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胡亂華係列九:庾氏當權之一:晉成帝即位與庾亮專權

(2015-12-11 08:05:59) 下一個

公元325年八月底,晉明帝在平定王敦之亂後不久就去世了。八月二十七(己醜日),年方五歲的太子司馬衍即皇帝位成為晉成帝。大臣們進獻玉璽時,司徒王導因病沒來。尚書令卞壼嚴肅地在朝堂上說:“王公難道不是社稷的重臣嗎!先帝棺柩還沒殯葬,嗣皇也尚未登基,這哪裏是人臣稱病的時候!”王導聽說後,急忙帶病乘車而來。接著大赦,增加文武官位二等,尊晉明帝的庾後為皇太後。

大臣們以晉成帝年幼,奏請太後依照東漢和熹皇後的先例聽政。庾太後在連續四次辭讓後,遵從了大臣們的請求。九月十二(癸卯日),太後正式臨朝稱製,任命司徒王導負責尚書事務,與中書令庾亮和尚書令卞壼參與輔佐朝政,然而大事都取決於庾太後的兄長庾亮。朝廷又加郗鑒為車騎大將軍,陸曄為左光祿大夫,都開府儀同三司。又任命南頓王司馬宗為驃騎將軍,虞胤為大宗正。

尚書召樂廣的兒子樂謨為郡中正,庾瑉的族人庾怡為廷尉評。樂廣和庾瑉都是西晉的大臣。樂謨和庾怡聲稱依照各自父親的意思不肯就職。卞壼奏道:“人沒有父親不會出生,職務沒有需要也不會建立。有父親就必定有父命,擔任職務也必定有後悔的時候。如果大家都護著自己的兒子,那麽帝王就沒有了臣民,而君臣之道也就廢了。樂廣和庾瑉受到聖上的恩寵,自己的身子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何況他們的後嗣!人們擔任的職務,如果都隨著他們的意願,那麽士兵的父母不都可以命令兒子不要去從軍嗎?”因此樂謨和庾怡不得已而各去就職。

荊州刺史陶侃因為寧州刺史王堅不能抗禦敵寇,上表讓零陵太守尹奉取代他擔任寧州刺史。先前,王堅的父親王遜在寧州時,南蠻領袖梁水太守爨量和益州太守李逖都反叛去依附成漢。王遜去討伐他們但無功而返。尹奉來到寧州後,花重金招募外夷人去成功地刺殺了爨量,又發諭書招降李逖,因此州境轉危為安。

公元326年六月,泉陵公劉遐去世。劉遐字正長,是廣平易陽人,稟性果毅,善於弓馬,開朗豁達,勇敢強壯。當時天下大亂,劉遐聚眾修建堡壘,成為塢主。每次出擊胡賊,他總是親率壯士衝鋒陷陣,河北人都把他比作張飛和關羽。鄉人冀州刺史邵續很器重他,把自己女兒嫁給他。劉遐於是駐軍在黃河和濟水之間,石勒的兵馬不敢逼近他。劉遐後來以兗州刺史的身份平定了王敦之亂,和蘇峻一道居功甚偉。比及去世時,朝廷追贈他為安北將軍。

接著,朝廷任命車騎大將軍郗鑒領徐州刺史;任命征虜將軍郭默為北中郎將,負責淮北的軍事,代領劉遐的部曲。劉遐的兒子劉肇還小,劉遐的妹夫田防以及故將史迭等人不樂意成為郭默的部屬,便共同推舉劉肇世襲劉遐的職位而反叛。臨淮太守劉矯掩襲劉遐的軍營,殺了田防等人。劉遐的妻子是邵續的女兒,驍勇果敢,有她父親的風格。劉遐曾被後趙軍隊包圍,他妻子自己帶領幾個騎兵,在萬軍之中救出劉遐。比及田防等人打算作亂時,劉遐的妻子想勸止他們,但田防不肯。邵氏於是秘密放火,把他們的甲胄和兵器都燒光了,所以田防等終於失敗。朝廷於是下詔讓劉肇世襲劉遐的爵位。

