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幾則經營管理絕對的啟發:看看人家都怎麽做生意的?

(2004-11-01 23:44:51) 下一個
理念的創新才有助於企業的長遠成長 台積電被公認是台灣標竿企業中的標竿。創新,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強調的台積電四大價值之一(其他是誠信、顧客夥伴、信守承諾)。但是台積電對自己的創新,幾乎很少提到技術、產品領域,而都是一種觀念上、管理上、經營模式上的創新。“經營模式的創新,往往比技術、產品創新更有影響力,而且壽命更長,”張忠謀說。這反映在台積電不斷創新的製度設計上。例如最早期的專注晶圓代工模式,以及徹底執行由製造轉型服務業的營運模式。組織設計上,也為了應對市場環境愈來愈複雜,而創造了“流體組織”。他鼓勵任何人員,要主動爭取跨部門協助,“假如爭取不到別人幫你,會被認為不太夠勁”,張忠謀笑說。又如台積電的“人力資源項目經理”製度,每個廠、或每個副總手下都有一位對口的項目經理,深入各事業部提供“專業服務”,把同事當顧客對待,全然的“顧客導向”。張忠謀非常清楚,一致的價值觀,不變來變去,是非常重要的。張忠謀強調,進台積電的員工,第一條件就是“認同台積電的價值觀”,否則再優秀也不會錄用。但台積電是1.6萬人規模的企業,他要怎樣把這些想法清楚地傳達,並且徹底執行?張忠謀把這項管理變革作為一個大工程來對待,分成十幾次,對100多位公司最高主管講課。講一小時後,接著問答,然後分十組,主管分頭討論,兩個星期後再和他報告心得,張忠謀又再回應,如此做了十幾個星期。因此台積電即使有許多不同背景的資深人才加入,“混血”嚴重,但台積電的創新文化及價值觀的傳承卻依然清清楚楚,脈絡分明。 有學習能力,才會有創新能力 邱麗孟接任台灣微軟總經理後,台灣微軟一路增長,去年在微軟全球70多個分公司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分公司獎。邱麗孟回憶,當上司告知她將獲得提拔,晉升為台灣微軟總經理時,她頗為意外,忍不住問:“為什麽是我?”上司告知她的理由很簡單:“為什麽不是你?你的學習能力很強!”在知識經濟、信息技術行業,“創新”都是核心與關鍵。對於不確定性相當高的信息技術行業來說,創新能力在領導力的結構中,優先於其他因素,顯然,微軟對CEO的領導力就持有這樣的評價。在信息技術行業這種高度不確定性的產業,要創造企業價值,必須敏銳掌握環境與技術變化的知識,並快速應對與創新。這樣的創新能力,根源在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可以產生其他的能力。邱麗孟認為,IT行業的CEO碰到的問題永遠是方法、路徑模糊的居多數,要不然就是跨部門、衝突性問題,如何分辨出適當的路徑,靠的就是長期學習而內化成近乎直覺的洞悉力。邱麗孟指出,微軟對於負責分公司的總經理的考核,除了各公司內部對總經理的評估外,總公司還會不定時、以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各地分公司的利害關係人,如上遊供應商、下遊經銷商及消費者,進行電話訪查,深入了解各分公司在當地市場所獲得的評價,以作為總經理重要的績效依據。邱麗孟說,總公司對她考核的平衡計分卡主要有四項考核項目:一是顧客滿意度及夥伴滿意度,二是員工滿意度,三是事業績效,四是公司形象。她的這種學習能力和領導力,就是在微軟嚴格的考核環境中建立起來的。 用簡約超越沃爾瑪 吳國卿 辛茜雅·弗登早上出門時,隻想要買咖啡和蛋。幾個小時後,她在好市多(Costco)采購的商品堆滿了購物車。