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二:突厥頻繁入寇與傅奕上疏罷佛

(2017-06-16 12:27:53) 下一個


武德七年即公元624五月二十四,太子李建成的親信慶州都督楊文幹反叛,但很快就於七月初五被自己的麾下所殺。八月中旬,李世民在豳州和突厥大軍遭遇,但用計策和頡利可汗達成和解,導致了八月二十五(壬辰)突厥使臣阿史那思摩的入朝媾和。


武德八年即公元625年春正月二十一(丙辰),唐高祖李淵任命壽州都督張鎮周為舒州都督。張鎮周因為舒州本是他的老家,到了那裏後,在故宅置辦了許多酒肴,招待親戚故人,和他們酣飲歡宴,還散下頭發,盤腿而坐,就像當時還沒當官時那樣,總共搞了十天。接著他還分別贈送他們金銀布帛,哭著還他們告別,說:“今天,張鎮周還能和親朋故友歡飲,但明日之後,我將以舒州都督的身份治理百姓。官府和民間的禮法有別,我們就不再繼續交遊了。”自那以後,即使親戚朋友犯法,他也一概不予寬縱,因此境內肅然。


正月二十二(丁巳),唐高祖派右武衛將軍段德操去征服夏州地區。同時,吐穀渾入寇疊州。


這月,突厥和吐穀渾各自派人請求和唐朝互市貿易,唐高祖下詔準許了。先前,中原大亂,民間缺少耕牛。到這時,因為和戎狄開展了貿易,所以混雜的牲畜遍野都是。


二月十九(癸未),唐高祖親自審訊囚犯,記錄他們的罪狀。


夏四月十二(乙亥),黨項入寇渭州。


四月二十一(甲申),唐高祖臨幸鄠縣,在甘穀圍獵,並開始在終南山營造太和宮,兩天後才回長安。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派使者來向唐朝求婚。唐高祖問裴矩道:“西突厥路途遙遠,要有什麽急事我們不能相助。今天他們來求婚,該怎麽應付?”裴矩答道:“如今北方的戎狄正十分強大。為國家利益考慮,應當遠交而近攻。所以臣認為應該答應他們的求婚,好給頡利製造壓力。等到多年之後,中國力量強大,足以抗拒北夷後,那時再慢慢考慮適當的對策。”唐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派高平王李道立出使西突厥國,統葉護可汗非常高興。李道立是唐高祖的侄兒。


當初,唐高祖因為天下大體平定,便取消了十二軍的建製。但因為突厥不斷入寇,便於五月十八(辛亥)恢複了十二軍,並任命太常卿竇誕等人為將軍,讓他們負責挑選和訓練兵馬,同時開始商議要大舉出擊突厥。


五月二十一(甲寅),涼州胡人睦伽陀引來突厥人襲擊都督府。敵人都進入了涼州子城,但被長史劉君傑打敗了。


六月初二(甲子),唐高祖臨幸太和宮。


六月十四(丙子),唐高祖派燕郡王李藝進駐華亭縣和彈箏峽,派水部郎中薑行本截斷石嶺道,以防備突厥。六月二十四(丙戌),頡利可汗入寇靈州。次日,唐高祖任命右衛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出兵抵禦,並讓中書侍郎溫彥博擔任他的長史。先前,唐高祖寫信給突厥人時,使用的是對平等國家的禮儀。秋七月十二(甲辰),唐高祖跟侍臣說:“突厥人貪得無厭,朕將率軍親征。自今以後不要再使用書信了,全部采用詔敕。”


七月十四(丙午),唐高祖從太和宮回到長安。


七月十七(己酉),突厥的頡利可汗入寇相州。同時,睦伽陀帶兵進攻武興。七月二十四(丙辰),代州都督藺謩和突厥人在新城交戰,但出師不利。朝廷重新命令行軍總管張瑾進駐石嶺,派李高遷直趨大穀,抵禦突厥。次日,唐高祖命令秦王李世民進駐蒲州,防備突厥。


八月初一(壬戌),突厥大軍越過石嶺,入寇並州,並於次日入寇靈州。八月初六(丁卯),他們進而入寇潞、沁、韓三州。同時,左武候大將軍安修仁在且渠川出擊並打敗了睦伽陀。


