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胡亂華係列十三:前秦滅燕之十一:桓溫伐燕失敗與慕容垂投奔前秦

(2016-01-31 13:18:53) 下一個

公元369年四月,燕王慕容暐立皇後可足渾氏。她是太後的堂弟尚書令可足渾翼的女兒。

同時,東晉大司馬桓溫大舉伐燕。六月,他派建威將軍檀玄進攻並奪取了湖陸,俘獲前燕寧東將軍慕容忠。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厲為征討大都督,率領二萬大軍和檀玄在黃墟大戰,結果慕容厲大敗,隻身單馬逃回。前燕高平太守徐翻以高平郡投降桓溫。桓溫的前鋒鄧遐和朱序又在林渚打敗前燕將領傅顏。慕容暐派慕容臧統領各路大軍抗拒桓溫,但慕容臧抵擋不住,隻好派散騎常侍李鳳向前秦求救。

秋七月,桓溫進駐武陽,前燕原來的兗州刺史孫元帶領他的族人起兵響應桓溫。桓溫抵達枋頭,慕容暐和慕容評大為恐懼,便商量打算逃奔到遼東的龍城去。慕容垂勸道:“臣請求出擊。如果不能戰勝他們,再走也不晚。”慕容暐便任命慕容垂代慕容臧為南討大都督,率領範陽王慕容德等五萬大軍抗拒桓溫。

慕容暐又派散騎侍郎樂嵩向前秦請救,許諾將虎牢關以西的地盤割讓給前秦。秦王苻堅在東堂和群臣商議,大家都認為:“當年桓溫征伐我們,大軍都來到灞上了,燕也不來相救。如今桓溫伐燕,我們何必救他!況且燕不向我們稱藩,我們有什麽理由救他!”王猛私下跟苻堅說:“燕雖然強大,但慕容評絕非桓溫的敵手。如果桓溫拿下山東,進駐洛邑,然後再收集幽冀二州的兵馬,引進並豫二州的糧食,兵臨崤關和澠池,到那時陛下的大事就完了。如今不如和燕合兵擊退桓溫。桓溫退走,燕也不行了。然後我們趁著他們的疲弊攻取他們,這樣不是很好嗎!”苻堅覺得有理。八月,苻堅派將軍苟池和洛州刺史鄧羌率領步騎二萬救燕。秦軍從洛陽出發,直抵潁川。他們表麵上是馳援,其實是隔岸觀火,想尋找間隙,有兼並前燕的打算。苻堅又派遣散騎侍郎薑撫出使前燕,同時任命王猛為尚書令。

慕容垂上表請求讓司徒左長史申胤、黃門侍郎封孚、尚書郎悉羅騰跟從大軍。封孚問申胤道:“桓溫兵強馬壯,乘勝直進,但現在卻看到他大軍在高岸上作無謂徘徊,兵不接刃,看起來不像是要征服敵國的樣子。這到底怎麽回事?”申胤道:“以桓溫今日的聲勢,似乎應該有所作為。然而依我看來,他的北伐必定不會成功。為什麽呢?晉室目前十分衰弱,而桓溫專製擅權,晉的朝臣未必都與他同心。因此桓溫的得誌,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所以必將製造種種阻礙,敗壞他的好事。而且,桓溫驕橫,仗恃人多,但缺乏在朝廷內部應變的能力。他率領大軍深入,得到暫時離開朝廷的機會,反而覺得更逍遙自在,因此不想快速取勝,希望打持久戰,坐著奪取全勝。但他如果軍糧供應接不上來,形勢就會對他不利,這樣必定不戰自敗,這是自然規則。”

桓溫用投降了東晉的前燕將領段思為向導,結果悉羅騰和桓溫大戰,生擒了段思。桓溫派原來後趙的將領李述出征趙魏一帶,悉羅騰又和虎賁中郎將染幹津打敗並殺了李述,桓溫大軍的氣勢一下便垮了。

