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南北朝係列六:孝文改革之五:範縝宣揚無神論與魏孝文帝施行官員俸祿

(2016-10-27 14:18:54) 下一個

公元483年四月初九,齊武帝蕭賾找借口殺了他憎恨的大將垣崇祖和大臣荀伯玉。

車騎將軍張敬兒總是相信夢。當初成為南陽太守時,他妻子尚氏就曾夢見自己的一隻手熾熱如火。成為雍州刺史時,他妻子又夢見一邊肩胛火熱。他成為開府儀同三司時,尚氏再次夢見半身發熱。張敬兒的貪欲無限,便跟親信說:“我妻子又夢見全身發熱。”還自稱夢見原來村落裏有棵衝天大樹。齊武帝聽說後非常忌恨他。垣崇祖死後,張敬兒內心開始自疑,剛好有人告發張敬兒派人到蠻人中間走私貿易,齊武帝便懷疑他有反叛的野心,於是趁著在華林園舉辦八關齋宴,朝臣全都參與的機會,在座位上當場收捕了張敬兒。張敬兒的隨從雷仲顯知道事情不對,抱著張敬兒大哭。張敬兒脫下頭上的貂冠投在地上說:“這東西害了我!”五月二十(丁酉),齊武帝殺了張敬兒,連同他的四個兒子:武陵內史張道文,征虜功曹張道暢,張道固,和張道休。齊武帝寬宥了他小兒子張道慶。

張敬兒是南陽冠軍人,本名苟兒,宋明帝因為這名字粗鄙,便改為敬兒。他父親張醜是郡將,官至節府參軍。張敬兒少年時即弓馬嫻熟,很有膽氣,喜歡射虎,發無不中。南陽新野一帶有到野外騎射的風俗,而張敬兒臂力又特強,所以他請求入伍成為曲阿衛戍的驛將,後來升到郡馬隊主和寧蠻府行參軍。他跟隨同郡人劉胡領軍討伐襄陽的各個山蠻,深入險阻,所向無敵。他後來又參與出擊湖陽蠻人。官軍退卻時,蠻人追兵多達數千人,張敬兒單馬殿後,衝進敵陣,來回數十趟,殺了好幾十人。他左腋還中了箭,但依然頑強作戰,蠻人無法抵抗。平西將軍山陽王劉休祐出鎮壽陽時,尋找善於騎射的人才。張敬兒因為勇敢善戰而受到寵愛,成為長史兼行參軍,領白直隊。

泰始初年(466),張敬兒封寧朔將軍,率軍討伐晉安王劉子勳的叛軍,和對方的大將劉胡相拒在鵲尾洲。叛亂平定後,張敬兒成為南陽太守。泰始三年,薛安都的兒子薛柏令和薛環龍等人占據順陽和廣平,接著入侵義成和扶風邊界。宋徐州刺史巴陵王劉休若派張敬兒和新野太守劉攘兵反攻並打敗了他們。張敬兒然後轉為順陽太守,但由於南陽蠻人再次騷動,朝廷於是重新啟用張敬兒為南陽太守,不過因母親去世而離職還家。

宋明帝猜忌桂陽王劉休範,暗中為之防備,因而起用張敬兒為寧朔將軍兼越騎校尉。桂陽王起兵時,張敬兒隸屬蕭道成駐紮在新亭,和黃回一道用計並親手殺了劉休範(先前已詳述過),為平定叛亂立了大功。蕭道成為了牽製荊州刺史沈攸之,很快就任命張敬兒為持節、負責雍梁二州和郢司二郡軍事的雍州刺史,封襄陽縣侯,食邑二千戶。張敬兒帶領部曲赴任停泊在沔口時,乘舴艋小船過江去拜謁晉熙王劉燮。在江中間遇到風浪,小船傾覆,他身邊精壯的隨從都遊走了,剩下兩個小吏困在船艙下,大喊“官人救命”。張敬兒將他們提起挾在腋下,一邊一個,隨著顛覆的船身上下起伏,掙紮著浮在水上。就這樣漂流了幾十裏才被救上岸。朝廷授予的持節也沉沒了,但宋明帝補給了他。沈攸之反叛時,派使者聯絡張敬兒。張敬兒招待他十分周到,還專門為他設酒席,並跟他說:“沈公那裏忽然派使君前來,可不是一般的使命。”於是在聽事廳前排列了帳下武士,當場殺了使者。他接著召集部曲,趁沈攸之東下,率軍襲擊江陵(前已詳述)。沈攸之兵敗身死後,朝廷進號他為征西將軍,封為公爵,食邑增加到四千戶。

