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一:隋統天下之四:隋朝出征突厥與文帝虛心納諫

(2017-04-07 12:30:23) 下一個

公元583年三月十八(丙辰),隋朝遷到新建的大興城。四月初,隋文帝楊堅大舉討伐突厥。四月十二(己卯),隋軍在白道打敗由沙缽略可汗率領的突厥大軍。

幽州總管陰壽率領步騎十萬兵出盧龍塞,攻擊北齊的殘餘勢力高寶寧。高寶寧向突厥人求救,但突厥正忙著對付出討他們的隋軍,不能去救他。四月十三(庚辰),高寶寧棄城逃往漠北,和龍(今遼寧朝陽))地區各縣因此全被隋朝平定。陰壽懸設重賞購買高寶寧的人頭,又派人離間他的心腹。高寶寧隻好投奔契丹,但被他的麾下所殺。

四月十九(丙戌),隋文帝下詔鼓勵天下人好學行禮,同時任命濟北郡公梁遠為汶州總管。四月二十三(己醜),陳郢州城主張子譏派人向隋朝請降,但隋文帝因為當時兩國和好,所以沒有接納他。

四月二十五(辛卯),隋文帝派兼散騎常侍薛舒和兼散騎常侍王劭出使南陳。薛劭是薛鬆年的兒子。兩天後,隋文帝舉行叫做“大雩”的大規模祈雨儀式。次日(通鑒作甲子為誤,實為甲午),突厥派使者到長安上朝。

同時,隋朝將度支尚書改為民部,都官尚書改為刑部。朝廷還命令左仆射負責吏、禮、兵三部的事務;右仆射負責民、刑、工三部的事務。並取消了光祿、衛尉、鴻臚寺以及都水台。

五月初六(癸卯),行軍總管李晃又在摩那渡口打敗突厥。

五月初七(甲辰),高麗派使者前來上朝。次日,西梁太子蕭琮來祝賀隋朝遷都。兩天後,靺鞨使者也來進貢地方特產。

五月十一(戊申),幽州總管陰壽去世。五月二十四(辛酉),隋文帝到方澤祭祀。

隋秦州總管竇榮定率領九個總管和步騎三萬出兵涼州,和突厥的阿波可汗在高越原對抗,阿波屢次戰敗。竇榮定是竇熾兄長的兒子。前上大將軍京兆人史萬歲,因為受到某事的株連,被發配到敦煌當衛戍兵。他前往竇榮定的軍門,請求為他效力。竇榮定以前就聽過他的名聲,見到他非常高興。五月二十五(壬戌),隋軍和突厥開戰前夕,竇榮定派人跟突厥人說:“士卒有什麽罪過,要讓他們在戰場身死?雙方隻要各派一位壯土前來一決勝負就行了。”突厥人也答應了,因此派出一員猛將騎馬來挑戰。竇榮定派史萬歲出陣,結果史萬歲飛馬上前,砍下了對方的腦袋後回到軍陣。突厥人大驚失色,不敢再戰,於是請求和隋軍結盟,然後帶兵退去。

五月二十九(丙寅),隋朝在從前高寶寧控製的和龍地區大赦,但死罪的例外。

長孫晟當時在竇榮定軍中擔任偏將,竇榮定於是派他去跟阿波可汗說:“攝圖(即沙缽略可汗)每次前來,都是大獲全勝。而你一過來就吃了敗仗,這可是突厥的恥辱。況且攝圖和你,本來勢均力敵。現在攝圖每天都打勝仗,被眾人推崇。而你出師不利,變成國家的恥辱。攝圖必定會向你問罪,趁機成就他的宿願,消滅了你控製的北麵大本營。你自己估量估量,能夠抵禦得了他嗎?”阿波考慮了許久後,派使者來見長孫晟。長孫晟又跟使者說:“如今達頭可汗已經和隋連和了,而攝圖無法控製他。阿波可汗何不也來依附隋朝天子,然後連結達頭可汗。雙方聯合就會更強,這才是萬全之計。難道不比喪兵負罪,再回到攝圖那裏,受到他任意宰割和羞辱強嗎?”阿波可汗覺得有理,便派使者跟隨長孫晟入朝。

