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南北朝係列八:梁魏並立之九:邢巒平定懸瓠與元英收複三關

(2016-12-30 09:51:39) 下一個

公元508年九月十八,魏世宗元恪在權臣尚書令高肇挑撥下,害死了他叔父忠臣元勰。

當魏顯祖拓跋弘執政時(454-476),柔然有一萬多戶人投降北魏。北魏將他們安置在高平和薄骨律二鎮。到魏高祖拓跋宏太和末年(499),這些柔然人基本都叛逃光了,隻剩下一千多戶還在。太中大夫王通請求將他們遷徙到淮北,防止他們繼續叛逃回柔然。魏高祖因此下詔讓太仆卿楊椿持節前往那裏負責遷徙事宜。楊椿上言說:“先朝之所以把他們安置在邊境,是為了招附異族,同時也用以區分漢人和夷戎。如今新來歸附的民眾很多,如果將從前來歸附的遷徙到其他地方,那麽新來的就一定不會放心。這樣做等於驅使他們反叛。況且這些人身穿皮毛,口吃生肉,習慣了冬天的寒冷。一旦把他們遷往濕熱的南方,估計很快就會死亡殆盡。所以這不但將會讓他們失去歸附的心願,對邊防藩衛也沒有好處。把他們安置在中原地帶,很可能導致後患,真不是好辦法。”但魏高祖不聽,還是把他們都遷徙到濟州,在黃河沿岸居住。當京兆王元愉叛亂時,這些人全都渡過黃河投靠元愉,在那些地方燒殺搶掠,就像楊椿當年預料的那樣。

九月二十(庚子),魏郢州司馬彭珍等人叛魏,暗中招引梁兵直奔義陽,三關衛戍頭領侯登等人也占據三關投降南梁。魏郢州刺史婁悅閉城自守。魏世宗任命中山王元英都督南征軍事,率領步騎三萬從汝南去救郢州。

冬十月,魏懸瓠(今河南汝南)軍主白早生殺了魏豫州刺史司馬悅,自稱平北將軍,然後向梁司州刺史馬仙琕求援。當時荊州刺史安成王蕭秀擔任都督;馬仙琕派人向他匯報並請求前往赴援。蕭秀的參佐們都認為應當等待朝廷的旨意,蕭秀說:“他們等待我們的援兵才能生存,所以增援必須盡速。等待朝廷敕令雖然是慣例,但卻不是應急的辦法。”於是當即派兵前往。梁武帝蕭衍也下詔讓馬仙琕去救白早生。馬仙琕進駐楚王城,派副將齊苟兒帶領兩千兵馬去幫助白早生守衛懸瓠。梁武帝還下詔任命白早生為司州刺史。十月十七(丙寅),梁武帝任命吳興太守張稷為尚書左仆射。

北魏任命尚書邢巒代行豫州事務,帶兵出擊白早生。魏世宗問他道:“愛卿覺得白早生會逃走呢?還是會堅守?估計什麽時候可以平定他?”邢巒答道:“白早生並非有什麽深謀大智,隻是因為司馬悅暴虐,便利用大家對他的怨氣作亂。民眾迫於他的凶威,不得已跟從他罷了。即使梁兵進了城,但因為水路不通,糧運跟不上,他們也隻能束手就擒而已。白早生得到梁兵的增援,又利欲薰心,所以必定會堅守而不逃走。如果王師兵臨城下,懸瓠的軍民必定翻然歸順。因此不出今年,臣當將他的首級送到京師。”魏世宗非常高興,便命令邢巒先發,讓中山王元英繼後。

邢巒隻帶了八百騎兵,倍道兼行,五天後就抵達鮑口。十月二十七(丙子),白早生派大將胡孝智帶兵七千,在離城二百裏的地方抗擊魏軍。邢巒奮起出擊,擊潰了胡孝智,然後乘勝長驅直至懸瓠。白早生出城作戰,又被邢巒打敗。邢巒於是渡過汝水,包圍了懸瓠。北魏下詔加授邢巒為負責南討軍事的都督。

