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暑假過去了。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和孩子們朝夕相處,想想這樣的季節就這麼十幾個。然後小人兒就飛了、窩就空了……這麼想著倒是挺感動,可是作為全職媽媽,這樣朝夕相處的季節我真能享受嗎?這問題攪動得人心裡五味雜陳。
從去年暑假說起吧,真是往事不堪回首。我那雙胞胎兒子上完了學前班(Kindergarten),剛學完十以內加減法,英文讀得磕磕絆絆。這九個月的學年沒學多少東西,暑假再擱下三個月,那一半的書不就白念了?中國人知道“才需學也”,小孩子記憶力好、吸收快,不能耽誤他們呀!說實話我的暑假學習計劃還算合理——趁著早上頭腦清楚,讓他們分別讀一個聖經介紹故事,再做一頁數學。然後做中文或是做英文,下午就不做什麼功課了,偶爾做點手工、點心,其實也給了他們很多自由活動的時間。
比較頭疼的是給他們介紹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就是比如7+8=?或是12-5=?。我和老公都是數學達人級別的,很會享受數字中的邏輯和精準。可是孩子們的基因不知是從哪裡遺傳的,畫畫唱歌都無師自通,讓他們做點數學和推理真叫“難得要命”!每天清早的數學課就像戰場——耐心解釋了兩三遍,孩子還是不知所雲,我就要強壓火氣了﹔小家夥見媽媽臉色不對,就開始發牢騷,老媽就提高聲調……三五個回合下來,和氣大傷,有時甚至動用“家法”(就是用木尺打屁股)——孩子哭、大人吼,狼狽不堪……一個暑假下來,加減法是學會了,孩子性情卻變糟了。
雖然優秀的教育家還是可以做到“寓教於樂 ”,我也必須承認人生大部分時候確實需要“知難而進”——這也是孩子們要培養的品格。可是難道學點天生不擅長的技能就必須這麼傷和氣嗎?還是不高興學的就索性不要去學?身為教育博士的我,居然在教自己孩子的路上走到了死胡同。
感謝這個救命的講座。今年二月份,資深的兒童教育講員王祈師母來休斯頓福遍教會做了幾場關於情緒管理的講座,真是給我指點迷津,讓困境中的我看到了希望!我了解到我自己需要學習控製情緒,然後教導孩子控製他們自己的情緒。情緒控製本身是個技巧,像打球寫字一樣,有人天然擅長、有人不那麼擅長,但是可以學習。而且父母是孩子看到的最重要的榜樣,我的耐心可以影響孩子,我的脾氣也能讓他們有樣學樣。
還有一個非常難得的祝福,就是我的一個好朋友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大家彼此鼓勵,堅守“不發火”的原則,溫柔對待家人。組裡很快就滿了一百人,後來又建立了第二個組。組員主要是基督徒,大家常常彼此分享,用聖經互相提醒,在禱告中互相支援。雖然四散在天南海北,卻跟其中幾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我和外子也在王祈老師的培訓上買了書,同心操練、互相提醒。從前對孩子發火,雖然也後悔,可是覺得別無他法﹔自從上過講座、看了書,知道還有很多其他辦法可以達到目的,可以不必要發火。這樣我們對自己發脾氣就更警覺、更自責,也更經常為自己和孩子禱告。經過一段時間這樣有意識的反省、操練和禱告,我更深地了解自己,也了解孩子,漸漸摸索到一些不用發火也可以達成目的的辦法。比如有一個辦法我常常操練:孩子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會磨磨蹭蹭、精神不集中。如果我確定他其實會做,隻是不想集中、用心,我就坐在他旁邊,打開手機的計時器,告訴他兩分鐘以後表會響。然後默默為他禱告,如果計時器響了他還沒做完,就再開兩分鐘,用盡量平靜溫和的口氣提醒一下,繼續為他禱告。我覺得這個辦法讓我和和氣氣地幫助孩子,讓他意識到他需要學習集中精力。
這個辦法並不是王祈老師明確教的,我是借著她教導的原則,結合我家的情況自己摸索出來的。一個好的講員不是麵麵俱到地涵蓋所有問題,卻能給人終身受益的啟發﹔如果這啟發還關乎後代,那真是無遠弗屆的祝福!
https://vimeo.com/703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