沙缽略可汗曆來妒忌阿波的驍悍。他從白道敗歸後,又得悉阿波投靠了隋朝,便帶兵先趕了回來,襲擊北大營,擊潰了阿波的留守部隊,還殺了阿波的母親。阿波回來後,沒地方去,隻好往西投奔達頭。達頭可汗勃然大怒,讓阿波帶兵往東去招集自己的人馬。阿波原來的部落前來投奔他的將近十萬騎。於是阿波和沙缽略互相攻打,而阿波屢次打敗沙缽略,並收複了他原來的地盤,勢力也日益強盛。貪汗可汗曆來和阿波關係友好,沙缽略為此奪走了他的部眾,並廢黜了他。貪汗可汗逃到達頭那裏。沙缽略的堂弟地勤察,統領著另一個部落。他和沙缽略有嫌隙,又帶著他的部眾叛歸阿波。於是突厥五可汗之間征戰不已,各自都派使者到長安請和並求援。隋文帝都沒答應。

六月初三(庚午),隋文帝封衛王楊爽的兒子楊集為遂安郡王,並在兩天後任命晉州刺史燕榮為青州總管。

六月十三(庚辰),隋行軍總管梁遠在爾汗山打敗吐穀渾,還陣斬他們的一個名王。

六月二十二(己醜),隋文帝任命河間王楊弘為寧州總管。六月二十八(乙未),他臨幸安成長公主的府第。

突厥再次入寇幽州,隋幽州總管廣宗壯公李崇帶領步騎三千拒戰。李崇轉戰了十來天,多數將士都戰死了,他隻好退保砂城。突厥包圍了砂城。因為城牆荒蕪頹敗,無法守禦,李崇隻能帶兵時刻力戰。部隊又沒多少糧食,他們隻好每天夜裏出去搶掠敵營,得到些牲畜來充當軍糧。突厥很害怕,加強了防備,每天夜裏都結陳以待。李崇的部隊非常饑餓,還是硬拚著出去劫掠,但這次卻遇上嚴陣以待的突厥兵馬,所以戰士死亡略盡。到天明時,跑回城裏的士兵雖然還有百來人,但個個傷勢嚴重,無法再戰。突厥人想讓他們投降,派人跟李崇說:“如肯來降,將封你為特勒。”李崇知道自己不免一死,便跟士卒們說:“我李崇損兵折將,罪當萬死。今日為國效命,也隻是向朝廷謝罪而已。你們等我死後,可以暫時投降賊人,然後再散走,盡量想法回到自己的家鄉。如果有幸能見到皇上至尊,請向他轉告李崇的這番意思。”於是挺著大刀衝入敵人的陣容,又殺了兩個敵兵。突厥人張弓亂射,把他殺了。七月初五(辛醜),隋文帝任命豫州刺史代人周搖接替李崇擔任幽州總管,讓李崇的兒子李敏世襲廣宗公的爵位。

