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是我大學時期最喜歡讀的一本書。我讀了很多遍,很多的句子我都能背誦下來。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卻蘊涵了五千年歲月的光與影交織而出的民俗、風情,和一份悠遠無限的生活體驗。它把中國人的人倫社會和世俗生活描寫得如此美好,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講得如此清澈明白。小說的女主人公貞觀出生於台灣南部的一個小漁村,長於一個重視傳統文化、為人處世講究德行的家庭 。我們做事、做人可能做不到像貞觀及她的家人那樣曠達本真,但通覽此書,見諸先輩、前人行事做人的點滴,對於我們今天處理人情世故仍有教益。比如對待生命中的挫折,貞觀與戀人大信發生矛盾乃至分離 ,經曆了諸多痛苦與掙紮後,故鄉的人和事使貞觀心理上的傷口逐漸愈合,心水澄明。她也終於體會到自己就像蛹,怎樣的痛苦、怎樣的吐絲、怎樣的自縛,而終究也隻是生命的蛻變的過程,她是藉此羽化為蛾,再去續傳生命。
一個人之所以讓人喜歡,並不是他有多大的成就,而是擁有一顆善良心。
確實,有善良心的人總是能溫暖人,在別人遭受逆境時,她願以最大的包容體諒對方,接納對方。
貞觀喜歡常年住外公外婆家,四舅媽的侄子大信經常會從台北來台南小住。貞觀和大信誌趣相投,兩人默契十足。彼此經常能知道下一句對方要說什麽,而貞觀總是心靈感應般,莫名其妙的開門,然後看到佇立在門口的大信。他們書信往來,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純真的愛情有時也會有衝動和負氣的時候。貞觀和大信鬧了別扭,貞觀負氣之下把之前所有大信送的書信禮物盡數奉還,甚至拿別人氣大信,而大信之前受到過上段感情傷害,硬是選擇不理貞觀。
貞觀為此病倒數日,癡情相望,而大信依舊不理,徑直按計劃出國讀書。
貞觀一直不能放下這段感情。直到有一次上山去碧雲寺看望大舅媽,中途到一戶人家休息時,聽聞男孩養的蠶咬破繭泡飛出來,才頓悟自己原來是那隻自縛的蛹。
貞觀意識到隻有靠自己才能走出來,她想到家裏愛她的媽媽,還有大家族裏那麽多人的喜歡,那一刻,貞觀決定破繭成蝶。
在離寺下山的月路上,她決定把大信給她的痛苦還給天,還給地,還諸神佛。她要做回以前那個快樂單純的貞觀繼續生活...
書中的愛情,親情,友情,故鄉,人性,人情,都寫得太美好了!
故鄉即是這樣,每個人真正是息息相關,再不相幹的人,即使叫不出對方姓名,到底心裏清楚:你是哪鄰哪裏,哪姓哪家的兒子、女兒!”
布袋鎮之於蕭麗紅,大抵就像湘西的《邊城》之於沈從文,高密的高粱地之於莫言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底之地,應許之地,那就是故鄉。
穿越千古的明月嗬,你可和我一樣看見我的故鄉兒時的模樣?
幾回惆悵江天遠,何處鄉關起暮愁,不論世潮如何,人們都需要找回精神的源頭和出處,才能真正的快活。這就是這本書的道理和意義。
有些黑色是用marker畫的,一拍照反光,就成那種類似金黃色了:(
直接用油畫棒的話,油畫棒太粗,很難畫出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