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禪宗史-弘忍的十大弟子

(2024-02-02 07:13:40) 下一個

中國禪宗史-弘忍的十大弟子

弘忍的十大弟子

弘忍的東山法門,弟子遍大江南北,有十大弟子的傳說。十弟子的傳說不一,這裏麵可看出「一代一人」與「多頭弘化」說的對立。

在現存文記中,十弟子的傳說,以『楞伽師資記』為最早,如(大正八五?一二八九下)說:「時荊州神秀禪師,伏膺高遠,親受付囑。玄賾以鹹亨元年,至雙峰山,恭承教誨,敢奉馳驅」。

「如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並亡,後傳吾道者隻可十耳我與神秀論楞伽經,玄理通快,必多利益。資州智詵,白鬆山劉主簿,兼有文性。華(原作「莘」)州慧藏,隨州玄約,憶不見之。嵩山老安,深有道行。潞州法如,韶州慧能,揚州高麗僧智德,此並堪為人師,但一方人物。越州義方,仍便講說。

又語玄賾曰:汝之兼行,善自保愛;吾涅槃後,汝與神秀,當以佛日再暉,心燈重照」。

『楞伽師資記』的作者淨覺,是玄賾的弟子。 『楞伽師資記』,大體是繼承玄賾所作的『楞伽人法誌』的。在這段文中,首先提出了神秀與玄賾二人。

那時,神秀早是「兩京法主,三帝門師」;在京洛一帶,事實上成為五祖的付囑者,也就是被推為六祖了。與神秀同門的玄賾,在神秀去世(七〇六)後,景龍二年(七〇八)被召入京,不願接受這一事實,所以提出二人,末了又囑玄賾與神秀,「當以佛日再暉,心燈重照」,也就是玄賾自認為,與神秀同負禪門付囑的重任。

十弟子說,應為當時「分頭弘化」者的一般傳說。 『楞伽人法誌』說:「傳吾道者,隻可十耳」。可是從神秀到義方,已滿十人,而玄賾卻不在十人之內。雖說「傳吾道者,隻可十耳」,而實際共十一人。玄賾是「恭承教誨,敢奉馳驅」;「汝之兼行,善自保愛」,玄賾是不願與十人並列的。這是十弟子說與親承付囑說間的矛盾!

屬於曹溪係統的『曆代法寶記』,也一再的提到十弟子,如(大正五一?一八二上──中、一八三下)說:

一、「吾一生教人無數,除慧能,餘有十爾。神秀師,智詵師,智德師,玄賾(原作「跡」)師,老安師,法如師,慧藏師,玄約師,劉主(原作「王」)簿,雖不離吾左右,汝各一方師也」

二、「忍(原作「忽」)大師當在黃梅憑茂山日,廣開法門,接引群品。當此之時,學道者千萬餘人(其中親事不離忍大師左右者,唯有十人),並是升堂入室。智詵,神秀,玄賾(原作「跡」),義方,智德,慧藏,法如,老安,玄約,劉主簿等,並盡是當官(?)領袖,蓋國名僧。 ……忽有新州人,俗姓盧,名慧能……默喚付法,及與所傳信袈裟」。

『曆代法寶記』第一說的文句,顯然是參考『楞伽人法誌』及『楞伽師資記』的。除了慧能,雖說「餘有十人」,而實際卻僅有九人,沒有越州義方。

從『楞伽師資記』去看,從神秀到智德(九人),總結說:「此並堪為人師,但一方人物」。又插入義方,說他「仍便講說」,也不像禪師。除卻義方,加上玄賾在內,不正是「傳吾道者,隻可十耳」嗎?原始的十弟子說,神秀,玄賾,慧能,都是應該在內的。

『楞伽師資記』的作者,高推玄賾,這才加入義方,而使玄賾隱然的在十人以外。然而這樣,就與「傳吾道者,隻可十耳」相矛盾了。

『曆代法寶記』的第二說,直說十人並是登堂入室,而衣法卻付與慧能。這是「一代一人」與「分頭並弘」說的結合。

十弟子說,北方玄賾係,隱然以玄賾為十人以外的。

曹溪門下,當然慧能在十人以外了。

這一傳說,宗密所傳的,又有些變化,但始終是十人。

如『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之下(續一四?二七七(卍新續九?五三二中))說:

「(忍)大師廣開教法,學徒千萬,於中久在左右,升堂入室者,即荊州神秀,潞州法如,襄州通,資州智詵,越州義方,華州慧藏,蘄州顯,揚州覺,嵩山老安,並是一方領袖,闔國名僧。……後有嶺南新州盧行者,……遂授密語,付以法衣。……其神秀等十人,雖證悟未徹,大師許雲:各堪為一方之師」。宗密所說,顯然是參考『曆代法寶記』(第二說)。雖說「神秀等十人」,而隻列舉了九人。沒有玄賾,玄約,智德,劉主簿,卻另外增入襄州通,蘄州顯,楊州覺──三人。

宗密又在所作『師資承襲圖』中,以慧能繼五祖而居中位。右方列襄州通,潞州法如,北方神秀,越州義方──四人。左方列業州法,資州侁(詵),江寧(原作「江州寧」)持,老安,楊州覺──五人。這是除去了華州慧藏;而『圓覺經疏鈔』的荊州顯,也被除去,新加入江寧持(即牛頭四祖法持)。宗密的傳說,是以慧能為正統的。雖說「神秀等十人」,「各堪為一方之師」,而實際僅有九人。這與『曆代法寶記』的第一說,有慧能在內,一共十人的古意相合。

宗密所傳的,人名與古說不同,或是依據後代,師資相承而自成一係者來說。

至於弘忍所說的「傳吾道者,隻可十耳」,原意應該是:荊州神秀,潞州法如,安州玄跡,資州智詵,華州慧藏,隋州玄約,嵩山老安,楊州(高麗僧)智德,白鬆山劉主簿,韶州慧能──分頭並弘者的傳說。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book/export/html/3591

 

附錄:https://m.163.com/dy/article/DQF7SNAS0511UT77.html

為什麽六祖慧能之後衣缽不傳?答案其實很簡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