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四:唐太宗長安即位與渭橋和盟

(2017-06-18 10:59:52) 下一個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六月初四(庚申),李世民帶領秦王府部屬在皇宮玄武門發動政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當時,唐高祖李淵正在海池泛舟。李世民讓尉遲敬德到那裏宿衛,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持長矛,直接來到唐高祖所在的地方。唐高祖大吃一驚,問道:“今天作亂的都是誰啊?你來這裏幹嘛?”尉遲敬德答道:“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帶兵把他們都殺了。他擔心因此驚動陛下,所以派臣前來宿衛。”唐高祖跟裴寂等人說:“沒想到現在遇上這樣的事,該怎麽辦?”蕭瑀和陳叔達說:“建成和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晉陽起兵的密謀,又沒有征服天下的大功。他們嫉妒秦王功高望重,一同構織奸邪的陰謀。如今秦王已經討伐並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如果立他為太子,將國事委托給他,那就什麽事都沒有了!”唐高祖說:“說得好!這其實也是我曆來的心願。”當時宮廷宿衛和秦王府的兵馬還在與二宮的兵馬作戰不已,尉遲敬德請求唐高祖賜給他一道親筆敕令,命令各個部隊全都接受秦王的指揮。唐高祖答應了。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於是從東上閣門出來宣讀敕令,雙方兵馬這才安定了下來。唐高祖又派黃門侍郎裴矩到東宮去曉諭那裏的將士,將他們都遣散回家。唐高祖接著召見了李世民,安撫他說:“近日以來,我幾乎受到像曾子母親聽到兒子殺人那般的迷惑。”李世民跪下吮吸唐高祖的乳房,長久地號哭不停。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義,以及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全被殺了(全都是幼兒),他們的後嗣也就斷絕了。


當初,李建成曾答應李元吉,在正位之後,就立他為太弟。所以李元吉為他出了死力。李世民的部將們要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身邊的一百多親信都殺了,同時籍沒他們的家室。但尉遲敬德一再爭辯說:“罪惡僅在二凶,他們已經伏誅。如果再株連到他們的黨羽,這並非求得安穩的辦法!”李世民這才作罷。當天,唐高祖下詔大赦天下,說凶逆的罪責,僅限於李建成和李元吉,其他的黨羽一律不予過問。他府裏的僧尼年男女道士也都依舊不變。國家的各項政務,全由秦王處理。朝廷同時恢複了佛教和道教的權益。


六月初五(辛酉),馮立和謝叔方都自己出來自首。薛萬徹逃亡躲了起來,李世民屢次派人向他解釋,他才回到京師。李世民說:“他們做的都是因為忠於自己的職守,所以是義士。”因此赦免了他們。


六月初七(癸亥),唐高祖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他又下詔:“自今以後軍國的所有政事,不論大小,全交給太子處決,然後再奏聞給朕。”


司馬光評論說:立嫡以長,是禮儀的正統。然而唐高祖之所以得到天下,都是唐太宗的功勞。隱太子(即李建成)平庸拙劣,卻位居其上。他感覺受到唐太宗的威脅,勢必不能相容。假如唐高祖像周文王那麽英明,隱太子像泰伯那麽賢惠,唐太宗也像子臧那麽守節,那麽玄武門事變也不會發生!既然不是那樣,唐太宗最初又想等到事情爆發後,再想法應付。如果真是那樣,那麽唐太宗也是迫不得已,就更可以理解了。但後來被部屬逼迫,以致喋血禁門,殺害同胞,結果貽笑千古,實在太可惜了!一般說來,創業傳給後代的君主,都是子孫追循的典範。後來唐中宗、明宗、肅宗、代宗的傳繼,難道不是從祖上的作為上找口實嗎!


