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44年九月,皇太子司馬聃在晉康帝去世後即位成為晉穆帝。兩個月後,權臣江州刺史庾冰去世了,終年四十九歲。翌年即公元345年七月初,他的弟弟庾翼也去世了。於是五年之內,庾氏的三兄弟都逝世了(詳見“庾氏當權”係列)。庾翼才死不久,部將幹瓚和戴羲等人就開始作亂,殺害了冠軍將軍曹據。朱燾和江統的兒子安西長史江虨,建武司馬毛穆之、將軍袁真等人共同討伐叛軍並殺了這兩個叛將。
八月,豫州刺史路永叛逃到後趙去,後趙王石虎讓路永守衛壽春。
庾翼去世後,朝廷大臣們都認為庾氏家族世代都在西藩,很得那裏的人心,所以應當依照庾翼的請求,讓他兒子庾爰之繼任。時任中書監的何充(何充一直與庾家有矛盾)反對道:“荊楚是國家的西大門,有一百萬戶口。它北邊和強胡接壤,西邊又和勁蜀為鄰,地勢險要,周旋萬裏。得到人才坐鎮荊楚,則中原可以平定;反之則社稷充滿憂患。這就是當年東吳名將陸抗所說的‘存則吳存,亡則吳亡’的意思。像這樣重要的地方怎麽能讓一個白麵少年去坐鎮!桓溫的英武和謀略都沒人可比,有文武的才幹。西藩的重任,沒人比桓溫更勝任的了。”堅持原議的大臣們又說:“庾爰之肯讓位給桓溫嗎?如果他出兵阻攔,那麽朝廷受到的恥辱不淺,擔憂也會很深。”何充說:“桓溫完全可以製服他。你們不用擔心。”
桓溫字元子,是已故宣城太守桓彝的兒子。桓溫生下來還沒滿月時,溫嶠見了說:“這孩兒有奇骨,可以試著讓他啼哭看看。”聽到他的聲音後,溫嶠驚歎道:“這孩兒將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桓彝因為他得到溫嶠的欣賞,便把兒子取名為桓溫。溫嶠笑道:“如果真像我預言的那樣,以後要把他改成我的姓。”桓彝後來被蘇峻部將韓晃所害,涇縣縣令江播參與了。桓溫當時才十五歲,就發誓一定要報仇。到他十八歲時,江播壽終正寢。他兒子江彪兄弟三人在服喪期間,都隨手帶著匕首之類的刀刃,為的就是防備桓溫。桓溫假裝成吊唁的賓客,得以進入江家的房子,然後親手將江彪殺死在屋裏,並且追上他兩個弟弟,把他們也殺了。當時人們無不稱譽桓溫複仇的壯舉。
桓溫既豪爽又有風概,姿貌非常雄偉,臉上有七顆星痣。他少年時和沛國人劉惔關係密切,劉惔曾稱許他道:“桓溫的眼睛有如紫石棱,胡須可以作猥毛磔。孫仲謀和晉宣王(司馬懿)之流也在其下。”後來劉惔成為丹楊尹,雖然依然對桓溫的才幹感到驚奇,然而卻知道他有不臣的野心,便跟會稽王司馬昱說:“不能讓桓溫掌握地形優勝的重要藩鎮。對他的職位和名號也應當時時抑製一點。”並勸司馬昱親自出鎮長江上遊,而自己將作為他的軍司。但司馬昱不肯。劉惔又請求自己前往擔任該職,但司馬昱還是不肯。
九月中旬,朝廷正式任命徐州刺史桓溫為安西將軍、持節、負責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軍事、領護南蠻校尉兼荊州刺史。庾爰之果然不敢和他抗爭。朝廷又任命劉惔負責沔中軍事,領義成太守,取代庾方之。同時將庾方之和庾爰之遷徙到豫章。