張敬兒接著在襄陽城西大蓋豪宅,聚斂財富。他又要把羊叔子(魏晉名臣羊祜)的墮淚碑遷走,打算在那裏修建亭台。他的綱紀勸道:“羊太傅遺德布滿天下,明公不宜遷動。”張敬兒說:“羊太傅是誰?我不認識。”

朝廷後來征張敬兒為護軍將軍,照樣兼任常侍。張敬兒是武將,不懂得朝廷禮儀。聽說要內遷了,他便在密室中屏退左右隨從,開始學習揖讓答對等禮節。他對著空中俯仰,經常一搞就是一整天,妻妾侍從無不私下偷窺偷笑。齊高帝蕭道成即位後,授他為侍中和中軍將軍。蕭道成去世後,張敬兒在家裏偷偷哭道:“官家大老天子,可惜了。太子年齡小,我一向和他沒什麽來往。”蕭道成遺詔加授張敬兒為開府儀同三司。他即將拜受前,跟自己的妓妾們說:“我拜了之後,應該黃閣(即成為宰相)。”因而嘴裏自作拜相的鼓聲。拜受之後,王敬則跟他開玩笑,稱他為褚淵。張敬兒說:“我的功名是馬上所得,總不能當華林閣勳吧?”把王敬則氣得不行。

張敬兒最初不識字,晚年成為方麵大員後,於是開始學習和閱讀《孝經》和《論語》。他還到新林慈姥廟為妾祈禱,乞求生個兒子,還自稱三公。他當初娶前妻毛氏,生了兒子張道文。後來娶了尚氏。尚氏很漂亮,張敬兒為了她拋棄了前妻。幾年後,齊武帝有一次和豫章王蕭嶷在三日曲船舫上飲宴,發現一隻舴艋小船漂流到禦坐前突然傾覆。齊武帝因此談到張敬兒,後悔殺了他。張敬兒弟弟張恭兒,不肯出仕,總是住在上保村中,和普通居民沒什麽兩樣。張敬兒待他很好,張恭兒也每月出門探望他一次,然後馬上回去。他後來在襄陽聽說張敬兒出事了,便帶著幾十隨從騎馬逃進蠻人之中,官府收捕不到。後來出來自首,齊武帝寬恕了他。這都是後話。

張敬兒女兒是征北谘議參軍謝超宗的媳婦。謝超宗跟丹陽尹李安民說:“‘往年殺韓信,今年殺彭越。’你有什麽打算嗎!”李安民如實向齊武帝啟奏。齊武帝曆來討厭謝超宗的輕慢,便讓兼禦史中丞袁彖上奏彈劾謝超宗。六月初十(丁巳),朝廷將他收付廷尉,然後流放到越巂,在路上賜他自盡。齊武帝又因為袁彖的奏折不夠嚴厲刻切,又讓左丞王逡之上奏彈劾袁彖對這事輕描淡寫,阻擾律法,不明是非。結果袁彖不但被免官,還受到十年禁錮。謝超宗是謝靈運的孫子,袁彖則是袁顗弟弟的兒子。

南齊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僧虔堅決推辭開府的職位。他跟他兄長的兒子王儉說:“你在朝廷擔任重職,猶如三公。我如果再接受這一榮耀,那就是一門裏有兩個三公。我實在很擔心。”因此長年不肯拜受。齊武帝最終讓步了,終於在七月二十二(戊戌),加授王僧虔為特進。王儉修建了一座長梁齋,排場稍微過了頭。王僧虔看了很不高興,竟然不肯進去。王儉當天就把這齋所給毀了。

