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胡亂華係列十六:桓玄篡位之七:劉裕打敗孫恩與桓玄入主建康

(2016-03-10 11:52:43) 下一個

公元400三月,桓玄在排除了楊佺期和殷仲堪,壟斷荊、雍二州後,上表請求領荊、江二州。朝廷隻好下詔任命桓玄為負責荊、司、雍、秦、染、益、寧七州軍事的荊州刺史,任命中護軍桓修為江州刺史。桓玄上疏堅決要求也得到江州,於是朝廷又進桓玄負責八州以及揚、豫八部的軍事,兼領江州刺史。桓玄當即任命兄長桓偉為雍州刺史,朝廷也不敢拒絕。桓玄還任命堂侄桓振為淮南太守。桓振字道全,是桓石虔的兒子。他少年時就果敢勇銳,但沒有操行。

五月十七,東晉衛將軍東亭獻侯王珣去世。同時,謝琰以他的資曆和名望鎮守會稽,但既不能安撫關切百姓,又不能進行軍事防備。部將都勸諫他說:“賊兵近在海浦,將軍應當根據方便,放他們一條自新的生路。”謝琰不肯,說:“苻堅有部眾百萬,還送死在淮南。孫恩一個小賊,敗了逃入海中,我就不信他還能複出!如果他果然複出,那隻是上天要殺他而已。”不久後,孫恩果然入寇浹口,進入餘姚,攻破上虞。當他們來到邢浦時,謝琰派參軍劉宣之出兵打敗他,孫恩再次退走。沒幾天後,孫恩再次入寇邢浦。這次官軍失利,孫恩乘勝徑直前進,在五月三十來到會稽。謝琰尚未進食,聽說孫恩來了,說:“我要先滅了此賊再回來進食。”於是跨馬出戰,但不幸兵敗,被帳下都督張猛殺害。吳興太守庾桓擔心郡裏的百姓再次響應孫恩,便殺了當地的幾千男女老少。孫恩轉而入寇臨海。朝廷大為震動,急忙派冠軍將軍桓不才、輔國將軍孫無終、寧朔將軍高雅之去討伐孫恩。

六月初一日食。朝廷任命琅邪王師傅何澄為尚書左仆射。何澄是何準的兒子。

七月初四,東太皇太後李氏去世。七月十九,大赦。

八月初九,東晉尚書左仆射王雅去世。九月初四,地震。

冬十一月,高雅之與孫恩在餘姚大戰,結果高雅之戰敗,逃到山陰,將士陣亡的多達什之七、八。朝廷下詔任命劉牢之負責會稽等五郡,率領部眾出擊孫恩。孫恩戰敗後再次逃入海島。劉牢之東進駐紮在上虞,派劉裕衛戍句章。吳國內史袁崧修築滬瀆壘以防備孫恩。袁崧是袁喬的孫子。

會稽世子司馬元顯請求擔任徐州刺史,朝廷便下詔任命司馬元顯為開府儀同三司、負責揚、豫、徐、兗、青、幽、冀、並、荊、江、司、雍、梁、益、交、廣十六州的軍事、領徐州刺史,封他還是嬰兒的兒子司馬彥瑋為東海王。

十二月,司馬元顯因為天象的變化,請求解除對尚書事務的責任,但朝廷仍然加他為尚書令。吏部尚書車胤因為司馬元顯過於驕橫恣意,請他父親會稽王司馬道子稍微抑壓他一點。司馬元顯聽說了一些但不太清楚他們到底都講了些什麽,便問司馬道子:“車武子屏退下人都跟你說了什麽?”司馬道子不告訴他。司馬元顯再三詢問,司馬道子怒道:“你想幽禁我,不讓我和朝廷大臣說話嗎?”司馬元顯出了會稽王府後,跟他的黨徒們說;“車胤居然離間我父子。”便秘密派人責問他。車胤嚇得要死,竟然自殺了。

公元401年二月,孫恩兵出浹口,進攻句章,但不能攻拔。劉牢之派兵出擊,孫恩再次逃到海島去。

三月,孫恩北進海鹽,劉裕緊跟其後,並在海鹽故治修築城池。孫恩前來攻城,劉裕屢次擊敗他,還陣斬他的部將姚盛。但城中士兵太少,劉裕知道最終將敵不過孫恩。一天夜裏,劉裕偃旗息鼓,把精兵埋伏在城門兩邊。明晨開門,劉裕派老弱病殘的一些士兵登上城牆。賊兵遙問劉裕在哪裏,那些老兵說:“夜裏已逃走了。”賊兵信以為然,便爭著入城。劉裕率領伏兵奮擊,大破賊兵。孫恩知道隻要劉裕在,城池便攻打不下,便轉而向滬瀆進發。劉裕棄城追趕。