朝廷下詔派安州大都督李靖從潞州道出兵,同時派行軍總管任瑰進駐太行,抵禦突厥。頡利可汗帶領十多萬軍隊大肆劫掠朔州。


八月十月(壬申),並州道行軍總管張瑾與突厥人在太穀決戰,結果全軍覆沒,鄆州都督張德政也死了,張瑾脫逃去投奔李靖。行軍長史溫彥博被突厥俘虜。突厥人知道溫彥博在朝廷樞要任職,便向他了解唐朝軍隊和糧食儲備的情況,但溫彥博拒絕回答。突厥人將他轉移到陰山。八月十九(庚辰),突厥入寇靈武。八月二十三(甲申),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打敗了突厥人。八月二十五(丙戌),突厥入寇綏州。次日,頡利可汗派使者來請和,接著撤退了。


九月初二(癸巳),突厥的沒賀咄設攻陷並州的一個縣。三天後,代州都督藺謩打敗了他。


九月十二(癸卯),朝廷首次下令,讓太府負責檢查校對各州的度量衡標準。


九月十五(丙午),右領軍將軍王君廓在豳州打敗突厥人,殺死和俘虜了二千多人。同時,突厥入寇藺州。


冬十月十一(壬申),吐穀渾入寇疊州,朝廷派扶州刺史蔣善合帶兵去救。


十月十七(戊寅),突厥入寇鄯州,唐高祖派霍公柴紹帶兵去救。


十月二十(辛巳),唐高祖來到周氏陂,在北原圍獵。次日,他臨幸龍躍宮。十一月初一(辛卯),他來到宜州,在西原圍獵。同時,代理侍中的裴矩被罷免了判黃門侍郎的職位。


十一月初八(戊戌),突厥入寇彭州。


十一月初十(庚子),唐高祖任命天策司馬宇文士及代理侍中,並在同官舉行軍事演習。


十一月十一(辛醜),唐高祖改封蜀王李元軌(其他史書作李元璹)為吳王,漢王李元慶為陳王。十一月十三(癸卯),唐高祖加授秦王李世民為中書令,齊王李元吉為侍中。


十一月十六(丙午),吐穀渾入寇岷州。


十一月十八(戊申),眉州山裏的獠族人造反。


十一月二十三(癸醜),唐高祖到華清池北原圍獵,直到十二月初一(辛酉)才回到京師。


十二月二十(庚辰),唐高祖又到鳴犢泉圍獵,並於次日回宮。他接著任命襄邑王李神符代理揚州大都督。朝廷這時才開始將丹楊的州府及居民遷移到江北。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春正月初十(己亥),朝廷下詔讓太常少卿祖孝孫等人重新製定雅樂。


正月二十五(甲寅),唐高祖下詔任命左仆射裴寂為司空,每天還派一名員外郎輪班到他的府第當值。


二月初一(庚申),唐高祖任命齊王李元吉為司徒。


二月十七(丙子),朝廷首次讓州縣祭祀土神和穀神,還下令地方長吏讓百姓在鄉裏修建土神和穀神的廟宇,並讓他們各自申報祈禱的內容,讓各鄉百姓過得融洽歡樂。二月十九(戊寅),唐高祖親自去祭祀社稷(即皇家的土地穀神祠堂)。


二月二十八(丁亥),突厥入寇原州,朝廷派折威將軍楊毛出擊他們。


三月初二(庚寅),唐高祖臨幸昆明池,觀看了水軍的演習,並在兩天後回宮。


三月初五(癸巳),吐穀渾和黨項入寇岷州。


三月初十(戊戌),益州道行台尚書郭行方出擊眉州反叛的獠人,打敗了他們。


三月十四(壬寅),梁師都入寇邊境,攻陷了靜難鎮。


三月十八(丙午),唐高祖臨幸周氏陂。


三月二十三(辛亥),突厥入寇靈州。


三月二十五(癸醜),早先奉命出使突厥的南海公歐陽胤,在突厥率領他的五十個門徒密謀突襲可汗的牙帳。結果事情泄漏,突厥人把他們關了起來。


三月二十七(乙卯),唐高祖回到長安。


三月二十九(丁巳),突厥入寇涼州,但被都督長樂王李幼良打退。


三月三十(戊午),郭行方到洪、雅二州出擊反叛的獠民,擊潰了他們,還俘虜了五千獠民男女。


夏四月初九(丁卯),突厥入寇朔州,並於四月十二(庚午)入寇原州;三天後又入寇涇州。四月二十(戊寅),安州大都督李靖與突厥頡利可汁在靈州的硤石交戰,從上午直打到傍晚,突厥人才退走。


