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胡亂華係列三:八王之亂之一:賈後政變與楊駿之死

(2015-08-16 09:47:33) 下一個

晉武帝司馬炎的太子司馬衷是個天生弱智的人。司馬炎多次想更立太子,但由於幾個原因最終沒有實行。第一是因為他和太子生母楊皇後感情很好,不想傷了她的心;另外司馬衷的兒子皇太孫司馬遹年幼聰慧,很得司馬炎歡心。有一次,宮裏半夜失火,司馬炎登上皇宮城樓觀望。當時司馬遹才五歲,就懂得牽著司馬炎的皇袍,把他拉進暗處說道:“暮夜倉猝,陛下應該預防萬一,千萬不能讓火光照見天子。”司馬炎因此十分稱奇,並曾對群臣說司馬遹有他祖父司馬懿的風度。消息傳出,老百姓都對小皇孫十分景仰。因為把希望寄托在司馬遹身上,司馬炎便不想把司馬衷換掉。所以司馬炎死後,司馬衷得以繼承皇位成為晉惠帝。

晉惠帝為人戇厚愚鈍,有一次在皇家華林園聽到癩蛤蟆的叫聲,居然問左右侍衛道:“這鳴叫的,是為公事還是為私事?”八王之亂時,全國鬧饑荒,大量老百姓餓死,晉惠帝聽說後,問道:“因為饑荒,老百姓吃不到穀物,那麽幹嘛不吃肉呢?”因為司馬衷的白癡,所以實權都在下頭的權臣手裏,政策出自多門,有權勢的人家,更加互相薦舉,官場有如買賣,賄賂公行。

公元289年底,司馬炎臨死前,擔心司馬衷無法控製局麵,就改封他的同母弟司馬柬為負責關中軍事的秦王;他的另外兩個異母弟司馬瑋與司馬允分別為負責荊州軍事的楚王,和負責揚州與江州軍事的淮南王。這三個都是當時最重要的區域,司馬炎認為隻要保住了這三個戰略要地,晉王朝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司馬炎同時又讓楊皇後的父親楊駿和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楊駿也是已去世的司馬衷母親的叔父)。司馬亮是司馬懿的第四子,因此也是司馬炎的叔父,算是宗室元老。但楊駿為了大權獨攬,把司馬亮排擠出京城,讓他馬上前往許昌就任負責豫州軍事的大司馬。

公元290年二月,司馬炎病逝,司馬衷即位成為晉惠帝。當時司馬亮還在洛陽,尚未前往許昌,但因為害怕楊駿,甚至不敢出席司馬炎的葬禮,隻是在自己的大司馬府上哭泣哀悼。隨後司馬亮帶上隨從兵馬搬到城外,上表請求等待晉武帝下葬後自己立即趕赴許昌。當時有謠言說司馬亮要舉兵討伐楊駿,楊駿非常害怕,趕忙進宮告訴女兒楊太後,楊太後便叫晉惠帝作手詔交給大臣石鑒和張劭,讓他們帶宮廷衛兵去討伐司馬亮。

當晚,廷尉何勖正在大司馬府,便勸司馬亮道:“現在朝野人士都歸心明公,明公難道不去討伐他人,反而害怕被人家討伐?”司馬亮一貫膽小而又優柔寡斷,仍然不敢發兵討伐楊駿。何勖便說:“明公如果不能早作決斷,那麽就得即刻離京前往許昌。不然大難就要臨頭了。”司馬亮於是連夜帶著數十名親信騎馬直奔許昌,這才避免了災禍。

於是晉惠帝下詔書封楊駿為太傅和大都督,總理朝政,獨攬大權。然而楊駿知道自己向來缺乏名望,便用對群臣普遍加官進爵來收買人心。但楊駿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卻是司馬衷的老婆皇後賈南鳳。楊駿因為賈後不但凶悍,而且很會權術和陰謀,所以又忌又怕。為了對付她,楊駿讓外甥段廣做散騎常侍,掌管機密;張劭做中護軍,負責禁兵。朝廷所有詔命,經晉惠帝省閱後,即呈給楊太後,然後實行。

楊駿為政,不但剛愎,而且煩瑣,所以朝內朝外官員對他都十分厭惡。很多親信勸他,楊駿都不肯聽從。當時,楊駿姑母的兒子蒯欽也在府上,曾經多次直言冒犯楊駿想勸他改過。當楊駿又一次拒絕別人勸告時,蒯欽大聲喊道:“表兄實在太剛愎自用了,這樣最終將咎由自取!東漢何進的災禍,難道不足為前車之鑒?表兄實在應該辭去太傅的職位,請大司馬司馬亮回朝任事,這樣是非曲直,全由他司馬一家自己搞去。這是我們家唯一能避免劇禍的途徑!”楊駿聽後勃然大怒,命令家丁把蒯欽杖打出門。其他親朋送蒯欽出府,勸蒯欽道:“先生千萬不可激怒楊公。否則怕有大禍臨頭。”蒯欽說:“楊駿雖然糊塗,但還是知道人若無罪是不可妄殺的。我得罪他,楊駿最多不過疏遠我。他疏遠我,或許我還可以因此免禍。不然,很可能和他同遭夷族滅門的災難。”