九月,範陽王慕容德率領一萬騎兵、蘭台治書侍禦史劉當率領五千騎兵進駐石門,豫州刺史李邽率領五千州兵斷絕了桓溫的糧道。慕容德派部將慕容宙帶領一千騎兵作為前鋒,和晉兵相遇。慕容宙道:“晉人輕率剽悍,害怕打硬仗,喜歡乘勝追擊,所以我們應當設下誘餌引他們上鉤。”便派出二百騎兵前去挑戰,把剩下的騎兵分為三部埋伏在道旁。挑戰的騎兵尚未交手就假裝敗走,晉兵追趕上來,結果被慕容宙的伏兵出其不意地打敗,晉兵陣亡的很多。

桓溫出戰多次失利,儲備的軍糧也用完了,又聽說前秦援兵馬上要來,便急忙焚燒了戰船,拋棄了輜重和鎧仗,從陸道上逃奔回境。

前燕將領們爭著想追擊晉兵,慕容垂道:“不行。桓溫剛剛退卻,心裏害怕,必定嚴設警備,挑揀精銳作為殿後,我們馬上追擊,未必能勝,不如暫緩看看。對方慶幸我們沒有緊追,必定晝夜兼行。等到他們的士兵精疲力盡時,我們再猛烈追擊,一定可以把他拿下。”於是便率領八千騎兵慢慢跟在晉兵背後。桓溫果然日夜兼行。幾天後,慕容垂跟部將們說:“可以進攻桓溫了。”於是發起窮追,在襄邑追上桓溫。慕容德先前已經帶領四千精銳埋伏在襄邑的東澗之中,這時便和慕容垂夾擊桓溫,再次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死者數以萬計。

孫元占據武陽抗拒前燕,結果兵敗被前燕左衛將軍孟高生擒。前秦大將苟池聽說桓溫班師,又在譙城伏擊晉兵,桓溫再次戰敗,陣亡數萬。

冬十月,桓溫收拾殘兵散卒,在山陽駐軍,把北伐的慘敗全部歸罪給豫州刺史袁真,上奏要免袁真為庶人。袁真認為桓溫誣告自己,不服,上奏羅列桓溫的罪狀。朝廷不聽,袁真便在壽春反叛,投降了前燕,並且請求救援,同時也派人出使前秦。慕容暐派大鴻臚溫統前去拜袁真為征南大將軍兼揚州刺史,負責淮南的軍事。然而溫統還沒過淮河就病死在路上。

再說燕秦結好之後,多次派使者相互往來。燕散騎侍郎太原人郝晷和給事黃門侍郎梁琛相繼出使前秦。郝晷和王猛以前就認識,王猛便熱情接待他,並詢問有關前燕的事情。郝晷見到燕的政事混亂而前秦大治,知道燕國即將衰亡,便暗中打算把自己托付給王猛,於是泄露了不少機密。

