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一些深奧的佛經是誰寫的?

(2021-08-27 05:23:26) 下一個

http://www.chinafoyou.com/thread-260774-1-1.html

一些深奧的佛經是誰寫的?

這個題目內涵其實非常大,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先談一下現存佛經的情況。佛經的內容,在不同的宗派是有差別的。目前來看主要有三個體係。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漢傳佛教指的就是包括中國大部分地區漢族地區以及日本韓國朝鮮,再加上越南大部分地區,所信奉的佛教。
藏傳佛教的分布,除了藏區也就是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以及雲南的一部分地區,在新疆內蒙古東北也有相當程度的分布。此外在北京和河北等地也有少量寺廟,比如北京著名的雍和宮就是藏傳佛教寺廟,承德避暑山莊內也包括了一定數量的藏傳佛教寺廟。藏傳佛教在蒙古,尼泊爾,不丹以及印度的小部分地區也有相當數量的信徒。
南傳佛教主要分布在斯裏蘭卡和中南半島上的幾個國家,比如泰國,緬甸柬,埔寨和老撾。中國雲南和越南南部少部分地區也有傳承。
宗派不同佛經的內容是有很大差異的。因此就形成了三個大藏經係統。大藏經是佛教的說法,其實就是佛教所有經典的匯編。三個大藏經係統內部又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漢傳佛教當中漢文大藏經和日文大藏經就有一定的區別。能夠收入大藏經,基本上就可以理解成廣義的佛經了。

接下來談大藏經的構成和三大體係的差別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哪個體係,都是按照經律論三藏的體係進行編著的。經指的是佛陀或者菩薩的教誨所形成的文字。律實際上就是戒律。論是後世僧侶對於佛經的理解認識和闡發所形成的著述。狹義的佛經指的就是大藏經當中的經藏部分。在這三部分當中論的後世著作身份是非常顯著的。所以肯定就不需要討論是不是有佛陀所寫或者所著。至於律,內容最少中派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小,一般認為是從佛陀創立佛教開始一直延續下來的,所以也沒有什麽太大的爭議。爭論主要出在經藏部分。
現存三大大藏經體係經藏部分的內容差異非常大。漢文大藏經經藏部分的內容最為豐富,藏文次之,南傳巴利語內容最少。巴利語是一種曆史久遠的語言,但沒有文字。有人說是古印度語言,但現在學術界有爭議。南傳佛教各國用自己的文字記錄巴利語,形成了各自的大藏經係統。
漢文大藏經當中的阿含經,和南傳大藏經當中的經部,有一定的對應關係。阿含是梵文的音譯,有久遠之意。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阿含經和南傳大藏經的經部,應該是佛教經典當中曆史最悠久的佛經。其中的雜阿含和南傳大宗經當中的相應部,被很多學者認為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卷。很有可能是源於最早的由迦葉主持的結集所形成下來的經典。

講到這裏就要退回來談一談現存早期佛教史料當中所記載的佛陀著述的情況。和當時的很多著名思想家一樣,佛陀也是述而不作。也就是通過直接口頭交流的方式來傳播自己的思想,而不是通過文字。佛陀死後,佛教僧團的管理權落到了他最重要的弟子迦葉身上。他決定將佛陀生前的教誨通過整理的方式傳承下去。於是,佛陀弟子當中記憶力最好的阿難承擔了這樣一個職責,在500名弟子麵前背誦佛陀身前所有的重要語錄。每一句話都要得到這500人的一致認可才能保留下來。這個過程在佛教當中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結集。在當時書寫材料昂貴且文盲眾多的情況下,以背誦的方式傳承佛陀的言論,從而間接傳承了佛陀的思想。結集這樣一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對背誦內容的一種集體性的修訂。