雞蛋價格隻有其他商店的一半,新鮮鮭魚排的價格隻有三分之二,毛褲來自意大利,一件40美元,別的地方賣100美元。她的帳單總共260美元。 54歲的弗登住在加州馬丁尼茲,在紳寶汽車租賃部上班,她不需要為省錢而購買低價商品,但好市多的折扣自然吸引她。她正是幫助好市多業績超越全球是大零售商沃爾瑪公司(Wal-Mart)的典型購物者。 好市多以低廉的日用品和高品質的其他商品,吸引出手大方的消費者,每家分店平均銷售長期以來超越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倉庫(Sam’s Club),穩坐美國會員製連鎖量販倉庫的龍頭寶座。 這種得來不易的成就,要歸功於好市多數十年來奉行一套獨特的經營理念。 投資大戶巴菲特在柏克夏公司的長期夥伴蒙格(Charles Monger)說:“我很佩服沃爾瑪,但我更佩服好市多。現代資本主義的罪惡幾乎完全沒有在好市多出現。”穆格是好市多董事。 好市多的商品約四分之一會定期更換,以製造一種“尋寶”氣氛。例如最近的特價商品是29.99美元的Tommy Hilfiger毛衫、Ralph Lauren純美麗諾羊毛衣(參考市價97.50美元)。 好市多共同創辦人兼CEO辛尼格(James Sinegal)家財萬貫,足以和微軟CEO鮑爾默比鄰而居,但他經常穿著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的襯衫,一件隻賣12.99美元。 68歲的辛尼格拍拍一疊Tommy Hilfiger毛衫說:“顧客不會為一罐花生醬省25美分而老遠跑來,能讓他們回來的是這類能省20美元的商品。” 辛尼格說,單純是好市多運作的秘訣。第一個單純原則是支付員工高薪,他說:“如此你就能找到好幫手,提高生產力。”第二個單純原則是賣種類廣泛、品目較少的產品;一次賣大量,而且要賣得快。 好市多賣的產品種類約4000種,可能因地而異,比起沃爾瑪的超級中心(supercenter)逾10萬種,則是小巫見大巫。例如,超級中心可能有超過20種的罐裝水蜜桃,但好市多隻提供兩種選擇,好市多的大多數產品為大包裝,以降低包裝成本。 產業刊物“會員倉庫焦點”說,好市多的庫存周轉率約為零售業平均水準的兩倍,比BJ’s高27%。沃爾瑪未公布山姆量販店的周轉率。 好市多也以簡約著稱,賣場走道沒有標示、沒有購物袋;不用維薩卡或萬事達卡,因此可省下手續費;大多數倉庫白天不開燈,以節省電力——走道靠自然采光;除了郵件廣告外,好市多不打廣告,口耳相傳最省錢。 大量等於高折扣。好市多產品售價絕不超過進價14%;辛尼格說,平均價差約在10%,遠低於德意誌銀行零售分析師德瑞赫估計沃爾瑪20%的價差。百貨公司的價差通常近50%。 好市多幾年前曾以29.99美元售價賣卡文克萊(Calvin Klein)牛仔褲,結果大受歡迎,因為比市麵便宜約20美元。後來好市多的成本因采購數量達到幾百萬件而降低,售價也隨之降到22.99美元。這種堅持把價差回饋給顧客的政策,雖遭到損及投資人利益的批評,但辛尼格說:“壓低價格是顧客信任我們的基礎。” 微利時代如何火中取栗? 杜書伍 聯強國際總裁 當毛利高時,所有的運作是一種固定狀況,因為再鬆散的運作,還是賺錢。在中等毛利時,同樣也不需要太精打細算,因為毛利還差強人意,仍舊賺錢。但是,到了“微利時代”,我形容它為“火中取栗(利)”。要火中取栗,動作就要飛快,就要精確。也就是說,未來的企業經營,如何達到非常精細、精確,掌握效率和速度才是製勝關鍵,才能在“微時時代”獲利。 毛利低的時候,運作成本要低於毛利才能賺錢。有人提出“開源節流”,提高毛利。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其實高毛利是不複存在的。