司徒王導稱病沒有上朝,而私下卻為郗鑒送行。卞壼上奏道:“王導不遵守王法而重視私人情誼,沒有大臣的氣節,請陛下罷免他的官職。”這事雖然被壓下不提,然而整個朝廷為之震驚。卞壼一貫樸素廉潔,處理事情果斷懇切,辦事踏實,從不講情麵和私利,也不肯苟同流行的時髦,所以被許多名士看不起。阮孚跟他說:“你總是忙得一點時間都沒有。整天這樣含辛茹苦,不疲勞嗎!”卞壼答道:“你們諸位君子以道德恢弘,風流相尚。這些庶務的事情,我不做誰做!”當時貴族的子弟大多數羨慕王澄和謝鯤的豪放豁達,卞壼厲色地在朝堂批評道:“悖禮傷教,罪莫大焉。中原朝廷的傾覆,實在都是由此而起。”想上奏禁止這一風氣,但王導和庾亮不同意,這才作罷。

七月,觀陽侯應詹去世,死時五十三歲。應詹字思遠,是汝南南頓人,曹魏侍中應璩的孫子。他當時家中非常富有,自己人又弱小,便請族人來一起居住,把資產和他們一道分享,待他們就像至親一般,世人因此對他感到奇異。二十歲弱冠時就知名,氣質樸素弘雅,即使被人侵犯也不計較,以學藝文章著稱。司徒何劭見到他後歎道:“這人是位地道的君子!”

後來趙王司馬倫聘請他為征東長史。司馬倫被殺時,應詹受牽連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馬穎聘他為掾(助手)。當時驃騎從事中郎諸葛玫拋棄長沙王司馬乂而投奔鄴城,大講司馬乂的壞話。諸葛玫為人浮躁但很有口才,臨漳人士無不上門和他交往。應詹和諸葛玫從前就相識,歎道:“諸葛成林,為何像樂毅那樣會來事!”終究不去見他。諸葛玫聽說後十分慚愧。鎮南大將軍劉弘是應詹的舅公,便請他為長史,跟他說:“你才器和見識都很深遠,今後將取代老子主宰荊南。”便將軍政都委托給他。劉弘在漢水以南很有政績,主要是應詹的功勞。應詹後來升任南平太守。

王澄為荊州刺史時,讓應詹負責南平、天門、武陵三郡的軍事。比及洛陽陷落,應詹流著淚慷慨地勸王澄趕赴增援。王澄讓應詹寫作檄文,應詹下筆便成,言辭大義壯烈,看過的人們無不慷慨激揚,然而王澄終竟不能聽從。

當時政令不一,荊南一帶的南蠻部落抱怨很多,並暗中打算背叛。應詹召見部落酋長們,打破銅券和他們結盟,於是各個部落都感懷應詹,所以這些郡縣都平安無事。這以後天下大亂,隻有應詹管轄的境地獨全。百姓歌頌他:“亂離既普,殆為灰朽。僥幸之運,賴茲應後。歲寒不凋,孤境獨守。拯我塗炭,惠隆丘阜。潤同江海,恩猶父母。”

鎮南將軍山簡後來又讓應詹負責五郡的軍事。正好遇上蜀人杜疇叛亂,來攻打他所在的郡。應詹力戰摧毀了他,不久後又和陶侃一道在長沙大破四川流民領袖杜弢,逃散的流民軍隊裏很多金銀財寶,應詹一無所取,專門收集書籍,所以大家都為此感歎不已。

晉元帝任命應詹為建武將軍,王敦又上奏讓應詹負責巴東五郡的軍事,賜爵潁陽鄉侯。應詹後來升遷益州刺史,領巴東監軍。應詹每次離開時,地方的軍民就像子女般地都攀著他的馬車痛哭,舍不得他走。

