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Alexander Pope悼念牛頓的詩句: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讓我想起一句話: 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 牛頓在科學上的貢獻,怎麽讚揚都不能說過份。
牛頓的故事中不能不提一個重要人物,羅伯特 胡克,他是個悲劇的天才。按說他是牛頓的前輩,又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實驗室主管,一生為何與牛頓糾纏不休呢?他是牛頓的死對頭,兩人的恩恩怨怨是一出編都編不出來的宮鬥戲。胡克心靈手巧,他自己製造顯微鏡,是第一個提出“ 細胞 ” 一詞的科學家;還製造過折射式的望遠鏡,發現了胡克定律,他還是一名建築師,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學家。
然而,超級天才牛頓在27歲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它體型雖小,各項功能卻遠超胡克的望遠鏡,這就直接入侵/ 侵犯了胡克引以為傲的兩個領域:光學和儀器製作。這讓胡克隱隱感到這個年輕人將要搶走他的風頭,心胸狹窄的他很不高興,就宣稱自己早就製作出類似的望遠鏡了,比牛頓的體積更小,功能更好。當然,他並沒有拿出實物給大家展示。牛頓在論文中認為光是一種微粒,這和胡克的光是波的觀點截然不同,這就更遭到了胡克的譏諷。
兩人真正決裂的是胡克指出牛頓的兩次錯誤:橢圓線與螺旋線; 重力與萬有引力的關係。胡克十分嫉妒和討厭牛頓,於是四處宣揚牛頓是如此的弱智,犯低級錯誤,結果徹底激怒了牛頓。牛頓於是在給胡克的信中寫下那段著名的話: 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借以嘲笑胡克個子矮小。
這個故事中還有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物,他就是哈雷,對,就是那個哈雷彗星的哈雷。哈雷在1684那年,敲開了42歲的牛頓家的大門。這一敲,又把因痛恨胡克把持的皇家科學院而隱居的牛頓敲回了曆史進程。 這次的拜訪,促使牛頓寫成了後來被稱為論運動的巨著,那時在這9頁紙的草稿上,牛頓提出了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主體思想,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三大定律。哈雷看後非常震驚,鼓勵牛頓把它寫成書發表。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跨時代的科學巨著在發表時遇到了困難,出版社沒錢了,哈雷於是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自費出版了這本書。每到發工資的時候,別人高興領工資,哈雷卻隻能拿走一堆魚類的曆史,那賣不出去的滯銷書 : (
原理的出版,讓牛頓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同時也徹底激怒了胡克。胡克多次在公開場合諷刺挖苦牛頓,還宣稱牛頓剽竊了自己最先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比胡克在性格上更加孤僻執拗,他立刻暴跳如雷,在他的書中徹底刪去了關於胡克的所有論述。
胡克晚年一直生活在牛頓的陰影之下,他變得越發抑鬱而多疑。後來飽受疾病折磨的胡克終於被牛頓氣死。牛頓繼任皇家學會會長,並且出版了他的光學一書,在書中,他把被胡克大力打壓的光的微粒說大講特講。然後他主持搬遷學會。 過程中,不慎遺失了胡克製作的許多儀器,一起遺失的還有胡克所有的畫像。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胡克畫像,都是後人根據想象畫的,沒人知道他到底什麽樣。
對了,最後提一下故事中善良而溫暖的天文學家哈雷先生。在他去世後的17年後,一顆彗星果然如哈雷先生所預言的那樣,在1758年,風塵仆仆地趕到了太陽係,人們將它命名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的回歸是1986年,下一次是2061年7月28日。
同學們,大家努力活著啊,爭取看到哈雷彗星的再次回歸:)
首先,李楊絕不可能答應。兩人共享還打得一地雞毛呢LOL。第二,她的工作夠不上,而且是與人合作,更何況有一個組還捷足先登,中文媒體對這些史實從來不提的。
當年的吳健雄,應該和他倆share 這個諾貝爾物理獎。
——————-
是的,這就是做一般人的好處,一般人優秀不到那去,但也不會有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