梁琛來到長安時,苻堅正在萬年畋獵,想在那裏引見梁琛。梁琛說:“秦使來到燕國,燕的君臣朝服備禮,灑掃宮庭,然後才敢相見。如今秦王要在野外相見,使臣不敢遵命!”尚書郎辛勁跟梁琛說:“賓客入境,應該看主人的方便。使君怎能這麽專製地規定禮儀!而且天子的乘輿所在的地方就是行宮,有什麽隻能在朝堂見麵的說法!還有,《春秋》裏也有遇禮,這有什麽不行!”梁琛說:“晉室沒有綱紀,所以他們的皇運歸屬有德的帝王。現在我們燕秦二方繼承皇運,同時受到天命。而桓溫猖狂,想要兼並大燕。燕危秦孤,勢不獨立。所以秦主考慮到當時的禍患,要和大燕結好為援。東朝的君臣,伸著脖子西望,隻怕自己不夠真誠,成為鄰居的憂患。因此每次西方的使者來到,我們都敬待有加。如今強寇已經退走,雙方的交聘剛剛開始,正應當崇尚禮儀和仁義,鞏固兩國的友好。如果忽然怠慢使臣,是看不起大燕。這豈是兩國修好的做法!天子以四海為家,所以上路時稱作乘輿,停下來時稱作行在。如今海內分裂,上天的光亮分別照耀在不同的地方,哪裏談得上什麽乘輿和行在!根據禮儀,不期而遇才有遇禮。因為沒有準備,所以不得不因地製宜,禮節可以簡略。這哪裏是現在的情況!客國的使者單行而來,的確情勢委屈,隻能聽任主人。然而果真不以禮相待,使臣也不敢從命。”苻堅因而為他專門設置行宮,讓百官尊敬地列在兩旁,然後才請客人進來,正如燕接待秦使的禮儀。事情完畢後,苻堅設私宴請梁琛,問他道:“東朝的名臣是誰?”梁琛答道:“太傅上庸王慕容評,明德茂親,光輔王室;車騎大將軍吳王慕容垂,雄略冠世,折衝禦侮。其餘官員要麽以文進位,要麽以武敘用,人人稱職。沒有賢良的人才流在野外。”

梁琛的堂兄梁弈在前秦任尚書郎,苻堅便讓梁琛客居在梁弈的宅第。梁琛說:“當年諸葛瑾作為東吳大臣出使蜀漢,和諸葛亮隻在公開的朝廷場合相見,退堂後並沒私下見麵。我總是暗中羨慕他們。如今陛下讓我客居在私人宅室,我不敢這麽做。”於是不肯前往梁弈的住所。梁弈多次來到梁琛的邸舍,趁著閑談問梁琛關於前燕的事情。梁琛說:“現在兩國分據中原,兄弟各自蒙受榮耀和恩寵。要說我們的真心,應當各有所在。我要說大燕怎麽怎麽好,大概也不是貴國想聽到的。要說她怎麽怎麽不好,又不是一個使臣應當談論的。所以兄長何必怎麽問呢!”

苻堅派太子邀請梁琛相見。秦人想讓梁琛對太子下拜,因而先暗示他說:“鄰國的君主就跟自己的君主一樣。鄰國的儲君也應當沒什麽不同!”梁琛說:“天子的兒子去看望隱士,是要讓他從低賤登上尊貴的高位。他連自己父親的臣下都不敢怠慢,更何況它國的臣下!果真沒有單純的敬意,那麽我們可以依據禮儀進行往來。我並不敢忘記謙恭,隻是覺得沒必要為太子下降自己的尊嚴而已。”於是最終沒對太子下拜。王猛勸苻堅扣留住梁琛,苻堅不肯。

再說慕容垂從襄邑回到鄴都,因為立了破晉的大功,威名益振,慕容評於是愈發妒忌他。慕容垂上奏說:“臣所招募的將士個個舍生忘死,效命疆場,尤其是將軍孫蓋等人,摧鋒陷陣,他們應當受到特殊封賞。”慕容評把他的奏章壓抑不報。慕容垂多次為將士請功,甚至和慕容評在朝堂上爭吵,因此二人的怨恨嫌隙便越發加深。太後可足渾氏一貫忌惡慕容垂,也詆毀他的戰功,並和慕容評陰謀要把慕容垂殺了。已故太宰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以及慕容垂的舅舅蘭建得悉,告訴慕容垂道:“大王應當先發製人,隻要除掉慕容評和樂安王慕容臧,其餘的則無能為力了。”慕容垂道:“骨肉相殘是國家大亂的首要原因。我有死而已,不忍心導致國亂。”不久,他們兩人再次勸告道:“宮裏相害的意思已經很明朗了,大王不可不先下手為強。”慕容垂道:“如果事情鬧到的確沒辦法彌補,我寧可到外邦去避難,其餘的不要談了。”