桓溫曾經在大雪天準備出外打獵,先經過劉惔那裏。劉惔看到他裝束十分威嚴,便跟他開玩笑說:“老賊這副裝扮是要幹什麽去?”桓溫笑道:“我不這樣(全副武裝),你怎能安全地坐在那裏清談!”可見他的威儀才氣,可以和魏武帝曹操相比。
至這時,褚裒負責徐、兗、青三州以及揚州二郡的軍事,而桓溫則負責荊、司等六州的軍事。宰相何充經常說:“桓溫和褚裒負責重要藩鎮,殷浩又在我的門下,我可以高枕無憂了。”
公元346年正月,何充去世,終年五十五歲。朝廷追贈他為司空,諡名為都鄉文穆侯。何充字次道,廬江灊縣人,是曹魏光祿大夫何禎的曾孫。他祖父何惲曾擔任豫州刺史,父親何睿曾擔任安豐太守。何充很有風韻,寬宏儒雅,文章和品行都很好。他最初被大將軍王敦聘為助手,後來轉任主簿。王敦的兄長王含當時擔任廬江郡守,由於貪汙而聲名狼藉。王敦曾在眾人麵前稱讚說:“家兄在廬江郡的業績一定很好,因為廬江來的人士都交口稱道他。”何充嚴肅地說:“我就是廬江人,聽說的完全不是這麽回事。”王敦默然無語。旁人都為何充感到不安,何充卻泰然自若。何充因此觸犯了王敦,便被貶為東海王文學。不久王敦失敗,何充於是累次升遷,做到中書侍郎。
何充位居宰相,雖然沒有大舉改革的能力,但他執政手腕還是強有力的,並且有才識和度量,臨朝時總是嚴肅認真,以社稷為己任。他選用的人才時,總是先考慮功臣,而不因為私人的關係樹立親黨,人們很看重他這點。然而他所親信的人頗為庸雜,有時用人不當。同時他還喜歡佛經,花錢修蓋佛寺,供養的沙門僧人成百,即使浪費巨億金錢也不痛心。而對即使很貧窮的親友,他也無所施舍,為此也受到世人的議論。阮裕曾跟他開玩笑說:“你的誌氣大如宇宙,你的勇氣超過終古。”何充問他為什麽這麽說。阮裕答道:“我想弄個幾千戶的小郡都得不到,而你卻想成佛,這誌氣難道還不夠大!”那時郗愔和他弟弟郗曇信奉天師道,而何充和他弟弟何崇則信奉釋迦牟尼,謝萬譏笑說:“二郗諂於道,二何佞於佛。”何充酒量很好,劉惔曆來很佩服他。劉惔總是說:“看到次道飲酒,真讓人恨不得要把家釀全搬出來給他喝。”。
二月,朝廷任命左光祿大夫蔡謨為司徒,和會稽王司馬昱共同輔政。
褚裒向朝廷推薦前光祿大夫顧和和前司徒左長史殷浩。三月,朝廷任命顧和為尚書令,殷浩為建武將軍兼揚州刺史。顧和因為正在為母親服喪,便堅決推辭不肯就任,還跟他的親友說:“古人有放棄守孝而去從政的,那是因為他們的才幹足以扭轉乾坤。而像我這樣才幹平平的,這麽做隻能既虧了孝道,又壞了風俗。”知道他的人都讚美他有自知之明。殷浩也堅決推辭。會稽王司馬昱寫信給殷浩說:“朝廷正當厄運,處於危急的關頭。幸好世上還有人才,所以不用到遠處去尋求棟梁。足下沉著冷靜,見識長遠,而且熟悉政策人情,一旦參與朝政,足以經世濟民。但足下如果繼續堅持退讓,一旦真讓你如願以償,我擔心天下的大事就此完了。如今朝廷綱目不張,足下即使想到東海郡隱居,又豈能實現得了!因此可以這麽說,足下的去就代表著時世的廢興,而時世的廢興代表著國家的存亡。請足下深思熟慮,也請用自己的遠見卓識來判斷是否這樣。希望足下一定放棄自己的打算,滿足大家的願望。”殷浩再三陳訴辭讓,從三月直到七月,然後才受拜就職。