次日,魏鎮東參軍成景雋殺了宿豫衛戍頭領嚴仲賢,投降南梁。當時魏的郢、豫二州,自懸瓠以南直到安陸,各座城池全都陷落,隻有義陽一城還在魏人手裏堅守。蠻人領袖田益宗率領各個蠻人部落依附北魏,北魏任命他為東豫州刺史。梁武帝用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五千戶郡公的職位想要招降他,但田益宗不肯。

十一月十一(庚寅),北魏派安東將軍楊椿帶兵四萬攻打宿豫。同時,魏世宗聽說邢巒屢戰屢勝,便命令中山王元英直趨義陽。元英覺得兵馬太少,便累次上表請求增兵,但魏世宗全不答應。元英一到懸瓠,便和邢巒一道攻城。十二月初十(己未),齊苟兒等人開門出降,並殺了白早生及其黨羽數十人。到這時,曆時才一個多月的懸瓠之亂被邢巒平定了。

元英於是帶兵前趨義陽。寧朔將軍張道凝先前駐紮在楚王城。十二月十四(癸亥),聽說魏軍即將到來,他棄城逃走。元英率軍追擊並殺了他。

北魏義陽太守狄道人辛祥和婁悅共同堅守義陽。將軍胡武城和陶平虜率領梁軍攻城。辛祥夜裏出城偷襲他們的軍營,結果生擒了陶平虜,殺了胡武城,於是州境得以保全。當論功行賞時,婁悅不甘心自己的功勞出辛祥之下,便在朝廷執政大臣那裏挑撥,結果辛祥沒有得到任何封賞。

十二月二十三(壬申),魏東荊州上表認為:“桓暉的弟弟桓興前後招撫了太陽很多蠻人部落,前來歸附的多達一萬多戶。請求朝廷為他們設置十六個郡,五十個縣。”北魏下詔讓前鎮東府長史酈道元負責這一事宜。酈道元是酈範的兒子。

這年,柔然佗汗可汗又派紇奚勿六跋來貢獻貂裘給北魏。魏世宗不肯接受,還是像先前那樣,要求他們稱藩後才答應通使。

當初,高車侯倍窮奇被嚈噠所殺,嚈噠還捉了他兒子彌俄突。高車侯的部眾全都逃散,有的投奔北魏,有的投奔柔然。魏世宗派羽林監河南人孟威去撫納來投降的高車人,把他們安置在高平鎮。高車王阿伏王羅十分殘暴,國人殺了他,另立他的族人跋利延。嚈噠利用彌俄突的名義討伐高車,高車人於是殺了跋利延,迎立彌俄突。彌俄突和佗汗可汗在蒲類海決戰,在戰敗後往西逃走了三百餘裏。佗汗的大軍抵達伊吾北山。剛好高昌王麹嘉請求內遷到北魏境內,而那時孟威擔任龍驤將軍。魏世宗便派他去發動涼州三千兵馬去迎接他。孟威大軍抵達伊吾時,佗汗見到軍容嚴整的魏軍後,嚇得急忙逃走。彌俄突聽說他們因為害怕而逃亡,便率軍追擊,徹底擊潰了佗汗的軍隊,並在蒲類海北殺了他,割下他的頭發送給孟威,同時派使者向北魏進貢。魏世宗派東城子於亮回報他,同時極大地賞賜了彌俄突。後來約定的時間到了也沒見到高昌王麹嘉,孟威隻好帶兵回去了。

佗汗可汗的兒子醜奴繼立,號稱豆羅伏跋豆伐可汗,改元建昌。

按照南朝宋和齊原來的禮儀,祀天時帝王和上公都必須身穿袞服和冠冕。因此兼著作郎高陽人許懋請求裁製盛大的裘服作為袞服,梁武帝答應了。他準備在太廟舉行活動時,下詔說:“齋日不是喜慶日子。從今以後,乘輿皇駕開始出宮時,鼓吹的儀仗隊可以跟從,但不許吹奏。回宮時則允許依照平常的禮儀。”