慕容垂內心十分擔憂,但卻不敢告訴兒子們。世子慕容令問道:“父親臉上似有憂色,豈非因為主上年幼,太傅又疾賢妒能,父親功高望重,卻愈見猜疑?”慕容垂道:“的確如此。我竭盡全力打敗強寇,本來隻想保家衛國,卻不料功成之後,反而叫自身無地可容。你現在既然知道了我的心思,有什麽主意嗎?”慕容令道:“主上暗弱,大權委任給太傅,一旦他要對我們發難,大禍會來得比一觸即發的弓弩還快。如今我們如果既要保全宗族自身,又要不失大義,莫如逃往故都龍城,然後用謙遜的辭語向朝廷謝罪,以等待主上最終發現事情真相,就象當年周公出走東方一樣。主上或許可以醒悟從而我們得以回歸鄴都,這是大幸。如其不然,我們則在內安撫燕代之地,在外招懷各部夷人,守衛肥如(今河北盧龍)的險要關隘以求自保,這是其次。”慕容垂道:“言之有理!”

十一月的一天傍晚,慕容垂請求到東北大陸狩獵,便趁機微服溜出鄴都,打算直奔龍城。到了邯鄲時,一貫不被慕容垂喜愛的小兒子慕容麟,居然逃回去告狀;慕容垂左右隨從中很多人也都逃走或背叛。慕容評告知了慕容暐後,立即派西平公慕容強帶領精騎追趕,在範陽趕上慕容垂一行。世子慕容令斷後,慕容強不敢威逼。適逢日暮,慕容令跟慕容垂說道:“本想保東都以求自全,如今事情已經泄露,原來的計謀看是不行了。秦主正在招延英傑,我們不如前去投奔他。”慕容垂道:“現在看來,也隻有這條路可走了!”便下馬行走好隱去馬跡,傍著南山偷偷回到鄴城郊外,躲在原來後趙的顯原陵。不久有幾百人騎馬從四麵奔來,慕容垂大驚失色,要跟他們對抗則力不能敵,要逃又無路可走。正不知所措時,突然看到獵鷹飛揚,這些人全都跟著獵鷹方向飛馳而去,原來是一幫狩獵的騎手。慕容垂有驚無險,便殺白馬祭祀上天,同時和跟從他的屬下宣誓盟約。

慕容令跟慕容垂說:“太傅忌賢妒能,擅權以來,人們對他更加忿恨。如今鄴城之中,沒人知道父親到哪裏去了,就象嬰兒思念母親,夷人漢人都一樣。如果順從民心,襲其無備,我們可以易如反掌地拿下他們。事定之後,我們將改革弊端,精兵簡政,匡扶朝政,輔佐主上,安國存家,那麽我們就立大功了。今天這樣的機會,的確不可失去。父親如果肯讓我帶上一些騎兵,我就可以把這事辦了。”慕容垂道:“依照你的方法,事成了誠然是大福,但要是不成,後悔卻來不及了!不如往西投奔苻秦,可以萬全。”慕容令的馬奴暗中打算逃跑回鄴都,慕容令把他殺了。來到河陽(今河南孟州)時,被河口關卡的官吏攔住,他們把官吏殺了強行渡過黃河。慕容垂於是抵達洛陽,然後帶上段夫人、慕容令弟弟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兄長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舅舅蘭建、郎中令高弼一道投奔前秦,把妃子可足渾氏留在鄴都。乙泉戌的守將吳歸發現後追趕他們,直到闅鄉(今河南靈寶),慕容令奮力把他擊退。

當初,秦王苻堅聽說前燕太宰慕容恪去世,暗中便有征服前燕的打算,然而害怕慕容垂的威名,所以不敢大舉。比及聽說慕容垂來到,苻堅非常高興,親自到郊外迎接,拉著他的手說:“天生的賢傑,必然會互相合作共成大業,這是自然規律。朕要和愛卿共定天下,到泰山向上天告成祭祀,然後請愛卿回到本邦,世代封邑幽州,讓愛卿離開祖國卻不失為子的孝道,歸附朕卻不失事君的忠誠,這不是很好嗎!”慕容垂謝道:“流離羈旅之臣,免罪就算幸運了。本邦的榮耀,並非臣所敢企望的!”苻堅也喜愛世子慕容令以及慕容楷的才幹,都厚禮相待,賞賜巨萬,每次進見,都矚目觀看。