當初,王弘和兄弟們聚會,讓子孫們任意遊戲作樂。王僧達跳下地假裝小老虎;王僧綽端正地坐著,撿起蠟燭珠捏成一隻鳳凰;王僧達和其他孩子爭搶東西,即使打壞了也不覺可惜;王僧虔則認真地將十二粒博棋子累搭起來,既不墜落,也不重作。王弘歎道:“僧達英俊爽朗,應當不比別人差,但隻怕最終會給家門帶來危境;僧綽估計會以名聲和大義見稱於世;僧虔一定會成為一位長者,位至三公。”後來果然都像他預言的那樣。

八月十五(庚申),驍騎將軍王洪範出使柔然回來,整個行程長達三萬餘裏。十月二十二(丙寅),朝廷派驍騎將軍劉纘出使北魏,北魏主客令李安世接待了他。李安世拿出自己收藏的玉寶,讓商人到集市去賣。劉纘好奇地說:“魏的金玉都非常便宜,應當都是出自這裏的山水吧?”李安世說:“聖朝不看重金玉,所以如同瓦礫一樣不值錢。”劉纘最初想到集市上大量購進,聽他這麽一說,就不好意思去買了。劉纘多次出使北魏,馮太後因此私下和他發生關係。

同時,南齊尚書令王儉進號為衛將軍,參與掌管選拔官吏的大事。這年,南齊撤銷巴州。

永明二年即公元484年正月初二(乙亥),南齊任命後將軍柳世隆為尚書右仆射;竟陵王蕭子良為護軍將軍兼司徒,並為他安置佐吏,領兵出鎮西州。蕭子良少年時就清靜高尚,留意收養賓客,因此才俊之士,都集中在他門下。他在西州修建了府邸,裏麵收藏了很多古人的器物和服飾。記室參軍範雲和蕭琛、樂安人任昉、法曹參軍王融、衛軍東閣祭酒蕭衍、鎮西功曹謝朓、步兵校尉沈約、揚州秀才吳郡人陸倕,都因為他們的文學造詣特別得到他的厚遇,當時號稱八友。法曹參軍柳惲、太學博士王僧孺、南徐州秀才濟陽人江革、尚書殿中郎範縝、會稽人孔休源也是他的門下。蕭琛是蕭惠開的侄子;柳惲是柳元景的侄孫;王融是王僧達的孫子;蕭衍是蕭順之的兒子;謝朓是謝述的孫子;沈約是沈璞的兒子;王僧孺是王雅之的曾孫;範縝是範雲的堂兄。

蕭子良非常篤信和喜愛佛教,經常招來名僧講論佛法。佛教在江南還從沒這麽流行過。他有時還親自給各位名僧送佳肴美酒,世人頗覺得他有失宰相的體統。範縝則堅持認為世上無佛。蕭子良說:“先生要不信因果,那麽怎會有人富貴有人貧賤?”範縝說:“人生就像樹上的花絮一同飄走一樣,隨風而散。有的拂過簾幌後落在茵席之上,有些則卡在籬牆上又落在糞池之中。落在茵席上的,就像殿下一般;而落在糞池中的,下官就是。我倆貴賤雖然不同,但因果究竟在何處!”蕭子良答不上來。範縝又著了一部《神滅論》,認為:“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哉!”(形體是精神的本質,精神則是形體的應用。精神對於形體,就像鋒利對於尖刀。從沒聽說尖刀沒了,還有什麽鋒利可言。所以怎麽可能形體消亡了精神還在?)這一理論一出,朝廷內外全都嘩然。很多人對此提出疑問,但最終都無法駁倒他。太原人王琰著論譏笑範縝說:“嗚呼範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想以此堵住範縝的口。範縝回擊他道:“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蕭子良讓王融跟他說:“以先生這般不尋常的才幹,還怕當不到中書郎嗎?為何要故意搞出這些荒謬的理論毀了自己?太可惜了!應當趕快把這著述毀棄了。”範縝大笑道:“要我範縝放棄理論當官,我早當到尚書令和仆射了,何止一個中書郎!”