這年冬天,成漢太保李弈在晉壽舉兵反叛,四川人跟隨他的很多,部眾達到好幾萬。成漢君主李勢登城拒戰,李弈親自騎馬想衝進城門,結果被守門士兵射死,他的部眾於是一哄而散。李勢驕奢淫逸,不體恤國家大事,多數時間居住在禁中。他很少接待公卿,疏遠並忌妒舊日的臣下,而信任左右小人,因此聽到的都是讒言和媚言。他還濫用刑罰,因此朝廷內外離心。再加上饑饉,所以成漢境內十分蕭條。
安西將軍桓溫準備伐漢,部下將佐都覺得時機不成熟。袁瑰的兒子江夏相袁喬勸他說:“舉行大事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智者往往胸有成竹,不必等到大家都意見一致為止。如今天下的大患,就是胡蜀(即石趙和成漢)二寇而已。蜀地雖然險固,但他們比胡寇要弱小。要打算除掉他們,應當先從比較容易的著手。李勢無道,軍民離心。而且他占恃地形的險惡遙遠,不把戰備當做回事。明公應當先派精卒一萬人輕裝火速進軍。等到他們發覺時,我軍已經越過了險要地帶,一戰就可以將他拿下。蜀地富饒,繁榮富庶,諸葛武侯當年就用它來抗衡中原。明公如果得到它,那將對國家非常有利。將佐們擔心一旦大軍向西進軍,胡寇必然覬覦我們的領土,這其實是似是而非的論調。胡寇聽說我們即將萬裏遠征,以為內部必定加強防備,所以一定不敢輕舉妄動。即使他們派兵入侵,我們緣江一帶的各路大軍也足以抗拒堅守。我覺得一定沒有問題。”桓溫聽從了他的建議。
十一月初,桓溫率領益州刺史周撫和南郡太守譙王司馬無忌伐漢,拜表後即刻出發。他委托安西長史範汪負責留守事務,以及梁州四郡的軍事;同時派袁喬率領二千人為前鋒。
因為蜀道艱險遙遠,桓溫人少而且孤軍深入,所以朝廷大臣們都感到擔憂,隻有劉惔認為桓溫必勝。有人問他其中緣故,劉惔說:“我是根據賭博的原則知道的。桓溫是個善於賭博的人,沒有把握的事他是不做的。我隻是擔心他一旦平蜀之後,桓溫終究要專製朝廷。”
公元347年春二月,桓溫大軍抵達青衣。當初,諸葛亮在魚複(今四川奉節)的平沙上頭造八陣圖,壘了八行石頭,每行相隔二丈。桓溫見到後說:“這是常山蛇勢的陣容。”其他文武官員無人能夠辨認。
李勢聽說東晉大軍來到,便大舉發兵,派叔父右衛將軍李福、堂兄鎮南將軍李權、前將軍昝堅等人率領,從山陽直奔合水。大部分將領們想駐軍在長江南岸等待晉師,但昝堅不肯,帶著自己的隊伍從江北的鴛鴦碕渡江向犍為進軍。
三月,桓溫抵達彭模。將佐們建議分兵兩路,同時前進,好分散成漢的兵力。袁喬說:“今天我們孤軍深入萬裏之外,勝利了則可以建立大功,不勝則屍骨無存。所以我們應當合勢齊力,以爭取一戰而定。如果分兵兩路,則眾心不一。萬一一方失敗,那麽大事去矣。不如全軍俱進,放棄鍋碗瓢盆,帶上三天的幹糧,以表示沒有回頭的決心。這樣必定會取勝。”桓溫聽從了他的建議,將參軍孫盛和周撫的兒子周楚留下,帶著贏弱的士兵守衛輜重,桓溫親自率領步卒直指成都。
