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南北朝係列二:多國紛爭之六:宋文帝親政與誅殺徐傅

(2016-07-01 11:34:35) 下一個

公元424年八月初七,宋顧命大臣司空徐羨之等人在廢黜了宋少帝劉義符後,正式冊立宜都王劉義隆為帝,成為宋文帝。八月十二(庚子),宋文帝正式任命代荊州刺史謝晦為刺史。謝晦剛被任命為荊州刺史時,有點自矜。將上任前,他曾到堂叔光祿大夫謝澹那裏道別。謝澹問謝晦的年歲,謝晦答道:“三十五歲。”謝澹笑道:“當年荀中郎(東晉名臣荀羨)二十七歲成為北府都督。你和他相比,已經算老了。”謝晦這才麵有愧色。

謝晦即將出京赴任時,和蔡廓告別。他屏退身邊的人後偷偷問蔡廓道:“我能夠幸免於難嗎?”蔡廓答道:“先生受到先帝顧命的大任,以社稷為重,廢黜昏君,更立明主,從大義來說沒有什麽地方做的不對。隻是殺了人家的兩位兄長後,再向人家北麵稱臣,同時帶著位高震主的威風,又占據長江上遊的重任,以古時的先例推算今天的處境,隻怕先生災禍難免。”謝晦這時才開始擔心,生怕走不了。到臨出發時,他望著石頭城,高興地感概道:“今天總算得以脫身了!”

八月十五(癸卯),宋文帝升任徐羨之為司徒,王弘升任司空,給傅亮加開府儀同三司,也給謝晦進名號為衛將軍,檀道濟為征北將軍。

同時,有司部門上奏請求宋文帝按照先例乘坐車駕幸臨華林園去傾聽訴訟。宋文帝下詔說:“朕對政策和刑法還都不太熟悉。可以像先前那樣,請兩位公卿(司徒和司空)照常審訊。”

宋文帝接著任命自己的親信王曇首和王華為侍中,王曇首還兼領右衛將軍,王華兼領驍騎將軍;他還任命朱容子為右軍將軍。

八月十六(甲辰),宋文帝追尊他母親胡婕妤為章皇後,封皇弟劉義恭為江夏王,劉義宣為竟陵王,劉義季為衡陽王;劉義宣仍然兼任左將軍,出鎮石頭。

徐羨之等人想馬上任命到彥之為雍州刺史,將他支出京都,但宋文帝不肯,反而內征到彥之為中領軍,將禁中的宿衛任務都委托給他。到彥之於是從襄陽南下。這時謝晦已經來到自己的藩鎮,一直擔心到彥之會和自己過不去。到彥之抵達楊口後,親自前往江陵拜謁謝晦,和他款誠相見,謝晦也和他推心置腹,結為深交。到彥之還留下一匹良馬和一柄利劍以及一把名刀,贈與謝晦,謝晦一顆懸著的心這時總算放了下來。

九月十九(丙子),宋文帝立妃子袁氏為皇後。她是東晉前厲陽太守袁耽的曾孫女。三個月後,朝廷下詔拜營陽王母親張氏為營陽太妃。

這年秋,柔然紇升蓋可汗得悉魏太宗拓跋嗣病故,便率領六萬騎兵入侵雲中,殺掠北魏的官民,還攻拔了盛樂宮。魏世祖拓跋燾親自率領輕騎討伐他們,三天兩夜急行軍趕到雲中。紇升蓋可汗率領他的騎兵將拓跋燾包圍了五十多重,他們的騎兵都逼近魏兵的馬頭了,好似烏雲一片。北魏將士大為恐懼,但拓跋燾神色自若,毫不緊張,眾將士這才放心。紇升蓋可汗派他弟弟的兒子於陟斤為大將向北魏發動進攻,結果被魏兵放箭射殺了。紇升蓋可汗怕了,急忙退走。尚書令劉絜跟拓跋燾說:“大檀(紇升蓋可汗)仗著他們人多勢眾,一定會再來。臣請求陛下等到秋收完畢後,大舉發兵,分為二路,東西並進,討伐柔然。”拓跋燾聽從了他的建議。

