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南北朝係列二:多國紛爭之七:謝晦之死

(2016-07-06 08:02:24) 下一個

公元426年春正月,宋文帝劉義隆殺了主謀廢立後扶植他即位的顧命大臣徐羨之和傅亮。正月十七(丁卯),朝廷征王弘為侍中兼司徒、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取代徐羨之;任命彭城王劉義康為負責荊湘等八州軍事的荊州刺史,取代謝晦。

王弘字休元,琅邪臨沂人。他曾祖父王導是東晉丞相,一代名臣。他父親王珣也當過司徒。王弘少年時就好學,以清恬知名,和尚書仆射謝混關係密切。二十歲弱冠時,王弘擔任會稽王司馬道子的驃騎參軍主簿。當時農務停頓,勞役繁雜,百姓的負擔很重。王弘認為朝廷應當建立屯田製度,並向司馬道子作了詳細的陳述。司馬道子打算讓他當黃門侍郎,但王珣因為兒子當時年齡太小而再三推辭。

王珣比較貪財,在民間廣放高利貸。王珣去世後,王弘將借據全都燒毀了,一概不予追討,然後將其餘的家業全交給幾個弟弟照管。服喪尚未結束,後將軍司馬元顯就聘他為谘議參軍,加寧遠將軍,負責記室事務,但王弘堅決推辭不去上任。司馬道子再次聘他為諮議參軍,加建威將軍,領中兵,而他又堅決推辭。當時朝廷內外多難,服喪的人多數無法完成居喪期,隻有王弘堅持了下來。桓玄攻克京城後,收捕司馬道子交付廷尉。司馬道子的屬吏無不畏懼害怕,都不敢去相送。王弘當時還在服喪,隻有他在路旁下拜,還攀著囚車哭泣,所以得到人們的稱道。

劉裕任鎮軍將軍時,召他填補谘議參軍的空缺,後來因功封為華容縣五等侯,升遷為琅邪王大司馬從事中郎。不久他又外派為寧遠將軍兼琅邪內史,尚書吏部郎中,豫章相。盧循入寇南康諸郡時,王弘逃到尋陽。劉裕又任命他為中軍谘議參軍,升遷大司馬右長史,後轉為吳國內史。義熙十一年(415),劉裕征他為太尉長史,轉為左長史。他跟從劉裕北伐,前鋒已經收複了洛陽,而朝廷尚未派人賜給劉裕九錫尊榮。劉裕因此派王弘帶著使命回到京師向朝廷暗示。當時劉裕的親信劉穆之掌管留任,因為覺得自己沒把事情主動辦好,反而要等到劉裕派王弘來暗示,所以既慚愧又懼怕,結果生病去世。劉裕本想讓王弘取代劉穆之主管朝台留守,但當時在劉裕身邊的謝晦認為王弘比較輕率,不如徐羨之,所以劉裕就讓徐羨之取代劉穆之成為吏部尚書兼丹陽尹。所以徐謝和王弘的矛盾由來已久。劉裕北伐成功回到彭城後,任命王弘為彭城太守。

劉裕剛被封為宋王時,王弘升遷為尚書仆射領選,但仍然兼任彭城太守。他曾上奏彈劾宋世子劉義符的親信謝靈運,導致劉裕免了謝靈運的官職。

義熙十四年(418),王弘升遷負責江州和豫州的西陽新蔡二郡軍事的撫軍將軍兼江州刺史。上任後,他在州裏減輕賦役,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永初元年(420),他加封散騎常侍,因為輔佐劉裕登基的大功被封為華容縣公,食邑二千戶。永初三年(422),他被征入朝,進號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劉裕成為宋武帝後曾大宴群臣,跟各位公卿說:“我出身平民,起先實在沒想到能有今天。”傅亮等人無不撰寫頌辭,想要大肆歌功頌德。王弘卻很直率地說:“這就是所謂的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當時人們都稱道他的率真直接。

