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語言能力的經典教育的第三篇,也是這個係列的最後一篇。
現在美國小學教育裏有個閱讀的風潮,把閱讀的地位提的很高。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裏基礎的基礎,的確很重要,不過讀什麽、怎麽讀還是有些講究,我並不認為隻要愛讀、多讀,就一定好。比起三十年前,現在出版書籍、雜誌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監管程序也簡化很多。加上商業化風潮,讀物和食品一樣,垃圾甚至有毒的充斥市場,孩子讀什麽書,父母還是要把關。我在前麵講了文學作品的篩選,其實“讀”的內容不應該隻限於文學作品。
對於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可以通過閱讀而學習(read to learn, instead of learn to read),各個科目都可以讀著學,以此操練自學能力。首先,我認為小學階段學習曆史很有價值。很多公立小學隻教初步的美國曆史。因為曆史是沿革性的,後人的做法想法是前人埋下的因由,曆史如果能從人類上古時代講起,是最好的。曆史裏麵充滿了故事,可以從學齡前就開始熏陶,小孩子不覺得是在學曆史,而是覺得在聽故事。這樣親近感和愛好就慢慢養成了。關於曆史,我會有單獨篇章特別介紹。另外,科學讀物也有的編得很生動,特別是印刷精美的關於動物、人體、氣候的讀物,很多孩子很喜歡,也要鼓勵他們讀。第三方麵是數學,可以用來自學的數學書也有很多,三年級以上的孩子掌握了四則運算以後,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學習或是複習數學。下麵這套書,每課前麵有講解和例題,後麵有作業題,進度慢,重複多,可以作為暑假讀物,或是在學校課業之外的補充作業。還有,雖然讀書是寫作的基礎,多讀書的孩子才能會寫作;可是寫作也需要操練,而且很多情形下,和閱讀比起來,寫作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語言能力。最後,讀不能代替背,小學時期,孩子記憶力非常好,浪費了很可惜,中英文的詩詞、短文、和聖經,能背盡量背。
當然這個過程都要父母付出心血。選教材、點撥指導,還要觀察孩子的反應——沒有哪個教材能適用於所有的孩子。比如我家有的孩子很喜歡重複,恨不得每個故事都講一百遍;可是有的聽過幾遍就不肯再聽,一定要換著樣的來,可能一年以後又想起那個故事或那本書,就再看幾遍。家長如果能了解孩子的特質,就可以更好地引導他們,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學習潛能。
話說回來,如果可以選擇,大部分孩子當然更願意讀故事,而非學數學或是寫作、背誦。我們盡量幫助孩子讓艱難的工作顯得容易——鼓勵他們、選擇適合的教材、教法和老師,培養興趣,尊重個性等等。還有一個必須麵對的問題,就是人人都有惰性,這怎麽辦?我不知道您怎麽處理,我唯一的辦法就是回到《聖經》。《聖經》是個寶貝,但也得會用,要用的好,首先得誠實地用裏麵的道理要求自己;在為人父母的職分上盡責,也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不斷自省、提高。父母在愛裏管教孩子並要求未成年的孩子聽話、順服,這是符合聖經教導的,是“天賦親權”。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在愛裏學習順服、負責任的過程,小的時候順服父母,承擔學習、家務的責任,長大了,就容易順服上帝,順服職場上、政府裏的權威;自己做了父母或是有了職權,更需要順服上帝,滿有愛心和責任感地要求子女、下屬,這是一個健全的社會,美好人生的運作方式。為人父母的朋友們,讓我們挑起養育兒女的責任,也理直氣壯地把握教導孩子的權柄;我們不是孩子的聖誕老公公,是他們人生的引路人 (語言教育篇完)。
有淚水、有歡笑,哭著笑著走過的日子,孩子大了,我們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