應詹後來出補吳國內史,因事免職。鎮北將軍劉隗出鎮青州時,聘請應詹為軍司。應詹後來又加散騎常侍,累次升遷至光祿勳。應詹因為王敦的專製和弄權,所以優遊諷詠,不表明自己的立場。當王敦起兵作逆時,晉明帝問應詹該怎麽辦。應詹慷慨嚴肅地說:“陛下應當振奮如今的威嚴,臣等人將親手執拿兵器作為前驅,也許憑著宗廟的神靈,能夠無戰而勝。要不然,王室必定危險。”晉明帝於是任命應詹為護軍將軍,假以節杖,負責前鋒和朱雀橋南的軍事。王敦大軍從竹格渡過長江,應詹與建威將軍趙胤等人把他們擊敗,陣斬王敦部將杜發,殺了幾千兵將。王敦之亂平定後,晉明帝封應詹為觀陽縣侯,食邑一千六百戶,賜絹五千匹。應詹上疏辭讓,但晉明帝不肯。

朝廷後來又提拔應詹為使持節,平南將軍兼江州刺史,負責江州的軍事。當時王敦之亂剛剛平息,人心還不安定。應詹安撫招懷,使大家都高興,百姓很依賴他。

應詹重病不起時,寫信給陶侃說:“每次回憶往事,總想起當年從沔水進入湘地,我們在一塊情誼深厚,互相合作,利能斷金。你在南我在東,我們什麽事情沒經曆過?足下在嶺南建功,很快又出鎮當年的楚地。我有愧也來到這州,和足下幸會,想和足下共同竭盡全力效節本朝,報恩幼主;退一步說也是一展平生和足下重修舊好。沒料到天不作美,沒給我時間,很多話也沒處說,能不感慨惆悵!如今神州尚未安寧,四方也還多難,足下德高望重,功名俱盛,務必建立一套治國大法,戒驕戒躁,至公至平,至謙至順,這樣一定會得到上天的保佑,一定會大吉大利。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足下請明察我的真誠。”應詹死後,朝廷冊贈他為鎮南大將軍、儀同三司,諡為烈,以太牢祭祀他。

當初,王導輔政,以寬和得到人心。到庾亮執政時,嚴格依法辦事,所以有點失去人心。豫州刺史祖約,自以為輩份不在郗鑒和卞壺之下,卻沒參與顧命;又希望得到開府儀同三司,也沒得到,再加上多次上表請求的事都得不到許可,便心懷怨恨。比及晉明帝在遺詔中讚揚各位大臣,卻沒有提到祖約和陶侃,他們二人都懷疑是庾亮刪掉的。曆陽內史蘇峻,在平定王敦之亂時有大功於國家,威望逐漸樹立了起來,同時還擁有一萬多精銳士兵,器械也很過硬。朝廷將長江以外的地盤都托付給他;而蘇峻頗為驕傲自滿,有輕視朝廷的傾向。同時他還招納亡命之徒,部眾越來越多,全都依賴各縣官吏為他提供軍糧,稍不如意,就大肆抱怨。庾亮既懷疑蘇峻和祖約,又害怕陶侃之得人心。八月,庾亮任命丹楊尹溫嶠為江州刺史,負責江州的軍事,出鎮武昌。庾亮又修複石頭城作為防備。司徒王導想將他的堂弟尚書仆射王舒外派,好增強自己的外援,便任命他為撫軍將軍兼會稽內史,官秩是中二千石。王舒不想去會稽,便上疏借口會稽有諱他父親王會的名字而辭職,但朝議認為字同音異,在禮法上沒有問題。王舒又陳訴說音雖異而字相同,要求換到其他郡去。朝廷幹脆把“會稽”改為“鄶稽”。王舒不得已隻好上任了。