宋文帝即位後,提拔王弘為司空,封建安郡公,食邑千戶。王弘上表堅決辭讓,表現了自己一貫輕財好義的品行。宋文帝也就允許了。宋文帝殺了徐羨之後,就讓王弘繼任宰輔。

同時,江夏內史的中兵參軍樂冏再次派人去告知謝晦,說徐羨之和傅亮以及謝爵等人都已伏誅。謝晦於是在江陵先為徐羨之和傅亮舉哀,然後又為自己的兒子兄弟祭悼,接著親自到射堂發動兵馬。謝晦跟從劉裕北伐時,指揮部下總是得心應手。因此短短幾天裏,四麵八方很多人都來投軍,謝晦於是招募到精兵三萬人。他接著奉表宣稱徐羨之和傅亮等人的忠誠堅貞,卻無端受到如此橫冤劇禍。謝晦還聲言:“臣等如果真想專擅朝政,而不是完全為國著想,那麽當初剛剛廢黜營陽王時,陛下尚在遠方,武皇帝還有其他年幼的兒子,我們難道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誰敢非議!我們怎麽還會逆流三千裏,在路上勞頓了七十天,去迎接聖駕鸞旗!已故廬陵王在營陽王當政時積怨犯上,自己死於非命。沒有當年的廢黜,能有今天的複興嗎?耿弇當年因為大義背叛君主(更始帝)和父親(他後來勸父親耿況投降劉秀),臣卻有什麽地方對不起大宋皇室!這都是由於王弘、王曇首、王華的奸險猜忌,不斷在陛下之前構造讒言釀成的大禍。如今臣將要舉兵以清除君主身側的惡人。”

當初,袁皇後生了皇子劉劭,皇後自己去仔細察看嬰兒,然後急忙派人去跟宋文帝說:“這孩兒的相貌形體古怪異常,將來一定會導致國破家亡,實在留不得。”便打算殺了他。宋文帝大吃一驚,慌忙狼狽地趕到後宮殿外,親手撥開帳幔禁止了宮人,劉劭這才保住了性命。因為宋文帝還在服喪期間,所以沒有公開宣布兒子的出生。直到這年閏月初六(丙戌),才開始公布劉劭的出生。

宋文帝下詔三軍戒嚴,大赦,然後各路大軍相繼出發討伐謝晦。謝晦任命弟弟謝遯為竟陵內史,帶領一萬人總負責荊州的留守,自己率領部眾二萬從江陵出發。江上排列的戰艦從江津直到破塚(今湖北江陵東南長江東岸),旌旗蔽日。謝晦歎道:“隻可惜這不是一支勤王之師!”

謝晦打算派兵襲擊湘州刺史張邵。何承天覺得張邵兄長益州刺史張茂度和謝晦關係密切,便勸他道:“張邵的意圖還不太清楚,將軍不應當匆忙就去攻打他。”謝晦於是寫信去招降張邵,但張邵不從。

張邵字茂宗,是會稽太守張裕的弟弟。他最初擔任東晉琅邪內史王誕的龍驤府功曹。桓玄將王誕貶去廣州時,王誕的親朋故友都離棄了他,隻有張邵情意反而更加濃厚,流著眼淚追送他。當時因為動亂而發生饑饉,張劭還想法讚助王誕的妻兒。

桓玄篡位後,因為張劭父親尚書張敞在回答政事上的些小謬誤,將他降為廷尉卿。劉裕討伐桓玄時,張邵勸父親向劉裕表示真誠,劉裕非常高興,讓人在他的官府門上寫道:“有犯張廷尉的,以軍法論處。”後來任命張敞為吳郡太守。王謐擔任揚州刺史時,聘張邵為主簿。劉毅成為亞相(即僅次於劉裕的宰輔)時,愛才好士,當世的士大夫無不趨附於他,隻有張邵不肯攀附。有人問他為何,張邵答道:“主公(指劉裕)是命世人傑,何必多問。”劉穆之聽說後將這話告知劉裕,劉裕因此更加親信他,轉張劭為太尉參軍,任命他為長流賊曹。盧循的叛軍緊逼京師時,劉裕讓張邵守衛南城。當時百姓沿江觀望賊兵,劉裕覺得奇怪,張劭說:“如果節鉞(指劉裕,當時他已官拜使持節)尚未回來,這些百姓逃跑都還來不及,又怎能前來觀望。如今節鉞既然回來了,大家也就不怕賊兵了。”不久劉裕就讓他填補州主簿的空缺。

張邵精心處理政事,精力過人。當劉裕出征劉毅時,張邵還在西州城揚州府上值日。當夜他告誡手下官吏們說:“大軍即將出發討賊,你們各自趕緊去修繕舟船倉庫,到明曉就得都準備停當。”第二天一早,劉裕要找手下的主簿功曹隨員,大家無不及時趕到。劉裕感到奇怪,問大家怎麽都來得這麽快,他們答道:“昨夜張主簿交待過了。”劉裕歎道:“張邵可以說是非常了解我的憂慮。”義熙九年(413),劉裕世子劉義符剛開始建立征虜將軍府時,便任命張邵為錄事參軍,改稱中軍,又升遷為谘議參軍,領記室。義熙十二年(416),劉裕北伐,張邵求見說:“人生危險脆弱,明公應當有長遠考慮。劉穆之如果有什麽不幸,誰可以取代他?明公尊貴的大業如此重要,一旦有什麽意外,事情該怎麽辦?”劉裕說:“這些事自然隻能委托穆之和愛卿而已。”可見劉裕對他信任的程度(詳見“金戈鐵馬”係列)。