從早期佛教史料的記載可以看出,佛經的數量在當時遠不如當代那樣浩如煙海。其實內容應該是很少的。那麽現存這麽多的佛經又是從哪裏來的呢?這裏邊又涉及到佛教在後來的一個分裂和變化發展曆程。
在佛陀去世之後大約200年的時候,佛教僧團發生分裂。一部分主張改革的青年僧人形成了大眾部,主張對原有的佛教思想進行修改,以適應當時社會的需求。而另外一些主張堅持傳統的老年僧人則成為了上座部。他們就是現在南傳佛教的前身。因為發生分類,所以對佛教經典的傳承和解讀自然也就發生了不同的意見。雙方分道揚鑣之後,佛經內容就開始出現差別。
到了公元元年前後,北印度貴霜帝國成為了當時佛教的發展中心。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佛教開始向中國進行傳播。貴霜帝國當時既和中國有著交往,同時和中東的波斯乃至於古羅馬地區都有較為密切的聯係。因此這個時候,以大眾部佛教為基礎,吸收了少量上座部佛教思想,以及印度本土婆羅門教和波斯拜火教,再加上古希臘宗教的影響,就形成了一個新的佛教教派,大乘佛教。大乘指的是能夠同時容納多人乘坐的馬車。與之相對的是,小乘佛教。這是大乘佛教用來對之前的大眾部和上座部佛教進行貶稱的一種稱呼。指的是隻能夠由一人乘坐的馬車。從這個名稱上看就體現了兩種思想。早期佛教特別強調個人的自我解脫,大乘佛教開始提倡通過幫助他人解脫,從而實現自身解脫,也就是有普渡眾生的思想。
大乘佛教的興起,自然要有相應的經典來進行闡述和表達。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有了所謂的龍樹取經的傳說。龍樹是一個傳奇性的人。他的活動年份現在都沒有辦法確定。關於他的很多傳說,非常傳奇。也有學者認為,很有可能是多個人都擁有這樣一種稱呼,所以才引發了後世解讀的混亂。根據傳說,佛陀在世的時候,世人愚鈍,佛陀隻能講小乘法,也就是提供自我解脫的法門。而佛陀其實還講過大乘法也就是能夠普度眾生的法門。記錄這些佛法的經典就是大乘經。龍樹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龍宮,得到了龍王贈送的大乘經。於是大乘經就開始傳播開來。這是傳說當中對於大乘經由來的一種解釋。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所保存的經典,除少部分以外都是大乘經。

大乘佛教興起以後,逐步成為了印度佛教的主體。到了公元九世紀,大乘佛教進入了衰落階段。這一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進入了密教發展階段。所謂密教也叫密宗。指的是通過隱秘的師徒相傳的方式進行佛法的傳承的宗派。原本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後來成為了大乘佛教的主體。密教的特點是吸收了大量的婆羅門教的內容。因此特別重視佛教的儀式儀軌。而密教的發展時期恰好又是藏區吸收佛教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就使得藏傳佛教呈現了以密教為主的這樣一種特點。藏文大藏經當中就保留了大量大乘佛教晚期密教經典。這是和漢文大藏經的一個很大的區別。密教經典當中的一些修行思想和方法與儒家文化有很大的衝突,因此在宋代時候設立的官方佛經譯場當中,並不翻譯此類經典。漢文大藏經當中密教經典文獻就遠不如藏文大藏經豐富。但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的保存,漢文大藏經要優於藏文大藏經。
大乘經的由來當然不能夠用傳說來解釋。根據現在學術研究的成果。是當時大乘佛教的僧侶寫成的。因為佛經總是以佛陀或者菩薩的身份通過對話來闡述佛法,所以不可能保留作者的名字。
漢傳大藏經當中還有一部分是中國人寫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六祖慧能口述弟子注錄而成的壇經。除了此書以外,還有一些非常明顯的中國人寫成,但是托名佛經的著作。比如佛說父母恩重經。此書明顯是受儒家思想影響而寫成的,其目的就在於調和儒家與佛家的思想矛盾。古印度人沒有這樣一種思想意識,是不可能寫這種書的。
最後總結一下,沒有任何一本佛經是由佛陀本人寫成的。雜阿含和相應部,是目前現存最古老的佛經。兩者內容有一定的對照性,但又不完全相同,說明在傳承的過程當中各派都有自己的調整和修改。它們也不能完全反映最古老的原貌。而這兩本書的源頭,很有可能是最早佛經結集的成果。至於其他佛經,都是後世僧侶在原有佛經的基礎上編寫出來的。
回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增福慧與壽考;

普願災障悉消除,往生極樂菩薩道。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