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南北朝係列六:孝文改革之六:齊始興王治蜀與魏孝文帝均田

(2016-10-28 15:45:04) 下一個

公元484年十月十八(丁巳),南齊任命南徐州刺史長沙王蕭晃為中書監。當初,齊高帝蕭道成臨終時,將蕭晃托付給齊武帝,要他把蕭晃安排在身邊或附近藩鎮,千萬不要遠派。他還說:“宋氏如果不是因為骨肉相殘,其他人怎能有機會利用他們的弊端!你應當深引為誡!”根據慣例:人在京都的封王,身邊隻能安置捉刀代筆的文吏四十人。蕭晃喜歡用武將顯擺自己,因此從南徐州回來時,私自帶著幾百武士攜帶兵器回建康。當被禁司發覺後,他將兵器都投進長江。齊武帝聽說後非常憤怒,準備對他繩之以法。豫章王蕭嶷叩頭流淚地勸道:“晃弟的罪過確實不應寬宥,但還希望陛下記得先帝對晃弟的愛護。”齊武帝也不禁落淚,因此不再追究,然而也不親信寵愛他。當時的輿論認為齊武帝強過魏文帝曹丕,但不如漢明帝劉莊。

武陵王蕭曄多才多藝然而直率倔強,所以沒不受到齊武帝的寵信。他曾侍候齊武帝飲宴,醉倒在地,身穿的貂皮衣和酒肉拌在一塊。齊武帝笑著說:“肉把貂皮衣搞髒了。”他答道:“陛下可惜皮衣而疏遠骨肉。”齊武帝聽了很不高興。蕭曄輕財好施,所以沒什麽積蓄。他把自己的後堂山取名叫“首陽”,就是抱怨自己的貧困。

這期間,高麗王璉派使者到北魏進貢,同時也向南齊進貢。當時高麗正十分強大,北魏為各國使者安置府邸,南齊使者第一,高麗僅次。

益州大度地區的獠族人占恃險要驕橫任恣,南齊先後派去的刺史都不能製服他們。當陳顯達任刺史時,他派使者去催促他們上交賦稅。獠族頭領說:“兩隻眼睛的刺史都不敢拿我怎樣,何況一隻眼的!”於是殺了使者。陳顯達分別派出將吏,假裝說是出獵,夜裏前往襲擊他們,結果不論男女老少把他們都殺了。

兩晉以來,益州刺史都是由名將擔任。十一月十九(丁亥),齊武帝任命始興王蕭鑒為負責益、寧地區軍事的益州刺史,內征陳顯達為中護軍。先前,劫匪頭子韓武方聚集了一千多黨羽截斷江水為暴,地方郡縣拿他毫無辦法。蕭鑒抵達上明時,韓武方出來投降,長史虞悰等人都請求蕭鑒殺了他。蕭鑒說:“殺他將讓我們失去信用,而且這樣今後也沒辦法勸人為善。”於是上奏朝廷寬宥了他。因此巴西淪為強盜的蠻夷民眾紛紛前來降附。蕭鑒那時才十四歲。他抵達新城時,聽到路上紛紛傳言說“陳顯達大肆招兵買馬,不肯就征入朝。”於是他決定暫時在新城停留,然後派典簽張曇皙前往觀察形勢。很快陳顯達就派使者來見蕭鑒,大家都勸蕭鑒逮捕該使者。蕭鑒說:“陳顯達在本朝很有氣節,一定不會做這樣的事。”停留兩天後,張曇皙回來了,詳細報告說:“陳顯達已帶著全家搬出城外,早晚都在盼望殿下的到來。”蕭鑒於是繼續上路。蕭鑒喜歡文學,生活也十分節儉,就像一般的寒士,因此蜀人心悅誠服。

十一月二十七(乙未),北魏派員外散騎常侍李彪等人出使南齊。

這年,朝廷下詔增加豫章王蕭嶷的封邑為四千戶。宋元嘉年間(424-453),各位封王進入宮廷齋閣時,都得穿白服戴白帽晉見皇帝。隻有到太極四廟祭祀時才穿朝服。從這時起這一製度才被取消。但齊武帝和蕭嶷關係非常密切友愛,所以在宮中聽曲或設宴時,還依然要他遵照元嘉時代的規矩。不過蕭嶷堅決辭讓不敢這麽做,隻有當皇上的車駕來到他的府第時,他才穿上白服,戴上烏紗帽侍候他入宴。至於衣服和器用等製度,蕭嶷總是動不動就啟奏,任何事情都不敢自己專擅,開支也很節省。齊武帝並不讚許他這麽做。蕭嶷經常擔心自己權位太重,便要求解除揚州牧在職位,轉授給竟陵王蕭子良,但齊武帝終歸沒有答應,還說:“你必須幹到底,不要多說了。”蕭嶷身高七尺八寸,非常注重自己的容貌舉止,他文武跟班的也都禮儀周全,朝廷百官無人可比。每次出入宮殿部省,在旁瞻仰的人們無不肅然起敬。