六月十二(戊辰),朝廷任命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和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朝廷還將齊王官府裏的金銀布帛以及其他珍寶都賜給尉遲敬德。


當初,太子洗馬魏徵常勸太子李建成盡早除掉秦王。當李建成敗後,李世民召來魏徵,跟他說:“你為何離間我們兄弟!”大家都為魏徵捏了把汗。然而魏徵舉止自若,冷靜地回答道:“先太子早要聽從我的話,必然就沒有今日的災禍。”李世民曆來敬重他的才幹,改變了原來的態度,以禮相待,還聘他為詹事主簿。李世民也從巂州將王珪和韋挺召回,任命他倆為諫議大夫。


李世民命令將禁苑裏的鷹犬全都放生,並取消全國各地的貢獻,還鼓勵朝廷百官自由陳述各自對治國的看法,然後精簡並嚴肅政令。於是朝廷內外無不心悅誠服。


同時,朝廷任命屈突通為陝東道行台左仆身,鎮守洛陽。


益州行台仆射竇軌與行台尚書韋雲起和郭行方不和。韋雲起的弟弟韋慶儉和他們的宗族多數人都忠於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死後,竇軌誣陷韋雲起和李建成一同謀反,收捕並殺了韋雲起。郭行方怕了,逃回到京師。竇軌帶兵追趕,但沒趕上。


同時,吐穀渾入寇岷州,突厥入寇隴州。六月十五(辛未),突厥又入寇渭州。朝廷派右衛大將軍柴紹出兵抗擊。


同時,朝廷廢除益州大行台,設置大都督府取而代之。


六月十六(壬申),唐高祖下達親筆手詔賜給裴寂等人,說:“朕應當加尊號為太上皇。”


六月二十五(辛巳),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反叛,右領軍將軍王君廓殺了他,並將他的首級送到長安。李瑗是唐高祖堂兄的兒子。他父親李哲曾任隋柱國和備身將軍,追封濟南王。李瑗在武德元年任信州總管,封廬江王。武德九年,經過累遷後他出任幽州大都督。當初,唐高祖因為李瑗懦弱膽怯,缺乏將帥才幹,所以讓王君廓輔佐他。王君廓原來是起義的豪傑,勇猛強悍,但也陰險狡詐。李瑗推心置腹地依賴他,還答應和他連姻。太子李建成要謀害秦王時,暗中和李瑗勾結。李建成死後,朝廷下詔派通事舍人崔敦禮乘坐加快驛站馬車去召李瑗進京。李瑗心裏很不自安,便和王君廓商議對策。王君廓想拿下李瑗作為自己的功勞,便勸他說:“大王如果進京,必定沒有生還的道理。如今大王擁兵數萬,為何要接受一個使者的召喚,就去自投羅網!”因而假惺惺地和他相對而泣。李瑗說:“我今天將命運交給王公,決定起兵了。”於是劫持了崔敦禮,向他了解京師的秘密。崔敦禮不屈不橈,李瑗就將他囚禁起來,同時派人乘驛馬到各處征兵,並召燕州刺史王詵趕赴薊城,和他商量大事。


兵曹參軍王利涉勸李瑗道:“大王不奉詔而擅自發兵,這等於是造反。既然這樣,就必須更改法度,隨機應變,先安定民心。如今各州刺史有的不服從命令,大王一旦征不到兵,將如何自我保全?”李瑗問:“那該怎麽辦?”王利涉說:“山東這地方,先前都跟從竇建德。那裏的酋豪首領,都曾是竇建德任命的官員,現在全被朝廷罷黜,退居匹夫庶民。這些人一心思亂,猶如旱苗盼望甘霖。大王應當派人去恢複他們原來的官職,讓他們在當地招募兵馬。各州如有不從,大王可以立即委任他們隨便誅戮。這一計策如果能成,河北一帶可以輕而易舉地得以平定。然後大王可以分遣王詵北連突厥,經過太原,南臨蒲、絳。大王自己可以率軍直指洛陽,然後西入潼關。一旦兩軍合勢,不過十天半月,天下就可平定了。”李瑗聽從了,並將州府內外大事都托付給王君廓。王利涉又勸道:“王君廓是個反覆小人,大王不能將權柄交給他。應該盡早除掉他,讓王詵取代。”李瑗遲疑而不能決定。王君廓知道後,就去見王詵。王詵正在沐浴,手裏還握著散開的頭發出來見他。王君廓當場親手把他殺了,然後提著他的首級告訴部眾們說:“李瑗與王詵一同謀反,扣押並囚禁了朝廷的敕使,擅自征兵。今天王詵已經伏誅,隻剩下李瑗一人。他已經無能為力了。你們是寧可跟隨李瑗遭到滅族的命運,還是要追隨我去爭取富貴?”大家都說:“我們願意跟從王公討賊。”王君廓於是率領他的麾下千餘人,越過西城進入薊城,而李瑗還沒發覺。王君廓到監獄放出崔敦禮,李瑗才知道怎麽回事。他急忙率領身邊的幾百隨從穿戴盔甲出來,結果和王君廓在門外遭遇。王君廓跟李瑗的部眾說:“李瑗反叛為逆,你們為何還要跟他赴湯蹈火!”李瑗的部眾因此全都放下兵器潰散了,隻剩下李瑗一人。他大罵王君廓道:“你這卑鄙小人,出賣了我。你也不會有好死的!”王君廓於是拿下李瑗,縊死了他。李瑗死時四十一歲,唐高祖將他開除出了宗室屬籍。