天監八年即公元509年正月初三(辛巳),梁武帝前往南郊祭祀,並宣布大赦。當時有人請求他前往會稽祭天,前往國山祭地,並記載豐功偉績,即所謂封禪。梁武帝於是命令儒生們起草封禪的儀式和祭文,打算這麽做了。許懋建議說:“虞舜到岱宗(即泰山)燒柴,是為了巡狩。而鄭玄引據《孝經鉤命決》說:‘封於泰山,考績柴燎;禪乎梁甫,刻石紀號。’這其實是緯書歪曲事實的說法,並非正式經書的本意。虞舜五年才巡狩一次,春夏秋冬巡遍四嶽。如果真是為了封禪,何必如此頻繁!又如管夷吾(即管仲)所說的七十二位君王,都是在燧人氏之前。當時世上民風淳樸,哪裏還會泥金檢玉(古代封禪大典時把祭告天地的文書鐫刻在玉版上放進金匣後埋進地裏)!當時也沒成熟的文字,結繩而治,哪裏還能鐫文祭告天子的成就!管夷吾又說:‘惟受命之君然後得封禪。’周成王並非是受命的君主,又怎能去泰山和社首封禪!神農其實就是炎帝,而管夷吾卻把他當作兩個不同的人,這也太荒謬了吧!如果真是聖主,則不須要封禪。如果是凡主,則不應當封禪。其實是齊桓公想要封禪,而管夷吾知道不應該這麽做,所以用各種奇怪的理由去阻擾他。秦始皇曾去封泰山,孫皓也曾派兼司空董朝到陽羨去封禪國山,那些都不是有盛德的君王做的事,不足以效法。其實封禪的具體禮儀,都是道聽途說,失去了原來的本意,無非由於主上在上頭愛好名聲,而臣下在下頭阿諛奉承的緣故。古時候祭祀天地,有一定的禮數,做到虔誠恭敬也就夠了。至於封禪,實在不敢妄加議論。”梁武帝很嘉許他的直言,也采納了他的建議。他並根據許懋的建議,下達聖旨回答請求封禪的大臣們,並把封禪的事情取消了。

魏中山王元英抵達義陽後,打算奪取三關。他先製定策略,說:“三關就像左右手一樣互相關聯。如果攻克一關,其餘兩關將不攻而破。攻打難關不如攻打易關,所以應當先攻打東關。”他又擔心對方將兵力集中在東關,便派長史李華率領五位統領向西關進軍,以分散梁軍的兵勢,自己監督其餘各軍向東關進發。

早些時候,馬仙琕派雲騎將軍馬廣進駐長薄,派軍主胡文超進駐鬆峴。正月十八(丙申),元英來到長薄。兩天後,長薄的守軍就崩潰了。馬廣逃到武陽,元英進而包圍了武陽。梁武帝派冠軍將軍彭甕生和驃騎將軍徐元季帶兵增援武陽。元英故意放他們進城,說:“我觀察了這城的形勢,看來很容易攻取。”彭甕生等人進城後,元英督促魏兵猛攻,六天後就攻拔了,還俘虜了馬廣等三員將領以及士卒七千多人。元英接著進攻廣峴,太子左衛率李元履棄城逃走。元英又轉而進攻西關,馬仙琕也棄城退走。

梁武帝派南郡太守韋睿帶兵去救馬仙琕。韋睿來到安陸,把城牆增高了二丈多,又重新開鑿很大的壕塹,修起高大城樓。大家都有點譏笑他膽怯。韋睿說:“不是這樣。為將應當有膽怯的時候,不能專靠勇敢。”中山王元英率軍緊追馬仙琕,要報複邵陽慘敗的恥辱,直到聽說韋睿來了,他才撤退。梁武帝也下詔罷兵。