李崇字永隆,是名臣李穆的侄兒。他英勇果敢,很有籌謀,膽力過人。周天元帝年間,因為父親李賢的功勳,他被封為樂縣侯。當時他年齡尚小,拜爵那天,親友族人都來慶賀,而隻有李崇獨子流淚。李賢感到奇怪,問他為何。李崇答道:“我對國家毫無功勳,這麽幼少就封侯,所以應當報效主恩,隻怕不能最終盡孝養育父母,為此悲傷罷了。”李賢因此對他非常驚奇。他最初出任州主簿,但不是他喜歡的,所以辭職不肯赴任,反而請求成為將兵都督。後來他跟隨宇文護伐齊,因功勞最大,所以被提升為儀同三司。李崇不久就拜小司金大夫和治軍器監。周武帝建德初年(572),他升遷少侍伯大夫,轉少承禦大夫,攝太子宮正。周武帝滅齊後,請他參謀議事,加授開府,封襄陽縣公,食邑一千戶。李崇不久改封廣宗縣公,轉太府中大夫,曆任工部中大夫和右司馭。楊堅擔任丞相時,提拔他為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他不久又出任懷州刺史,進爵郡公,食邑增加到二千戶。尉遲迥反叛時,派人去招引他。李崇最初打算響應,後來得知他叔父李穆在並州依附楊堅,便慨然歎息道:“我們一門大富大貴的多達幾十人。國家有難,竟不能扶傾繼絕,還有什麽臉麵處在天地之間!”韋孝寬對他也有懷疑,便和他一塊起臥,好監視他。李崇的兄長李詢當時任元帥長史,總是婉言相勸,李崇因此最後也歸附了楊堅。後來打敗尉遲惇後,他官拜大將軍。尉遲迥的叛亂被平定後,他授任徐州總管,很快又進位為上柱國。

這年五月,幽州總管陰壽去世,隋文帝任命李崇接任。突闕犯塞時,李崇總是打敗他們。奚、霫、契丹等部落都害怕他的威嚴,爭相前來歸附。但不久卻戰敗身死,終年四十八歲。朝廷追贈他為都督豫鄎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的豫州刺史。

李崇的嗣子李敏娶了樂平公主的女兒娥英為妻,隋文帝下詔封她為一品羽儀,婚禮格外隆重,就像皇帝嫁女兒一般。樂平公主既是隋文帝的女兒,也是周靜帝宇文闡的前皇後。當將要入宮為隋文帝侍宴時,公主跟李敏說:“我把天下都給了至尊皇上。我現在隻有一個女婿,應當為你求得一個柱國的官位。如果他隻給你其他的官銜,你得要慎重,千萬不用謝他。”當晉見時,隋文帝親彈琵琶,讓李敏起身歌舞。隋文帝非常高興,問公主道:“李敏現任何職?”公主答道:“白丁而已。”隋文帝跟李敏說:“今天就授你為儀同。”李敏沒有答謝。隋文帝問他:“你不滿意呀?那麽就授你開府。”李敏還不答謝。隋文帝於是說:“公主有大功於我,我豈能為她的女婿還舍不得官銜?今天就授任你為柱國將軍。”李敏這才拜謝,行了舞蹈之禮。隋文帝當場就下詔授任他為柱國,以本官入宮宿衛。

當初,崤山以東和黃河以南一帶經過多年的戰亂,很多孤零的城池都無法守住。濟陰太守杜猷被賊兵俘虜,性命懸在敵寇手中。濟陰郡省事範台玫傾產蕩產,想法營救,終於讓杜猷免遭殺戮和羞辱。七月二十六(壬戌),隋文帝下詔封範台玫為大都督、假湘州刺史。

八月十一(丁醜),靺鞨前來隋朝進貢地方特產。八月十三(己卯),隋文帝任命右武衛大將軍李禮成為襄州總管。八月十六(壬午),隋文帝派尚書左仆射高熲兵出寧州道,派內史監虞慶則兵出原州道,分別擔任行軍元帥,前往攻擊突厥。

九月十七(壬子),隋文帝來到城東,觀看莊稼的長勢,並在此日宣布大赦。

十月初九(甲戌),隋朝取消河南道行台省,並任命秦王楊俊為秦州總管,隴西各州全都隸屬他管轄。

十一月十四(己酉),隋文帝派使者到全國各地去巡視地方風俗,並要求他們成為他的耳目。如有發現被埋沒的文武人才,使者應當以禮送到京城,隋文帝將甄別錄用。如果發現品行超倫,使者也應當就地加以旌揚,讓每個善行善舉,都得到獎賞,用以鼓勵他人。遠近的官司和風俗,不論巨細,都必須記錄下來,回來時詳細奏聞。這樣就可以讓隋文帝足不出戶,坐著知道萬裏之外的事情。