六月二十六(壬午),朝廷任命王君廓為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把李瑗家裏的女人都賜給他。崔敦禮是崔仲方的孫子。


六月二十九(乙酉),朝廷廢除了天策府。


秋七月初三(己醜),柴紹在秦州打敗突厥,陣斬特勒一人,殺死敵兵一千多人。


同時,朝廷任命原秦王府護軍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又任命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


七月初六(壬辰),朝廷任命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仆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次日,朝廷又任命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仆射;還任命前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禦史大夫,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副率侯君集為左衛將軍,左虞候段誌玄為驍衛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右內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右監門率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將軍,右內副率李客師為領左右軍將軍。長孫安業是長孫無忌的兄長;李客師是李靖的弟弟。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很多黨羽散亡在民間。雖然朝廷下了赦令,但他們心裏仍然很不自安。其中有些心存僥幸的人爭著告發同夥想邀功取賞。諫議大夫王珪把這事啟奏給太子李世民。七月初十(丙申,通鑒作丙子,疑有誤),太子下令:“六月四日以前卷進東宮和齊王案件的,和六月十七日以前卷入李瑗案件的,都不許互相告發。違反這規定的人將反被治罪。”


七月十一(丁酉),朝廷派諫議大夫魏徵到崤山以東地區宣旨慰問,並允許他見機全權從事。魏徵來到磁州,遇上那裏的州縣禁錮並即將送交前太子的護身千牛李誌安和齊王護軍李思行前往京師。魏徵說:“我接受使命那天,前東宮和齊王府的下屬都已被赦免,不予追問。今天又要把李思行等人押送到京師,那樣誰能不自我懷疑!朝廷雖然派了使者來招撫,但還有誰會相信!我不能因為怕自己犯了嫌疑,而不考慮國家的利益。況且既然承蒙太子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我怎敢不以國士去報答他!”於是當場將他倆都放了。太子李世民聽說後,非常高興。


右衛率府鎧曹參軍唐臨出任萬泉丞。縣裏有獄囚十來人。正好遇上春雨,唐臨將他們都放回去,讓他們抓緊季節回家耕種,等忙完農事後定期回來。唐臨是唐令則弟弟的兒子。


八月初一(丙辰),突厥派使者來請求和好。八月初七(壬戌),吐穀渾也派使者來請和。


八月初八(癸亥),唐高祖下製傳位給太子。太子堅決推辭,但唐高祖沒有答應。八月初九(甲子),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成為著名的唐太宗,並宣布大赦天下,還讓關內以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除兩年的租調,其他地方則免除一年。


唐太宗下詔:“宮女人數太多,她們幽閉的生活著實可憐。應當在精簡之後,放她們出宮,各自回到親戚那裏,讓她們隨意嫁人。”


當初,稽胡酋長劉仚成率眾投降梁師都,但梁師都聽信讒言,居然殺了他,於是他的部眾猜疑恐懼,很多人都來投降唐朝。梁師都的勢力逐漸衰弱,便向突厥稱臣,並為他們出謀畫策,不斷鼓動他們入寇中原。於是頡利和突利二可汗合兵十多萬,入寇涇州,一直進發到武功。京師為此戒嚴。


八月二十一(丙子),唐太宗立妃子長孫氏為皇後。皇後少年時就喜好讀書,做事必定要遵循禮法。李世民還是秦王時,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有矛盾。長孫氏事奉唐高祖,和後宮妃嬪處得很好,彌補了很多欠缺,算得上李世民的賢內助。當她正位為中宮娘娘後,總是提倡節儉,中宮的服飾和禦用夠用就行。唐太宗非常看重她,曾和她討論賞罰事宜。長孫後謝辭道:“‘牝雞之晨,唯家之索(典故出處《尚書·牧誓》,意思是婦女幹政,國家敗亡)’。臣妾是個婦人,怎敢豫聞政事!”唐太宗再三要求,長孫氏最終還是一句話都不說。


