月,苑君璋帶領他的部眾前來投降。當初,苑君璋引來突厥人攻陷馬邑,殺了高滿政,然後退保恒安。他的部眾都是中原人,多數人都拋棄了苑君璋前來投降。苑君璋怕了,也就投降了,並請求為朝廷捍衛北方邊境贖罪,當時唐高祖也答應了。苑君璋請求簽訂契約,唐高祖便讓雁門人元普賜給他金券。突厥的頡利可汗又派人去招引他,因此苑君璋猶豫不決。恒安人郭子威勸苑君障說:“恒安地勢險要,城池堅固。突厥正十分強大,還應當倚賴他們以觀事變,不能束手把自己交給他人。”苑君璋於是拿下元普,把他送交突厥人,重新依附他們,並多次和突厥人一道入寇中原。到這時,他見到頡利可汗為政混亂,知道他靠不住,便率領部眾來降。唐太宗於是任命苑君璋為隰州都督和芮國公。


有人上書請求除去佞臣。唐太宗問他道:“誰是佞臣?”那人回答說:“臣身居民間,不能確切知道是什麽人。希望陛下和群臣交談時,也許可以假裝發怒加以試探。如果有人執理不屈,那就是直臣。如果有人畏威順旨,那就是佞臣。”唐太宗說:“君主是源頭;臣屬是流水。弄髒了源頭而企盼流水清澈,那是不可能的。君主自己做出這些欺詐的事來,卻用什麽要求臣下行為正直?朕正以至誠治理天下,見到前代的帝王總喜歡用詭詐的小權術對付臣下,私下經常為此感到恥辱。你的計策也許不錯,但朕不能采用。”


五月初二(癸醜),唐太宗敕令,讓中書令和侍中在朝堂接受訟辭,有陳事上告的人全都上呈密封的狀紙。


六月初一(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去世。封德彝名倫,通常用字稱呼,是觀州蓚人,北齊太子太保封隆的孫子,他父親封子繡,曾任隋通州刺史。封倫少年時,他舅舅盧思道總說:“這孩子智慧和見識超過他人,將來必定能位至卿相。”隨文帝開皇末年,江南動亂,內史令楊素前往征討,署任封倫為行軍記室。船到海曲時,楊素召見他。封倫不小心跌落水中,被人救了。他更換了衣服後去見楊素,始終沒提這事。楊素後來得知,問他為何沒提。封倫答道:“這是私事,所以沒提。”楊素十分嗟異。楊素將要營建仁壽宮時,聘他為土木監。隋文帝去觀看時,見到規模過於奢侈,非常氣憤地說:“楊素這是不誠實!耗盡百姓的財力如此雕飾離宮。這等於是為我結怨於天下。”楊素十分惶恐,擔心獲罪。封倫說:“楊公不用擔憂。等皇後到了,必有恩詔。”次日,隋文帝果然召楊素入宮,獨狐後慰勞他說:“楊公知道我們夫妻年老,沒什麽娛樂,所以盛大地裝飾了這一離宮。這難道不是一片孝心嗎?”楊素退下後問封倫道:“你怎麽預知這事?”封倫答道:“主上至尊生性節儉,所以剛見到會發怒。然而他很聽皇後的話。皇後是婦人,隻要華麗就好。皇後一旦開心,主上的擔憂也就轉移了。所以我知道。”楊素歎服道:“揣摩他人心思的本領,我是差遠了。”楊素曆來恃才自負,經常淩辱其他大臣,卻唯一欣賞封倫。每次請他討論宰相事務時,楊素總是終日忘倦。他曾拍著自己的相座跟封倫說:“封郎必定會占有我這座位。”他很快就將封倫推薦給隋文帝,於是封倫被提拔為內史舍人。大業中年,封倫見到虞世基得到隋煬帝的寵信,但卻不熟悉吏務,每次隋煬帝有大事讓他辦理時,虞世基經常錯過時機。封倫於是又投靠了他,暗中為他出謀劃策,宣布和執行詔命時,總是諂媚和順從隋煬帝的心意。外麵送來到表疏,如果覺得忤逆隋煬帝的旨意,他都勸虞世基壓下不奏。決斷刑法時,他大多也都勸虞世基從嚴從峻,甚至不惜誣陷;論功行賞時,他也必定鼓動虞世基壓抑削減。所以虞世基日益得寵,而隋政也日益衰敗。這都是封倫的所作所為。宇文化及叛亂時,威逼隋煬帝出宮,並讓封倫曆數隋煬帝的罪行。隋煬帝怒責他說:“你是個士人,怎麽淪落到這步田地?”封倫羞赧地退下。宇文化及不久就任命他為內史令,帶著他來到聊城。封倫見宇文化及形勢窘迫,便暗中和宇文化及弟弟宇文士及勾結,請求到濟北運糧,以觀局勢的變化。宇文化及敗後,他和宇文士及來降唐朝。唐高祖因為他是隋朝的舊臣,便專門派使者去迎候慰勞,拜封倫為內史舍人,不久又提拔他為內史侍郎。