隋朝頒布了新的律令後,蘇威多次想要更改其中的條款。內史令李德林說:“修訂律令時,蘇公為何不說話?今天剛開始頒行,應當專心遵守。除非對百姓危害極大的條款,其他的不能多次隨便更動。” 十二月十八(戊午),隋文帝任命上柱國竇榮定為右武衛大將軍,刑部尚書蘇威為民部尚書。竇榮定的妻子是隋文帝的姐姐安成公主。隋文帝想封竇榮定為三公,但他謝辭說:“衛、霍、梁、鄧(漢朝的四大外戚),如果稍微謙讓一點,也不至於覆滅了自己的宗族。”隋文帝這才作罷。但蘇威改任民部是否跟李德林的意見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楊尚希說:“臣私下裏觀察了當今的郡縣,比古時候要多出一倍。有的地方隻有百裏寬廣,就同時設置了好幾個縣。有的戶口不滿一千,還由兩個郡分別管理。這樣一來,地方的官員太多,朝廷的費用也因此日益增多。官吏和役卒年年遞增,而朝廷的租調卻歲歲遞減,造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麵。現在必須保存重要的,革去閑散的,把小的郡縣合並成大的,這樣國家才不至於虧損穀粟棉帛,選拔官吏也容易得到賢良的人才。”蘇威也請求幹脆取消了郡的編製。隋文帝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於是在十二月三十(甲午),把所有的郡都改成了州。

閏十二月二十一(乙卯,通鑒作十二月為誤,以《隋書》為準),隋文帝派兼散騎常侍曹令則和通直散騎常侍魏澹出使南陳。魏澹是魏收的族人。

隋文帝覺得李穆功勞很大,便下詔說:“法律是用來防備小人,而不是防備君子的。太師申公(李穆),從今以後,隻要不是謀逆,即使犯有其他該當百死的大罪,也決不追問。”

禮部尚書牛弘請求建立明堂,但隋文帝覺得新朝剛創立不久,便沒有答應。隋文帝總是親覽刑部的上奏,斷獄的數目將近一萬。他覺得新律法依然過於嚴苛,所以被判罪的很多。於是他又敕令讓蘇威和牛弘等人重新修訂新律,除掉死罪八十一條,流放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其他罪一千多條,隻留下五百條,共十二卷。從那以後,雖然刑法簡要明確,卻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他仍然保留了律博士和弟子員的官銜。

隋文帝覺得長安的糧倉還很空虛。這年,他下詔讓黃河沿岸的十三州,西自蒲州和陝州,東至衛州和汴州,招募民夫運米到長安。他又詔令衛州設置黎陽倉,陝州設置常平倉,華州設置廣通倉,作為中轉運輸,讓關東以及汾晉一帶的糧食通過水運送到長安。

當時隋朝的刺史多數都是武將,很不稱職。治書侍禦史柳彧上表說:“當年漢光武帝與二十八將,披荊斬棘,平定天下。當功成之後,這些大將並沒有擔任什麽官職。近來又見到一道詔書,任命上柱國和千子為杞州刺史。和千子以前出任趙州刺史,那裏的百姓為他造了支歌謠:‘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和千子,弓馬武功,是他的所長;但治理百姓,卻不是他能勝任的。如果覺得要優待他的年老,朝廷自然可以很豐厚地賞賜金銀絲帛給他。如果再讓他擔任刺史,那損失就太大了。”隋文帝覺得有理。和千子最終真的被免職了。