南齊交州刺史李叔獻上任後,居然斷絕了外國對朝廷的進貢。齊武帝想要討伐他。

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正月初九(丙子,通鑒作丙辰,疑有誤),齊武帝任命大司農劉楷為交州刺史,發動南康、廬陵、始興三郡兵馬去討伐李叔獻。李叔獻得悉後,急忙派使者向朝廷要求再給他幾年時間,又獻上能裝備十二支隊伍的純銀頭盔和孔雀羽毛製品,但齊武帝不答應。李叔獻害怕遭到劉楷的襲擊,便走小路從湘川回到京城。

正月二十四(辛卯),齊武帝到南郊祭祀並宣布大赦,同時下詔恢複國學,並用上公的禮節祭奠先師孔子。二月初四(辛醜),齊武帝到北郊祭祀。

當初,宋明帝設置總明觀(也稱作東觀)用以召集學者。齊武帝認為現在既然國學已經成立,便於五月三十(乙未)撤銷了總明觀。當時王儉擔任國子祭酒,齊武帝便下詔在王儉的住宅開辦學士館,將總明觀裏的四部書籍轉交到他那裏,又下詔讓王儉用自己的家作學府。

自從宋孝武帝喜好文章以來,士大夫都競相崇尚文章,所以沒什麽人專門研究經典。王儉少年時就喜歡《禮》學和《春秋》,即使閑談時也總有儒者風範,因此衣冠士人也都一致追隨,更為崇尚儒術。王儉撰寫朝廷的禮儀和國家的法典,對晉宋以來的史實非常熟悉,因此在朝廷處理事情時,總是果斷利索。他經常廣征博引,八座大臣和各部丞郎無人能夠提出異議。找他討教的令史官員每天總有幾十人,他家經常賓客滿席。王儉應接自如,又解釋又分析,沒人被忽略或冷淡。他發言或下筆,都是有聲有色。他每十天就回到學府一天考試學生。庭院裏都是戴頭巾拿考卷的學生,和他帶劍的衛兵和協助的令史形成一個莊嚴的儀容。他還習慣解散發髻,斜插頭簪。朝野官員無不仰慕並競相仿效。王儉常跟人說:“江東的風流宰相,隻有謝安。”言外之意是隻有自己可以跟他相比。齊武帝也非常依賴他,他對官員的選拔,每次上報無不得到批準。

當初,齊高帝命令黃門郎虞玩之等人重新校訂戶籍。齊武帝即位後,另外設置了校訂戶籍的官員,手下還配置了令史,並限定他們每人每天要找出幾個弄虛作假的案子。這樣搞了好幾年,弄得民間怨聲載道,幾乎沒法過日子。外監會稽人呂文度啟奏皇上,要求將那些戶籍被取消的人全都充軍到邊遠的地方去衛戍,造成很多百姓紛紛逃亡避罪。這年年底,富陽平民唐宇之趁機用妖術蠱惑民眾作亂,攻陷了富陽城。三吳地區被吊銷戶籍的百姓爭相投奔他們,唐宇之的部眾因而增加到三萬。

呂文度與茹法亮和呂文顯都因為奸佞諂諛而受到齊武帝的寵愛。呂文度擔任外監,卻專擅兵權,而領軍將軍隻有虛位而已。茹法亮擔任中書通事舍人,權勢更大。王儉常說:“我雖然身居大位,權力和陛下對我的寄托哪裏比得上茹公!”

南齊的事暫且放下,回到北魏。公元485年正月十一(戊寅),北魏下詔說:“預言凶吉的圖讖是在夏商周三代的末年才時興起來的。它們並不是治理國家的法典,倒成了妖邪之人胡說八道的憑據。從今天開始,圖讖和秘籍以及名為《孔子閉房記》等臆想天開的東西一律予以燒毀,私下保留它們的將被處死!那些假稱神鬼,妄說吉凶的男女巫婆巫師,以及並非墳典記載的街頭巷尾搞卜卦的,也必須嚴加禁止。”

同時,北魏馮太後著作了《皇誥》十八篇。正月十六(癸未),魏高祖即孝文帝在太華殿大宴群臣,正式頒布《皇誥》。

二月初二(己亥),北魏建立製度,頒給有爵位的皇子皇孫不同程度的年俸祿;同時封廣陽王拓拔建第二子拓拔嘉紹為拓拔建的後嗣,為廣陽王。二月初八(乙巳),孝文帝下詔說:“昔日的哲王,莫不廣泛了解下情,勤勉地請求諫言,並設置納言的旌鼓,甚至聽取割草砍柴的下人意見。朕班發俸祿,減刪刑罰,但還擔心不夠周允,虛懷若穀地想聽到讜直的諫言,希望進行宏偉的事業。各個部門的官員以及工商吏民,請各自上書極諫,不要有所隱諱。”

三月三十(丙申),宕昌國派使臣前來朝貢。同時,孝文帝封皇弟拓跋禧為鹹陽王,拓跋幹為河南王,拓跋羽為廣陵王,拓跋雍為潁川王,拓跋勰為始平王,拓跋詳為北海王。文明馮太後下令設置學館,挑選師傅教育各位封王。拓跋勰在兄弟中最賢惠,聰敏好學,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孝文帝特別喜愛他,也驚奇他的才賦。四月十七(癸醜),孝文帝來到方山,第二天就回宮。