十二月,拓跋燾派安集將軍長孫翰和安北將軍尉眷往北出擊柔然,拓跋燾親自率軍進駐柞山。柔然往北遁逃,各路魏軍追擊,俘獲很多,凱旋而歸。常孫翰是長孫肥的兒子。

同時,宕昌王梁彌怱派兒子彌黃到平城去謁見北魏。宕昌是西羌的旁支部落。西羌東接中國,西通西域,長達數千裏,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長。部落民眾分地獨立自居,沒有統一的領袖。宕昌是當時最強的部落,有民眾兩萬多戶,其他部落都怕他們。

宋元嘉二年即公元425年春正月,徐羨之和傅亮上表請求歸政給宋文帝,但宋文帝不允許。徐羨之等人重新上奏說:“臣等在新近上呈的奏章裏寫下了自己的心跡,所有的話都說了,但陛下仍然下詔不同意我們的辭呈。然而請陛下親政不單單是愚臣等人的心願,朝野人士也沒有異議。這是為什麽呢?世上事情可能形形色色,但其實關鍵都在陛下的仁德;一國的大事,原本就取決於陛下一人。雖然時代不同,情勢也不一樣,但君主決斷大臣讚助這點,古今都是一樣的。從未聽說過將全盤大政委任給宰輔,卻可以期待政治的清明。這樣做的確不很適宜,天下人都知道。臣等受到二代皇上的知遇之恩,與國家休戚與共,豈可順其自然而默不作聲?因此臣等重新披露丹心,冒昧地再次請求陛下親政。”宋文帝仍然不肯。徐羨之等人又再三請求,宋文帝最終不得不答應了。

徐羨之於是遜位退休回到私人府第。他兄長的兒子徐佩之以及侍中程道惠和吳興太守王韶之等人都覺得他這樣做很不適宜,便苦苦相勸。徐羨之不久後也就順水推舟,奉詔重新擔任掌管機密的要職。

正月十六(辛未),宋文帝到南郊祭祀,並宣布大赦。

正月二十四(己卯),魏世祖拓跋燾出征柔軟得勝回到平城。三月十二(丙寅),拓跋燾尊保姆竇氏為保太後。拓跋燾母親密皇後去世時,拓跋燾還很小。魏太宗拓跋嗣覺得竇氏仁慈善良,很有操行,便讓她養育拓跋燾。竇氏撫養有恩,訓導有禮,拓跋燾因此很敬重她,所以加給她這樣的尊號,奉養她就像自己的親娘。

三月二十三(丁醜,雖然通鑒為丁巳),拓跋燾任命長孫嵩為太尉,長孫翰為司徒,奚斤為司空。夏四月,拓跋燾派龍驤將軍步堆等人出使劉宋,兩國又開始再次通好。

六月,仇池的武都王楊盛病故。當初,楊盛聽說東晉被劉裕取代後,仍不肯更改東晉義熙的年號。他跟世子楊玄說:“我已經老了,應當始終作為晉的蕃臣。但你可以好好事奉宋帝。”當楊盛去世後,楊玄自稱負責隴右軍事的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然後派遣使者到建康告喪,同時開始使用劉宋的元嘉年號。宋文帝也很快就任命楊玄為北秦州刺史兼武都王。

宋大臣王弘覺得自己當時並未參與廢立的計劃,因此不肯接受司空的職位。他辭讓的表章上呈了將近一年,朝廷才最終許可。八月初三(乙酉),宋文帝任命王弘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八月二十一(癸卯),魏世祖拓跋燾大舉討伐柔然,五路大軍並進。長孫翰等人從東路出黑漠,廷尉卿長孫道生等人出白黑二漠之間,拓跋燾自己出中路,東平公娥清出栗園,奚斤等人從西路出爾寒山。各路大軍到了漠南後,舍棄了輜重,隻帶著十五天的幹糧,輕騎越過大沙漠出擊。柔然部落大驚失色,全都往北方逃跑得毫無蹤跡。