當初,魏世宗派中書舍人鯛陽人董紹去慰問反叛的那些城池。白早生襲擊並囚禁了董紹,將他送往建康。北魏攻克懸瓠後,魏世宗命令在齊苟兒等四個南梁降將中間挑選兩人,敕令揚州刺史寫信給梁武帝,用他們換回董紹和司馬悅的首級。書信還沒抵達時,梁領軍將軍呂僧珍在和董紹交談後,很讚賞他的文采和大義,便將他推薦給梁武帝。梁武帝於是派主書霍靈超跟董紹說:“朕現在打算送愛卿回去,讓愛卿致力於梁魏兩家的和好,彼此息兵養民。這不是很好嗎!”接著趁機召見了董紹,並賞賜他衣物,然後又讓舍人周舍去慰勞他,還說:“多年的戰爭致使生靈塗炭,財產流失。所以我不避羞恥,先提出和魏朝通好。然而對方即使有書信前來,卻對我的和平建議毫無反應。愛卿回去後應當盡力轉達我的意思。現在我派傳詔大臣霍靈秀送愛卿回國,耐心等待愛卿的好消息。”又跟董紹說:“愛卿知道為什麽沒死去嗎(意思是被白早生所殺)?今天我得到愛卿,真是天意。上天樹立君主是為了百姓,凡是位在百姓之上的人,怎能不考慮這點!如果對方想要通好,我現在馬上可以將宿豫歸還對方,對方也應當將漢中歸還我們。”董紹回到北魏後,把梁武帝的話轉達給魏世宗,但魏世宗沒理會。

三月,魏荊州刺史元誌率領七萬大軍入寇潺溝,驅趕並逼迫各個蠻人部落。蠻人於是全部渡過漢水歸降南梁,梁雍州刺史吳平侯蕭昺接納了他們。蕭昺的屬下綱紀都認為蠻人從前累次成為邊患,不如趁機除掉他們。蕭昺說:“他們窮途末路,前來歸降我們。這時去殺了他們將會帶來不祥。況且魏人來入侵,我們利用蠻人作為屏蔽,有什麽不好!”於是打開樊城接受他們的投誠,並命令司馬朱思遠等人到潺溝出擊並擊潰了元誌,殺死魏兵一萬多人。元誌是拓跋齊的孫子。

四月初一(戊申),梁武帝任命臨川王蕭宏為司空,加授車騎將軍王茂為開府儀同三司。

四月二十(丁卯),魏楚王城守軍頭領李國興在楚王城投降南梁。七月十八(癸巳),巴陵王蕭寶義去世。

九月初七(辛巳),北魏封已故北海王元詳的兒子元顥為北海王。同時,北魏太樂令公孫崇製造樂尺,以十二黍為一寸。太常劉芳提出非議, 朝廷便改以十黍為一寸。尚書令高肇等上奏:“公孫崇所造的八音樂器以及度量,都和經文和傳下來的標準不同。問他為什麽,他說:‘如果一定要依據經文,聲音則不很協調。’請求再讓劉芳依照《周禮》製造樂器。待到製成之後,讓大臣們集體評議並上呈陛下,采用最好的作標準。”魏世宗下詔準奏。

十月初九(癸醜),北魏任命司空廣陽王元嘉為司徒。十一月十六(己醜),魏世宗在式乾殿為僧侶和朝臣講授《維摩詰經》。當時魏世宗非常崇尚佛法釋氏,不看經典書籍。中書侍郎河東人裴延雋上疏認為:“漢光武和魏武帝,即使在戎馬生涯期間,也沒忘了讀書。先帝遷都和行軍時也是手不釋卷。這都是因為學問多多益善,片刻都不能耽誤。陛下登上法座,親自講授大覺佛經,凡是在場瞻聽的人無不茅塞頓開。然而《五經》是治理塵世的楷模,應對政務的必須,臣謹希望陛下佛法和經書交替閱覽,孔學和釋教兼容並存,那樣一來則內外都顧到了,真言和俗語也都通暢。”

當時佛教在洛陽非常盛行,除了中原自己的僧侶外,還有來自西域的三千多人。魏世宗專門為他們修建了有一千多禪房的永明寺讓他們居住。處士南陽人馮亮在建築上很有一套,魏世宗便讓他和河南尹甄琛和沙門僧人領袖僧暹挑選嵩山地形優美的地方,背靠山岩麵臨深壑修建閑居寺,極盡岩壑土木之美。於是佛教風靡北魏全國各地,百姓紛紛信佛,甚至連延昌這麽遙遠的地方也不例外。北魏各個州郡共有一萬三千多座寺廟。

這年,北魏宗正卿元樹投奔南梁,梁武帝賜他為鄴王。元樹是三年前來投奔南梁的元翼的弟弟。那時元翼擔任南梁青、冀二州刺史,鎮守鬱遊。不久後,元翼密謀舉州降魏,事情泄露後被處死。

要想知道梁魏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