六月十五(庚戌),北魏進河南王度易侯為車騎將軍,並派給事中吳興人丘冠先出使河南,還送柔然使臣到那裏去。次日,魏孝文帝來到方山,到六月二十二(丁巳)才回宮。

七月十九(癸未),北魏派使者去拜宕昌王梁彌機兄長的兒子梁彌承為宕昌王。當初,梁彌機死後,兒子梁彌博繼立,但被吐穀渾逼迫不得不逃往仇池。仇池鎮將穆亮覺得梁彌機跟北魏走得太近,很高興他們的滅亡。梁彌博凶惡悖謬,他的部眾都很厭惡他。梁彌承則得到大家的擁護,因此部屬們上表請求擁立他。北魏下詔允許了。穆亮於是率領三萬騎兵進據龍鵠,趕跑了吐穀渾,立梁彌承為王後才回去。穆亮是穆崇的曾孫。

七月二十四(戊子),魏孝文帝來到魚池,登上青原岡,到七月三十(甲午)才回宮。八月初五(己亥),他又來到彌澤,並於八月二十(甲寅)登上牛頭山。八月二十六(庚申),他下詔說:“數州遭到水災,饑饉嚴重,以致有賣兒鬻女的現象。上天所譴責的隻是我一人,而百姓無辜,卻橫遭如此艱辛荼毒。朕為此非常憂慮,廢寢忘食。現在下令自太和六年(482)以來,所有購買定、冀、幽、相四州饑民兒女的人,必須盡數歸還他們的親人。即使已經聘為妻妾的,隻要她們覺得待遇不好,不樂意留下的,也允許自行離去。”四天後孝文帝回宮。

北魏初期時,很多百姓都前來依附以求蔭庇。來依附的百姓官府一般都不征稅役,然而地方豪強對他們強征的卻要遠遠高出官府的。給事中李安世上言說:“饑荒的災年造成百姓的流浪,他們的田產多數被豪強霸占。雖然古代的井田製度很難恢複,但還是應當稍微平均一點,使勞力和田產相稱。還有,有爭議的田產,應當規定年限解決。事情耽擱久了就很難判斷是非。應當將田產盡數歸還今天的主人,以斷絕將來可能的作假和虛妄。”魏孝文帝同意他的建議,於是開始討論均田製。十月十四(丁未),孝文帝下詔說:“朕在位已有十五年了,總是閱覽先王的章典,研究百家的學說,因此國家有所儲蓄,黎民也十分安寧。然而最近以來發生了一些變化。富強的人開始兼並山澤,而貧弱的人則開始絕望,導致地有遺利而民無餘財。有人因為爭奪田產而死亡,也有人因為饑饉放棄家業。要讓天下太平,百姓豐足,這樣下去怎行得通?現在朕決定派遣使者循行州郡,和地方官員一道實行均田製,讓百姓得到土地,到死為止。鼓勵農桑,興起富民的根本。”於是派使者到各個州郡去巡視,與州牧和郡守給天下百姓平均分配耕田:十五歲以上的男人得到露田(沒有樹的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奴婢則按照成年男人的標準分田。有一頭牛的人家,分田三十畝,以四頭牛為限。土質貧瘠,兩年才能耕種一次的土地則加倍;三年才能耕種一次的則再加一倍,用以適應耕作和歸還土地的實際情況。到了納稅年齡的人就可以得到土地,年老免稅時就應當歸還土地。每戶人家也根據奴婢和牛的數量得到或歸還土地。第一次分到土地的男人可以分到二十畝。同時還要求每戶種桑樹五十株,並以此標準納稅。用於種桑的土地屬於永久的家業,人死了也不用歸還。官府將不斷統計人口狀況,土地已有盈餘的人家不再分新地但也不用歸還。土地不足的人家則按照規定補足。有盈餘的允許出賣土地 。國家並為各個管理百姓的地方官員不同程度地提供他們家附近的公田;官員更換時則將公田交給接任的人;變賣公田的官員則依法懲處。

十月十五(戊申),高麗和吐穀渾國同時派使臣前來朝貢。十月二十八(辛酉),魏郡王陳建去世。同時,北魏派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和尚書郎公孫阿六頭出使南齊。十二月二十三(乙卯),北魏任命侍中淮南王拓跋佗為司徒。

這期間,柔然侵犯北魏邊塞,魏任城王拓跋澄率軍抵禦,柔然人逃走。拓跋澄是拓跋雲的兒子。同時,氐民和羌民也造反,魏孝文帝下詔任命拓跋澄為負責梁、益、荊三州軍事的梁州刺史。拓跋澄上任後,討伐叛賊,安撫服民,氐民和羌民的叛亂很快得以平定。這年,京師平城以及上十三個州鎮十三的發生了損傷莊稼的水災或旱災。

這年,柔然部真可汗去世,兒子豆侖繼立,名號為伏名敦可汗,改元太平。

要想知道北魏和南齊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