八月二十四(己卯),突厥進寇高陵。兩天後,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和突厥在涇陽決戰,擊潰了他們,還俘獲了他們的俟斤阿史德烏沒啜,殺死了一千多突厥兵。


八月二十八(癸未),頡利可汗進軍到渭水便橋的北麵,並派他的心腹執失思力入朝謁見,想趁機觀察唐朝的虛實。執失思力極力宣稱“頡利與突利二可汗帶兵百萬,馬上就要到了。”唐太宗譴責他道:“我和你的可汗當麵結盟和親,還贈送了金銀布帛,前後加起來,不可勝計。你的可汗自己違背了盟約,帶兵深入,難道不感到愧對我朝!你雖是戎狄,但畢竟也有人心,怎能將我們的大恩大德全都忘了,還自誇什麽強盛!我今天先把你殺了再說!”執失思力怕了,請求饒命。蕭瑀和封德彝也請求禮送他回去。唐太宗說:“我今天要是譴返了他,胡虜會以為我怕他們,就會更加放肆前來侵淩。”於是將執失思力關在門下省。


唐太宗親自出了玄武門,與高士廉和房玄齡等六人騎馬徑直來到渭水上,跟頡利可汗隔水對話,指責他違背了盟約。突厥人大吃一驚,紛紛下馬圍繞著下拜。不久各路唐軍相繼來到,旌甲漫山遍野。頡利可汗見到執失思力沒有回來,而唐太宗又挺身輕出,軍容十分強盛,感到有點害怕。唐太宗指揮諸軍,讓他們稍微退下,布成陣勢,自己單獨留下和頡利可汗對話。蕭瑀覺得唐太宗過於輕敵,叩住他的馬頭再三勸諫。唐太宗說:“我的籌謀早已成熟,不是愛卿所能了解的。突厥人之所以膽敢傾國而來,直抵京郊,是因為我國發生內難,朕又剛剛即位,就以為我不能抗禦他們。我如果向他們示弱,閉門拒守,胡虜必然會縱兵大掠,那時就很難控製了。所以朕輕騎獨出,表示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裏。同時朕又炫耀軍容,讓將士做出必戰的決心。我們這麽做,完全出乎胡虜的意料之外,打亂了他們原來的算盤。胡虜既然深入我國境內,必然有所顧慮,所以我們要和他們開戰,一定能夠取勝;要和他們和談,則一定能加強我們的籌碼。製服突厥,在此一舉。你們就等著看結果吧!”當天,頡利可汗果然派人來請求和好,唐太宗也下詔答應了。他當天就回宮。八月三十(乙酉),唐太宗又來到城西,殺了白馬,和頡利可汗在便橋上結盟構和。突厥兵馬隨後就撤走了。


蕭瑀請教唐太宗道:“突厥尚未請和時,將領們爭著請求出戰,而陛下不答應。臣等對陛下的做法也有疑慮。後來胡虜不戰自退,陛下使用的到底是什麽計策?”唐太宗答道:“我觀察了,突厥的部眾雖多,但軍紀不整。他們君臣的目的就是索取賄賂而已,當他們前來請和時,隻有可汗留在渭水西岸,其他達官貴人都過來拜謁於我。我如果將他們灌醉後綁了,然後趁機襲擊他們的部眾,那將猶如摧枯拉朽。我又命令長孫無忌和李靖在豳州埋伏大軍等待他們。胡虜如果逃亡回去,伏兵在他們前頭截擊,我率領大軍緊跟其後,擊潰他們將易如反掌。之所以不戰,是因為我剛剛即位,國家尚未安定,百姓也尚未富足,況且我們也必須用寧靜加以安撫。一旦和胡虜開戰,損失將會非常嚴重。胡虜結怨加深之後,必然因為害怕而加強軍備,那麽我們就什麽便宜都沒得到。所以我們卷甲息戈,用金銀布帛引誘他們。他們既然得到了想要的東西,理當自己退走。這樣他們就不免驕傲怠惰,不再防備。我們就可以逐漸增強兵力,尋找機會,到時一舉殲滅他們。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就是這個意思。愛卿現在知道了吧?”蕭瑀下拜了兩次,歎道:“陛下的遠見卓識,遠非臣能所及。”


要想知道唐太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