蕭衍喜歡籌略,是個文武兼才,所以王儉非常器重他,對他的才能感到驚異,說:“蕭郎年出三十時將貴不可言。”

正月二十九(壬寅),朝廷任命柳世隆為尚書左仆射,丹陽尹李安民為右仆射,王儉領丹陽尹。

六月初一,南齊封中書舍人吳興人茹法亮為望蔡男。當時有四位中書舍人,各住一省,稱作“四戶”,由茹法亮和臨海人呂文顯等人擔任。他們總掌重權,勢傾朝廷。各州的地方守宰多次更換升遷,總要向他們贈送厚禮,因此他們的年收入高達數百萬。茹法亮曾當眾誇口說:“何必要去請求外派的俸祿!我這一戶中,一年也可以弄上一百萬。”隻是大約數字。後來因天象有變,王儉便極力警戒說:“呂文顯等人專權徇私,上天因此出現異常現象。災禍恐怕會由四戶而起。”齊武帝親手書寫詔書答複並讚揚他,但卻不能改革弊端。

七月十四(甲申),南齊封皇子蕭子倫為巴陵王。

南齊事情暫且放下,再回到北魏。公元484年春正月,北魏下詔任命隴西公拓拔琛和尚書陸睿為東西二道大使,到各地去考察官員政績,褒揚良善,懲罰惡劣。二月,柔然國派使者來上朝貢獻。四月十二(甲寅),魏孝文帝來到方山,四天後回宮。四月十八(庚申)他又來到鴻池,四月二十五才回宮。五月十三(甲申),北魏派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和員外郎蘭英出使南齊。

北魏原來的稅製是:每戶收取棉帛二匹,棉絮二斤,絲一斤,穀二十斛。同時州裏還征收棉帛一匹二丈,藏入州庫,以備朝廷征調的需要。朝廷基本根據地方特產征調物品。六月二十六(丁卯),北魏下詔說:“設置官吏,班發俸祿,是行之有理的製度。《周禮》有官員食祿的章典,兩漢也有官員受俸的秩度。到了魏晉,也無不延續往日的憲章,用經綸治國。但自從中原喪亂以來,這製度就中止了。先朝因循守舊,也每時間更改。朕長久借鑒各地的經驗,為了了解民間的疾苦,總是起早貪黑,為之憂慮勤奮。現在依據舊日的章典,開始為百官班發俸祿。從今以後,每戶增收棉帛三匹,穀二斛九鬥,作為官司的俸祿。同時增收入州庫的棉帛二匹。雖然這樣做也許會有短期的麻煩,但將有一老永逸的效益。官員實行俸祿之後,貪贓滿一匹的處死。今天的變法改革,將作為嶄新的開始,所以大赦天下。”