海鹽令鮑陋派兒子鮑嗣之率領吳兵一千,請求作為劉裕的前驅。劉裕說:“賊兵十分精銳,而吳人不習慣作戰。如果前驅失利,必將影響我軍的士氣而導致失敗。但你們可在後麵為我製造聲勢。”鮑嗣之不肯。劉裕於是埋伏了很多士兵和旗鼓,讓鮑嗣之當前驅。雙方前驅交戰後,各路伏兵全部出動。劉裕舉旗鳴鼓,賊兵以為四麵都有官軍,便急忙退兵。鮑嗣之奮起追趕,不幸戰死在沙場。孫恩的部眾於是開始反攻。劉裕畢竟人數少的太多,隻好且戰且退,部屬死傷殆盡。退到最早開戰的地方,劉裕命令身邊的將士脫取死人的衣服,故意向敵人表示閑暇。賊兵懷疑有埋伏,便不敢進逼。劉裕大呼著號召將士衝擊,賊兵驚懼而退,劉裕這才安全離去。

五月,孫恩攻陷滬瀆,殺了吳國內史袁崧。官軍死了四千人。

六月,孫恩從海上突然來到丹徒,帶有戰士十多萬人,樓船一千多艘,整個建康震駭。次日,朝廷內外戒嚴,百官入居各部省內。冠軍將軍高素等人守衛石頭,輔國將軍劉襲用木柵截斷淮口,丹陽尹司馬恢之衛戍南岸,冠軍將軍桓謙等人衛戍白石,左衛將軍王嘏等人進駐中堂。朝廷同時征豫州刺史譙王司馬尚之入衛京師。

劉牢之從山陰帶兵去截擊孫恩,但沒截住,孫恩已往丹徒去了。劉牢之便派劉裕從海鹽入援。劉裕的士兵不滿千人,倍道兼行,和孫恩同時抵達丹徒。劉裕的士兵不但人少,加上長途跋涉和急行軍,這時已經十分疲勞。而丹徒的守軍又全無鬥誌。於是孫恩率領他的部眾鼓噪而進,登上蒜山。但丹徒的居民吃夠了孫恩的苦頭,個個都手持扁擔,站在那裏準備和賊兵拚命。劉裕於是率領他的部眾在民眾的支持下,大敗孫恩。賊兵投崖摔死或淹死的很多,孫恩狼狽逃竄,僅僅得以逃回到船上。

然而孫恩依然仗恃他的人數眾多,不久又整頓兵馬徑直逼近京師。後將軍司馬元顯率兵出戰,頻頻失利。會稽王司馬道子沒有其他的謀略,隻有每天到蔣侯廟祈禱求神。孫恩大軍越來越近,百姓人心惶惶。譙王司馬尚之率領精銳馳馬趕來,徑自進駐積弩堂。孫恩樓船高大,因為逆風走的不快,好幾天後才抵達白石。孫恩本來想利用官軍的分散,要攻其不備。後來知道司馬尚之已在建康,又聽說劉牢之已經回來,到了新洲,便不敢繼續前進而退去,從海上北走鬱洲。孫恩的部將攻陷廣陵,殺了三千人。寧朔將軍高雅之到鬱洲去攻擊孫恩,不幸兵敗被孫恩俘虜。

這時期,桓玄正加緊訓練士兵,總想趁朝廷的空隙。他聽說孫恩聚眾威逼京師,便上疏請求出討孫恩。司馬元顯大為恐懼。恰好孫恩兵退,司馬元顯便下詔書謝絕了他,桓玄這才解除戒嚴。

