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愛玲
--透過她的目光看這個時代
今年的9月30日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9月8日是她去世25周年紀念日。2020年,是中國文壇和張愛玲讀者( 和張迷 )們的愛玲年。
張愛玲是我最喜歡的現當代作家之一( 另外幾位是曹禺,曹雪芹,張承誌,鐵凝,叢維熙,尤金 奧尼爾,契訶夫,三毛等)。我第一次讀她的作品還是20多年前在大學圖書館裏借到的<<傳奇>>。那還是一本老式風格的從右往左讀的繁體字版本。記得封麵有一行字: 傳奇裏麵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麵尋找傳奇。我讀的她的第一部作品是沉香屑 第一爐香。巧的是,香港的著名導演許鞍華女士今年要把這部作品搬上銀幕,其中的女主角在微博中稱張愛玲的卑微換不來愛人,最後總結:“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 哎,讓我說什麽好呢? 雖然一百個讀者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但您也不能把哈姆雷特讀成哈利波特啊。莫非我們看的不是同一本書? 那完全不是張愛玲的愛情觀好嗎? 如果演員不能理解要自己扮演的角色,那他/她怎麽能演好呢? 這又讓我想起新紅樓夢中飾演晴雯的女演員,在訪談節目中讀太虛幻境中晴雯的判詞: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霽( 雪後初晴 )字直接不認識,這也能理解;壽夭( yao,夭折的意思,晴雯不幸早死)愣是讀成了壽天! 天呢,作為演員,這是一點點職業素質也沒有啊。據統計,中國人平均一年讀書不超過5本,看來是真的。
再說回沉香屑 第一爐香,葛薇龍以愛情的名義,掩飾自己在紙醉金迷麵前那種心甘情願的沉淪,讓人心痛和惋惜。
葛薇龍的姑媽在民國時代卻關起門來作著" 小型慈禧太後",在姑媽這個大宅子裏,一切都是幌子。永遠熱熱鬧鬧,花團錦簇,那種推杯換盞的流光似乎可以燎原,一路摧枯拉朽轟烈給別人看,可永遠燒不到自己心裏。這座宅子裏,人心裏的那點涼,涼到底了,再熱鬧也烘不暖,都是虛應個景兒。葛薇龍,姑媽,喬琪喬,睨兒……所有這個大宅子裏的人,不過是各取所需,自付代價,你利用利用我,我算計算計你。所以,葛薇龍愛喬琪喬嗎?必須“愛”啊,不然,這日子可還怎麽過呢? 張愛玲啊,真的是殘忍。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蒼涼,絕望和殘忍,是張愛玲小說中的常態: 花凋中的川嫦姑娘,沉香屑 第二爐香中的羅傑先生,茉莉香片中的聶傳慶,心經中的許小寒,這些人物的命運真是讓讀者唏噓感歎啊。這裏麵甚至連父愛母愛都是扭曲的,變態的,殘忍的。最殘忍最變態的女主角該是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了。張愛玲用她的生花妙筆和冷靜清醒的旁觀者視角寫出一個受害者如何變成殺人者的故事。金鎖記這個頗為古典的小說名字原來是黃金枷鎖的意思; 同理,傾城之戀也並非才子佳人的浪漫愛情故事,而是香港城的淪陷( 城市傾頹 )成全了流蘇和柳原的婚姻的故事。
張愛玲是位早熟的天才作家。正如梁文道所說:你甚至會覺得這個人到底有沒有年輕過呢,為什麽十幾歲的小女孩寫的東西好像已經看破了人和事?
張愛玲的經典之作《傾城之戀》發表,23歲的她感歎: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麽小,多麽小!可是我們偏要說: 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這一百年來,我們無法停止熱愛張愛玲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她的文字穿越時代而來,在不同時期閱讀,總有不同的意味,卻有一樣的值得:她的故事是生活的隱喻,是多少人囫圇錯過的人生滋味。將情感的喧鬧與孤寂雙雙刻在人心的,唯有張愛玲。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個人覺得她寫得最好的是金鎖記和傾城之戀。 沉香屑也不錯。 她的作品裏哪有純粹寫愛情的啊,都是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