李福進攻彭模,孫盛等人奮起還擊,將李福趕走。桓溫進軍,遇上李權,三戰三捷,成漢兵都散走逃回到成都,成漢鎮東將軍李位都前往桓溫軍營請降。昝堅來到犍為後,才知道和桓溫錯過了,隻好回頭,從沙頭津渡過長江。等到他的部隊過江後,桓溫的大軍已經來到了成都的十裏陌,昝堅的部眾一下子泄了氣,不戰自潰。
李勢率領他的所有部眾出戰,在成都的笮橋和晉軍相遇。桓溫的前鋒出師不利,參軍龔護戰死,成漢軍隊的箭矢都射到了桓溫的馬頭來了。晉軍大為驚懼,紛紛打算退後。這時負責擊鼓的官吏不小心將退兵的鼓號擊打成進軍鼓;袁喬於是趁機拔劍督促士卒力戰,結果反敗為勝,於是大破李勢的軍隊。桓溫乘勝長驅來到成都,縱火燒了城門。成漢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鬥誌。中書監王嘏和散騎常侍常璩等人勸李勢投降。李勢征求侍中馮孚的意見,馮孚說:“當年吳漢征蜀,把占據蜀地的公孫氏全殺了。如今晉人下書說,不能赦免諸李。陛下即使投降,恐怕也難以保存生命。”李勢於是連夜打開東門逃走,跑了九十裏來到葭萌(今四川廣元西南)。部將鄧嵩和昝堅勸李勢投降。李勢便派散騎常侍王幼去給桓溫送投降書,說:“偽嘉寧二年三月十七日,略陽人李勢叩頭死罪。大將軍節下如鑒:我的先人來到這裏,占恃艱險,竊居了汶山巴蜀。我李勢以暗弱的能力,延續了先人的香火,在這裏度日偷安,未能改變而投誠。沒想到卻驚動了貴朝,甘冒險阻前來征討。我的將士狂妄愚昧,居然抵抗而冒犯天威。我仰頭俯首都感到慚愧,嚇得精魂飛散。如今甘願受到誅殺,用鮮血祭祀軍鼓。然而還是希望大晉,天網恢宏,恩澤普及四海,超過太陽。我被逼迫而倉卒逃生,自投草地原野。即日來到白水城,我將派遣私署散騎常侍王幼奉上這封書信,並同時命令下屬州郡放下兵器一道投降。窮池之魚,待命漏刻。”不久李勢便用禦車載著棺柩,雙手縛在背後,前往桓溫的軍門投降。桓溫解開他的繩子,燒了他的棺柩,將李勢及其宗室十多人送到建康去。成漢到這時正式滅亡。成漢從公元304年李雄自稱成都王到此時桓溫滅漢,共經曆了43年。
桓溫在蜀舉拔賢良,旌揚仁善。成漢的尚書仆射王誓、中書監王瑜、鎮東將軍鄧定、散騎常侍常璩等人,都是蜀的良臣,桓溫把他們都任命為參軍。桓溫又引進成漢的司空譙獻之等人作為參佐,蜀人因此心悅誠服。
桓溫大軍尚未凱旋而歸回到東邊時,王誓、鄧定和原來成漢的平南將軍王潤以及將軍隗文等人都起兵反叛,各有部眾一萬多人。桓溫親自帶兵攻擊鄧定,派袁喬去攻擊隗文,把他們都暫時打敗了。桓溫接著命令益州刺史周撫鎮守彭模,同時殺了王誓和王潤。
桓溫留在成都三十天,然後班師回到江陵。李勢抵達建康後被封為歸義侯。
四月,鄧定和隗文等人率領叛軍進入成都,晉征虜將軍楊謙放棄了涪城,退保到德陽。
隗文和鄧定等人接著立原來成漢的國師範長生的兒子範賁為皇帝。範賁以妖異惑眾,很多蜀人都歸附他。
後來在349年四月,益州刺史周撫和龍驤將軍朱燾出討範賁,把他殺了,益州因而平定,這是後話。
要想知道桓溫和晉穆帝以後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