太史令傅奕上疏請求廢除佛教,說:“佛在西域,言論荒誕,路途遙遠。漢人翻譯胡書,憑自己的意思加以解釋。佛教鼓勵僧侶不忠不孝,剃光頭發,去拜揖君主和雙親;遊手好閑,換了衣服,去逃避租賦和勞役。他們胡說什麽三途(地獄、畜生、餓鬼稱“三惡道”即“三塗”)六道(阿修羅、人、天稱“三善道”,連同三惡道即為六道),專門用來恐嚇愚夫,欺詐庸人。佛教還讓人們去懺悔以往的罪惡,虛無地乞求未來的福祉。它騙人說,施舍萬錢,可以得到萬倍的回報;吃齋一天,希望得到百日的糧食。於是導致愚昧迷惑的民眾,妄想求得功德圓滿,不顧法律的嚴禁,輕易就違犯憲章。不少人製造惡逆,結果身陷刑網,那時才在獄中開始信佛,企圖靠此免除罪孽。況且人的生死,長壽或早夭,都是自然的原因;刑法或恩德,威嚴或福祉,無不取決於人主;是貧是富,是貴是賤,則是根據自己的努力和下的功夫。然而愚蠢的僧侶則到處行騙,說全是因為佛祖的緣故。他們竊取人主的威權,擅用造化的力量,對朝政的危害,實在是非常可悲!自從伏羲和神農以來,直至兩漢,從未有過佛法。那時君主英明,臣下忠實,所以皇運長久。漢明帝開始信奉外來的佛神,西域的僧侶就過來傳教。西晉之後i,國家就有嚴格的禁令,不許中原百姓隨便剃發從事僧尼的勾當。但因為苻(前秦)、石(後趙),羌(後秦)、胡(前趙)大亂中華,君主平庸,臣下嬖佞,以至朝政頹敗,皇運短暫。近代的梁武帝(蕭衍)和齊文襄(高澄)的下場,都是可以借鑒的明鏡。如今天下的僧尼,多達好幾十萬。他們翦刻錦繒彩帛,塑造泥人佛像,競相采用巫術厭壓鬼魅,迷惑萬民百姓。臣請求朝廷下令,讓僧尼互相匹配,這樣就能造就十萬多戶口,進行產育男女。再經過十年的養育,一紀的教導訓練,足以組成一支強大的軍隊。那時全國將不再有被敵人蠶食的禍殃,百姓也知道威福隻靠朝廷而不靠佛祖。這樣一來,妖惑的風氣就會自動消失,淳樸的教化就會重新興隆。臣私下讀過齊朝章仇子佗的上疏,說:‘僧尼徒眾,糜損國家,寺塔奢侈,虛費金帛。’意思是過多的僧尼是對人力資源的流失;奢侈的寺廟寶塔是對錢財的浪費。這說的多好!可惜僧侶們附會宰相王公,在朝廷對他極盡讒毀,尼姑們則依托嬪妃公主,在後宮對他萬般誹謗。可憐的章仇子佗竟被關進監獄,最後在都市處斬。周武帝(宇文邕)滅齊後,下製增修他的墳墓,旌揚他的事跡。臣雖然不很敏銳,但私下還是很仰慕他的品行。”


唐高祖下詔讓百官討論這事,隻有太仆卿張道源認為傅奕說得合情合理。蕭瑀說:“佛祖是聖人,而傅奕居然非議他。非議聖人的人目無國法,所以應當將他治罪。”傅奕說:“人最大的倫理道德,莫過於君父。佛祖作為世襲的嫡長子背叛父親,以匹夫的身份對抗天子。蕭瑀並非出生在空桑的聖人(相傳伊尹和孔子都出生在空桑),卻去尊崇不認父親的宗教。非議孝道的人目無親長,指的就是他了!”蕭瑀答不上話,隻好合手說:“地獄的設置,正是為了此人!”


唐高祖也厭惡佛教和道教。他覺得僧侶和道士果真都利用宗教逃避征兵和徭役,也不守戒律,正像傅奕指控的那樣。而且很多寺廟和道觀與街道相鄰,經常和屠夫和小販混雜,有種不幹不淨的感覺。於是四月二十三(辛巳),唐高祖下詔,命令有司部門淘汰和清理天下的僧尼和男女道士。其中真誠並勤奮修行的,朝廷讓他們遷居到大寺觀,還給他們提供衣食,不讓他們感到貧乏。那些混在佛教道教裏的粗鄙庸人,則全部命令還俗,勒令他們回到鄉裏。京師隻保留了三座寺廟,二座道觀;各州保留一座,其餘全部廢除。


傅奕生性謹慎縝密。因為他掌管觀察天象的事務,所以杜絕和別人的來往。他上奏的災異現象,總是在奏後把底稿燒了,所以人們不知道他到底都說了些什麽。


要想知道佛教道教的命運如何,請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