柳彧見到隋文帝在聽政方麵過於勤奮,而百官的上奏或請求,多數都是很煩碎的事情,所以上疏諫道:“臣聽說上古的聖賢帝王,莫過於唐堯虞舜。他們為政毫不瑣碎雜亂,所以稱作欽明。虞舜委政給五位大臣,而唐堯則向四嶽谘詢。他們垂拱無為,而天下大治。所以古話說:‘勞於求賢,逸於任使。’就是花工夫在尋求賢能上頭,而不在具體辦事方麵。臣近來注意到陛下留心治國的大事,不怕疲勞。這其實也是由於大臣們害怕獲罪,很多事情不敢自己決斷,都推給陛下進行聖斷,所以造成奏章過多的局麵。甚至那些有關營造等細小的事情,和給出輕微物品的多少,都要上奏,搞得陛下在一日之內,要忙著酬答朝廷各部門的問訊,以致陛下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動不動就讓這些文簿的瑣事打擾了聖上的休息。還希望陛下細心體察臣的懇切請求,稍微減少一些類似的煩務。如果是有關國家安危,並非臣下能夠裁斷的大事,當然必須陛下親自裁決。其餘的瑣細事務,請責成有關部門妥善處理。那樣一來,陛下的聖體將享受無疆的壽命,臣下也承蒙陛下栽培哺育的恩賜。”隋文帝閱覽了奏章後非常高興,說道:“柳彧真是一位正直人士,國家的財寶!”

柳彧覺得近代的風俗,每逢正月十五日,各家各戶總要點起燈籠,大玩遊戲,便上奏請求禁止。他說:“臣私下見到不但京邑,也包括外州,每逢正月十五的夜晚,民眾總是擠滿街頭巷尾,聚在一塊遊戲玩耍,鑼鼓喧天,炬光照地。他們不惜花大錢甚至破產,就為了這一時的痛快。他們全家出動,包括妻子兒女,不問貴賤,男女混雜,黑白不分。汙穢的行為因此而生,盜賊也因此而起。由此造成的不良風氣,沒人能預先覺察出來。這樣的風氣無益於王化,對百姓也隻有損害。請陛下頒詔天下,並立即予以禁止斷絕。”隋文帝下詔準奏。

隋文帝從諫如流的事暫且放下,回到南陳。這年八月初一(丁卯),日食。陳後主的弟弟長沙王陳叔堅還沒去江州赴任前,陳後主又把他留下擔任司空,其實是奪了他的實權。

十一月初二(丁酉,通鑒作十月,疑有誤),陳後主封皇弟陳叔平為湘東王,陳叔敖為臨賀王,陳叔宣為陽山王,陳叔穆為西陽王。次日,侍中建昌侯徐陵去世。

十一月十八(癸醜),陳後主又封皇弟陳叔儉為安南王,陳叔澄為南郡王,陳叔興為沅陵王,陳叔韶為嶽山王,陳叔純為新興王。也在這月,南陳派散騎常侍周墳和通直散騎常侍袁彥出使隋朝。陳後主聽說隋文帝相貌異於常人,便讓袁彥畫了張他的圖像帶回來。他們於十二月十六(庚辰)到達隋朝。陳後主後來見到畫像大吃一驚地說:“我不想看到這人。”馬上叫人把畫像蓋起來。

閏十二月二十二(丙辰),南陳司空長沙王陳叔堅被免官。陳叔堅在失寵後,心裏很不自安,便在家裏玩弄巫術,還讓道士設壇祭拜日月求福。有人上疏告發這事,陳後主於是召見了陳叔堅,然後將他囚禁在西省,準備殺他,並讓身邊的近侍向他宣讀敕令,羅列他的罪狀。陳叔堅回答說:“臣的本心,並沒有其他的想法,隻是想和陛下恢複從前的親密關係而已。臣既然犯了天條,罪當萬死。但臣死的那天,一定會見到叔陵。希望陛下宣示明詔,讓我帶著到九泉之下去譴責他。”當時陳叔陵發動宮廷政變時,是陳叔堅救了陳後主,所以他才故意這麽說。陳後主因此赦免了他,隻是免了他的官職而已。

要想知道陳後主的後來,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