宋文帝劉義隆擔任中郎將兼荊州刺史時,聘張邵為司馬兼領南郡相,州府大事全取決於張邵。劉裕登基後,因佐命大功,封他為臨沮伯。朝廷後來分出荊州地盤設立湘州,任命張邵為湘州刺史。這時謝晦起兵,寫信給張邵。張邵將他的信密封起來直接派人飛馬轉呈宋文帝。

二月初八(戊午),宋文帝任命金紫光祿大夫王敬弘為尚書左仆射,建安太守鄭鮮之為右仆射。王敬弘是王廙的曾孫。兩天後,宋文帝從建康出發。他命令王弘和彭城王劉義康留守朝台,暫時搬到中書下省居住,並讓侍中殷景仁參與掌管留任。宋文帝姊姊會稽長公主留在朝台內,總管六宮。

再說謝晦自江陵東下,何承天留在州府沒有跟隨他下來。謝晦抵達江口時,到彥之已經到了彭城洲。庾登之占據巴陵,膽小懼怕不敢前進,又遇上綿雨連日。參軍劉和之勸他說:“我們這邊下雨,他們那邊也下。檀征北很快就到了,東邊的大軍隻會更強,我們隻有速戰才能取勝。”庾登之膽怯,讓小將陳祐製作大囊,裏麵裝滿茅草,懸掛在船帆的桅檣上,說可以用來焚燒戰艦。他借口說火攻必須等到晴日,所以應當暫緩戰期。謝晦覺得有理,便停留了十五天。他派中兵參軍孔延秀率領三千人到彭城洲攻打朝廷將軍蕭欣。孔延秀奮力作戰,而蕭欣則在陣後擁著盾牌隻知自衛,又拋下大軍逃回戰船,因此朝廷水軍大敗。孔延秀又接著攻陷了洲口柵。朝廷將領們都想退回到夏口,但到彥之不同意,於是退保隱圻。謝晦乘勝又上表為自己辯護,而且為這兩場勝仗得意洋洋,說:“陛下如果能在廟庭砍下這四個凶犯的腦袋,在絳闕懸掛三監(原指周初的管叔,蔡叔,和武庚。這裏通指奸臣)的首級,那麽臣便偃旗息鼓,撤兵回保自己的任所。”

當初,謝晦與徐羨之和傅亮為了自我保存,讓謝晦占據上遊,檀道濟鎮守廣陵,各自擁有強兵,認為這樣足以製衡朝廷。而徐羨之和傅亮又在朝中執秉大權,因此一定可以持久。但這時聽說檀道濟率領他的部眾前來,謝晦有點驚惶失措。

檀道濟大軍來到後,和到彥之會合。他們的部隊沿著江岸牽引戰艦。謝晦最初看到他們的戰艦數量不多,便有輕敵的意思,不即刻出戰。但到了晚上,因為風起,朝廷水軍便將船帆揚上,結果前後連成一片,旌旗蔽日。謝晦的西軍見了,人心離散沮喪,再無鬥誌。

二月十八(戊辰),朝廷大軍全來了。他們害怕將戰艦排列在彭城洲的尾部,便一字形地列艦過江,謝晦的水軍嚇得屁滾尿流,一時全都潰散了。謝晦趁著夜色逃出,先投奔巴陵,在那裏找到一隻小船回到江陵。

起先,宋文帝派雍州刺史劉粹從陸路率領步騎襲擊江陵。劉粹大軍抵達沙橋時,周超率領一萬多士兵和他們決戰,結果大敗劉粹,雍州士兵死傷過半。但很快,謝晦的敗訊傳開了。當初,謝晦和劉粹的關係很好,便讓劉粹兒子劉曠之擔任自己的參軍。宋文帝因此懷疑劉粹的忠誠,但王弘說:“劉粹絕無私心,陛下不必擔憂。”當劉粹受命南討謝晦時,絲毫不因為兒子在他那裏而瞻前顧後,宋文帝也因此嘉獎他。謝晦也不殺害劉曠之,還將他送回給劉粹。