關中百姓都聽說過慕容垂父子的英名,無不羨慕向往。王猛跟苻堅說道:“慕容垂是燕的至親,中原東部世上的英雄,他對下屬寬厚仁惠,對士大夫和庶民也恩德有加,燕趙之間都有奉戴他的意思。看他的才略和權智,無人可比,再加上幾個兒侄也都明毅而有才幹,都是人傑。蛟龍猛獸,並非可馴之物,如果借以東風,他們將來會一發不可控製,不如早日除掉他們。”苻堅道:“朕正在收攬英雄以清四海,怎麽能說殺就殺!而且他們剛來,朕已經推誠接納了。匹夫還不食言,何況朕萬乘之身!”於是任命慕容垂為冠軍將軍,封賓徒侯;任命慕容楷為積弩將軍。

慕容垂的小弟慕容德曆來和慕容垂關係密切,這時便和慕容垂的謀臣高泰等人一塊連坐而免官。尚書右丞申紹勸太傅慕容評道:“如今吳王出奔,外麵議論紛紛,太傅應當征用吳王僚屬中的賢者,很聲張地提拔他們,這樣粗略可以消除外頭對太傅的誹謗。”慕容評問道:“誰是這樣的人?”申紹道:“高泰是他們的領袖。”慕容評便任命高泰為尚書郎。

再說苻堅將前燕使臣梁琛留下一個多月後,送他回去。梁琛兼程而行,趕到鄴都時,慕容垂已投奔前秦了。梁琛跟慕容評說:“秦人每天都在檢閱軍隊,在陝東聚集了很多軍糧。以我看來,和平局麵必定不能持久。如今吳王又投奔了他們,秦必有吞並大燕的打算,太傅應當早作防備。”慕容評道:“秦怎麽可能因為叛臣而敗壞兩國的和好!”梁琛道:“鄰國互相兼並,從來都是這樣。何況現在我們兩國分別占據中原,經常有互相吞並的打算。桓溫入侵時,他們盤算利害之後才來相救,並不是因為喜愛我們大燕。如果大燕一旦有事,他們怎麽會忘了一貫的打算!”慕容評問道:“秦主到底是什麽樣的人?”梁琛道:“明而善斷,納善如流。”又問王猛是什麽樣的人,梁琛道:“名不虛傳。王猛有輔佐帝位的才幹,進取心很強。看他們君臣相得,可以說是千載一時。桓溫不足為慮,最終成為我們憂患的,除了王猛沒有他人了!”慕容評不把這話當作一回事。梁琛又用同樣的話告訴慕容暐,慕容暐也不以為然。

梁琛又跟皇甫真談了,皇甫真深為憂慮,便上疏道:“苻堅雖然不斷派使臣來訪,然而目的是窺探我國的民心,並非因為羨慕喜愛我們的仁德禮義,或者沒忘記舊日的盟約。先前他們出兵洛川,以及後來使者的不斷到來,我們國家的險易虛實,都被他們了解得一清二楚。如今吳王慕容垂又投奔了他們,成為謀主;當年伍員的禍害,陛下不可不防備。洛陽、太原、壺關,都應當挑選良將增加兵力,以防患於未然。”慕容暐召慕容評前來商議,慕容評道:“秦國小力弱,靠我們的支持援助;而且苻堅秉性善良,懂得道義,估計他終究不會采納叛臣的話,而斷絕我們兩國的友好。陛下不應輕率地自我驚擾,萌發戰爭的念頭。”終於不作防備。

要想知道秦燕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晉俱酒 回複 悄悄話 拜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