賈南風恨楊家,其實有點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人心的味道。早先,當賈南風還隻是太子妃時,曾因為嫉妒,親手殺死好幾個人。有一次她用一根畫戟投擲司馬衷一個懷了孕的妾子,導致母肚中的胎兒墮地死亡。晉武帝非常生氣,於是修繕洛陽郊區的皇宮金墉城,準備廢掉賈南風,將她軟禁在那裏。很多人都勸晉武帝說:“賈妃年少,嫉妒乃婦人常情,年長後自然會好轉。”楊駿的女兒那時已成了晉武帝的皇後,也極力勸阻道:“賈公閭(即賈後父親賈充)有大功於社稷,又親自嫁他女兒為太子王妃。賈妃雖然太過妒忌,但豈能因此而忘記她先人的功德!”因此司馬炎原諒了賈妃而沒有廢黜她。楊後以後又多次訓誡賈妃,而賈妃不知楊後暗地裏一直在幫助自己,反以為楊後總在晉武帝麵前傷害自己,就更加憤恨楊家。晉惠帝即位後,賈南風成為皇後,便不肯以婦道服事楊太後,又總想幹預政事,因而被太傅楊駿所抑製。

賈南風痛恨楊家,陰謀除掉他們,便招宮裏的侍衛官員孟觀、李肇,和董猛等人到東宮密謀。孟觀,李肇都是楊駿所不喜歡也不禮遇的人,因此經常暗地裏誹謗楊駿,說他將危害社稷。董猛一貫在東宮做事,擔任寺人監,有一定兵權。賈後對他們說:“一定要殺了楊駿,廢了太後,方才遂了我的心願。諸愛卿可有什麽妙計?”李肇說:“要除掉楊駿,非請汝南王司馬亮出麵不可。如果他舉兵討伐楊駿,大事可成。”賈後便讓李肇去勸說司馬亮。

李肇抵達許都,拜見了司馬亮,便一再聲稱楊駿擅權,危害社稷,說賈後想請大司馬回朝主政。司馬亮堅決不肯。司馬亮這邊不行,李肇馬上又想到了負責荊州軍事的楚王司馬瑋,便連夜騎馬趕赴江陵(今湖北荊州),重複早先跟司馬亮講的話,說賈後急切希望司馬瑋入朝輔佐政務。司馬瑋當時才二十出頭,年輕氣盛,野心勃勃,便欣然答應,於是上表請求回朝任事。

楊駿曆來害怕司馬瑋的勇銳,一直想召他來為自己所用卻又不敢。聽說請求入朝,便答應了。楊駿同時又讓楊太後下詔,讓淮南王司馬允也來朝廷任事,想以此牽製司馬瑋。

司馬瑋進京後,馬上和賈後勾結成為一黨。當時與孟觀共同掌管禁衛軍的司馬繇也是皇親,司馬懿第五子司馬伷的兒子。司馬繇雖然長得儀表堂堂,但卻心狠手辣,很快也投靠了賈後。

公元291年三月,孟觀和李肇上殿啟奏晉惠帝說:“楊駿在太傅府上聚集了羽林軍數百人,想要謀反。陛下應該即刻下詔,廢黜楊駿,將他交付有司處理。”晉惠帝弱智一個,支支吾吾道:“我不清楚,照賈後的意思吧。”李肇說:“這正是賈後的意思。”當時,楊駿外甥段廣侍衛在晉惠帝身邊,急忙跪下勸晉惠帝道:“楊駿一個孤寡的老人,連兒子都沒有,豈有造反之理?願陛下深思熟慮!”晉惠帝不說話。李肇便以晉惠帝名義讓中書監連夜照李肇的意思作詔書,讓孟觀手持詔書,率領禁衛軍戒嚴宮裏宮外,命令司馬繇帶殿中兵馬四百人前往太傅府上討伐楊駿,命令司馬瑋屯守在司馬門,又命令另一個賈後親信劉頌守衛皇宮。

當時楊駿居住在當年曹爽的故府,聽說宮內有變,急忙召集眾下屬商議對策。太傅主簿朱振勸說楊駿道:“今天宮內的事變,意圖不言而喻。必定是李肇等宦官閹豎為賈後設謀,想害明公。明公應該立即火燒雲龍門,索求肇事者的首領,然後打開萬春門,率領東宮以及外營兵馬擁皇太子入宮,捉拿奸人。這樣一來,宮內必將震動恐懼,一定會誅殺叛亂黨羽送交明公。明公不這樣做,恐怕大禍難免。”楊駿曆來怯懦不決,竟然說道:“雲龍門是魏明帝所造,耗費非常之大,怎麽忍心說燒就燒了!”