高毛利依舊能夠創造,但是能創出的增額部分是極有限,並且非常困難。 要如何節流?其實企業界對節流的方法,不但如數家珍,也都嚐試過。不過,在“供應鏈”管理這部分,隻要產業、商業存在,供應鏈也就存在。內部管理運作要很精細外,外部也需要配合。尤其是上、中、下遊持不同的立場,就有利益衝突,因此大多希望“困難的事別人做”,大家都想“挑軟柿子吃”。 由於上、中、下遊意見容易分岐,因此,誰能做好供應鏈,誰就更能夠掌握優勢,得到商機。供應鏈的化境就是“貨暢其流”,指產品在上、中、下遊供應鏈流轉過程,不曾停滯。因為商品一停滯,就代表有資金積壓和可能跌價的風險。所以,人人希望庫存愈低愈好,最好由別人去庫存,然而誰來庫存最適當? 舉聯強為例,整個供應鏈到最末端,其經銷商規模普遍來說是愈小,但是數量卻“覆蓋”整個市場,聯強如今約有10000多家經銷商,遍布台灣全省的街頭巷尾。 我時常開玩笑說,“做了渠道之後才知道台灣有‘多大’。”如何把貨物供應到台灣全省大街小巷的10000多家經銷商?聯強的物流車隊由120多輛車組成,供應近6000個銷售點,99%由自己供應。下遊本身就客戶多,上遊又有各式各樣的品牌、機種,平常皆維持大約5000項產品以及10000家客戶。 前述的經銷商規模都小,進貨量不多,送貨的成本也因而提高,這就很劃不來。我們提出一個解決方法——賣多少補多少,少量多賣。聯強除必須準備形形色色的產品外,每類產品還要每種品牌兼具,這對客戶來說,就是一次購足(one stop shopping),方便客戶采購。對賣方而言,希望能賣出多種產品,而非寄望客戶一式買三份,以符合配送的最低經濟成本。這樣我們才能為10000家經銷商服務,否則隻能服務特定規模以上的客戶。 為何如此在意小客戶?為何要將產品配送到小客戶手上?我們的目的是“貨暢其流”。經銷商方麵最好不要有太多庫存,一旦需要補貨,聯強絕對能以快速的物流,配送到經銷商手中。 為什麽不喜歡客戶有庫存?因為一旦有新產品推出,才能讓經銷商馬上同步上架,不用考慮庫存問題。 當客戶遍及全省每一個經銷點,每天遵循“賣出多少,補多少”的方針時,其賣出的數量,是否能更準確反應市場的需求量?依統計學來看,訂單分散於10000家店,其準確度必然是相當高的。我們電腦係統可快速算出每日的需求量,也可以精確算出經銷商一天進多少貨和保留多少庫存。因為計算準確,安全存量可以壓縮到最低,下遊不需要庫存,附加價值也因此出現。 同樣的,以上遊來說,能知道市場真正的需求量,使能掌握可靠的需求數據,排定的生產量也就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形。早期,某些產品一個月隻能進一次貨,因為量太小,不夠經濟規模,接著進步到半個月進一次貨,一周進一次貨、一周進兩次貨。一周進兩次貨時,整體的供應鏈可以說是暢通無阻,供應鏈中亦無過多的庫存。如此一來,效益就出現,資金、成本下降,呆貨及跌價損失也減輕了。 供應鏈上每一個環節的廠商,都願意留下,因為供應鏈能為彼此帶來好處和競爭優勢。當愈多人加入時,市場占有率也愈高。過去,供應鏈的管理曾帶動整個IT產品和手機市場的擴張,業績快速成長。 然而,這隻是基本架構,內容包括:非常精密的電腦係統,能夠隨時掌控市場信息,並且能夠同時管理10000家經銷商的信用狀況,應收賬款、物流配送情形和眾多產品的庫存量、價格製定等。 物流成功的關鍵,不是在一個點上源源不斷送進貨物,這在成本上並無太大的差異,因為這隻是一個“點”。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有車程的時間消耗,因此,關鍵在於點的密度要高,這樣物流的成本才能夠下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