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如海

寫情,您寫得過我嗎?
正文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訪談錄

(2015-03-22 18:05:42) 下一個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訪談錄 
 

大家好,這期<<詩韻>>節目又與您見麵了,我是<<詩歌>>雜誌的主編若比鄰, 很高興我們今天請到了穿越到我們這個時代的王勃先生。下麵我們開始今天的節目。在節目的最後,我們會留一些時間請觀眾朋友們提你們最想問的問題。

我想在座的觀眾朋友都會背這樣兩句詩: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 大屏幕顯示這首詩歌 ) 這句詩出自王勃先生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是這樣的: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中的送別詩歌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仿佛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

若比鄰: 子安先生,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我們就從您最有名的這句詩歌談起吧!我們讀過許多的離別詩, 大多數都是悲悲切切的,比如屈原先生的"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您為何能夠另辟蹊徑,把離別寫得如此意境曠達?

王勃: 這要從我們唐朝的氣象談起。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唐朝的男人大多數開朗豁達,目光高遠?“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隻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麽呢?

若比鄰: 有道理。我本人偏愛唐詩歌多於宋詞,就是因為唐朝的男人更有男子漢氣概。(笑)。 
 

王勃: 宋詞?那是什麽東東?

若比鄰: 那是您身後300年以後的事情啦。 若比鄰: 您被稱為"初唐四傑"之首, 您對另三傑有何評價?

(大屏幕顯示) 從唐高宗到武後初年,中國詩壇上出現了四顆光輝閃耀的新星——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類似的人生經曆,傑出的創作才華,功力近似的詩文創作,令四位新星的名字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被人稱做“四傑”或者“四才子”,文學史上稱他們為"初唐四傑"。

王勃: "四傑"之首? 不敢當,不敢當。盧兄和駱兄比我略年長兩三歲,我很尊敬他們。駱兄才華橫溢,他7歲能詩: 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神童啊!

若比鄰: 說起神童,您 也是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讚為神童啊!

王勃: (謙虛地):駱兄更神! 若比鄰: 能不能談談家庭對您詩歌創作有什麽影響?我們知道您出身名門世家,祖父是隋末大儒王通。您的父親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 王勃: 我父親對我要求很嚴格,然而他又很慈愛。我的叔祖王績很喜歡我,我受他的影響最大。我有六個兄弟,叔祖對我們六個疼愛有加。

若比鄰: 能不能簡單談談您的文學主張?

王勃: 當代詩壇, 大家都學習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 但我本人非常不讚賞這種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我認為文學應該是現實的,實用的,貼近生活的,“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

若比鄰:我想我和您的主張是一致的。您的文學主張和您的詩歌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 楊兄, 盧兄和駱兄, 我們四個人的共同努力。

(大屏幕顯示) 對於“四傑”的曆史貢獻,杜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 “四傑”的詩歌可謂以書生意氣來激揚文字,充溢著疏朗奮發的骨鯁之氣,真正與當時流行的宮體詩區別開來了,昭示著唐詩時代的來臨。

若比鄰: 觀眾肯定有許多問題。下麵我們請觀眾朋友們提問。

觀眾A: 鄭振鐸先生在談到王勃詩歌對後代的貢獻時,滿懷激情地說:“正如太陽神萬千縷的光芒還未走在東方之前,東方是先已布滿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您知道您的曆史地位嗎? 王勃: 鄭振鐸先生實在是過獎了。我是我那個時代的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若比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說得太好啦!

觀眾B: 能談談您寫能談談您寫《滕王閣序》的故事嗎? 王勃: 上元二年秋,我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我前往拜見閻伯嶼,閻都督便允許我參加宴會。後來我才知道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吳子章的才學。他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我當時並不知道他的用意,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很是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叫人去看我寫些什麽。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若比鄰: 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觀眾C: 能不能請先生現場做一首詩歌?

王勃: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 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 我願死如慧星之迅忽。

若比鄰: 先生穿越到20世紀20年代了?這是革命先驅高君宇寫在他的像片後的。原詩作者應該是德國詩人席勒。

若比鄰:難道先生已經預感到您的英年早逝? 王勃:此地長眠者 聲名水上書......

若比鄰: 人生不過是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水上,無論你怎樣用心著力,也無論你怎樣漫不經心,隨著迢迢遠去的水流,我們的名字逐漸黯淡,乃至最終消散, 化為無形。所以我們說王勃這樣的詩人,生命雖短 ,但聲名恒昌。生命不論短暫或長久,隻願如夏花般燦爛,如流水般流轉足矣,足矣!!

若比鄰: 感謝先生今天王勃的到來,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