當初,會稽人孔寧子擔任劉義隆的鎮西谘議參軍。劉義隆即位後,任命孔寧子為步兵校尉。他和侍中王華都頗有野心,疾恨徐羨之和傅亮專權,便日夜在宋文帝麵前大講他們的壞話。剛好謝晦的兩個女兒準備嫁給彭城王劉義康和新野侯劉義賓,他讓妻子曹氏及長子謝世休送女兒來到建康。宋文帝打算誅殺徐羨之和傅亮,同時發兵討伐謝晦,於是揚言說將要伐魏,奪取河南;又揚言說要去拜祭京陵,並因而準備船艦。傅亮給謝晦寫信說:“討伐河朔北方的事,可能還沒完結。朝野人士的看法,還是擔心憂慮的人居多。”他又說:“多數朝廷大臣都勸諫暫緩北征。皇上估計會派外監萬幼宗前往貴處谘詢拜訪。”當時朝廷辦理事情有點異乎尋常,所以宋文帝的陰謀多少有點外泄。

元嘉三年即公元426年春正月,謝晦的弟弟黃門侍郎謝爵派人飛馬去警告謝晦,但謝晦仍然不把它當回事,並將傅亮的書信出示給谘議參軍何承天看,然後說:“估計幼宗一二天內一定會到。傅公怕我擔心,所以先給我送了這信。”何承天說:“外間的傳聞,都說皇上西討我們的計劃已定,幼宗哪有再來的道理。”謝晦仍然以為這些傳聞都是虛妄之詞,便讓何承天預先準備回答詔書的草稿,說討伐魏虜還是明年比較好。江夏內史程道惠得到一封尋陽人的書信,談到“朝廷將有大動作,這事已經確定無疑”,並讓他的輔國府中兵參軍樂冏將這信密封送交謝晦。

謝晦問何承天道:“幼宗到現在還沒來。如果兩三天後還沒消息,看是不會來了?”何承天答道:“詔書使臣(指萬幼宗)本來就沒有到來的理由。正像程道惠所說的,這事已經鐵板定釘了,還有什麽好懷疑的?”謝晦又問道:“如果真是那樣,先生看那我該怎麽辦?”何承天說:“我承蒙將軍特殊的顧眷,經常想著如何報恩。事變一致如此,我怎敢有任何隱情!也許明天我們可以動員荊州的兵馬,使用軍隊。我心裏想的,隻怕無法全倒出來。”謝晦擔心地問道:“先生難道要我自裁嗎?”何承天說:“還不至於那樣。陛下以王者的威嚴,發動天下的兵力來攻打我們一州,不但大小懸殊,而且他們又名正言順。到境外求生存,是上策。其次就是派心腹將領帶兵進駐義陽,將軍親自率領大軍在夏口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戰敗,可以當即跑到義陽,從那裏逃出北麵邊境。這是第二好的出路。”謝晦思考了良久後說:“荊州是用武之地,士兵和軍糧都比較容易搞到。不如決戰一場,到時再走也不晚!”於是讓何承天準備討伐檄文,又和衛軍谘議參軍琅邪人顏邵商量舉兵的事宜。顏邵怕得要命,回家後吞下毒藥自殺了。

謝晦打算燒毀南蠻校尉(謝晦的兼職)的兵籍,率領現有的兵力和朝廷大軍決戰。他屬下士人大多勸他發動兵馬。謝晦於是樹立幡旗宣布戒嚴,並跟司馬庾登之說:“我現在準備親自東下,想委屈你帶上三千人守城,準備抵禦劉粹。”庾登之說:“下官的親屬父老全在京都,手下又一貫沒有部眾,最多也就三兩個人,因此實在不敢接受這重任。”