楊駿黨徒劉豫率左部禁軍守在皇宮的萬春門,遇到賈後的黨羽裴頠,便問太傅在哪裏,裴頠騙他說:“我剛在西掖門遇見楊公乘坐著素車,與隨從二人已經西去了。”劉豫問道:“那我該上哪?”裴頠說:“將軍應該直接到廷尉那裏去,和太傅共商對策。”劉豫信以為真,便把他掌管的禁兵委托給裴頠,自己往西去了。恰好李肇來到,於是當場偽造詔書,正式宣布以裴頠取代劉豫統領左部禁軍,駐守萬春門。

賈後黨羽既然控製了萬春門,孟觀便得以率領四百宮中禁兵順利出宮前往包圍楊駿的太傅府邸,放火把它燒了。又命令弓弩手爬上四周閣樓,居高臨下地朝楊駿府中射箭,使楊駿兵馬出不來。楊府火光衝天,燒死以及死於禁軍之手的人不計其數。孟觀於是攻破楊府,楊駿逃到馬廄,被孟觀帶兵殺死。可憐堂堂皇家外戚,平白冤死在自家馬廄。

孟觀等人於是搜捕楊駿家人以及黨羽,全部三族抄斬,死者達數千人。孟觀率領宮兵出宮時,皇太後楊芷知道事情不妙,便在錦緞上寫道:“太傅有難,救太傅者有重賞”,叫宮人射到宮牆之外。賈後因此斷言楊太後參與謀反,將她囚禁起來。接著又偽造詔書,派人把楊太後送到永寧宮,軟禁起來。賈後並假意特意保全楊太後母親也就是楊駿妻子龐氏的生命,讓她和楊太後住在一塊。

賈後又召李肇入宮說:“我不想讓楊芷日子過得這麽舒服。”李肇領會她的意思,便前往會見有司(相當於紀檢委)部門官員,以賈後的旨意授意他們行事。於是不久有司便上奏說:“皇太後暗中參與楊駿的造反陰謀,企圖危害社稷,用飛箭傳書,要招募將士,同惡相濟,自絕於上天。今天陛下雖然懷有親情想赦免皇太後,但我們臣下不敢奉詔。”晉惠帝仍然不忍心加害楊太後,便下詔說:“這是大事,必須詳查。”有司又上奏:“請廢黜皇太後為峻陽庶人。”中書監張華議論道:“皇太後並非得罪了先帝。她隻是與親信結黨營私,行為不夠母儀天下。應該依照當年漢朝廢黜趙太後為孝成後的先例,除去皇太後的稱號,還稱她為武皇後,讓她居住其他宮殿,以保全先帝對她有始有終的恩典。”賈後的親信們反對說:“皇太後陰謀危害社稷,已不可以再配先帝。應該除去尊號,把她廢往金墉城居住。”於是有司奏提議廢楊太後為庶人。有司又上奏說:“楊駿造反,家屬應誅,當時陛下下詔書原諒他妻子龐氏的命,隻是為了安慰她女兒楊太後。現在楊太後既然已經被廢為庶人,我們請將龐氏交付廷尉施行極刑。”晉惠帝下詔不許。有司秉承賈後旨意,再三要求,無能的晉惠帝不得已隻好準奏。龐氏臨刑時,楊太後抱著母親號啕大哭,剪了頭發磕頭頓首,自稱小妾,請求拜見賈後,希望保全母親的性命。然而賈後拒不接見,所以龐氏最終還是被殺害了。

楊駿被殺之後,晉惠帝便征召汝南王司馬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一道入朝輔政。並任命政變有功的楚王司馬瑋為衛將軍,東安公司馬繇為尚書左仆射,進爵為東安王。司馬亮為了討好群臣,便用誅殺楊駿有功為理由,大肆提升文武官員,封侯的達一千八十一人。賈後堂兄賈模、堂舅郭彰、妹妹賈午的兒子賈謐與司馬瑋、司馬繇,共同參預國政。

賈後當政之後,一天比一天暴戾。司馬繇有點受不了,便密謀要廢掉賈後,賈氏開始害怕。司馬繇兄長司馬澹曆來厭惡司馬繇,便屢次在司馬亮麵前說司馬繇的壞話。於是司馬亮請晉惠帝下詔免去司馬繇的官職。司馬繇後來又因為悖言之罪,被流放到帶方(今朝鮮鳳山附近)。

於是賈謐和郭彰的權勢愈益龐大,經常賓客盈門。賈謐是賈後妹妹賈午與河南尹韓壽的兒子。賈充兩個兒子在幼年時都夭折了,所以賈充將賈午的兒子當作孫子,讓他姓賈而不姓韓。賈謐雖然驕奢但十分好學,喜歡結交士大夫。當時的名人如石崇、陸機、陸雲兄弟、潘嶽、歐陽建、劉輿、劉琨兄弟,都依附於賈謐,號稱二十四友。石崇和潘嶽尤其巴結賈謐,每次賈謐和他外祖母郭槐乘車出門時,這二人都要在路邊望塵而拜。

要想知道賈後以後的情況,請看下邊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