溫嶠在江洲很有政績,甄別異常的人才,啟用賢能的參佐,還親自去祭拜徐孺子的墓。他又上疏說:“豫章是十郡的首要,應當任命刺史。尋陽(今江西九江)濱臨長江,都督應當在那裏鎮守。如今以州貼府,進退都不方便。而且古時候鎮守大將多數都不兼州刺史,那是因為文武官員的責任不同。陛下應當另外挑選專職刺史去安撫豫章,專門管理黎民百姓。”朝廷下詔不許。溫嶠在鎮所見到王敦的畫像,說:“王敦大逆不道,應當受到破棺的懲罰,遭到像崔杼那樣暴屍的刑法。古人說蓋棺定論,《春秋》以恪守正道為貴,尊崇王父的命令,從來沒有過被天子誅殺的人還在百姓中留下圖像。”便命令削去那些畫像。

阮鹹的兒子丹楊尹阮孚因為太後臨朝,政策都出於國舅一族,便跟親信說:“如今江東創業的時間還不長,主上年幼時事艱難。庾亮年輕,德信未著,就我的看法而言,天下很快就要大亂了。”便請求外派為廣州刺史。

冬十月,朝廷立晉成帝的同母弟司馬嶽為吳王。

南頓王司馬宗因為被免職而怨恨,又一貫和蘇峻的關係密切,庾亮便想殺了他,司馬宗則也想廢了庾亮這位執政大臣。禦史中丞鍾雅在庾亮的授意下彈劾司馬宗謀反,庾亮便派右衛將軍趙胤搜捕他。司馬宗帶領家兵拒捕,被趙胤殺了。朝廷接著將他的家族貶為馬氏,三個兒子馬綽、馬超、馬演也都廢為庶人。朝廷接著也免了他兄長太宰西陽王司馬羕,降封他為弋陽縣王。大宗正虞胤也降職為桂陽太守。司馬宗是宗室的近親,司馬羕曾擔任過先帝的師傅,他們都是汝南王司馬亮的兒子。庾亮將他們廢黜後,自己失去了很多人心。司馬宗的黨羽卞闡逃去投奔蘇峻。庾亮命令蘇峻送回卞闡,但蘇峻把他藏匿起來不給。司馬宗死時,晉成帝不知道。時間久了,晉成帝問庾亮說:“平常看到的白頭公在哪裏?”庾亮答說他因為謀反被殺了。才五六歲的晉成帝哭著說:“舅舅說人家是賊就把人家殺了,要是人家也說舅舅是賊,那又該怎麽辦!”庾亮聽了大吃一驚,臉色都白了。

公元327年十月,庾亮因為蘇峻在曆陽,擔心他終究會成為禍害,便想下詔征他入朝,並為這事請教司徒王導。王導說:“蘇峻肯定會猜疑,必然不肯奉詔。不如暫且忍著吧。”庾亮不聽,在朝堂上宣布說:“蘇峻狼子野心,終必為亂。今日征他進京,即使他不奉命,為禍還算不太嚴重。但如果長期縱容他,事情會鬧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像當年西漢的七國之亂一樣。”朝廷大臣中沒人敢有反對意見,隻有光祿大夫卞壼爭辯說:“蘇峻擁有強兵,他要是威逼京師,一個早上就到了。一旦有變,很容易就會鑄成大錯。明公應當深思遠慮,不可倉促行事!”庾亮不聽。卞壼知道他一定會失敗,便寫信給溫嶠說:“元規(即庾亮)征召蘇峻入朝的主意已定,這是國家的大事。蘇峻已經口出狂言,現在堅持要召他,隻能加速他的反叛,他必然會縱兵威逼朝廷。朝廷權威雖盛,卻未必能夠戰勝他;王導公也有同感。我和他都懇切地勸過元超,但不能說服他。本來派出足下想作為外援,而今卻遺恨足下在外,不能一塊諫止他。也許足下在這裏,他還會聽從你的勸諫。”溫嶠也多次寫信勸止庾亮。舉朝大臣都認為不能召回蘇峻,然而庾亮全不聽。

要想知道庾亮和蘇峻的矛盾如何激化,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