六月二十七(戊辰),武州洪水泛濫,損壞了許多民舍。七月二十五(乙未),魏孝文帝來到武州山石窟寺。八月初四(甲辰),他下詔說:“帝業至關重要,除非廣為谘詢則無法導致大治;王務至為繁雜,除非博采群議則無法建立功業。古代的帝王知道是這樣,所以虛己以求認識自己的過失,明恕以求思量自己的錯誤。因此堯舜的時代設置了諫鼓和謗木,作到了了解民情,萬物安寧的局麵。朕繼承祖先聖賢建立的洪偉基業,又遇上千載男逢的昌盛時運,所以總想仿效古人的道德風尚和行為做法。承明(476)初年,朕頒詔朝廷內外,讓大臣們盡力規諫,以彌補欠缺。然而中旨雖然宣布,但提出合理建議的人很少。所以朕決定變法,遠遵古代的法典,製定俸祿製度,更改刑法律令。但法律的寬嚴或許未必公允,人們或許也有異議。隻是想提出不同意見的人可能覺得沒有理由表達見解,所以導致上麵也許考慮不周,而下情又無法上達。朕今天就下令讓公卿和百官,工商和吏民,各自上呈自己的見解。凡是對百姓有利,對治國有益的,即使有損害教化和為政嫌疑的,隻管直言極諫,千萬不要有所隱諱。言詞不必煩瑣華麗,隻要把道理講得簡單真實就行。朕將親自閱覽,好知道世事的重要,並一定做到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九月二十五(甲午),南齊派大臣出使北魏。九月二十九(戊戌),北魏再次下詔,班祿從十月開始,季末發放。根據原來的法律,枉法貪贓十匹以上,受賄收禮貪贓(所謂義贓)二十匹以上,定罪處死。實行俸祿後,改成義贓一匹以上,枉法貪贓則無論多少,全都處死。朝廷於是分別派出使者,到全國各地去調查地方官吏,檢舉彈劾貪汙腐敗的人。

秦益二州刺史恒農人李洪之以外戚的身份成為顯貴,為政貪婪殘暴。在實行班祿之後,李洪之成為第一個因貪贓被捕的官員。魏孝文帝命令將他套上鎖鏈押赴平城,召集百官親自臨場羅列他的罪狀。不過還因為他是大臣,允許他在家自裁。其他地方守宰因貪贓被處死的有四十多人。得到俸祿的官員無不非常小心緊張,賄賂現象幾乎滅絕。然而官吏犯其他罪行的,魏孝文帝一律予以輕判,有疑問的或奏請朝廷解決的多數都減免死刑,改判流放邊遠地方。每年被這樣判處的人數以千計。在京都一帶判死刑的每年也不過五六人,州鎮也不多。

俸祿實行了一段時間後,淮南王拓跋佗上奏請求依舊取消俸祿,馮太後因此召群臣商議。中書監高閭以為:“饑寒關切到自身,慈母也不能保住自己的孩子。今天為官員提供俸祿,那麽清廉的當然更不會濫用職權,而貪婪的也會小心謹慎。不給俸祿,那麽貪婪的可以放肆為奸,而清廉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淮南王的提議,不是有點荒謬嗎?”朝廷下詔同意高閭的提議。

高閭又上表認為:“北邊的戎狄凶悍愚昧,如同禽獸。他們的長處是野戰,短處則是攻城。如果利用戎狄的短處去抑製他們的長處,那麽即使他們人多也不足為患,即使他們來攻也無法深入。還有,他們散居在荒野沼澤,跟著水草遊牧,進攻使他們不得不帶著家業一塊前來,逃走時又不得不帶上牲畜一道跑散。他們用不著帶幹糧而能飲食自給,所以曆代以來一直成為我們的邊患。目前我們有六個邊防重鎮,軍力分散,即使沒有戰爭也不得不養著大量兵員,互相之間也經常鬧矛盾,很難製止。所以臣建議依照秦漢時的辦法,在六鎮的北麵修築長城,然後在要害的地段,修建大門通道,並在附近建造一座小城,派兵把守。這樣,戎狄就無法攻城,野外也搶不到什麽東西。附近的野草吃完,他們也就離開了,最終一定會吸取教訓,不再侵邊。估計六鎮從東到西也就不過一千裏長,每個民工幹一個月,可以建三步長的城牆。勞力強弱平均一下,也不過十萬人幹上一個月就可以完工。雖然暫時會很辛苦,但可以一勞永逸。建長城有五大好處:第一,可以避免邊境巡防的勞苦;第二,北部牧民不再有被搶掠的憂患;第三,可在城上觀察敵情;第四,也不用時時刻刻進行軍備;第五,可以放心長年進行運輸,朝廷的供應也就不至於匱乏。”魏孝文帝下優詔讚揚這一主張。

要想知道北魏和南齊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