庾登之字元龍,是潁川鄢陵人,東晉名臣庾亮弟弟庾冰的曾孫。劉裕高舉反桓義旗時,庾登之曾擔任他的鎮軍參軍,並因出討桓玄有功,被封為曲江縣五等男。庾登之雖然學業一般,但善於社交,王弘、謝晦、江夷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後來轉為劉裕太尉府的主簿。義熙十二年(416),劉裕北伐時,庾登之本應當隨軍遠征,但他私下向劉穆之請求,借口母親年老要留下擔任郡太守。因此當時士大夫和民眾畏懼遠征,多少也受到他膽小怕事的影響。劉裕非常生氣,開除了他的官名。大軍出發後,劉裕最終還是讓他填補了鎮蠻護軍和西陽太守的職位。所以庾登之這時推卸責任也不是第一次了。謝晦成為荊州刺史後,聘他為司馬兼南郡太守。他和謝晦都是曹氏的女婿,名位本來也相差無幾,一旦變成謝晦的屬吏,心裏很不高興,每天總是簽到敷衍而已。

庾登之謝絕守城任務後,謝晦便問其他將佐道:“三千名戰士足夠守城嗎?”南蠻司馬周超回答道:“不但可以守城而已。如有外寇,還可以立功。”庾登之趁機說道:“周超一定很有能力。下官請求解除荊州司馬和南郡太守的職務,全都轉授給他。”謝晦當即在座上任命周超為州司馬,領南義陽太守;轉庾登之為長史,保留南郡太守職位。

宋文帝因為王弘和檀道濟最初並未參與廢立和弑君的計劃,而王弘的弟弟王曇首又是宋文帝的親信,便在準備開始對付徐羨之他們時,秘密派使者去告知王弘,並且召檀道濟入朝,想讓他出討謝晦。王華等人都覺得不行,宋文帝說:“檀道濟不過是脅從,本來就不是主犯。殺害兩王的事跟他也不相關。朕盡心安撫並任用他,一定沒問題。”正月十五(乙醜),檀道濟回到建康。

次日,宋文帝即下詔揭露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殺害營陽王劉義符和廬陵王劉義真的大罪,命令有司部門抓拿並誅殺他們,並且宣稱:“謝晦占據長江上遊的荊州,也許不肯前來歸罪。朕將親率六師擒拿他歸案。現派遣中領軍到彥之即日馬上出發,征北將軍檀道濟緊隨其後,同時給荊州州府的衛軍下令,及時收捕謝晦。朕已命令雍州刺史劉粹等人斷絕他的後路防止他逃逸。弑君之罪止於元凶,其餘一律不予追問。”

當天,朝廷下詔召徐羨之和傅亮入宮。徐羨之來到西明門外。謝爵當時正在宮中值日,覺得事情不對,便派人給傅亮報信說:“殿內樣子很不正常。”傅亮於是借口嫂子生病,要暫時離開,因此趁機給徐羨之報信。徐羨之回到西州(即古揚州城,揚州刺史的治所),乘坐內人的問訊車出了城郭,然後步行到新林,在一個製作陶器的土窯裏自縊而死。傅亮乘車出了郭門,然後騎馬奔跑到他兄長傅迪的墓前,結果被屯騎校尉郭泓收捕。到廣莫門時,宋文帝派中書舍人將詔書出示給傅亮,並借機跟他說:“因為先生在江陵時的誠意(傅亮當時前往江陵接劉義隆回建康即位),你的幾個兒子將會安然無恙。”傅亮讀罷詔書說:“傅亮受到先帝將自己當作平民朋友那般的眷顧,因而承蒙顧命大臣的委托。廢黜昏君另立明主,全都是為社稷著想。今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宋文帝於是誅殺了傅亮,並將他的妻兒遷徙到建安。宋文帝還殺了徐羨之的兩個兒子,但赦免了他兄長的兒子徐佩之。朝廷也殺了謝晦兒子謝世休,並收捕了謝爵。

接著宋文帝準備出討謝晦。他向檀道濟征求意見,檀道濟說:“臣往日曾和謝晦一同跟從先帝北征。先帝入關時有十道計策,其中九道都是出自謝晦。他很有才幹謀略,辦事幹練,幾乎沒人能和他匹敵。然而他從未獨立掌握軍隊,做過取勝的決斷,所以軍事方麵恐怕不是他的長處。臣很熟悉謝晦的智慧,而謝晦也熟悉臣的勇敢。如今臣奉陛下之命出討他,不用列陣就可以將他手到擒來。”

要想知道謝晦的成敗,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