二月二十六(丙子),宋文帝從蕪湖回到京都。

謝晦回到江陵後,沒什麽動作,隻是愧對和感謝周超而已。當夜,周超拋棄了軍隊,乘著一隻小船前往到彥之那裏請降。謝晦的隨從基本都散走了,他隻帶著弟弟謝遯和兄長的兒子謝世基等七人騎馬往北逃走。謝遯肥壯,不能乘馬,謝晦總是要等他,所以走得很慢。二月三十(己卯),他們一行來到安陸的延頭,被那裏的衛戍部隊頭領也是謝晦的故吏光順之捉獲,然後用檻車送到建康。謝晦在路上還作了首名為《悲人道》的長詩。這裏就不複述了。

到彥之抵達馬頭後,何承天自己前往歸罪,到彥之讓他繼續管理荊州州府事務,並任命周超為參軍。劉粹派參軍沈敞之去告知到彥之沙橋的失敗,都是由於周超所致,於是周超被捕下獄。朝廷接著誅殺了謝晦、謝爵、謝遯及其兄弟的兒子謝世基和謝世猷,連同他們的黨羽孔延秀、周超、賀愔、竇應期、蔣虔、嚴千斯等人。謝世基是謝絢的兒子,很有才氣。臨死前他寫了連句詩:“偉哉橫海鱗,壯矣垂天翼。一旦失風水,翻為螻蟻食。”謝晦續了他的詩:“功遂侔昔人,保退無智力。既涉太行險,斯路信難陟。”謝晦死時才三十七歲。謝晦的女兒彭城王妃披頭散發,打著赤腳,和謝晦訣別道:“大丈夫應當橫屍戰場,怎能狼藉都市!”庾登之因為那時已經無職在身,得到從寬,隻不過免官禁錮。謝晦出走時,身邊的隨從都離棄了他,隻有延陵蓋追隨不舍。宋文帝覺得他忠誠有加,便任命他為長沙王劉義欣的鎮軍功曹督護。何承天和南蠻行參軍新興人王玄謨等人都得到赦免。

何承天是東海郯人。隆安四年(400),南蠻校尉桓偉聘他為參軍。當時殷仲堪和桓玄等人舉兵威脅朝廷,何承天擔心禍難未已,便解職回到益陽。撫軍將軍劉毅鎮守姑孰時,任命他為行參軍。劉毅曾出行,而鄢陵縣官吏陳滿因為射鳥而誤中了劉毅的值日部將。雖然人沒怎麽傷到,卻也被判處棄市的死罪。何承天議論道:“斷獄貴在酌情處理,有疑問的則應當從輕。當年造成漢文帝乘輿馬車受驚的肇事者,張釋之隻彈劾他犯蹕(衝撞皇帝車駕)之罪,也就處以罰金而已。這是為何?因為很清楚他不是故意要驚馬的。所以並不因為皇帝乘輿的重要,而對他加以重判。如今陳滿一心都在射鳥上,並非有意要傷人。按法律誤傷人的,也不過三年徒刑,何況還沒傷到人?稍微處罰一下就可以了。”

劉裕後來聘他為太尉行參軍。劉裕出討劉毅時,留諸葛長民為朝台監軍。諸葛長民暗中心懷不軌,劉穆之曾屏退身邊的人問何承天說:“劉公今天遠征,沒事吧?”何承天說:“我不擔憂西邊的事(劉毅占據荊州),倒是擔心其他的。劉公當年從左裏回到石頭,很爽脫的樣子。但這次回來,可得慎重小心。”劉穆之恍然大悟地說:“要不是先生我是聽不到這話的。”(詳見“金戈鐵馬”係列)謝晦出鎮江陵時,請何承天擔任他的南蠻長史。前益州刺史蕭摹之和前巴西太守劉道產去職回到江陵後,謝晦打算殺他們,都幸虧何承天盡力營救,才全免於一死。

謝晦起兵時,派人請北魏的南蠻校尉王慧龍為援。王慧龍率領一萬部眾攻拔思陵戍,進圍項城。後來得悉謝晦已經失敗,他隻好退走。

益州刺史張茂度受詔襲擊江陵。謝晦失敗時,張茂度的軍隊才剛到白帝城。有些大臣懷疑張茂度有貳心,但宋文帝因為張茂度弟弟張邵的忠誠和氣節,赦免了他不問罪,並讓他回到益州。張茂度實際叫張裕,子茂度,是張劭的兄長,隻是因為和劉裕同名,為避免忌諱才以字稱呼。

要想知道宋文帝平定謝晦後的情況如何,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