七月,朝廷下詔任命劉裕為下邳太守,到鬱洲去討伐孫恩。劉裕經常與孫恩作戰,總是打敗他。孫恩於是勢力開始衰弱,便再次沿著海岸往南逃走。劉裕也緊隨其後追擊他們。

十一月,劉裕追擊孫恩直到滬瀆和海鹽一帶,再次打敗他,殺死和俘虜的數以萬計,孫恩於是從浹口遠竄入海。

十二月,桓玄上表任命他兄長桓偉為江州刺史,出鎮夏口;任命司馬刁暢為輔國將軍、負責八郡軍事,出鎮襄陽;同時派部將皇甫敷和馮該衛戍湓口。他還把沮河漳水一帶的二千戶蠻人遷移到長江以南,在那裏設立武寧郡;又招集流民,專門為他們設立綏安郡。朝廷下詔征廣州刺史刁逵和豫章太守郭昶之入朝任職,但桓玄把他們都留下,不讓他們進京。

桓玄自以為他已經擁有晉國的三分之二領土,便多次讓人給自己呈上符瑞,想以此蠱惑民眾。同時他還寫信給會稽王司馬道子說:“孫恩的賊兵曾經威逼京師近郊,隻是因為逆風使得戰船不能前進,因為大雨澆滅了大火,也因為糧食用盡,這才離去的,並非靠的是軍事力量。當年王國寶死後,王恭並未趁著那股威風進京執掌朝政,足見他內心並沒有欺侮明公的意思,但卻指責他不忠。今天朝廷的重臣和腹心,有誰算得上是清廉有名望的?怎麽能說當今就沒有這樣的人!真是無法令人相信!你身居大任的短短時間裏,就導致了今天這樣的大禍。在朝的君子們都怕得罪而不敢說話。我桓玄在遠方任職,所以敢寫出這一事實。”司馬元顯見信之後,大為恐懼。

司馬元顯的謀主張法順跟他說:“桓玄憑籍他世代名臣的資本,曆來矜豪得很。現在又吞並了殷、楊的勢力,獨占了荊楚重地。殿下所控製的地盤不過三吳地區而已。孫恩作亂,致使東部地區生靈塗炭,官府和民間的資源困竭。桓玄必定會趁這一機會此為非作歹,我私下很為殿下擔憂。”司馬元顯問道:“可有什麽辦法?”張法順說:“桓玄剛得到荊州,人心尚未歸附。他現正忙著安撫民眾,沒時間作其他的安排。如果趁這一機會派劉牢之為前鋒,殿下親自率領大軍繼進,那麽桓玄是可以拿下的。”司馬元顯覺得有理。恰好武昌太守庾楷因為桓玄和朝廷鬧矛盾,害怕事情一旦不成,災禍連累到自己,便秘密派人去討好司馬元顯,說:“桓玄在荊州大失人心,部眾都不肯為他效力。如果朝廷現在出兵,我將作為內應。”司馬元顯非常高興,當即派張法順到京口去和劉牢之商議。但劉牢之覺得這事難辦。張法順回來後,跟司馬元顯說:“觀察劉牢之的言色,他和我們一定不一條心。不如召他入朝殺了。要不然,會壞了大事。”司馬元顯不肯。但他還是大力整頓水軍,征募士兵,裝備戰艦,打算討伐桓玄。

公元402年正月初一,朝廷下詔宣布桓玄的一係列罪狀,接著任命尚書令司馬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征討大都督、負責十八州的軍事,加黃鉞;又任命鎮北將軍劉牢之為前鋒都督,前將軍譙王司馬尚之為後繼,趁機大赦,改元,並宣布朝廷內外戒嚴;加會稽王司馬道子為太傅。

司馬元顯想要全部殺掉桓氏一族。中護軍桓修是驃騎長史王誕的外甥,而王誕有寵於司馬元顯,因而極力袒護桓修等人,說他們與桓玄的誌趣不同。司馬元顯因此打消了這一念頭。王誕是王導的曾孫。

張法順跟司馬元顯說:“桓謙兄弟總為長江上遊的勢力作耳目。應當把他們殺了以杜絕他們的奸計。而且事情的成敗,關鍵在前鋒,而劉牢之反覆無常,萬一有什麽變故,那麽災禍和失敗會立馬來到。殿下可以命令劉牢之去殺桓謙兄弟以表示他並無貳心。如果他不接受命令,就應當把他當作叛逆對待。”司馬元顯說:“今天要不是因為劉牢之,我們就無法知道桓玄的虛實。況且一開始就誅殺大將,會動搖軍心。”便堅決不同意。司馬元顯因為桓氏世代都是荊州民眾的民心所在,桓衝又特別有恩惠於民,而桓謙又是桓衝的兒子,便將他自驃騎司馬的位置上提拔成負責荊、益、寧、梁四州軍事的荊州刺史取代桓玄,打算以此來安撫西邊民眾的人心。