唐高祖曾在前往溫泉時,經過秦始皇墓。他跟封倫說:“古代的帝王,竭盡百姓的氣力,耗光府庫的錢財,營建起這樣規模浩大的山陵。這又有什麽用處?”封倫說:“上行下效,就好像風吹草伏那樣。自從秦、漢以來,帝王盛行厚葬,所以百官和平民也都競相遵循模仿。凡是古墓和封丘,大多都埋藏了不少珍寶,也幾乎都遭到盜賊的發掘。如果死後沒有知覺,那麽厚葬的確深為浪費。如果魂魄有識,知道自己墳墓遭到發掘,豈不痛心!”唐高祖很讚同,便跟封倫說:“從今以後,應該自上到下,全部改為薄葬。”李世民出討王世充時,朝廷下詔讓封倫參謀軍事。唐高祖因為大軍長久在外和王世充相持不下,便打算班師。李世民派封倫入朝親自向朝廷解釋形勢。封倫跟唐高祖說:“王世充得到的地盤雖多,然而大多是敷衍他的。真正能替他拚死賣力的,唯有洛陽一城而已。他早已窮途末路了,攻破他就是朝夕的事情。今天如果撤兵,賊勢必然複振,那時他們再互相連結,以後就很難對付了。不如趁著他們已經衰敗,一定一口氣拿下他們。”唐高祖采納了他的建議。當李世民凱旋歸來時,唐高祖跟侍臣們說:“朕當初發兵東討時,朝廷的輿論都不怎麽讚成,隻有秦王請求出行,而封倫也讚成他的計劃。當年張華協同晉武帝決定平吳,也不過如此!”因此封他為平原縣公,兼天冊府司馬。剛好突厥入寇太原,又派人來請求和親。唐高祖問群臣道:“根據你們的看法,是和還是戰?”多數人覺得開戰隻會加深雙方的怨仇,不如先與他們和親。封倫說:“突厥憑籍他們的武力,有輕視中國的意圖。他們一定以為我們兵力弱小,不能出戰。要憑臣的意見,不如出動全部兵力出擊他們,看形勢一定會取勝。勝利之後再和親,這樣就可以恩威兼施。如果今年不戰,他們明年必定又會再來。所以臣覺得還是出戰較好。“唐高祖聽從了他。


武德六年(623),封倫以本官檢校(代理)吏部尚書。他通曉並熟悉吏部的職責,所以當時獲得很好的聲譽。武德八年,他進封道國公,不久又改封密公。蕭瑀曾推薦封倫給唐高祖,唐高祖因此任命封倫為中書令。唐太宗即位後,提拔蕭瑀為尚書左仆射,封倫為右仆射。封倫曆來陰險善辯,和蕭瑀商定了可以上奏的事,到了唐太宗麵前,又經常改變了主意,因此和蕭瑀有了嫌隙。貞觀元年(627),他在尚書省生了重病。唐太宗親自前往探視,當即命令尚輦部門送他回到自己的府第。封倫不久就死了,終年六十歲。唐太宗深悼他的病故,為此取消了三日朝會,追贈他為司空,諡號明。


封德彝死後,唐太宗於六月十二(壬辰)重新任命太子少師蕭瑀為左仆射。


六月二十八(戊申),唐太宗和侍臣們談論周朝長久和秦朝短暫的原因,蕭瑀說:“紂王是無道君主,武王征伐討滅了他。但周和六國無罪,秦始皇卻也滅了他們。他們得到天下這點雖然相同,但人心則不一樣。”唐太宗說:“蕭公隻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更加修行仁義。秦得天下,更加實施詭詐。這就是為什麽他們長久和短暫的區別。這就是為什麽奪取天下可以逆得,但保守天下就不得不順守的原故。”蕭瑀拜謝,深歎自己沒有唐太宗想得那麽深遠。


這年夏天,崤山以東地區大旱。唐太宗下詔在那裏開倉賑恤災民,免去今年的租賦。


秋七月初二(壬子),唐太宗任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右仆射。長孫無忌和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加上又是外戚,還有佐命的大功,所以唐太宗把他當作心腹,對他的禮遇其他大臣無人能及,多次都想讓他擔任宰相。文德皇後一再請求說:“臣妾已位居椒房(西漢皇後住地,通指皇後),自家的榮寵已到了盡頭,實在不想兄弟再執掌國政。呂氏、霍氏、上官氏,都是痛徹骨髓的警戒,還希望陛下明察!”唐太宗不聽,最終還是任用了他。


當初,突厥人生性淳樸厚道,政令簡略。頡利可汗得到漢人趙德言,重用了他。趙德言專權,作威作福,改變了很多突厥人的舊俗,製定了許多繁瑣苛刻的政令,國人開始感到不滿。頡利可汗又喜歡信任各個胡人部落而疏遠突厥人。胡人不但貪得無厭,還反覆無常,每年都要發動戰爭。又遇上大雪,雪深數尺,很多雜畜都凍死了,接著是連年饑饉,突厥的民眾又凍又餓。頡利可汗費用不夠,便加重了對各部落征收的賦稅,導致內外離怨,各部紛紛反叛,因此他的勢力逐漸衰弱。朝廷當政大臣多數都請求出擊,唐太宗因此征求蕭瑀和長孫無忌的意見,問道:“頡利的君臣昏庸暴虐,必然陷入危境。今天如果派兵出擊,但我們又剛剛和他們簽訂了和盟。不派兵出擊,又怕失去了這一良機。該怎麽辦?”蕭瑀請求出擊。但長孫無忌說:“胡虜現在並無入侵邊塞。我們如背棄信義,興師動眾,那將不是王者之師。”唐太宗這才作罷。


唐太宗征求公卿大臣的意見,如何維持國運長久。蕭瑀說:“夏商周三代分封諸侯而國運長久,秦朝孤立存在而迅速敗亡。”唐太宗覺得有理,於是開始有了分封諸侯的討論。


八月,河南和隴西邊境各州發生霜害。唐太宗讓宇文士及代理涼州都督,去處理災情。黃門侍郎王珪有密奏上報,把它交給侍中高士廉,但被他壓下不提。唐太宗得知這事後,於八月十九(戊戌)將高士廉外派去出任安州大都督。


要想知道唐太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