東部因為遭到孫恩的叛亂而造成饑荒,漕運斷絕。桓玄又中斷了長江的運輸,致使商旅全部斷絕,官府和民間的供應非常貧乏,朝廷隻能用稀粥和橡樹果給士兵當軍糧。桓玄以為朝廷自己的困難一大堆,必定沒時間來對付自己,因此他可以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待到朝廷大軍即將出發時,他堂兄太傅長史桓石生暗中寫信告訴他。桓玄大吃一驚,便想集中兵力保衛江陵。長史卞範之說:“明公的英名和威風振於遠近,而司馬元顯還是個乳臭未幹的小孩,劉牢之也早已大失人心。如果明公率軍兵臨京師,向朝廷示以禍福,那麽我們盡可翹足而待他們土崩瓦解的勢頭。何必要讓敵人入境,自取困擾!”桓玄覺得有理,便留下桓偉守衛江陵,然後抗表傳檄,宣布司馬元顯的罪狀,起兵東下。檄文來到京師,司馬元顯大為恐懼。二月初七,晉安帝在西池為司馬元顯餞行。司馬元顯下了船卻不開拔。

桓玄從江陵出發,但還十分憂慮,擔心事情未必成功,便經常設想退兵回西的計劃。比及大軍過了尋陽,還不見官軍,桓玄開始得意,士氣也為之一振。這時庾楷的陰謀泄漏,桓玄將他關了起來。二月十八,朝廷下詔派齊王司馬柔之用皇帝用來命令臣下停戰的騶虞幡,要求荊、江二州罷兵。桓玄的前鋒顯然秉承桓玄的旨意居然把他殺了。司馬柔之是司馬宗之的兒子。

二月二十八,桓玄大軍抵達姑孰。他派部將馮該等人進攻曆陽,襄城太守司馬休之閉城堅守。桓玄軍隊截斷洞浦,燒了豫州部隊的戰艦。豫州刺史譙王司馬尚之率領步卒九千在浦上布陣,同時派武都太守楊秋進駐橫江。楊秋害怕桓玄的勢力,居然投降了桓玄。司馬尚之的部眾因而不戰而潰,他自己逃往塗中,但很快就被桓玄軍隊給捕獲了。司馬休之出戰失敗,棄城逃走。

劉牢之曆來討厭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他擔心一旦桓玄滅亡,司馬元顯將愈益驕恣,又擔心自己的功名太盛,將不被司馬元顯所容忍。而且他自恃有軍事才能,又擁有強兵,便想假手桓玄除掉執政的司馬元顯,然後尋找桓玄的空隙再幹掉他,因此遲遲不肯出兵討伐桓玄。司馬元顯則不管白天黑夜,天天喝的爛醉,以為有劉牢之當前鋒,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劉牢之經常前往軍門,卻總見不到他。當晉安帝為司馬元顯餞行時,遇上他,才和他一塊坐坐而已。

劉牢之駐軍在溧洲,參軍劉裕請求出擊桓玄,劉牢之不肯。桓玄派劉牢之的族舅何穆之去遊說劉牢之說:“自古以來,頭戴震主的威嚴,身帶不賞的巨功,而能自全的將領,到底有過什麽人?越的文種,秦的白起,漢的韓信,事奉的都是明主,為他們盡力。但到功成之日,還不免被誅殺夷族,更何況那些被凶惡愚昧的人使用的將領!將軍如果今日戰勝,則權傾朝廷而危及家族;如果戰敗,那更不用說了。難道還想全身回歸嗎!將軍不如翻然改圖,那麽一定可以長保富貴。古人射鉤(指管仲箭射齊桓公小白)、斬祛(指勃輥斬斷晉文公的衣襟),還不妨礙他們成為輔佐大臣,何況桓玄與將軍從無任何宿怨!”那時譙王司馬尚之已敗,人心日益驚恐。劉牢之覺得何穆之的話頗有道理,便和桓玄暗通款曲。東海中尉何無忌和劉裕極力勸諫,特別是何無忌,言辭非常懇切。但劉牢之不聽。

何無忌是東海郯縣人,他少年時就有大誌,忠誠明亮,很講義氣。他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厭惡的樣子總是形於言色。何無忌最初被州裏聘為從事,後轉為太學博士。鎮北將軍劉牢之是他舅舅,當時鎮守京口,每有大事,總要和他商議。

劉牢之的兒子驃騎從事中郎劉敬宣也勸諫道:“如今國家衰危,天下的重任在大人和桓玄肩上。桓玄憑藉父親和叔父的資曆,據有全楚,占晉國的三分之二。父親一旦放縱了他,讓他任意欺陵朝廷,待到桓玄的威望鑄成,恐怕很難對付。董卓當年的變故,隻怕將要發生在今天。”劉牢之怒道:“我會不知道!今天我拿下桓玄,就像覆手那麽容易。但平定桓玄之後,叫我怎麽對付驃騎大將軍(即司馬元顯)!”

三月初一,劉牢之派劉敬宣到桓玄那裏請降。桓玄私下想殺了劉牢之,便假裝熱情地宴請劉敬宣,還拿出自己珍藏的名書畫和他共同欣賞,以取悅劉敬宣。劉敬宣沒有察覺,桓玄的屬下佐吏無不相視而暗中發笑。桓玄接著任命劉敬宣為谘議參軍。

司馬元顯準備出發時,聽說桓玄已經抵達新亭,慌張得丟棄了戰船,退到國子學。三月初三,司馬元顯布陣在宣陽門外。軍中互相驚擾,都說桓玄的大軍已經抵達南桁即朱雀橋。司馬元顯帶兵想退回宮裏。桓玄派人拔刀隨後大呼道:“趕快放下兵器!”朝廷士兵於是紛紛放下兵器,一下子就崩潰了。司馬元顯乘馬逃進東府,隻有張法順一人騎馬跟隨他。司馬元顯問司馬道子有什麽拯救的辦法,司馬道子隻能對著他哭泣。桓玄派太傅從事中郎毛泰收捕司馬元顯,把他送到新亭。士兵將他綁在船舫前麵,讓桓玄數落他的罪狀。司馬元顯說:“我都是被王誕和張法順給誤了。”

三月初四,東晉恢複隆安的年號,同時晉安帝派侍中到安樂渚犒勞桓玄。桓玄進入京師,稱詔解除戒嚴,以桓玄總理百官,負責朝廷內外的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荊、江三州刺史,假黃鉞。桓玄任命桓偉為荊州刺史,桓謙為尚書左仆射,桓修為徐、兗二州刺史,桓石生為江州刺史,卞範之為丹陽尹。

當初,桓玄起兵時,侍中王謐奉詔去見桓玄,桓玄對他很有禮貌。比及桓玄輔政時,他任命王謐為中書令。王謐是王導的孫子。新安太守殷仲文是南蠻校尉殷覬的弟弟。他少年時就有文采,容貌俊美。他堂兄殷仲堪將他推薦給會稽王司馬道子,當即被引為驃騎參軍,受到司馬道子的賞識和恩遇。他很快又轉為諮議參軍,後來成為司馬元顯的征虜長史。因為桓玄和司馬道子有矛盾,桓玄的姊姊是殷仲文的妻子,司馬道子因此對他起了疑心,便將他貶為新安太守。殷仲文和桓玄雖是姻親,但平素卻不怎麽交往。後來當殷仲文聽說桓玄攻克了京師,便放棄了郡守的位置去投奔桓玄。桓玄很高興,任命他為谘議參軍。

劉邁去見桓玄,桓玄說:“你不怕死,還敢來見我?”劉邁說:“射鉤斬祛,咱劉邁就是第三了。”居然大言不慚地和管仲與勃輥相提並論。桓玄聽了挺高興的,便任命他為參軍。

三月初五,有司上奏說會稽王司馬道子酗酒不孝,應當送到東市處斬。晉安帝不忍心殺他,便下詔將他遷徙到安成郡。接著,朝廷在桓玄的淫威下,不得不在建康東市處斬了司馬元顯和東海王司馬彥章、譙王司馬尚之、庾楷、張法順、毛泰等人。桓修為王誕再三求情,王誕才得以流放嶺南。司馬彥章封東海王時,任命何無忌為東海國中尉,加廣武將軍。比及桓玄在東市殺了司馬彥章時,何無忌到那裏痛哭,當時人們都讚許他的義舉。

要想知道桓玄以後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